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大宋悍臣 > 第119章 主动登门拜访(三更)

大宋悍臣 第119章 主动登门拜访(三更)

作者:鼠猫狗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6 11:36:46 来源:就爱谈小说

作为一名合格的商人,雷员外自是晓得宋煊那记账的本事有多厉害。

只要自家人学会了,今后再多的店铺想要做假账,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大家利益交换,这种实在是太正常了。

雷员外本来已经打算要出血的准备,但是没想到宋煊只是让自己去打探哪里能购买到大量楮纸的事。

大不了自己亲自奔着成都去采购一批嘛。

这件事的买卖是亏不了的。

到时候也好瞧一瞧宋煊的葫芦里到底是卖的什么药!

雷员外也不多呆,为了早日能学会龙门账,他自是要为宋煊的事,努力奔走一二。

宋煊瞧着曲泽送过来有关窦家全家的信息,也不知道朝廷会如何看待窦臭不服皇命直接自杀的行为。

但无论如何,他的大儿子必须得去丁忧。

这是无法改变的制度,皇帝又不会夺情,他就老老实实守孝便可。

儿子短时间没法报复自己,窦臭就把目标放在了他曾经的学生身上。

窦臭当翰林学士可是年头不少,拜他为师的人,也查不清楚。

老曹又不是在皇城司主事,能够全力为自己奔走。

眼前明牌的就顾子墨一人,背地里有几个潜在的敌人,当真是查不清楚。

宋煊把窦臭全家的信息记住后,便扔在了一旁的火盆里。

当今之际,还是要专注于科举。

宋煊正在烧东西,发现窗外有人喊:

“十二郎可是在家休息?”

他走了几步探出头去,发现是有过一面之缘的石延年连带着他那位酒友。

至于旁边还有一个看起来岁数不小的读书人,眼角的皱纹很明显,但。

“俺在。”

宋煊展露笑容:“快请进,尝尝新做的凉浆。”

他如今已然是名声在外,有人主动前来结交,那是实数正常之事。

在宋城,如今宋煊已然是小有名气,至少在本地提他的名字,比提柳三变好使。

柳三变是谁啊?

他又不是俺们这的好乡党!

石延年、刘潜以及新结交的酒搭子柳永一起上来,进了宋煊的三味书屋。

宋煊请他们坐下喝口凉浆,大家又相互介绍了一下。

当宋煊得知眼前这个中年人是柳永外,顿时感觉不可思议。

宋煊觉得自己还是固有印象了,柳永当真是靠才华吃饭,而不是靠脸吃饭的。

因为他长得真的不出众!

许是多年落榜生的缘故,更是让他眉宇间带上了些许愁苦之色。

整个人的面容都显得苦相了。

不像同样是多年落榜生的石延年,他纯纯酒蒙子,喝的身体有些瘦弱,倒是没有长出什么酒糟鼻子之类的,但也能看。

愿不得那些靠着柳永涨身价的妓子们,时不时的要与他吵架。

大抵实在是情绪过去了之后,实在是有些看不过去柳三变的长相。

才华与容貌集于一身的,始终是少数人。

“俺若是晓得柳兄亲至,怎么也得给你泡壶茶,不能与我等直接喝凉浆,免得因为水土不服,闹了肚子。”

“哈哈哈。”

石延年顿时发笑,他觉得宋煊这个人是真有意思。

就是不好酒,也不知道他酒量如何?

“十二郎年岁不大,但那首词写的真真好。”

柳三变作为最有发言权的,还是要当面与宋煊说一说。

“能得到柳兄的认同,俺心里还是有些骄傲的。”

“十二郎方才是写了不满意的诗词,所以才扔进火盆焚毁吗?”

刘潜自是看到了一旁成了灰烬的纸张。

“嗨,随便练练字,写的不够好。”

宋煊随便遮掩过去,倒是让石延年颔首:

“十二郎这字确实是与众不同,感觉有些熟悉,不是标准的唐楷。”

“从崖刻上悟到的,练着练着就成了这幅模样。”

柳三变是看过石淙河摩崖题记,宋煊的笔体确实与那里颇有些相似之处。

他倒是没想到宋煊还专门跑去那里观摩了。

“十二郎博学多才,这字体若是长久练习下去,兴许将来自成一家,引领风骚。”

“哈哈哈。”宋煊顺势给柳三变戴起了高帽:

“今后柳兄必定会以诗词青史留名,同样引领风骚,常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

柳三变闻言脸上有些苦笑。

说实在的,他更愿意以为官一方,造福百姓而青史留名。

谁愿意靠着写词青史留名啊?

就算是李太白诗词无双那又怎么样?

他一生都没有施展胸中的抱负,而且还是在盛唐时期,只能沦落为“幸臣”,专门为皇帝写词。

柳三变甚至羡慕李太白能够为皇帝写词,可大宋的皇帝看不上他写的词。

为之奈何!

“哎。”

柳三变长长的叹了口气:

“十二郎,实不相瞒,俺其实是想要考中进士闻名于世,而不是落魄写词闻名于世,现如今养活自己都难。”

这话让石延年深感赞同,他也是老落榜生了。

甚至连柳三变都不如,人家好歹让天下人都知道他这号人了。

可李太白明明说过惟有饮者留其名。

石延年如此酒量,也没有闻名于世。

最主要的是他缺乏一个像李太白这样的天赋型朋友,若是有李白这样的朋友,把丹丘生、岑夫子换成石延年完全没有问题。

宋煊想了想:“柳兄,岂不闻,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就算是想要科举扬名,从大宋开国到现在有多少进士,每届的状元名字,怕是也没有几个人知晓的。”

“大部分终其一生,也不过是庸庸碌碌,所以柳兄不必气馁,事在人为嘛,总归是有许多机会能够考进士的。”

柳三变倒是没有把宋煊的鸡汤给喝下,因为他完全被那句岂不闻给吸引住了,开始喃喃自语。

石延年也有些惊诧,宋煊随口就能说出名句来。

这便是真正有天赋之人吗?

刘潜下意识的看向那堆灰烬,宋十二他随口就能出口成章,被他烧掉的稿子到底写了什么,让他如此不满意?

怕不是没有烧掉,传出去定然能够令人传颂一时。

宋十二对自己要求也未免太严格了些。

当真是可惜啊!

“十二郎之言,大善。”

柳三变攥住眼前的杯子:

“此番落第后,我决心离开东京再也不参加科举,可是这一路缓行,我又过不了心里的那关,始终是不肯放弃。”

“但经过数次的科举失败,着实是消耗了我太多的心气,在考场上每次都瞻前顾后,生怕自己这次又是白考,浪费时间也浪费银钱。”

“还望十二郎能够为我指点迷津。”

柳三变觉得宋煊年纪轻轻就能取得好成绩,必然是有着过人之处。

今日前来主动结交,他也是存了一些私心,想要向宋煊讨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只要能够考中进士,柳三变不觉得向年纪比自己小的人请教有什么不对的。

这些年,越来越多比他岁数小的人都考中了进士,而他依旧是落榜生。

多年的失败生活,早就磨灭了他心中的傲气。

现在只想着要抓住一切稻草上岸!

“十二郎,俺也一样。”

石延年也是与柳三变一样的,他们俩从第一次到最后一次,都是同届落榜生。

要不然缘分怎么就这么近呢

反观作为陪客的刘潜,他还没有经历过落榜,自是没有那种急切的心情。

他只是想要看一看宋煊的新作,到时候也更快的赏析一二,拿来下酒用。

宋煊发现,他们这些在科举上失败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心态不行。

或许是仕途是他们唯一的追求,以至于过于沉重,许多人都背负了太多太多的压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柳三变是年岁大了能考上进士,是宋仁宗赵祯亲政,特地开的恩科,对于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他跟他哥才一同考上的。

这种是宋太祖开的头,主要是在省试、殿试落第十五、十次以上的。

“柳兄,石兄,你们二人在应对科举这件事上,心态就不对了。

太多次的失败就是会磨灭人的自信的,唯有心智坚强的少数人才不会受到影响。”

“哦?”

柳三变知道自己的心态出了问题,但是他也无力改变。

每次上考场前都会告诫自己一定要如何如何。

可真坐在那里考试的时候,就全都忘光了。

“十二郎说的是在理,我也意识到了,但还是没有办法克服。”

“俺也一样!”

石延年也迫切的想要考中进士,以此达到光宗耀祖的目的,更是可以证明他能不靠着家世,靠着自己当官。

按照历史的进程,石延年最后也没有考中进士,而是听从了宰相张知白的劝告,有条件靠家里就靠,没必要非得跟自己较劲。

难不成等你七老八十考中进士后再当官,今后还如何延续家族的荣耀,为百姓,为朝廷做事啊?

柳三变却是晓得石延年的缺点:

“曼卿,你读书只通大略,不专治章句,能考上应天书院便是幸运,若是想要更进一步,还是要苦读诗书才行。”

宋煊惊诧的看了柳三变一眼,他属实是久病成医了,但却医不了自己个。

石延年承认柳三变说的对,他现在是越来越心浮气躁,一有些事,便想要饮酒。

先快活快活再说其他。

他很喜欢那种“微醺”的状态!

宋煊不知道他们的功底,但是按照固有印象老落榜生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觉得自己啥都熟悉,可一到见真章考试时,就全都陌生。

“按照柳兄的说法,石兄还需要加强基本功,方能更进一步。”

柳三变摆弄完了石延年,又热切的看向宋煊。

“若是柳兄心态不行,俺觉得你还是要先进一步的进行脱敏训练。”

宋煊饮了口凉浆:“柳兄多参加考试就行,考的麻木了,兴许心态就不一样了,参加任何考试心里不紧张了,兴许柳兄就能考出来。”

柳三变想了想,倒也是一种思路。

本来就是想要与宋煊求取宝贵经验的,届时游学也可认真请教一二范掌教。

“那十二郎平日里是如何温习功课的?”

“俺的法子是笨法子。”

宋煊又给柳三变讲了一下所谓的题海战术,就是做题嘛。

搜集一下历届科举考试的真题,从解试到省试再到殿试。

但是依照他的财力,如今也只是收集到了一点。

毕竟那些考题不一定会流传到民间,所有学子的试卷全都是官府进行保管。

哪怕是所谓的“满分作文”,大多数时候都不会流传出来的。

比如那些状元试卷,有多少能保存且在民间流传?

柳三变与石延年对视一眼,他们都晓得宋煊聪慧。

但是真是没有料到聪明人反倒是使用这种笨方法!

着实有些让他们无法理解。

宋煊看出来他们眼中的迟疑,主动解释:

“三位,别看这法子笨,但却是历练人,主打一个熟能生巧。”

“许多题型你看了之后,在考场上遇到,便一点都不觉得慌,仿佛跟平日里做题一个样。”

“回头我便试一试。”

柳三变这个老落榜生,也是病急乱投医。

他真的太想上岸了!

考公这种事虽然在大宋没有年龄限制,可一旦年老考上,一辈子都耗费在这上,纵然是考上心中那口气也泄了,兴许死的更早。

“柳兄见多识广,可是认识这种纸?”

柳三变见宋煊拿出楮纸,颔首:

“十二郎家境颇厚,用这种纸张书写吗?”

“俺哪里会用这些?”宋煊脸上带着笑:

“是俺老家有个朋友,想要大量收购一下这种纸张,托俺打听打听,没太大的事。”

柳三变倒是信了宋煊这话,乡党之间相互帮忙实在是太正常了。

“我在东京的时候,便见过不少书铺里卖这成都楮纸,但大多都是被官府采购。”

“寻常学子也不会用如此昂贵的,但科举考试是要用这种纸张的。”

“所以有不少学子在考试前是要买一些这些纸来熟悉一下书写,方能配合适的墨水,更方便书写,不会晕染开来,污了考卷。”

“哦?还有这种事!”

宋煊以为是官府大量办公用,他没有经历过正式的科举考试,应天书院的入院考试用的也不是这种纸。

既然科举考试指定纸张,那说明制造不会少,想要采购就是受到渠道的限制。

宋煊收起纸张,他目前真的缺渠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