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我家个个是皇帝 > 第136章 归还虎符

我家个个是皇帝 第136章 归还虎符

作者:元月月半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7:55 来源:就爱谈小说

太子笑睨着他:“这话你自己信吗?”

“母亲, 孩儿晌午在宣室用饭。”三郎道, “父亲,孩儿告退。”不待太子开口,拽着大郎出去。

太子:“二郎,他俩有没有跟你说过, 你祖父找他们何事?”

“好像没有。”二郎道, “昨天吃过晌午饭, 大兄和阿弟就在睡觉,被四郎闹醒了,和四郎玩一会儿天就黑了。吃过晚饭回去,本来想聊天,他俩躺在榻上又睡着了。”

史瑶:“还没来得及说吧。或者怕四郎听见告诉咱们, 没想过告诉二郎。”

“有可能。”二郎道,“有四郎个小学话精在, 是孩儿也不说。”

四郎瞪着眼睛看着二郎,“我才不是。阿兄再讲我,我不和你好了。”

“大兄和三郎回来,有人和你玩, 我不说你, 你也敢和我翻脸。”二郎捏捏他的小脸, “小没良心的。”

四郎拨开他的手, 就找史瑶告状,“阿兄天天欺负我。”

“我怎么没看到。”史瑶故意说。

四郎:“阿兄不让母亲看到。”

“那你以前为何不告诉我?”史瑶问。

四郎卡住了。二郎以前没欺负过他,怎么说啊?

太子笑出声, 道:“二郎,去庖厨看看你们想吃什么,让厨子给你们做。”说话时冲四郎努努嘴。

二郎明白,放下核桃和核桃夹,“四郎,和不和我一起去?”

太子没特意提到四郎,四郎也就没想到太子故意支开他,下意识想拉二郎的手,小手伸到一半想起自己前一刻还告状,拔腿就往外面跑,不和二郎一起。

二郎无语,怕他跑太快摔倒,也就没敢追,慢慢跟过去。

“有事?”两个儿子走远,史瑶才问。

太子:“原本昨天想跟你说,还没来得及讲大郎和三郎就回来了。刚才忽然想起来,今天不讲我怕又忘了。”

“何事啊?”史瑶好奇。

太子:“诸邑公主想和我们结亲。”

“仲姊的女儿多大了?”史瑶道,“妾身记得比四郎大好几岁,难不成妾身记错了。”

太子笑道:“你没记错。诸邑公主向孤提的时候不知父皇会立四郎,她看上的是二郎。”

“二郎?!”史瑶惊呼,“不是大郎?”

太子:“我当时也以为听错了,二郎不占长不占幼,她怎么会看上大郎。那时她可能认为父皇会立大郎,诸邑就说大郎和父皇很像。”

“怕她女儿是下一个陈废后?”史瑶接道。

太子:“是呀。大郎杀江充一剑毙命,若不是我看着他长大,知道他自小气性大,也会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凶狠。你意下如何?”

“不如何。”史瑶想也没想,“妾身不同意。”

太子不解:“为何?”

“妾身并不是不喜欢公主和外甥女。”皇后生了三个公主,除了卫长,另外两个十分安分,虽然和史瑶是点头之交,也从未给史瑶添过堵。人家不惹她,史瑶闲着没事也不会招惹人家。史瑶怕太子误会,先同他解释近亲结婚的可怕之处,末了才说,“不止是诸邑公主,其他公主和想我们结亲,妾身也不同意。”

太子:“你说的这些有依据吗?”

“有依据。”史瑶道,“其实不用妾身讲,殿下仔细想想也能发现,陈废后和父皇在一块多年,别说生了,都没怀上。隆虑姑母嫁给陈嬌,调养许多年才生下昭平君。女兄嫁到曹家,虽然很快生下曹宗,但曹宗小时候身体弱,长到四五岁才好一点,这是真事吧?”

太子:“兴许是巧合。”

“夷安嫁给昭平君好几年,直到昭平君犯事被处死,夷安也没能怀上孩子,这也是巧合?”史瑶盯着太子问。

太子揉揉额角,“……巧合有点多啊。”

“是有点多。”史瑶笑看着太子。

太子被她看得有些赧然,“孤不知啊。”

“妾身没怪殿下。”史瑶道,“殿下没答应公主吧?”

太子:“没有。跟大郎、三郎相比,二郎性子有点软,胆子小,也不是没脾气的,这么大的事自然是得和他商议。他不愿意,孤也不会勉强。又不是孤有求于公主,不得不把自己的儿子送出去联姻。”

“说起娶妻,三弟二十多了还没娶妻,听说府中是个妾打理,父皇都不催一下?”史瑶对这一点真好奇。

太子:“父皇从不管子女屋里事。你以前是良娣,如果不是生三个,而是只生一个,父皇不提出封你为太子妃,孤也不提,你有可能到现在还是良娣。”

史瑶想起来了,历史上的史良娣的确到死都是良娣,“三弟一直不娶妻,父皇也不会数落他?”

“不会。除非有人在父皇面前嚼舌根。”太子道,“早年馆陶大长公主在府里养面首,父皇知道后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有人捅到父皇面前,父皇才插手。”

史瑶:“这么说来大郎、二郎和三郎一直不娶妻,父皇也不会插手。”

太子笑着说:“你不插手没人插手。别看孤,以后和他们过一辈子的人不是孤,孤给他们挑个不喜欢的女子,他们不会心存感激,还会和孤生分。为了一个外人,孤犯得着吗?”

“犯不着。”史瑶笑道,“难怪以前没人在母后面前提起,母后也不管殿下房里事。”

太子睨了她一眼:“你今天才知道?”

“妾身一直认为母后深明大义,通情达理,没想到殿下和父皇也是这样想的。”史瑶道。

太子:“改日见到诸邑,孤就说二郎不同意?”

“说吧。”史瑶道,“如果说二郎还小,诸邑会让两个孩子先定下来,过几年再成婚。”说着,忽然发现不对,“二郎和四郎还在庖厨?”

太子望外看,看到院里连个人影也没有,“可能在偏殿。”话音刚落,听到一声惊呼,太子霍然起身,史瑶跟上去。

夫妻二人到庖厨门口,就看到四郎手里捏一条鱼,“四郎,你在干什么?”

“父亲,晌午吃炸鱼。”四郎举起小鱼给太子看,“我要吃它。”

太子看着寸长的小鱼,心下奇怪,“这鱼怎么这么小?”

“尹婕妤喜欢吃炸小鱼,太官令每日都会为尹婕妤准备一些小鱼。”年龄较大的厨子道,“奴婢想着冬天没什么可吃的,昨日就擅作主张找太官令说四位皇孙也想吃,今日准备炸一点给四位皇孙当零嘴。”

史瑶记得他,三个大儿子刚出生,他就在长秋殿当厨子,大郎和三郎这次走小半年,不怪厨子想给他俩做些好吃的,“你有心了。这些小鱼都收拾好了?”

“厨子正在收拾,四郎见了也要帮厨子杀鱼。”二郎道。

史瑶:“四郎是想玩鱼吧?”

“没有。”四郎道,“我想吃鱼。”

史瑶:“闻闻你手上腥不腥。”

“腥?”四郎不懂什么是腥,把小手放到鼻子边,眉头紧皱,“好臭啊。”

史瑶瞪他一眼:“臭还不把鱼放下?”

四郎抬手把鱼丢在水盆里。太子:“二郎,领着他去洗手。”随后小声说,“大郎和三郎晌午在宣室吃,你们给他俩留一碗,晚上再做。”

几个厨子见太子没怪他们,慌忙点头称喏。

大郎和三郎到宣室,宣室内除了刘彻,便是宫女和宦者,文臣武将皆不在。兄弟俩相视一眼,三郎无声地说,特意等咱们呢。

“有什么话不能说出来?”刘彻看到三郎的表情高声问。

三郎拱手道:“孙儿拜见祖父。”

刘彻摆摆手,示意他少整这些虚礼,“东西是不是该还给朕了?”

“当然。”三郎一边走向刘彻一边掏虎符,“孙儿昨日就想给祖父,祖父忙,孙儿一直没找到机会。”

刘彻气笑了,“你们昨日上午回来,下午半天干什么去了?”

“睡着了,忘了。”三郎把虎符放在案几上。

刘彻立刻拿起来,打量一番:“这是朕给你的那一半吧?”

“不然呢?”三郎反问。

大郎忍着笑说:“祖父怕你让二郎雕个赝品给祖父,把真的自己留着。”

“假作真时真亦假。”三郎道。

大郎楞了一下,随即一想,可不是么。

刘彻也没想到三郎是这样想的,挺意外,“你是真聪明啊。”

“多谢祖父夸奖。”三郎道,“祖父找孙儿和大兄过来,不会就为了虎符吧?”

刘彻:“三郎,人太聪明了,有时候挺可怕的,你知道吗?”

“孙儿不如四郎聪慧。”三郎道。

刘彻扶额:“当朕没说。说正事,吾昨日听仲卿说,你让术士做的那个炸/药包挺厉害,吾打算让术士多做一些。不过,仲卿说刚做好的没什么威力是怎么回事?”

“匈奴此时正乱,这两年都无暇来犯,祖父做药包搁哪儿用?”三郎问出来,心中忽然一动,福至心灵,“祖父不会想用药包开疆辟土吧?”

刘彻忍不住感慨:“三郎,你真的很聪明。”

“孙儿不同意。”三郎道。

大郎跟着说:“孙儿也不赞同。”

“为何?”刘彻不解。

三郎:“祖父,铁剑用久了也会断,何况是人。出兵匈奴是逼不得已,开疆辟土对于现在的朝廷来说真没必要。缓个几年,让将士们好好歇歇,到那时有人侵扰大汉边塞,朝廷不发兵,也会有将士主动请缨。将士一鼓作气势如虎,才能打胜仗。否则……”

“否则又得像早几年一样,屡战屡败。”大郎接道。

刘彻上下打量他俩一番:“你们教朕如何治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