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一百八十六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一百八十六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因这封出自太子赵祯之手, 自汴京遥遥赶至的密信, 陆辞到底没能留在密州过年。

他在急匆匆地收拾好行囊后, 就遣人去雇了肯在年二六出发的船只。

毕竟京中局势剧变,且事由敏感, 若是应对不当, 加上有心人推波助澜的话, 这对天家父子间的嫌隙恐怕要与日俱增,甚至可能演变至不可磨合的境地。

再看如今在赵祯身边颇受信任、能为其出谋划策的,主要是寇准和李迪。

李迪同刘圣人间,自上回于官家跟前的忠言直谏后,便注定与她势不两立;寇准虽是才华傲人, 但从来是极暴烈的脾性,加上官家还故意将其政敌提拔至恰恰压他一头的地步,自是极大地激怒了他。

未与官家针尖对麦芒,而姑且忍气吞声,就已算是莫大进步了。

而宰辅当有的燮理阴阳的气度和手段自是不能指望寇准的。

说到底, 目前的太子身边, 到底还是缺了个表面圆滑,善筹谋划策, 擅一击必中的隐忍人。

陆辞遗憾地叹了一声。

若王旦还在就好了。

而符合这些条件的人, 他还能想到一个王曾, 此时此刻却也不在京中,而是被贬去外地,做一介地方官, 等待复起时机。

对此,自是鞭长莫及。

即便在大多朝臣眼中,官家应因过于恩宠刘圣人,才连如此荒谬的请求都肯听从,陆辞却认为,事实不见得就是如此简单。

赵恒,更有可能是装着糊涂,实则顺水推舟罢了。

约莫是既不好太早收回令太子监国的金口玉言,认为如此有损颜面,又不愿眼睁睁地放任朝堂随羽翼渐丰的太子驾驭,逐渐超出自己的掌控。

这么一来,唯有通过暗逼的手段,让赵祯不得不自行请退。

皇帝不愿过早放权,本是情理之中。只是赵恒没能想到的是,因持续多年的天书造神,让知晓内情的一干重臣心中,都被他好心血来潮这点深入人心,以至于他现虽是装的糊涂,在他们眼里也快成真失心疯了。

膝下并非无子,却将弟兄子嗣抱入宫中抚养刘圣人此举的意图解读起来,是可大可小。

小是为自保荣华富贵,大是为要挟东宫。

若是心思重的,还可往那令人不敢议论、数十年前疑云遍布的斧声烛影的上头联系。

按着陆辞对官家的了解,要说赵恒就因赵祯在监国一职上表现太过优异、就恨其至宁愿将帝位交予并不算亲近的弟兄之子手里,那显然是无稽之谈。

但就此压制赵祯,让他在赵恒真正咽气前锐气尽失,老老实实,却也轻而易举。

赵祯虽多少察觉出了爹爹的意图,但他骨子里,却藏着个外柔内犟、不肯轻易认输的脾气。

面对不住涌来的挫折打击,他纵倍感失落不解,仍并未打算将亲手扶正的轨迹拱手相让、叫朝中一度泛滥的恶习故态重萌。

他在看出爹爹隐约对准自己的矛头后,只将委屈藏在心里,一派如常地安抚寇准、李迪等人。

等到夜深人静,才终于没能忍住,向远在密州的陆辞发出了求救信。

哪怕仅冲着这份难能可贵的信任和依赖,陆辞也断没了继续隔岸观火、优哉游哉同亲朋好友欢度佳节的心思了。

丁谓虽是乘了与刘圣人同仇敌忾、官家与寇准较劲的东风,扶摇直上成了次辅,但撇开其品行不说,能力的确出类拔萃。

在他得居高位后,寇李二人,怕是将由顺风顺水,转为束手束脚了。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陆辞自是不敢有半分拖延,才决定尽快启程。

具体缘由,他也不便宣之于口,尤其是赵祯密信中的内容,他连对狄青和娘亲都是只字不提的。

他仅以职事有急为由,歉然地向师长和故交们道了别。

以李夫子为首的书院恩师们,固然可惜没能与这罪风光争气的得意门生多饮上几杯,再将人带出门去走街串巷,好好炫耀几圈

然当得知陆辞是以公务为重后,就齐刷刷地改了口,对他赞赏有加。

至于外人那些个或是善意、或是恶意的漫天猜测,陆辞自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真正让他感到难以开口,唯有自家娘亲。

街坊邻里皆知的是,近些年来醉心打理蒸蒸日上的小经济、就一直早出晚归的陆母,自独子回到身边后,常连铺子都无心思巡视了,而宁可多回家呆着,乐呵呵地亲自下厨。

临近年关,她对此更是准备充分不仅央着陆辞早早写好对联,将自家店铺都挂上桃符,又提前购置了除夕的屠苏酒、元旦饮的椒柏酒

以她节俭惯了的作风,还不惜雇请了两名厨娘,就为了给好吃食的陆辞弄一桌饕餮盛宴。

陆辞前些时日,看着她忙里忙外,心里暖融融的,也笑着陪她忙前忙后,收拾里外。

却不想才过去这么几天,自己就得让她希望落空了。

想到将让她失望难过,一向能言善道的陆辞,便罕有地尝到了难开口的困窘。

狄青将陆辞的愧疚和为难看在眼里,心里也跟着很是忧虑。

若是他能代公祖开口的话,那就好了。

叫陆辞和狄青都未能想到的是,在他们向书院夫子提前拜了年,下定决心,要与兴致勃勃的她说清时,就见由下仆帮着整理妥当的行囊不知为何,从屋中挪到了厅里不说,陆母还就在边上一边翻看厚厚的账本,一边在算盘上专心拨弄。

面对这明摆着东窗事发的局面,陆辞的心微微一沉,叹着唤道“娘亲。”

“等会儿”陆母当机立断地喝道,并未放下手中算盘,嗒嗒拨弄珠子的声音还更响了一些“先莫与我说话”

显然,在这会儿的她跟前,天大地大,都没算清楚这笔繁缛的账大。

陆辞哭笑不得地住了口。

狄青却是眼睛一亮,机灵地将椅子拉开,看着陆辞坐了下来后,就紧挨着也落座了。

陆母神色严峻,手指翻飞,就如打仗般紧锣密鼓地敲了好一会儿,才终于完事儿了。

“算了五回,可算是对上了”

陆母唉声叹气,将账簿推到陆辞跟前,随口道“你再随便瞧一眼,看对不对”

她不提满地行囊,也不提做错事般满脸羞惭地杵在边上,不敢看陆辞的健仆们,只严肃地叫陆辞算清楚这笔账。

陆辞如她所愿地接过,略微扫了几眼,就通过心算得出答案。

他挑了挑眉,在底下重新写了串数字。

陆母听他没吭气,就有了不祥的预感,拧着眉凑近了。

待瞧见那与自己方才所写的截然不同的答案后,她差点一口气没接上来“你这”

陆辞不禁笑了,温和道“还是让我来。”

狄青就亲眼看着,公祖将那叠厚厚的账簿接过来后,就开始翻动起来。

不可思议的是,接下来纸张唰唰翻动的声响,竟与他的落笔一样快。

狄青看呆时,陆辞却并未感到有半点难度毕竟账房先生的写法,与他核算时方便自己的阿拉伯数字相比,可要硕大又繁琐。

于是在一页里,实际涉及的运算并不多,他在现代时对账务的接触又很是频繁,自是扫一眼就能记下了,才有了叫狄青叹为观止的运笔如飞。

陆母面色凝重地在边上等着,对此显是见惯,并不至于似狄青那般感到惊讶。

没等多久,陆辞就将这堆叫她头疼不已的账簿,给扫荡一空。

给出的答案里,大半是对的上的,唯有几个不同,还需再次核查。

陆母皱着眉,将陆辞誊写过的账目总数接了过来,叹气道“总有几个办事不稳妥的,还得多去铺子里盯着才是。”

陆辞隐约听出她的言下之意,心念微动。

陆母又自言自语般道“也怪我这些天里,光将时间费你头上去了,要么就围着灶台忙活,根本没心思去瞧着他们做活计,才出这般大的纰漏。”

陆辞眨了眨眼,淡定接下黑锅“娘亲所言极是。”

陆母紧接着摆了摆手,埋怨道“既然听见了,那还不忙你的去你在家里呆久了,不仅耽误了你的正事,还将我的也连累得一并耽误了。我虽是妇道人家,不如你深明大义,却也知晓食君之禄,奉君之事。更何况,你寒窗苦读这么些年,不正是要为百姓谋福么我这多算几回账的小事,完全无需劳动你,你便早些回去罢。”

狄青听得着急,想帮陆辞辩解,却被陆辞以手按住手背,轻轻制止了。

陆辞心情复杂地看了故作不耐烦的陆母一眼,低声道“娘亲。”

陆母并不看他,只指了指行囊“都替你掌了眼,仔细瞧过了,尽可放心。我还寻了人,好不容易给你改雇了今晚的船,你就听我的话,尽早启程。”

急匆匆地说到这,陆母如释重负道“我身上事也多得很,便不去送你了。”

陆辞还想说些什么,陆母却没心思听了。

她很是强硬地将人赶出门去,行囊也叫下仆拎走后,当真就没去送,而是安安静静地坐回厅中,继续翻着之前出错的账簿。

然而当蜡烛将要燃尽,灯光明暗交织时,她手中的账簿,却未翻动过半夜。

面上的神态,更是如泥塑一般,不曾有过半分变化。

只在烛光终于熄灭,守在门外的下人进来添烛前,她飞快地偏了偏头,拭去濡湿眼角、将要低落的一滴泪。

作者有话要说 这周末要搬家,因为下周开始换到400公里开外的另外一个实习地方了。

所以周末更新比较危险,下周尽量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