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我家个个是皇帝 > 91 挖煤炼铁

我家个个是皇帝 91 挖煤炼铁

作者:元月月半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37:55 来源:就爱谈小说

二郎看看他兄和他弟又看看他祖父, 后知后觉, 惴惴不安道:"我说错啦?"

"你说呢?"大郎狠狠瞪他一眼,笨蛋,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二郎望着刘彻,刘彻依然似笑非笑的模样, 二郎脸一热, 讷讷道:"祖父和我们是一家?孙儿把祖父雕上去, 是不是也得要把皇祖母,把李夫人雕上?"

"你雕——"雕李夫人做甚?刘彻忽然想起李夫人是他的妾,他刚从李夫人处回来,顿时明白二郎刚才为何没算上他,有些尴尬道, "不用雕李氏。"

二郎当然不想雕李夫人,问道:"那也不雕二叔、三叔、四叔和五叔?"

刘彻脸色变了变。

大郎忙说:"不雕, 只雕祖父和祖母。"

"我知道啦。"二郎说着,突然想起来,"祖父还没说孙儿雕的像不像呢。"

刘彻无奈地看他一下,这个小孙儿是一如既往地没眼色啊。

"像, 很像。"刘彻道, "二郎的手艺快赶上十年二十年的木雕匠了。"

二郎才不管刘彻是不是敷衍他,乐颠颠说道,"谢谢祖父。祖父, 孙儿没事了,你们聊稻子吧。"

"朕谢谢你啊。"刘彻没好气地剜了他一眼, 就问大郎和三郎水稻的事。

大郎不太懂,担心说错了,让三郎说。三郎说得头头是道,刘彻起初认真聆听,随后发现大郎以三郎为首,心思全不在稻田上,面上依然很认真。三郎说完刘彻就说,"回去叫太子过来,吾找他有事。"

"诺。"三郎应一声,就说,"孙儿明日再来看望祖父。"

刘彻:"好好跟老师学习,休沐日再过来。"

"下次祖父就该出去了。"二郎道。

刘彻顿时想揍人,"你今天怎么这么多话?"

"孙儿——"二郎一看大郎瞪他,小声嘀咕,"还没平时话多呢。"

刘彻气个仰倒,"再说一遍?!"

"孙儿告退。"二郎行礼后就往外跑,恐怕慢一点挨到身上。

三郎和大郎却不能跟他学。大郎道:"二郎有点缺心眼,求祖父莫怪。"

刘彻南巡期间和三个孙儿相处小半年,自然知道二郎什么德行。二郎变精明,刘彻反倒奇怪,抬抬手:"退下吧。跟他生气,朕早气死了。"

"诺。"大郎和三郎应一声就转身离去,到门口看到常融在门外候着,三郎睨了他一眼,扯扯嘴角,跟上大郎。

大郎感觉三郎落后,回头一看正好看到三郎皮笑肉不笑,小声问:"他真敢搬弄是非?"

"知道什么是小人之心?"三郎也没指望他回答,"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是,我冲前者发火,他会自省,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小人只会怪我。在我指出他的错误,他还会认为我心胸狭隘,为一点小事大动肝火。今天这事换成别人,过去就过去了。换成常融——"

大郎好奇道:"会怎样?"

"会觉得‘打狗还得看主人’。"三郎道,"信不信等咱们走远,常融会立刻向祖父禀报?"

大郎仔细想想,点头道,"有可能。祖父现在心里眼里全是稻谷,不会把此事放在心上。"然而,刘彻不但听进去了,还放在心上。

太子听大郎和三郎解释一通,也认为刘彻找他询问稻田的事。乍一听到刘彻提起皇太孙,太子险些没反应过来,反问道:"父皇说什么?"

"大郎不小了,吾打算立大郎为太孙。"刘彻道。

太子忙说:"不行!"

"为何?"没等太子再次开口,刘彻想到常融说,三郎的脾气比大郎还大,"是不是三郎也有此意?"

太子下意识说:"不是。"说出来察觉到不对,"父皇何出此言?"

立太孙乃国之大事,刘彻也没瞒着太子,把他先前发现的事告诉太子。太子放心下来,道:"父皇有所不知,儿臣有次故意问三郎,你和大郎不分伯仲,以后你们祖父该立谁啊。

"三郎想也没想就说他不要当太孙。大郎也跟着说他不要当。二郎眼中只有木器,他愿意儿臣也不敢同意。"

刘彻皱眉道:"他们是不是不知道皇太孙意味着什么?"

"他们很清楚。"太子道,"前些天太医查出太子妃有孕,三郎一口咬定是弟弟不是妹妹。"

刘彻活了大半辈子,可以说什么都见过,独独没见过对皇太孙之位弃之如敝屐的人,"大郎和三郎说这番话时几岁?"

"很早以前,儿臣记不清了。"太子道,"不过,太子妃刚查出有身孕时,他们也说过类似的话。"

刘彻:"太子妃如果生个女儿呢?"

"大郎和三郎的意思继续生。"太子笑道,"儿臣出生时父皇已二十有九,现在儿臣才二十四岁,离儿臣二十九岁还有五年呢。"

刘彻倒不是嫌太子的孩子少。他如今五十多,也才五个儿子,太子二十四岁就要迎来第四个孩子,哪怕只有四个孩子,刘彻也不嫌少,"朕觉得大郎和三郎都不错。"

"父皇,儿臣也觉得他俩很好。"太子道,"也许因为他们知道彼此都不错,不想闹得兄弟反目,才希望太子妃怀的是个弟弟。"

刘彻:"这事好办,朕立大郎,让三郎去封地。"

"父皇,他仨现在才九岁,不如等四五年,小四资质不如大郎和三郎,再让三郎去封地也不迟。"太子道。

刘彻看一眼太子,想说什么,嘴巴动了动最终什么也没说,"小四如果是个女儿,小四百天之日就是立大郎为太孙之时。"

"儿臣遵命。"太子回去后把此事告诉史瑶,让史瑶想个法子。

史瑶:"殿下无需担忧,父皇执意立大郎就让父皇立。说句大不敬的话,最后谁能称帝,还是殿下说了算。"

"你要孤废太子?"太子忙问。

史瑶笑道:"不是。殿下别急,听妾身说,二郎和三郎没事就嘀咕以后要做一条大船,要征服星辰大海。以后让大郎跟他们出去,对外说大郎病重,不能见风,请殿下改立小四为太子。小四知道三个兄长都不在宫里,走得很干脆,过几年大郎回来,小四也不会防着他,打压他。"

"星辰大海?"太子颇为无语,"二郎那孩子真敢想。"

史瑶:"这事怪妾身。妾身和几个孩子说,南海有个岛,一年四季都是夏天。那边有这么大的虾。"说着比划一下,"还有许多好吃的,二郎就说,天下这么大,他要去看看。三郎听到就要和二郎一块去。妾身同他们说,海上有像长乐宫这么大的鱼,他们就要做个比长乐宫还要大的船。"

"长乐宫这么大的鱼?"太子打量一番史瑶,"是真有,还是逗他们玩?"

史瑶:"海上确实有很多大鱼,不过多数是在深海之中,他们从这里到南海岛上,不见得能遇到。再说了,海上没有咱们喝的水,搁几日就得回来补水,他们走不远。"

"那孤就放心了。"太子道,"以后别再和他们说这些,这里和你家乡不一样,你家乡有跑得飞快的车,想必也有行的很快的船。在海上遇到凶狠的大鱼,你家乡的人能逃得掉,二郎不见得能逃走。"

这一点史瑶着实没想到,经太子一说,史瑶意识到汉朝生产水平都无法和明清时期比。隔天和三个孩子聊天时,史瑶把太子的担忧告诉他们。

三郎也想到汉朝生产力低,也理解史瑶以前为何说,她知道她家乡的车怎么做,在汉朝也做不出来。生产水平限制了他们。想到这些,三郎也想到一件事,"母亲有没有听父亲说过媒?"

"煤?"史瑶道,"我没听说过,倒是听你父亲说长安城外方圆三十里找不到一颗百年大树。"

二郎好奇:"为何?"

"都烧炭了。"史瑶说着话,看向三郎,"听你的意思,你知道哪儿有煤?"

三郎:"孩儿只知道孩儿那个时候哪里有煤,不知道这边有没有,毕竟中间隔了一千多年。"

"有的。"史瑶道,"煤形成需万万年之久,差一千多年变化不大。"

大郎道:"找那个煤做什么?"

"有了煤就可以多练铁,有了铁就可以做很多铁器,有了铁器才能做咱们想做的东西。"三郎说着话发现不对,"你不知道煤?"

大郎:"煤有别名吗?"

"我想想啊。"三郎仔细回想,"好像没有。"

二郎:"就是黑色的石头,能当木炭用,所以就叫煤炭。大兄听说过黑色石头吗?"

"黑色可燃的石头?"大郎眼中一亮,"我也知道哪里有。"

史瑶笑道:"所以你们现在不种田也不做船,改挖煤了?"

"稻田的事解决了,做船图二十年后再画也不迟。"三郎道,"现在当务之急是让父亲同意孩儿出去看看。祖父回宫之前,孩儿赶回来。"

史瑶打量一番三郎,"你认真的?"

"是的。"三郎道,"母亲,做船不但需要木头,还需要很多铁,哪怕阿兄明天画出造船图,朝廷也没铁给孩儿用。孩儿决定先从挖煤开始。"

大郎:"孩儿和三郎想的一样。"

"你们啊,真会给我找事。"史瑶叹气道。

三郎:"母亲,我们不知道就罢了,知道也装不知道,孩儿寝食难安。"

"行了。"史瑶道,"此事等你祖父走后再说。"

三郎:"祖父最多在宫里待十天,大概两个月能回来。"

"你怎么知道?"二郎很好奇。

大郎:"两个月后天热了,祖父得去甘泉宫避暑。"

"数你俩最聪明。"史瑶瞥俩儿子一眼,"我是怀孕,又不是得了失忆症,不会忘记的。"

三郎笑道:"那此事就拜托母亲了。"

史瑶不禁叹了一口气,"你们才九岁啊。"

"孩儿上辈子八岁就当皇帝了。"三郎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