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大宋悍臣 > 第120章 以结果为导向(一更)

大宋悍臣 第120章 以结果为导向(一更)

作者:鼠猫狗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6 11:36:46 来源:就爱谈小说

柳三变见宋煊面露疑色:“十二郎询问这个是为何?”

“一楼大厅较为空旷,俺又有几个伙计要养活,所以打算出点钱,开个书铺当做营生,总不能让人荒废罢了。”

石延年轻微颔首,他们都清楚宋煊的家世可以说是非常不好。

但他一来宋城就能买下如此大的房子,这些年在老家也是经商过活。

有关宋煊如此有钱的事,不少好事者都去问他大哥宋浩了,宋浩便透露在家乡宋煊自己个开了个凉浆铺子,赚了些许银子。

再加上宋煊写了那首词后,自是更加证明了他大哥所做的那首咏蛙是伪作,盗窃他弟弟来的。

同时也证明了韩智轩并没有说谎,反倒是宋煊主动为他哥宋浩遮掩,如此一来,宋煊的评价是真的上了一层楼。

同样韩智轩在给宋煊带路去找窦臭算账的时候,也是变相的洗白了。

再加上窦臭一死,他们之间的谋划只有韩智轩一个人清楚,死人是无法辩驳的。

“十二郎,家父是太常博士,倒是经常用楮纸,但是这种成都楮纸对于我等学子平日而言,还是过于费钱了。”

太常博士除了要出席各种礼仪大殿外,诸如欧阳修、司马光都担任过这种职位,参与新唐书与资治通鉴的编修。

他们用的多是楮纸。

“十二郎若是想要贩卖此种纸张,怕是难以为继,许多学子还是会用麻纸的。”

麻纸的种类很多,始于西汉,盛于隋唐,衰于宋元,绝于明清。

楮纸这类的皮纸在大宋现在还没有完全取代麻纸,至少过几十年皮纸才横扫大宋,首次超过麻纸的使用量。

“石兄,可是有渠道能够采购到大量楮纸?”

宋煊又给他们倒上凉浆:

“主要是俺想着要囤积一批货,就算卖不出去,可方才柳兄说了,每年参加科举考试之前,总会有人买上一些试试。”

“俺也不用快速回本,总归是给手下找些事干。”

“你们也都知道,他们都不爱读书,若是每日都闲出屁来,不知道还要闯出什么大祸来呢。”

柳三变倒是认同宋煊的话,人一旦太闲,就容易走到歪路上去。

那窦翰便是明证。

平日里不好好读书,就想等着他爹的荫补当官,平日里欺负欺负同窗,他都习惯了,否则到了书院考试也不会如此的猖狂。

石延年轻轻颔首:“十二郎所说之事,我会托人扫听一二的。”

“多谢多谢。”

一直都没有怎么开口的刘潜笑道;

“十二郎的凉浆当真是好喝,这下子俺当真相信你是靠着卖凉浆积攒下不少的家业,何不继续操持这个买卖,你的那些伙计也熟悉,更容易上手。”

宋煊也是轻微颔首:“这个问题倒是想过,只不过宋城卖凉浆的铺子不少,走街串巷的也不少,竞争太大,到了天凉就得歇业,俺也不想操心。”

“但开个书铺一年四季都能开门,卖些笔墨纸砚以及书籍也不操心,毕竟这里挨着应天书院,总归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

“其实俺还有个小心思,俺好歹是在宋城有些名声,开个书铺,那些想要让子嗣读书的,兴许也会来俺这里买些书籍不是?”

“啊,哈哈哈。”

石延年当即大笑起来,恨不得要当场与宋煊痛饮几杯。

“十二郎心胸实在是开阔,连这点小心思都不瞒着我等。”

“倒是一个赚钱的思路,十二郎岂止是小有名气,简直是名声大噪。”

柳三变也连连赞同。

用名声换钱这种事他是手到擒来的,要不然早就该在东京那当乞丐了。

他裸考这么多年,家里对他们三兄弟也没有太大的支撑,他大哥考中进士也是小官俸禄不够多,还是靠着蹴鞠踢得好拍马屁稍微升了一下官。

再加上东京消费高,柳三变可是没少拿诗词换钱,顺便吃吃妓子们的软饭。

“只是还是要注意一二,免得像我这般,最终把名声消耗殆尽。”

柳三变又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他因为科举考试心灰意冷,心态很难轻易转变回来。

“多谢柳兄的提醒,俺自是会多加注意的。”

……

通判顾子墨只敢在家中祭奠自己的老恩师,但是出门后正常上班,他也没有去找宋煊的麻烦。

因为他知道宋煊连他的老师都给斗倒了,若是不做调查就去找宋煊的麻烦,定然会让自己处于不利的地位。

顾子墨更是晓得自己的顶头上司应天府知府晏殊,他可是非常看好宋煊的。

否则自家老恩师的事情,不经过晏殊的快速处理,也不会短时间内就上达天听,搞得自家恩师措手不及,完全陷入被动当中。

顾子墨内心当然是想要为自己的老恩师报仇雪恨的,但自己一定不能急躁,太容易出错了。

他要好好查一查宋煊的底细,从中找出蛛丝马迹来,到时候也好对付他。

故而今日顾子墨找了一个心腹过来,让他去宋煊的家乡勒马镇,好好的打探一二,宋煊的底细。

只有掌握了他的底细,顾子墨才越有把握,把宋煊踩在脚下,为自己的老恩师报仇雪恨!

就在顾子墨闭目思考之时,恩师窦臭的长子悄悄派人给他送了信。

顾子墨连忙打开信件,仔细看了起来。

兄长在心中说,宫中有人关注了这件事,让自己查出宋煊与曹利用之间相互勾结的证据。

如此一来,窦家才有机会借力打力,为家父报仇。

顾子墨再三看了这封信后,记住了里面内容,当即按照兄长的要求阅后即焚。

看样子朝堂上的争斗已经影响到了这里。

有人想要扳倒曹利用,他在京师里没出过什么问题,那就是要在地方上找一找过时,尤其还参与了人命的案子。

这种事在顾子墨看来十分正常。

朝堂厮混的那些相爷之间,相互斗的激烈。

就算你犯了案子是不是被冤枉的根本不重要,他们只是利用你的这个案子去扳倒党争对手罢了。

只不过在局中的你恰巧是被冤枉的,才称得上算是沉冤得雪了!

青天大老爷为你做主了!

天下那么多冤案,真以为大宋的老爷们都那么闲,跟包拯一样给你洗清冤案?

就算包拯,那也是认真负责的洗清在他职权内的冤案,至于别处的冤案,你就算在他面前呼唤包青天,那也不管用。

这便是包拯的原则。

也是大多数同僚能够容忍他的缘由之一。

否则就包拯这种谁的面子都不给,喷皇帝一脸口水的主,他能有个好下场?

顾子墨看着火焰吞噬了信件,总算是松了口气。

就允许你宋煊攀高枝,可你却不晓得攀高枝从来都是暗中标好价的!

顾子墨为了给老恩师报仇,根本就不惧自己也卷入朝堂当中的党争。

他迫切的希望党争能够来的更加激烈一些。

到时候便会有人给自己的老恩师翻案,宋煊他还能全须全尾的下船吗?

东京的邸报以及小报照例送到了宋煊手中。

他从到到尾的瞧了瞧,那便是窦臭空出来的翰林学士职位,由丁度担任。

宋煊听曹利用提过一嘴他的两个副手,一个是王曾推荐的,另外一个则是吕夷简推荐的。

这个丁度便是吕夷简的人。

对于吕夷简,宋煊是晓得他的厉害的,在宰相这个位置上可谓是三落三起了。

只有吕夷简、王曾、曹玮三人配享了宋仁宗庙庭。

当朝那么多宰相,唯有吕夷简是不依附刘太后,一心辅佐赵祯。

宋煊把手中的官方邸报放在一旁,又拿起风闻而撰的小报瞧了瞧。

他当即瞪大了眼睛。

好好好,果然二创三创是真的能创死人呢。

窦臭对自己都他妈的因爱生恨了,得不到就得毁灭了俺!

“这都是他妈的谁传出去的谣言?”

宋煊把小报恶狠狠的扔在地上。

实在是遭不住笔者在后面阴暗的爬行,写出如此触目惊心的文字来!

就在他生气间,便有晏殊的仆人过来说是,知府请他前往书院一二,有事要说。

宋煊深呼一口气,拿起折扇,便跟着仆人一起奔着书院走了。

应天书院内。

晏殊、范仲淹、宋绶、张师德、杨子晋等人都在喝茶聊天。

如今朝中已经传回消息,窦臭一事尘埃落定。

不仅他遭到夺职削籍为民,连带着他儿子也被夺官,命令回家给他得守孝,并且代父承担责罚。

无论是太后还是官家,都不允许他们的命令还没有下发,底下的臣子就自己行动。

如此抗命的行为岂能姑息?

若你窦臭是死在战场上的,那另当别论。

此事明明是因你而起,搞出如此大的风波,你便想着一死了之,若是朝堂再不了了之,后面的臣子岂不是会争相效仿?

所以此等风气必须要狠狠的压制住!

“一会那宋十二来了,必须要好好压一压他的气焰。”

宋绶对于他拐走张方平去坐牢这事,一直都耿耿于怀。

多好的孩子,偏偏被宋煊给带歪了。

若是此事没有他们这些人据理力争,不断的给朝廷上书,不一定会如何收场呢?

光靠着宋煊如此胆大行为,那会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到时候想后悔都晚了。

倒是晏殊呵呵一笑,摸了摸胡须:

“宋十二此番做的也不错,他若是低头认错,我等在朝中如何伸张正义,那也无用。”

“嗯。”

张师德也是赞同晏殊的话,若是宋煊膝盖太软直接跪了,他们这些人再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

而且这样的学子也不值得培养。

“公垂此话未免有失偏颇。”张师德不赞同这样与宋煊交流:

“自是要好好鼓励一番,他一个平民百姓家的孩子,能有如此不畏强权的表现,你还要如此打压他,难道此事做对了,也要打压?”

“最终只能规训出来一个只会唯唯诺诺之辈,于大宋朝堂有何益处?”

“对大宋百姓有何益处?”

“既然应天书院要革新,自是要让学子们有一股子精神气才行。”

张师德絮絮叨叨一大堆,说的宋绶哑口无言。

倒是范仲淹接过话茬,主动解围:“其实我有一个想法,也不知道妥当不妥当?”

“希文乃是书院新任掌教,有什么话自是要畅所欲言。”

杨子晋鼓励着范仲淹。

当年范仲淹第一次来应天书院求学,苦读五年,终于考中进士。

杨子晋对于这个特立独行的学子很是看重,也素来知道他的坚韧之心。

此事交给他定然会办的极好。

如今他第二次来应天书院,那便执教书院,杨子晋希望他能带领书院更上一层楼。

前些日子,范仲淹便正式奏请晏殊,请他把应天书院升为府学。

此举开创了北宋官办府学的先例,从私人学院走到了官办学院,许多事就好办多了。

晏殊为了把应天府书院推向更高的境界,一直想要筹措资金,增辟学舍,扩大规模。

待到明年录取更多的学子来书院就读。

“我倒是想要举办一次开学典礼,宣布把书院的校训从天下同文,改为以天下为己任。”

“稍微遏制一下学子们对于功名的追逐,更要学习经世致用,否则纵然他们考上进士,将来为官也无法为朝廷以及百姓提供更好的助力。”

“到时候也好请宋煊作为优秀学子代表,与众人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更是要鼓励大家不要为强权所低头。”

范仲淹的话,一下子就让众人沉默起来。

因为许多人来书院读书,就是为了系统的学习儒家经典,并做到融会贯通。

以期待将来能够在解试、省试、殿试当中取得好成绩。

至于其他的目标,便是要排在第二。

一旦应天书院的录取率不能提高,反倒持续下降。

那还会有学子愿意来这里读书吗?

“希文此言是有道理。”晏殊先给与了肯定,随即又斟酌道:

“可应天书院前两年的学子考中进士人并不多,此事还是要缓慢而行,最主要的是要让更多的学子能够考中进士才对。”

晏殊的话引得张师德等人认同,不是他们以结果为导向,因为如今的世道便是如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