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 第495章 试验田的成果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 第495章 试验田的成果

作者:张如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3 04:58:13 来源:就爱谈小说

等到了客栈,绿豆眼带着张平安来到自己的房间。

此时,跟着绿豆眼一道出海的家仆正守在房里。

看到绿豆眼进来后,行了一礼便退出去了,还贴心的带上了房门。

“看,这就是安南稻”,绿豆眼走过去,打开靠墙的几个黑乎乎的瓦罐道。

只见瓦罐中的稻种谷粒相对较小,谷形细长,这可能与其耐旱、耐瘠薄土壤的特性有关。

张平安捏了几粒出来用手指捻了捻,和本地稻子相比,摸起来外壳凹凸感没那么强。

“按你这么说,等这次秋收后这批稻种就可以直接播种了是吗”,张平安问道。

“不错,在大越,这一茬收完,等耕好田之后就可以接着种下一茬了”,绿豆眼点头道。

“如果真是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又不择地而生,那这些种子可谓是价值千金了,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畅想到这个画面,张平安不由得有些激动道。

“你可以等这次秋收完之后先种的试试,就像我刚刚跟你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大越种植效果好,不代表在江浙地区能是一样的结果,只能说姑且先试试”,绿豆眼摊摊手道。

没说当初在琉球时,为了这几罐种子,他放弃了看起来更为名贵的香料,这才把种子从琉球人手中解救回来。

他是个俗人,渴望追求名利富贵,但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百姓为国家做些什么。

尤其现在朝廷千疮百孔,内忧外患不断,他这点格局还是有的。

张平安把罐子盖好,点头道:“这个道理我懂,就看这些种子能不能适应这里的气候土壤了,这些种子弥足珍贵,我到时候分上中下几块田单独种,做出对比,根据土壤肥力、耕种方式等得出的结果,选出最适合的方式推广种植。”

“一切你自己安排吧,这方面你比我懂”,绿豆眼坐下道。

“对了,这次回来我还带了不少宝石,都是我们这边罕见的,盛产于他们蒲甘国,你一会儿挑几块,给伯父、伯母、弟妹他们做首饰用不错,华万里也有,他成婚我都没回去,算是给他做赔礼了!”

“这都是你千辛万苦从海外小国带回来的,我挑一块自己留作纪念,其他的你倒腾出去卖了吧,你知道我不好这些,最珍贵的礼物你已经带给我了”,张平安摇摇头坚定道。

看张平安如此果决,绿豆眼也不强求,应道:“那好吧!”

这些宝石都是绿豆眼在当地挑的品质上乘的料子,看起来鲜艳夺目,宝气斐然,最终张平安挑了一块鸽血红宝石,颜色纯正大气。

“明日我正好要去试验田那边巡视,到时候我把种子带过去”,张平安放好东西后道。

接着又邀请道:“晚上跟我一块回后衙吃饭吧,我让厨子多做些你爱吃的,好好补补!”

“那必须的啊,就等你这句话呢”,绿豆眼笑嘻嘻道。

俩人于是一道回了后衙。

家里人绿豆眼都是熟识的,也没客气,顺便带了一些海外土特产给大家。

刚开始大家都还没认出来,还是张平安介绍以后才对上。

“这还真是葛家小子”,徐氏惊呼道,“你这孩子,这次出海受苦了吧,怎么瘦了这么多,你说说你,家里吃喝不愁的,干嘛出去遭这罪呀!”

说完有些心疼的让人赶紧坐下吃饭,“饿坏了吧!”

绿豆眼有些受不住这过分的热情,赶紧解释道:“嗐,伯母,我可是东家,其实没遭啥罪,重活儿都有下人和船工干,就是吃的不好,那些海外小国的吃食咱也吃不惯,养几天就好了!”

张老二年轻时是出过远门做工的人,这话他可不信,“你这吃的不好,一下子就瘦了几十斤,也太过了,还是遭罪了!唉,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啊!”

这话张氏认同,点头道:“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老话没错的!”

众人坐下后,都一个劲儿劝绿豆眼多吃点儿,还帮忙用公筷布菜,最后绿豆眼是扶着墙出去的,太撑了!

张平安将打包好的山楂水递给跟过来的葛家下人,嘱咐道:“一会儿路上赶车慢点,到客栈后就让你家少爷把山楂水喝了消消食。”

“哎,小的一定照做”,下人应道。

“对不住啊,家里老爷子老太太过分热情了,让你吃撑了,回去后记得消完食再睡,不然该难受了”,张平安有些歉意地对绿豆眼道。

“哎,没事没事儿,我正好馋得慌呢,海上漂了几个月,嘴巴都快淡出鸟来了”,绿豆眼摆摆手道,然后上了马车,还打了个饱嗝儿。

等马车远去后,张平安才转身回府。

一晃眼来到第二日,张平安今日安排了去试验田巡视。

张老二要去试验田帮忙干活,俩人正好一道。

这次算是私下巡视,便没有安排衙门其他人跟在一起。

沿路成片的金黄色的稻田,仿佛一望无垠的金色海洋,沉甸甸的稻穗带着丰收的喜悦。

农夫们大都戴着草帽弯腰在田里忙活着,仔细检查每一株稻子,为秋收作准备。

等到了试验田后,张平安在几块田间转下来,发现苏二愣种的几块田跟其他田地间的稻子对比十分明显,结的稻穗更厚实,瘪壳也少。

当初他一共划分了四块田,第一块安排了经验丰富的农夫用普通种子的秧苗栽种的,采用的也是精耕细作的方法。

第二块田和第三块田则是用的苏二愣家的秧苗,分别让第一块田的农夫和苏二愣用精耕细作的方式打理。

第四块田,虽然也是用的苏二愣家的秧苗,但张平安已经提前跟他说了,让他自己想怎么种就怎么种,不干涉。

之前在灌浆期时,张平安就来看过一次,苏二愣侍弄的田地里谷粒更饱满。

现在到了成熟的时候,区别更是一目了然。

在四块田中,第二块田的稻子长得比第一块好,第三块和第四块田的稻子又要比第二块好,但第四块田的收获明显会是最好的。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苏二愣后来在水稻间点种了绿豆。

采用了水稻和绿豆混种的方法。

张平安模糊记得这是因为豆科植物具有益氮固氮的作用,能够吸取空气中的氮,将其固定在土壤中,为水稻提供氮肥。

同时这些绿肥作物也能够掩盖水稻田里的裸土,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了保水保肥的作用。

理论知识他知道,但具体怎么去做他是完全一窍不通的,包括点种的时间、气候、间距等,这些都需要摸索。

但现在苏二愣明显已经有了他自己的一套种稻子的方式方法,且效果明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