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 第 116 章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第 116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0:33: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酱爆鸡丁、辣子鸡丁、花生爆鸡丁, 鸡丁的嫩搭配酱汁的鲜, 花生的脆或者辣椒的辣都是完美。

薄薄的春卷皮裹着炒软的香菇小瓜胡萝卜的素馅或者猪肉大虾之类的荤馅, 海鲜馅抹上春卷面糊封口, 中火炸到金黄,在滤油架上沥去多余的油, 蘸上解油的酱汁,外酥里鲜, 外脆里嫩, 口感极佳。

麻婆豆腐、红烧排骨、烤鸭、白米饭、馄饨、炸果子不冷不热,清爽宜人的米兰十月里中外美食爱好者聚在一起,大快朵颐。

“大清国的美食,味道太好了。”

“超乎想象的美味, 上帝知道我正想要再瘦一英寸。”

“我堂弟写信回来说他在宁波港半年胖了一圈,上帝,美食太让人难以拒绝。”

当地人吃的面孔发光,眼睛发光, 有几位用筷子非常熟练, 现在大清国人遍布全球到处都是, 大清国的美食也传开来;有的人跟着学用筷子;有的人兴致勃勃地用叉、刀姿势怪异地卷、叉, 更多的人直接用汤勺。

林大人林夫人他们面带微笑, 观察着众人的表情动作,听着众人欢快的聊天,不管听不懂听得一知半解,反正都是开心。

米兰当地菜同样让人赞不绝口, 调味饭和蛋炒饭有类似,肉圆和鱼丸、肉丸差不多,小牛排和红烧肉一样美味。

食物是不同文化的共同语言。

每一个人都必须吃东西,都想要吃到美味干净的食物,让自己更健康,更美丽,更长寿。吃一顿是认识,吃两顿是熟人,吃三顿就是自己人。

那谁谁软硬不吃那就来喝汤品酒,享用黑茶清茶。自从来到海洋的另一端时不时地来场美食宴会分享大清国美食的大清国官员们,一个个笑容神秘。

瞧瞧那几位一心要瘦到马蜂腰的女士满心遗憾地对着阿玛饼的馋样儿,哎呦呦,她们拿起来了,她们吃了。

赞美伟大的皇上和美食。每天面对这些西方女士身体中间极其尖细,好似一阵风来就断的一尺小腰,实在恐怖。

宫廷长裙、细腰、四轮马车、只有男子才可以穿高跟鞋的规矩大人们写信回来的时候除了正事,把自己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等也照实写上,皇上收到几位心腹大臣们的来信的时候,忍禁不住地想笑。

华夏人对女子美的讲究是杨柳细腰微微的小溜肩,上下自然过渡的一种柔和的含蓄美,骨架纤细,体型娇小,“身”轻如燕,加上服饰宽松舒适,恰好合适。

西方人普遍骨架大,女子的体型也相对高大,本来就肩宽腰短胸大腿长,腰单单细成十三英寸,上下三个三角形的身形再加上紧身的衣服,可不就显得触目惊心,恐怖之极

还好西方女子来到大清后都跟随大清习俗,没有再用铁器鱼骨束腰。

联想到大清国还残余的裹小脚,大非盛行的割礼,皇上心里微叹。

话说回来,京城,两天的美食吃吃吃活动“圆”、“满”结束,美食节上依旧人头攒动、人流如织。各地方民间小吃、大众吃食继续热火朝天的卖着,大街小巷都是各种特色小吃的吆喝着。

城东哪个胡同口有家豆腐脑特别好,城西哪个街口有家馄饨格外美味。

美食大赛,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追捧,毕竟它距离老百姓的生活太远。皇上和文武大臣们开始处理积压的政务,各种食材界的奇珍异宝静悄悄地出场。

江南八珍、蒙古八珍、高丽八珍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动物八珍、海鲜八珍、山八珍、水八珍、草八珍只有更稀有没有最稀有,只有更珍贵没有最珍贵。

美食家们开口闭口谈论着谁家的食材更贵重,谁家的瓷碟更精致,谁家的茶叶更稀有街头巷尾的老百姓也跟着凑热闹,风向渐渐地有变化。

皇上虽然忙着处理政务,却也知道这个势头和自己举办美食大赛的初衷相违背。

豫亲王吩咐人紧急宣传。

美食,是给天下人吃的;美食,是应该走进千家万户的。我们吃食物的目的是什么供应日常活动所需能量,健康、养生。熊掌、猴头、鹿筋确实好,但白菜豆腐就不好吗白菜豆腐你能做好吗

食材有价格高低,有获取难易,但没有贵和贱之分。有些人说他就要吃别人吃不起的,就要吃别人吃不到的,得嘞,这是你们的本事,在合情合法合理的范围内,有能力达到,吃什么是个人自由。

世人哗然。

比赛,自然是比自己有其他人没有的。美食家们的手艺都差不多,重点就是临场发挥和食材配料的优劣。

豫亲王憋气,还不能撸袖子。

六贝勒撰文比赛是比赛。本文要说的是有些人对各种“八珍”的吹捧,对美食的奇谈怪论,歪曲解读。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狗窝,我们每个人几乎天天青菜豆腐不断,本文说青菜豆腐好吃,不应该

先人们说有情饮水饱,圣贤们说“事无事,味无味”,皇上教导我们,原汁原味,淡味就是真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材新鲜、干净,酸甜苦辣咸适当可口,就是好。在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内,在最好的选择内,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舒心惬意,就是好。

老百姓纷纷响应。这话说得实在,说到人心里去。金玉之食不一定绝对好,不一定有必要。“人吃饭”不是“饭吃人”。

粗茶淡饭一样养人,一样可以吃得开心,人家北方天气寒冷蔬菜缺少就是要吃牛羊肉,怎么就“鄙肉食”了

然而有些人不服气,只吃动植物身上最精华的部分,用精致的碟子、器物,搭配精美的仪式、道具,哪里不好猪肉脏,羊肉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豫亲王皱眉挥笔。

本王说丝竹之声、青花瓷碟、最精华部分不好了吗

本王要说的是系统的饮食之道。春秋时期做食物的器物简陋,没有炭火,调味缺乏,很多人吃得胃不好才有孔圣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说。

到了现在,哪家的粮食舂得不比春秋霸主家的还精细哪家的肉不是炖的烂烂的骨肉脱离还要怎么切得细我们为了吃得更美味去研究去奋斗,是好事儿。可不要本末倒置让“吃”左右了自己的脑袋,左右了自己的感情,好好的人被“口腹之欲”控制。

最后豫亲王在大清快乐报上大喊一嗓子,宋朝人吃团茶,喜斗茶,把北苑几百年的老茶树都吃死了,没有芽发了。你们还要怎么吃茶烧个饭也要用芽茶、雀舌

沉默。

哎吆,早知道是王爷您牵头,我们早就不吱声了。

豫亲王理不辩不明,话不说不透,都吱一声。

吱。

大清国人谁不知道豫亲王为人混不吝,吃喝方面也是混不吝。豫亲王这些老王爷和皇上一样从来不在乎什么是平头百姓的吃食吃不得,更不讲究什么十大冷盘十大热盘十大荤十大素。

日常八大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花生米炸炸是一个菜、腌菜不过油也是一个菜,和你投缘坐在天桥上用着粗碗喝白开水也和你交朋友,看你不投缘你请他老人家京城上八珍他也直接拒绝。

国人琢磨琢磨,豫亲王望文生义硬解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还是一如既往的无赖,可豫亲王说得很有道理。

美食大赛和饮食之道是两个概念,不应该混淆。

江南美食家、大赛评委李渔带头表态,“我们追求美食的极致,厨艺的极致,这是比赛精神。尚节俭、近自然,是为饮食之道的正确发展方向鄙肉食,某指的是江南贵族富家人应少吃肉食,多吃蔬菜水物。

这句话造成很多误会,某致歉,收回。人肚子里没有油水的时候,自然要吃肉,吃大肉,吃肥肉,吃香喷喷的油渣子”

董小宛、金圣叹、黄宗羲等人纷纷应和大清国蒸蒸日上,前朝后期备受吹捧的宴饮之乐不应该重现,那不是对待饮食的正确态度,那是奢靡无度。

豫亲王说的饮食之道应该用心体悟,不是哪样食物高贵,哪样食物低贱。我们天天吃的粗茶淡饭,食具不管是贵的便宜的洗的干净,食材不管野地摘得花大钱买的洗的干净,用心地做出一家人喜欢的饭菜,一家人一起亲亲热热的吃顿饭,健健康康,舒舒服服

太平盛世里头,老百姓安居乐业,怎么吃的舒坦怎么好。

突然被这些前朝遗民的眼泪引出自身伤痛的百姓们也是眼泪花花。

他们才安稳不到二十年,怎么能忘了乱世的苦

四天的美食大赛圆满结束,大清国人对美食的热爱进入一个新高度,对美食的认识也更加的理性和成熟。

从崇尚贵族生活,追求高度精致奢靡的饮食生活,阶级体验;到以李渔为代表的“尚节俭、近自然、鄙肉食、鲜本味、重烹饪、美器物”等等言论风行,再到他这些年大力引导的“干净、新鲜、节约、自然加以地方水土特色”深入人心。

现在大清国的老百姓都知道家里的饮食器物要勤洗刷,保持个人和吃食的干净清洁,重视饮食的原汁原味,明白食材的新鲜和健康高过食材的价值和名贵,朴素养生、文雅用膳。

皇上对此非常欣慰。反对铺张浪费的奢靡恶习,反对暴殄天物、大吃大喝,尤其批判碳烤活鹅取掌、活取熊胆之类的残忍行为,是每一个华夏人应有的美食道德。

虽然他不知道,到了大清末期,国家的吃喝风气会变成什么样子。明朝初期,太祖皇帝朱元璋废团茶改散茶,废大吃大喝改四菜一汤。

小阿哥们咚咚的脚步声传来,打断了皇上的思路。

受到越来越多前来大清国的西洋人巴洛克风格影响,大清国人摒弃了其中的浮夸和奢靡,可也多少接受一点,比如带跟鞋子。用皇后娘娘的说法,这样的鞋跟骑马更好踩蹬。小姑娘们日常喜欢穿着皇后娘娘的小高跟鞋儿昂首挺胸,小阿哥们的皮靴带上跟儿,人没到鞋子的声音先到。

“阿玛”小阿哥们奶声奶气地喊着,刚刚在外头陪着祖母骑车车,脸蛋儿红扑扑的,额头微微冒细汗。

滴水成冰的正月天里,刚刚大雪过后的北京城冷到了骨头里,哈气成冰。乾清宫里头温暖如春,宫人也不敢立时给他们脱掉外袍。

一身儿天青色袍服打扮的圆滚滚的小阿哥们一进来偏殿觉得热,不过并不想脱外袍,他们是瞅着时间出宫去接额涅回家。

“阿玛,接额涅。”

“阿玛,四点。”

“阿玛,额涅。”

一人一句,一起拉着阿玛的衣袖,眼巴巴地看着亲阿玛。

又过了一个春节长高了一丢丢,说话越来越利索的小阿哥们知道额涅马上要出征,都想抓紧时间和额涅在一起。

皇上自己要做的事儿都已经处理完,一边笑着答应一边收拾整理御案上的地图、信件之类的文书。

二月初六,正月里头的各个节日刚刚过去,皇上和皇后娘娘刚刚主持完二月二的春耕礼,朝廷派往西部的大军出发。

十万大军气势如虹,干净的沥青路面上大军过后不再有烟尘满天,皇上犒赏三军做完誓师大典,带着小阿哥们遥遥相送。

西藏地区政教合一的农奴制度需要废除,不光是打赢这一仗。

伊犁地区、青海地区、帕米尔地区需要彻底打通商路,生产、发展,不光是占领下来。

西部地区天高地寒

皇上和皇后娘娘、随军去西部的将士们商谈了很多,话说了很多,可还是有千言万语哽在喉咙口。

自从两个人认识,大婚,生子,不知道有多少次送她出征,大仗小仗的,每一次都是一样的沉默。

小阿哥们瘪瘪嘴,想哭。

额涅啊。

想额涅。

“想哭就哭。”

亲阿玛的话音一落,小阿哥们“哇”的一声大哭出来,他们想额涅啊。

稚嫩的好像幼崽离开母亲的哭声引出其他人的悲伤,皇上闭上眼睛。

凝望着亲人离开的背影的那一个,总是最伤心。家里有随军出征的亲人的文武大臣们眼眶湿润,街道两边送行的百姓一起沉默,京城上空涌动着一股悲伤的情绪,女子们用手帕擦眼泪,小娃娃都大哭出来。

绾陌怀里三个月的胖娃娃张嘴大哭,哭得她心碎。

此次无为道人考虑到西部地区的气候环境太过恶劣,带着医馆一大半的人和民间医者们随军出发,绾陌的夫婿春节前就伙同其他江湖中人协助朝廷往西部运输药材,绾陌因着刚刚出月子要带娃留下。

和平安稳总是有代价,每一天都有人在为了大清的和平安慰流汗流血,每一次战役都有人失去性命。

爱新觉罗、博尔济吉特、赵钱孙李哥萨克兵、广西兵、湖广兵、绿营兵重步兵、骑兵、斥候

战场上刀枪无眼,战场要谨慎小心要活着回来。

睿亲王、豫亲王、皇上一人抱着一个小阿哥回来皇宫,小阿哥哭得嗓子沙哑哭得打嗝在长辈们的怀里没有一丝精神。

大阿哥想起上辈子那些在战场上没有回来,或者回来后各种伤势发作早早去世的哥哥堂兄堂叔们,眼泪默默地流。

他们都是他的亲人,他上辈子怎么就没有感觉,怎么就可以理直气壮地闹腾

二阿哥想起自己上辈子戎马一生做保护者,今生却被阿玛和额涅护在怀里。

这辈子有依靠了,有亲人疼着宠着,可他情愿上战场的是自己。

三阿哥三阿哥想起他上辈子的大哥、年大将军等人。

叔爷爷们当初让领兵的额涅做皇后,同意做皇后的额涅继续领兵,是不是,就是顾虑阿玛对军权的掌控,想要杜绝军权旁落的危险,杜绝君臣相杀的悲剧

叔爷爷们因着他们这般年纪送额涅出征心生愧疚,可这世上,对于额涅常年征战最伤心的是阿玛。

阿玛对额涅是真感情,不是为了任何理由;额涅对阿玛超过她自己的生命,征战四方是她的心愿,是她的表达。

三阿哥被阿玛抱在怀里,脑袋趴在阿玛的肩膀上,无声地流泪。

阿玛额涅

小阿哥们自己想额涅,担心额涅,又因着阿玛的沉默替阿玛伤心,热闹的三月三上巳节来临,他们也没有兴致。

“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宝宝们和阿玛一起上早朝,如何”亲阿玛察觉儿子们跟着他们祖母用早膳并不开心,思考了好久,决定还是自己带。

小阿哥们震惊,大阿哥直接问出来,“阿玛,团宝和弟弟一起早朝”

他们还不到三岁啊哟。

亲阿玛面对儿子不敢相信的小模样笑出来,“一起早朝,阿玛把早朝的时间朝后推迟一个小时。阿玛的小宝宝们需要时间考虑还是不乐意”

作者有话要说 有记载的,比如十三英寸、十四寸宫廷腰,大约35厘米,一尺。这不是直径哈,是腰围,对比之下,现在的a4不是细腰,应该是和古代的楚王好细腰有一比。

直肩,宽肩,大胸,基本上都是西方审美应该。看古代仕女图,古代仕女基本都不是肩膀打开挺得直直的。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青小宗 10瓶;灿烂一夏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