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红楼之公子无双 > 第200章 公车上书

红楼之公子无双 第200章 公车上书

作者:司马匪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3 21:51: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户部衙署,东南方位的一块“户部浙江清吏司”牌匾上面的屋檐,也被大雪覆盖,户科给事中巡视完毕,出去了,浙江清吏司大堂的珠算声,依旧不绝于耳。 “户部浙江清吏司今年从浙江布政司递解的春、秋两季税银,重铸之后一共多少”贾琮坐在桌边问。 主事王应麟轻叹:“贾修撰,此事你还是不要插手为好,户部就是一笔烂账。” 主事司马匪鉴汇报:“户部浙江清吏司领浙江布政司,代管京营御林军、留守军、龙虎军、应天军、上直亲卫几十万军饷。浙江乃东南大省,沿海富裕之地,湖州、嘉兴、宁波等,盛产棉、麻、丝,稻谷可以两熟,春税少些,二十万,秋税有一百多万。” 贾琮在桌面上悄悄手指:“我昨天从其他几个清吏司回来,情况大抵差不多,户部、工部、兵部、内承运库、内惜薪司、御马监等等,职务常有交叉,这军饷本是兵部之事,却由户部各清吏司代管。” “就是如此。”王应麟、司马匪鉴点头。 “我朝国初设茶马税、盐课司、钞关,二十取一,后民愈富,禁令渐弛,变成三十取一。单拿西北、西南茶税来说,可以做茶马生意,茶是战略物资。至于盐课,两淮、两浙、河东、长芦、山东、福建等是常设,云南、陕西等地也有井盐提举司。钞关即便各代增减不一,河西务、临清、淮安、扬州、苏州(浒墅)、杭州(北新)、九江七处大致是常设的,十三布政司汇合茶马税、盐课税、钞关税,中原水患之后顾,哪有不够的”贾琮疑惑道。 司马匪鉴犹豫、迟疑:“户部各十三清吏司例银,惯有解送内府、内库的,金陵、苏州、杭州三织造,也归内务府管,去年并今年解送的总数,据说有四千多万,九边战事耗费一千多万,各地军饷一千多万,解送内库再一千万,剩下一千万……” 还不够上下其手,贪墨了。 兼户部侍郎的汪应元背手踱步进来:“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内宫多处有雷劈、起火,宫殿重修、太妃生日,每一样动辄耗费百万。一旦修宫殿,木材要从湖广、云贵运送上好木料,走长江水道、运河,又要动用市舶司,工匠、颜料糜费又不可计数,户部预算,每年都入不敷出,贾修撰还有什么疑问吗”汪应元老奸巨猾地一笑:“你将来是要修史的,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知道详细点也好。” “阁老。”贾琮三人起身行礼,汪应元是身兼数职,自从赵北斗下野,皇帝一直不下旨选阁臣,内阁严重缺额,所以汪应元是东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户部左侍郎,位高权重。 “黄河水患,刻不容缓,下官身为翰林院修撰、西阁值班人员,奉命巡视工部、户部,职责所在,更是责无旁贷。”贾琮面色坚决,司马匪鉴、王应麟暗暗敬服。 “陛下正向户部要银三百万重修大明宫,河南只有两百万,你上书要有准备。”汪应元丢下几句话,便走了。 …… 清幽雅致的翰林院,贾琮从典簿厅签名出来,蒋化蛟拱手道:“贾修撰得提防提防,如今的金陵四大家族,实在名不副实呀,哈哈……” 编修丌诗轩幸灾乐祸:“修撰大人还敢要地吗丌某人在松江还有几百亩……” “多谢蒋修撰、丌编修吉言。”贾琮无故加之而不怒:“蒋修撰、丌编修是泰州学派,泰州学派由王阳明心学发展而来,讲究百姓日用,就是道理,董府尹的浙东学派即便与泰州学派理念不同,为国为民到底都是一样。” “现下,中原水患,区区二百两,不足以充塞黄河之万一,我山海盟盟主贾琮,欲公车上书,请陛下开户银、停宫殿,以定黄河、安万民、保天下,为我大顺万世之国祚计,你们怎么说” 丌诗轩、蒋化蛟对视一眼,大义凛然:“你贾琮若敢公车上书,我江左盟自然义不容辞!” 可爱,又可恨的人,可惜江左盟和自己对上了,政治,是无情的。 …… 申时,正阳门外正逢上直亲卫、巡捕五营、锦衣卫换班,他们三天一轮,每门各有值房,除却一二品大臣杨提督、仇都尉用银印,其余则用铜印,巡捕统领和值班人员各执一半。 龚鼎慈下轿:“贾兄,今日之举,你不会后悔吗” “我贾琮无怨无悔。”贾琮大义凛然地摇摇头,这时江左盟司马匪鉴、王应麟、张茂才、匡到齐,龚鼎慈带领的燕社,有一百多人。 加上龚鼎慈、贾琮两大顺天府年轻一辈的首领人物,广发号令,今天来宣武门西小市汇合的朔方秀才、举人、京官,人数达到上千,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山海书社容不下这么多人,很多人便静静地在围墙外站立,贾琮、龚鼎慈刚下轿,就被推进一进大厅,贾琮洗了手,在众目睽睽之下起草奏疏: “请开户银以定黄河、保万民、安天下疏。” “臣翰林院修撰、西阁值班替补、奉命巡视工户两部贾琮启奏:今十五年,黄河水患尤重,七月,决堤梁家营、詹家店;九月,决郑州来童寨民堤,并冲决中牟杨桥官堤;十月,决仪封大寨、兰阳板桥;十月下旬,河水陡涨,冲塌堤岸坝台,雎宁、泗、桃源、宿迁悉数淹没;又决开封,水淹城池,惊天之变,淮河不保矣……” …… “诸君!”贾琮出来山海书社大门,面色严肃地面对一千多人,提高语气,铿锵有力,一挥三尺长袖道:“士大夫死则死矣!今天愿意跟贾某人跪奏上书的官员!请随我来!” “国家养士一百年!杖节取义,就在今日!贾某人愿意身先士卒,请求陛下开户银、停宫殿!” 当年,杨慎喊出了大明二百七十二年的历史上最响亮的口号。 今天,这句话又有贾琮喊出来了。 人心可用。 贾琮并不是真的想死,他只不过是借助这个契机来玩命地生死一搏。 第一,作为山海盟盟主,他带头出来,没有辜负山海盟,盟主的名头实至名归。第二,尽管某些自认清流的官员对贾琮有偏见,但是此事必然会让贾琮在他们心里的印象改观。第三,就是直名,这是最最最关键的。 一旦贾琮直名震天下,无论这次上书成功还是失败,即使是最坏的情况,贾府被抄家,贾琮也能自保,保住官位并且升官也是有很大希望的。 也许会遭受暂时的打击,但是这种直名,不仅在廷臣里面众望所归,而且以后雍乐皇帝处置他,就会有顾忌。 如果贾琮成了大多数官员、民众、读书人心目中的英雄,雍乐皇帝敢整死他,就是昏君,会被人唾骂,这就是让皇帝有顾忌。 第四,此次公开上奏,声势浩大,那些和现代人价值观明显不一样的官员,自然而然也会加入,这样一来,贾琮顺便也能借司礼监、锦衣卫的手,除掉政敌。 这是贾琮的一个阴谋,也是他政治生涯的真正起步,挺过去了,众望所归,会推入阁,非他莫属。 这一天,注定会被载入大顺的史册,标炳千秋。请牢记:,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277600208(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