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躺赢的科举人生 > 第110章 人命官司

躺赢的科举人生 第110章 人命官司

作者:人生若初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22 07:03: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

听到消息的时候, 赵云安心底咯噔一下,忍不住有些动怒“本官千叮咛万嘱咐,疏浚运河过程中要千万小心, 以民工性命为重, 为何还闹出人命。”

丛白也是一脸苦色“原本一切顺利, 哪知道在联通大运河的时候,忽然发生坍塌, 以至于有三人掉入河中。”

“申大人正在附近, 立刻派人施救,救上来两人,还有一人却失去了踪影。”

在工程即将竣工的时候发生这样的事情, 将原本的喜气都冲散了。

赵云安赶到那河口的地方一看,果然有一块河堤坍塌, 大约是经年累月的冲刷,导致河堤脆弱,在这个关头出了问题。

“赵大人。”

申金面带愧疚“是我太过粗心, 没能提前发现河堤的问题。”

赵云安叹了口气“这也怪不得你。”

“可派人去找了”

“兄弟们顺着河道在往下找,不过水流湍急,一时还未发现那人。”

被救上来的两人只是受了惊吓, 休养几日便能好,可这掉下去的八成是活不了了。

赵云安站在河堤旁边往下看。

漳州段的运河经过一个月的工程,基本上已经被疏浚完毕, 河道挖宽, 河体挖深,两岸的河堤也另外做了加固。

如此一来,与大运河联通之后,漳州府这一段的运河也活了起来, 水流颇为湍急。

赵云安原本应该高兴,因为河道畅通,将来漳州府的贸易往来便能更加顺利,而河道与玉璋湖相同,也能避免雨季时候,玉璋湖湖水外溢。

这是一举多得的好工程。

只是想到那条人命,赵云安又叹了口气。

丛白低声道“大人,疏浚河道原本就危险,工程至今四个多月,不曾有人工饿死累死,此次只是意外,大人实在不必自责。”

他瞧见赵云安面色郁郁,忍不住为他开解。

事到如今,赵云安也没办法让时间倒流。

他心底清楚,即使早知道会出人命,他也不会放弃这项工程。

“再找找,不管是生是死,总得给他家人一个交代。”

说完,赵云安又道“若是寻不回来,也不要亏待了家人,多多抚恤。”

“是。”丛白忙道,“下官会亲自盯着,绝不会让他家人受委屈。”

“你办事,本官放心。”赵云安还是信任丛白的,他是真正有理想的人。

申金带着人找了三日,终于还是在下游的芦苇丛中找到了那个落水的民工。

尸首被抬回去安葬,丛白将他这段时间应得的粮食和银钱都算清楚,连带着府衙给的抚恤金一块儿送到了村里。

等见他家中只有白发苍苍的老娘和一个不到七岁的孩子,心底也是叹息。

老妇人抱着孙子大哭,等看见那些银子哭得越发厉害。

丛白回来,叹气道“没想到他家是这样的场景。”

又道“下官打听过,那人家贫,听说此次徭役不但能吃饱,结束只能每个人还能得一两银子带回家,才主动报了名。”

“他是个孝顺的,又疼孩子,总是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捎回家去,那日干活的时候才会眼前一黑,直接摔进了河里没能起来。”

紫金莲日进千金,有钱之后,赵云安对服徭役的分外大方,不但能吃饱还有补贴,所以过了春耕农忙,不少附近的百姓自愿参加。

人多了,工程便能加快,所以在银子凑手的情况下,赵云安愿意接收自愿报名的百姓。

这次出事的人也是其中之一。

赵云安听了,忍不住叹了口气,没想到会是这样。

那人定是想节省一些口粮,拿回家让老娘和儿子吃饱一些,却不料因此断送了性命。

“即使有抚恤金,一个老妇人和一个孩子,将来日子也是难过。”

赵云安便道“你再跑一趟去问问那老妇人,愿不愿意带着孩子来府衙帮忙,到时候每月能有月钱,也能将孩子养大成人。”

反内也需要洒扫的婆子,多一个人,少一个人都无碍。

丛白一听就笑“大人,下官擅自做主,已经将人带回家了。”

“她年纪大了,干不了重活,不过洒扫也还能干,那孩子也是个听话的,等再大一些能撑起门户了,再问他们是愿意留在丛家,亦或者回去村子里。”

见他做得十分妥帖,赵云安笑着夸道“丛大人不愧是本官的左膀右臂,想得周到。”

丛白笑道“其实下官也有私心,若是放他们在村里,日子就了过得艰难,难免会被人说道,到时候坏了大人的清誉。”

他们都知道那人的死是意外,官服绝对没有亏待,可挡不住人心难测。

如此一来,倒是也妥当。

赵云安问心无愧,却不知京城那边,却有人以此为借口,试图攻讦。

朝堂之上

“启禀陛下,微臣要弹劾漳州知府,青州营团练副使赵云安,搀行夺市,长年累月驱使青州营军士为民工;虐使工卒,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只为修缮玉璋湖,以事游玩。”

赵云衢眉头一皱,看向弹劾的御史。

“秦大人此言差矣。”

“陛下,漳州知府既然身兼青州营团练副使,便有管理统筹青州营之权,青州营襄助疏浚玉璋湖一事,当地指挥使早已上报,是圣上亲批的。”

“再者疏浚玉璋湖也是为了漳州百姓,游玩两字从何说起。”

“赵大人,漳州知府是你堂弟,你自然是要护着他的。”

御史冷笑道“好好的青州营,如今都成了民工营,简直让天下人看笑话。”

“秦大人这话的意思,莫不是为百姓做点事情,便要被人笑话,若是如此,我看满朝文武,倒不如回家种地。”

“陛下,自古以来以屯田兵力入工都有例可循,乃是合情合理的两全之举,绝无逾越。”

御史脸色一变,又道“你休要强词夺理。”

“陛下,且不提青州营,那赵云安自己想游山玩水,嫌弃玉璋湖不够开阔,迫使当地征徭役,如今还闹出人命来,还请陛下彻查。”

赵云衢冷下脸来。

“陛下,玉璋湖淤积严重,影响到漳州府百姓用水喝水,赵大人不得已才施展工程,他一心为民,实在是没有半点私心。”

“你说没有私心就没有私心吗玉璋湖这么多年都好好的,怎么偏偏他去了就有问题,谁知道是真的淤积,还是假的。”

“本官看来,便是赵云安年纪小,心性不定,去了玉璋湖只顾着游山玩水,还嫌弃玉璋湖不够干净,这才有今日之祸。”

赵云衢冷笑道“秦大人此番话实在是诛心,漳州知府廉洁奉公,绝不是你可以颠倒黑白的。”

眼看他们要吵起来,皇帝才淡淡道“好了。”

“此事漳州知府已经上书禀明,只是意外,赵爱卿去漳州后政绩斐然,朕还是信他品行的,绝不是玩忽职守之人。”

赵云衢忙道“陛下英明。”

等下了朝,赵云衢慢慢往外走,却见那御史走过来,朝他冷笑“赵大人,任由你永昌伯府权势熏天,却也不是朝上的一言堂。”

“本官听不懂秦大人的话,倒是有些人指鹿为马,不顾百姓死活。”

秦大人脸色一沉,又嗤笑道“赵大人高风亮节,可得好好藏住尾巴。”

赵云衢眸色微沉,永昌伯府越是受到重用,跟随在他们身后的人也越多,但是同样的,他们在朝堂上的敌人也多。

这一次有人忽然弹劾赵云安,便是一次试探。

远在漳州的赵云安对这场小小的风波一无所知,河道很快完全疏浚完毕。

彻底畅通这一日,第一艘大船进入了漳州河道。

金家的商船早早的抵达了青州,但这一次却并未急着转陆路,反倒是在码头等待了两日。

终于,得到赵云安的消息后,一艘艘大船慢慢的驶入了漳州的河道。

被拓宽的河道很适合船只运行,最宽的地方能够两艘船并行,再也不见曾经的捉襟见肘。

新建起来的码头也宽敞的很,金家从船上卸下货物,一辆辆马车就在码头上等着装货。

申金跟在赵云安身后,瞧着热热闹闹的这一幕也是气概冲天“看到这场面,老子就觉得没白忙活。”

赵云安也笑道“多亏了申大人鼎力相助,此次工程顺利结束。”

申金拍着肚子,笑道“赵大人客气了,是我该多谢赵大人出手相助,才让青州营的兄弟们各个吃饱了肚子。”

如今青州营今年的粮饷也发下来了,总算是熬过了困难的一年。

赵云安笑道“本官倒是想多留兄弟们吃几顿饭,可惜周团练用过就扔,连着几日催本官放人。”

一听这话,申金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对自家老大的行为感到害臊。

“赵大人,不是周团练着急,是上头几次三番的催。”

他压低声音道“您还不知道那些人,要钱要粮的时候不见人影,如今问题解决了,他们又在那边逼逼叨叨,生怕兄弟们在这里旧了,一个个就改姓赵了。”

赵云安挑眉道“这不是胡闹吗,本官只是个团练副使,哪有那么大本事。”

申金却哈哈大笑,心底暗道你是团练副使,可挡不住兄弟们都喜欢。

也是,谁不喜欢能让他们吃饱肚子,给足尊重,待人和气的大官呢

工程已经彻底结束,青州营的人要回去,赵云安自然也不会强留。

他拍了拍申金的肩头,笑道“申大人,咱们以后还有再见的机会,等大人再来漳州的时候,指不定这码头变得很热闹。”

码头新开,如今连个饭店客栈都没有,但赵云安相信只要有人,这些很快就有了。

申金也笑“下官先恭祝大人日进千金。”

码头上的商铺都不对外销售,只能租赁,租赁得来的钱自然都是府衙的。

等这边热闹起来,漳州府便能坐收源源不断的银子。

赵云安这一手赚钱的本事,申金也是佩服。

临走之前,赵云安还是又买来十几头大肥猪,另外还有许多羊肉,为这群青州营的兄弟们置办了一场丰盛的送行宴。

以至于他们第二天离开漳州府的时候,一个个还依依不舍。

申金笑骂道“怎么,还住出感情来了”

手下见他也并未生气,就说“兄弟们都记得自己是青州营的人,哎,可谁想到赵大人那么大方,吃得我都不想走了。”

申金便道“不想走也得走,咱们再不回去,赵大人也得跟着倒霉。”

他这么一说,一群人都沉默下来。

半路上,有人忍不住嘀咕了一句“上头根本不管什么死活,还不如赵大人。”

申金听见了,但也并没有反驳,因为他心底也这么想。

就说青州营的那位指挥使大人,来到青州之后只顾着吃喝玩乐,倒是在青州府内养了十八房小妾。

他们见指挥使的次数,两只手指头都能数得清。

但那又能怎么样,人家是皇帝亲信,皇后娘娘的娘家人,小太子的舅家人,位高权重,压根不是他们能够撼动的。

如果赵大人是他们的指挥使就好了,申金忍不住一次次这么想。

送走了青州营的人,赵云安只觉得玉璋湖一带都冷清了不少。

但是很快,漳州府又变得热闹起来。

运河畅通之后,商贾们敏锐的发现漳州府是个好地方,紫金莲的价值不提,连其他的风土特产也比青州便宜一些。

以前要多走三日,还得转陆路,又麻烦又折腾,商贾们便不太乐意。

现在漳州府有紫金莲这个宝贝,从青州过来更是只要再加一日的水路,很快漳州码头就变得热闹起来。

就如赵云安猜测的那样,人多了,码头的铺子很快一间间租赁了出去。

开客栈的,吃食的,杂货的,当地土产的,还有人直接干起来劳力行,专门从漳州府本地雇人,来做码头的劳力生意。

一切都欣欣向荣。

天蒙蒙亮的时候,码头上便有了动静,袅袅炊烟升起,平静的街道很快变得热闹起来。

卖吃食的店铺总是最早开张,小贩们热络的推销自己的商品,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交织成独属于码头的乐曲。

赵云安很是喜欢这具有烟火气息的场景。

难得这一日休沐,他便带着金氏和赵妤来码头玩。

金氏来到漳州府之后,出门的次数也多了,主要是她不想出门,可赵云安每每得空就要拉着他们出去。

次数多了,金氏也不再拘谨,反倒是每次都盼着。

这会儿也是,她瞧着码头就咋舌“短短两个月时间,竟是这么热闹了。”

码头建成到现在,金氏还是头一次过来,她没见过这片地方滩涂地的场景,只感叹如今的繁华。

赵云安笑道“以后会更加热闹。”

说着,熟门熟路的拉着金氏去一个摊位坐下“老板,每样来一份。”

金氏看着那小摊位有些犹豫,赵云安却熟练的用袖子擦了擦,招呼他们坐下。

赵妤已经跑过去,金氏只能瞪了眼儿子,也勉强坐下了。

“娘,放心,东西都是干净的。”

金氏忙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其实赵云安知道,金氏是觉得外头的东西不太干净,尤其是街边的摊位。

“夫人放心,自打出摊到现在,人人都说我做的东西新鲜,干净。”老板显然也意识到了,倒也不生气,乐呵呵的说。

金氏更尴尬了。

很快,老板就端着一样样的吃食过来,还特意看了眼常顺“我记得这小哥,那胃口是这个。”

赵云安第一次来的时候,将所有的吃食点了一遍,老板还怕他看着文弱吃不完,结果倒好,常顺坐下来一锅端了,没吃饱还加了一份。

马贵倒是机灵,很快拿了开水过来烫了烫筷子,这才递给主子们。

赵云安笑道“娘,来都来了,您尝尝看喜不喜欢。”

金氏这才动了筷子。

一桌子摆的满满当当的,金氏先选了一碗糯米饭。

这漳州府的糯米饭是咸味的,里头用酱油拌了,上头撒上了脆脆的猪油渣和油条,一口下去,口感丰富。

金氏都忍不住多吃了两口。

除了糯米饭之外,桌上还有甜豆花、米肠、汤饭、油条、炸油饼、糖饼

码头上基本都是干重体力活的,所以这吃食也多是碳水炸弹,能在第一时间补充体力。

即使好吃新鲜,金氏尝了三两样之后就吃不下了。

赵妤喜欢糖饼和甜豆花,只捧着这两样慢慢吃,咬一口糖饼,喝一口豆花美滋滋。

赵云安照例每样吃了一些,就让常顺马贵都坐下来一起吃,果然又加了一大碗的糯米饭,不然常顺压根不够吃。

等几个人吃饱喝足,码头上就更加热闹了。

一艘艘商船停在了码头边,有的往下运货,有的则往上搬货。

金氏探头看了看,忽然道“这还有海货呢,瞧着倒是还算新鲜。”

“安儿,等吃完咱们过去看看,多买一些吧。”

赵云安笑道“也好,便宜些回去慢慢吃,大金猫也喜欢。”

金氏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你就记着那只猫,也不想想快到什么日子了。”

赵云安一愣,拍了一下脑门,笑道“最近忙晕头了,是不是祖母的寿诞快到了。”

金氏笑道“还差一个月,虽说不是整数,你祖母也不准大办,但咱当晚辈的还得有孝心。”

“母亲别的都淡淡,但就喜欢吃,江河湖海里头的都喜欢,京城那边可买不到这么新鲜的海货,咱们买了送回去。”

赵云安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赵妤听了,连忙加快了吃饭的速度。

赵云安阻拦道“别着急,慢慢吃,那边海货多的很。”

即使如此,赵妤吃东西的动作还是加快了。

金氏摸了摸她的脑袋,忍不住夸道“妤儿总是太懂事。”

她心底是真心喜欢这孩子,若不是有赵妤陪着,她在后宅多孤单,所以也总是心疼她太懂事,宁愿她胡闹一些。

等他们吃完了过去,海货果然还有许多。

赵云安看着,只挑着新鲜大的买,一下子倒是将他们的货物都买了个七七八八。

“能送货吗”

卖货的人笑道“少爷一口气买这么多,不能也得给您送家里去。”

赵云安笑道“那可好,你就直接送知府衙门吧。”

这话一落,对方惊讶“您就是漳州的赵知府。”

“大人,是小人有眼不识泰山。”

赵云安只说“送货也不急,你只管将剩下的卖完再送,到时候那边有人接。”

见老板还要套近乎,连卖货都不积极了,赵云安连忙拉着金氏离开。

金氏出来就笑“瞧瞧,咱家安儿成金饽饽了。”

“娘”赵云安很是无奈。

因不急着回去,赵云安又带着他们在附近逛了逛,不够漳州府的码头初建,附近也没其他好看好玩的。

赵云安倒是说“等漳州府不缺银子了,倒是能在码头建一座高楼,说不定还能引来文人骚客。”

金氏笑话道“银子还没到手,你倒是先算好怎么花了。”

回去的路上,金氏坐在马车里,帘子没放下,她能看见窗外的风光。

赵云安抱着赵妤骑马,时不时指着身边的村子,告诉她那是哪儿。

这会儿已经到了晚夏,天气不算热,官道两旁放眼望去都是金灿灿的稻田。

偶尔有见过赵云安的农人认出他来,大老远的便要跪下磕头。

赵妤看得两只眼睛亮晶晶,抬头道“七叔,他们都很喜欢你。”

赵云安摸了摸她的头发,笑道“因为七叔让他们吃饱穿暖,所以他们就喜欢。”

赵妤高兴道“我知道,七叔是世界上最好的官,丫鬟们都说了,百姓们要给七叔建功德碑,就放在小玉璋山头上。”

一提到功德碑,赵云安也是无奈,他年纪轻轻的,实在不想在土包上立碑。

很快,车队就到了城门口。

赵云安并未运用特权,而是骑马跟在进城的百姓之中等待。

守着城门的护卫早早瞧见他了,但也没有动作,因为赵大人叮嘱过,遇见他的时候不能兴师动众。

赵妤歪了歪头,忽然问道“七叔,你看那是什么”

赵云安顺着她的视线看去,原来是一个商队,不过里面成员的穿着不像汉人。

“瞧着像是西南那边的打扮。”

赵妤瞧着那花花绿绿的衣服,说了句真好看。

赵云安也笑起来“喜欢的话到时候给你买一身,在家穿。”

赵云不好意思的笑了。

因为侄女的话,赵云安忍不住也多看了几眼,暗道漳州如今不错,都有南边的商队过来了。

蓦的,赵云安的眼神一顿。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