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18章 第十八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18章 第十八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从密州乘船至苏杭一带,哪怕一切顺遂,少说也要半个多月。

即便每至一州,都会在大桥下停宿一宿,他们也可自由上下船只,于当地采买商品,可这么漫长的一段时光,绝大多数还是都得在船上度过的。

这么一来,拥有一个合得来的好旅伴,就显得至关紧要了。

只是跟只用了半日功夫,就将船上情况摸索得七七八八,之后便开始宅在舱室之中,咸鱼躺着靠看书来消磨时光的陆辞不同,朱说看一切事物都无比新奇。

他无时无刻不抱着一本小簿子,在上头详细记录了沿河所见的繁荣市镇。不论是经过大桥时远远看到船坞处店家云集的千万灯炉光,还是远远地听得丝竹混入吆喝买卖的喧闹,都能激发他作诗作词的灵感,回回下笔如有神。

他如此着魔一般发奋,难免就让跟其同居一室的陆辞倍感压力。

朱说这灵感泛滥的状态,足足持续了好几日,陆辞终于在舱室里躺不下去了,索性多去甲板上看看沿河景致,再寻人聊聊天。

这条商船上的客人虽是自密州港登船的居多,但大多来自天南地北,也并非全前往苏州的,而不乏中途下船者。

陆辞的运气显然不错。被他选中的聊天对象,不但年纪与他相仿,还刚巧跟他目的地相同。

怪的是,今日晴方正好,他瞧着却是一副心事重重、郁郁寡欢的模样。

陆辞心念一动,言辞中略施手段,就将对方的一些基本情况给套了出来。

这人姓李,名辛,苏州人士,祖父李诚曾在苏州城里担任一名不大不小的吏员,又因祖上经商多年甚富,索性就在当地购置了一处田产,后修成庄园,大大小小的佃户加起来也有二十多户。

这样的家境,按理说是十分美满富足的。

无奈好景不长,一日城里发起了大水,李诚因抢救公家财物不及时,就被勒令赔偿五千贯之巨。

他纵有些积蓄,又怎么一口气拿得出来

李诚面对这无妄之灾,只有将能变卖的都变卖了,还剩下四千贯的欠债,他不愿卖了家里的庄园,就不得不欠下国债了。

欠下国债还不算什么,只要不再连续遇到天灾,单靠从佃户那收回的租子,李诚用个十几年,也能还清。

偏偏李诚运气极其不好,第二年就遇上了太祖皇帝重惩拿了国库的拨款、却未依照约定购买征战需要的箭杆的火气。

按照官家新颁布的敕令,但凡是欠了国债的,田产都得被没收了。

李诚连变卖庄园都没来得及,就成了被殃及的池鱼,这能估产个一万五千贯的庄园,就此被充了公。

他一气之下大病不起,不久之后,也就与世长辞了。

陆辞听到这,不禁蹙了蹙眉“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一场冤案。时隔多年,如今想平反昭雪,怕是难有对症,并不困难。可当时怎就不曾想过上诉”

涉及的钱财数量如此之巨,又的的确确是蒙受了冤屈,要能狠心闹大,不一定保不住庄园。

“当时官家因那些胆大包天之人欺上瞒下之举而盛怒,州县怕触霉头还来不及,又有谁会为我翁翁一小吏出头”

李辛苦笑道“我亦不愿在新友前愁眉苦脸,讨人嫌恶,可不瞒陆郎说,我娘娘如今病体沉疴,心心念念的就是买回那座庄园。我现将家财尽数带出,虽依然无甚希望,也只有一试了。”

他未明说的原因还有一点,那便是在一干庸庸碌碌的小吏中,家境如此富庶的李诚显然被人暗中嫉恨着。

莫说替他祖父出头了,怕是见人倒霉,忙着落井下石呢。

陆辞若有所思“你确定官府已在要闹处张榜公告招标了”

“我虽未亲眼得见,却是故友专程通知我的,十分可靠。”李辛点了点头,叹气道“只是我还从他处听说,今年所设的标底为两万贯,较上回还多了五千贯。”

一回比一回多,他又如何买得回来

这还仅仅是个起标价

李辛心里愁苦至极。

这回他身负重望,带上家中所有钱财来,途中连睡觉都睡不安稳,生怕遭遇盗匪,或是不慎遗失。

可他极为清楚的是,这一趟多半也跟前几年那回的招标一样,自己是注定白跑了他所有的,不过六千多贯,于常人而言是一笔巨款,可对买下偌大庄园却毫无作用,可怜得连半数都不够。

陆辞默然片刻,忽问道“上回的买扑,是实封投状还是明状添钱”

李辛答“是明状添钱。这回就换作实封投状了,唉”

“又怎会无人竞价呢”陆辞故作疑惑地再问“难道孙、秦、张家也都未至”

被充公的庄园拍卖不出去,官府却还老神在在,并不着急,对此陆辞倒不感到讶异。

毕竟宋时的州县根本没有实际上的长官,即县令和刺史,而只有知县和知州。

知事,仅作主持。

这么一来,官员们对地方的归属感也好,自身职务的责任感也好,都少得可怜。他们会对积压的陈务视而不见,对不利处兴趣缺缺,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回李家庄园会被重新翻出来拍卖,还是托了有新官来上任的福。

李辛回想片刻后,如实答道“孙家有派人在,倒未见秦、张姓之人出现。”

因此事对他而言关乎重大,那日在场的每一个人,他几乎都记得一清二楚。

陆辞颔首。

没有姓张和秦的在场,那才是正常的。

因为秦和张两姓,完全就是不了解苏州情况的陆辞信口胡诌的两姓氏。

李辛心里煎熬,谈兴自然不重,陆辞不欲强拉他说话,便在套出最重要的信息后,就暂且客气作别了。

等回舱室后,陆辞就忙起来了。

他专心写写画画,不再受朱说的半点影响。

倒是刚搁了笔,沉浸在思想放空的奇妙状态中的朱说,忍不住盯着他瞧了。

朱说心思细腻,陆辞甫一进门,他就敏锐地察觉出对方只独自出去了这么一会儿,回来后的心情,却好似十分不错。

他踌躇片刻后,还是问出了口,只口吻中带了点连他都一无所觉的淡淡酸气“陆兄方才可是遇着什么人了”

“不错。”陆辞心情颇好地应道“方才有幸结识了一位原居苏州城的李郎君,知晓了一桩趣事。可惜朱弟当时不在,不过,一会儿用过午膳,朱弟若还有兴趣,我愿为你们引荐一二。”

朱说闷闷地“哦”了一声。

他还想追问几句,看到底是聊了什么,才让陆辞心情这般愉快。

但话都到了嘴边,他又恐此举太过失礼,怕是容易引来陆辞不快,便在纠结一阵后,还是默默地放弃了。

陆辞对朱说的小小别扭,自是一无所知。

他这会儿的全副心神,都摆在蒙冤被没收田产、如今只有眼睁睁看着庄园被拍卖的李辛一家的遭遇上了。

且非仅仅出自对霉运连连的李诚或是萍水相逢的李辛的同情,而是管中窥豹,察觉出了孙家要写信召他们回来的用意。

陆辞对苏州情况并不了解,唯一清楚的是,他的外祖孙家虽算不上大富大贵,却也颇有资产。

会对曾被李辛家拥有的大庄园心动,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头回拍卖时,是以一万五千贯为标底的。一万五千贯是官府对那田庄的估价,正因估得准确,才才怎么都不算便宜。

当时孙家虽勉强出得起,却还想观望一二。毕竟按照常理推断,要是第一次没能卖出去,官府多会酌情降价。

如此一来,说不定就能捡个漏了。

不料跟孙家财力相差无几的那几户人家,同样也抱了这样的想法。

而官府却让这一等就是几年,并且今年来主持拍卖的官员还反其道而行,不减还增,硬生生地把标底提升至两万贯,顿让这些人家纷纷呕血,也着急了起来。

五千贯的差距,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况且竞价之人定也不缺。实封投状的招标方式,更是让他们头疼得很。

出高了怕拿不下那地,就此错过,又令他们着实不甘心。

孙家一边后悔着上回未能果断拿下,这次则是铁了心要拿下这庄园,先内部筹了钱的大头,又设法到处借了一圈后,还未感觉有十成把握,于是连被他们苛待过的出嫁女都不惜惦记上了。

哪怕陆孙氏最后掏不出多少,横竖就是写一封信的功夫,也不耽误他们什么。

不到竞价的最后一刻,谁又能知道,那寡居的妹妹带来的会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呢

孙家的如意算盘拨得哗哗响,陆辞只不知他们是从谁口中得知,陆母的日子过得还不错的消息的了。

但这目前也不重要。

见陆辞陷入了沉思,一直偷偷瞄着他的朱说也彻底绝了再问的念头,而是蹑手蹑脚地将茶壶取来,在未惊扰他思路的情况下,上了杯热汤。

或许能算是李辛的大幸的是,陆辞因这几年来都在筹备购置属于自己的房产,自然对官府买扑的流程极为了解。

正因如此,李辛已一筹莫展的此时,在陆辞眼里,却仍有一线转机。

他很快就得出了个大致的计划。

当然,具体要如何实施,还得真正到了地方,亲自查探过庄园的情况后,再作详细打算。

陆辞微微一笑。

只带了区区六千多贯、仅够个零头的李辛,在这群势在必得的富绅面前,当然是毫无竞争力的。

除非他帮李辛一把。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运河沿岸

宋史地理志收录有近50个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其中位于运河沿线的有15个

整条大运河沿线,也因为运河的通航运输而形成餐饮、住宿、仓储、搬运、商品交易、娱乐、脚力服务等市场,从而催生出无数市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访问宋朝的日本僧人成寻,沿着大运河从泗州乘船前往汴梁,他的日记详细记录了沿河见到的繁华市镇,如船至宋州,在大桥下停宿,成寻看到“大桥上并店家灯炉火千万也,伎乐之声遥闻之”;“辰时拽船从桥下过店家,买卖不可记尽”

2李诚庄园案在宋史中有原案,被我进行了改编。此处暂不详述。

3翁翁即祖父

娘娘即祖母

4买扑宋人管招投标叫作“买扑”“扑买”。扑,有博弈、竞争之意;买,即买卖、交易。合起来,“买扑”的意思就是竞价买卖。

买扑主要有两种实封投状为一定时间内对密封的木箱进行匿名投标,价高者得;另一种则是明状添钱,近乎现代的公开竞价,价高者得。不过因为后者容易激起人的火气,导致一些人以太高的价格拍东西,以至于倾家荡产,后来宋朝政府就叫停了这种拍卖制,只用实封投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