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二百零二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二百零二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曹玮被问得一怔。

半醉的眼里如有一缕精光掠过, 他将已饮空了的酒盏缓缓放下,大方地笑着承认了“据我看来,的确是这么回事。”

陆辞听他在肯定了自己猜测后,就一心继续饮酒,再无下文,也不急着追问。

大宋虽以武官守边, 却让文臣掌兵掌权, 弊病必不可免。

纵观偌大朝野, 在那些个忙着勾心斗角,琢磨前程, 计算得失的文人之中, 又有几个脾性悍勇, 浑不惧死的

当年若不是出了寇准这么个奇葩, 非逼着赵恒去前线, 那恐怕包括王钦若在内的大半朝臣,都已双股战战地催着皇帝南迁了,又何来的檀渊之盟。

曹玮虽对陆辞印象颇佳,但好歹摸爬打滚多年,对汴京官场了解颇深。

那能在那摊深不可测的浑水之中一直如鱼得水, 屡得擢升, 近来才因不知什么缘故惹恼官家被外派的这位陆三元, 又怎么可能是不惧拿身家性命冒险的刚猛人

曹玮虽已半醺,脑子却还算清醒,在不接着回答的当头, 他边继续灌自己酒,边不忘琢磨陆辞发问的真实用意。

半晌,他就得出明确结论了。

定是这位新知州凭着心思细腻和脑子灵活,一瞧出他花公使钱来犒劳军士后,头个怀疑起外敌的动向,从而担心起接下来这三年任期中,秦州是否能维持安稳的局势了。

对这无可厚非的自保念头,曹玮在了悟出后,却未有丝毫恼意。

倒是陆辞能凭他三言两语,就敏锐察觉出军向这点,让他很是意外。

曹玮打了个哈哈,自认心已如明镜一般,善意地在陆辞肩上拍了一拍,认真保证道“城中有我亲手操练出的这六千重军镇守,虽说大仗打不动,但只要敌军不过两万,那固守城中,安心守至援军抵达,却是不难的。你且安心罢”

陆辞莞尔一笑,并未像他预料的那般露出安心的神色来“李德明自其父李继迁死后,就一直蛰伏起来,只敢凭厚颜无耻,三番四次试探大宋底线,但真正出兵攻宋的胆子,怕还是没有的。”

曹玮不置可否,饮酒的动作,却不知不觉地停顿了。

陆辞慢悠悠地继续道“最有可能行戏虎之举的,应是那位上蹿下跳不停的李姓蕃僧,对不对”

曹玮刚将酒盏缓缓端起,闻言又猛然放下,扭头看向陆辞,眼底倏然迸发出一抹隐忍多日的激动来“朝中也看出来了”

莫不是正因如此,才派出这一直被皇家父子当宝贝疙瘩似的陆三元来这穷乡僻壤,只为给朝中探清楚情况

然而看透他想法的陆辞,却果断地摇了摇头。

不管朝中是否有人看出了吐蕃的蠢蠢欲动,但在吐蕃大军未真正犯到边来前,朝廷都绝无可能同意曹玮最为渴望的增兵的要求的。

原因正如曹玮方才所宽慰他的那般,有这训练有素的六千守军在,只要面对的不是超出三倍人数的敌军,那想要固守至周边州军发兵增援到来,甚至无需任何军略,都算是绰绰有余。

而不论是吐蕃还是党项,要想一口气动用超出两万的兵马的话,都谈不上轻松。

哪怕还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但一旦调多了兵士,招惹上大宋后,还得面对腹背受敌,遭其他势力趁虚而入的窘境。

这样高风险、低回报的买卖,但凡是脑子清醒些的人,应都不会乐意去做的。

不仅是吐蕃犯边的可能性少之又少,更重要的是,对于靠手中兵权夺得天下的赵家人而言,比起外敌,最需要堤防的,还是自己人。

尤其是有能耐走他们老路的,那些腹藏兵法、战功显赫、还可能因此掌有兵权的镇边大将。

相当了解赵恒作风的陆辞,还不厚道地想,要是曹玮当真提出这要求的话,怕是就能担心他居心叵测、有拥兵自重之嫌的官家,提前满足调回京中的愿望了。

见陆辞毫不犹豫地否认了自己心中刚刚燃起的希冀,曹玮面上顿时难掩失望。

“也是。”

他长叹数声,苦笑着摇了摇头,就心灰意懒地不再开口了。

风起云涌,单他一个浑身新伤叠旧伤的老将操这心,又能顶什么用呢

唯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陆辞在通过曹玮的反应,确定了来时的推测后,心情也不轻松。

比起单纯对军机敏锐、才早早防备起来的曹玮,消息要灵通不少的陆辞显然知道得更多。

于是也就更加清楚,摆在自己面前的不但是个被掏空了钱的烂摊子,还是颗随时可能爆炸的。

吐蕃如今的赞普欺南凌温,不过是被李立遵和温逋奇联手推举上去的傀儡。在顺理成章地成为论逋后,李立遵的野心却未得到满足,而是与昔日的同盟温逋奇争夺起权势来。

然而二人的威望和权力不相上下,要想彻底压倒一方,绝非易事。

只是在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大宋蝗灾爆发,这本来影响不到吐蕃祸事,却因陆辞的神来一笔,在大宋境内没爆发上多久,就引到临近的吐蕃、党项、辽等地方去了。

蝗灾的肆虐,瞬间让吐蕃境内寸草不生,百姓叫苦不迭,两派之间的殊死斗争,也不得不因这场莫名其妙的天灾而中断。

等到好不容易恢复一些元气了,李立遵就按捺不住,于去年年底重新有了动作。

他堪称异想天开地派人前来大宋,讨要赞普的封号,而作为交换条件,是他替大宋出兵讨伐党项李德明。

当时的赵恒正与太子赵祯拉锯着,碰巧商议此事时,上朝的正是这位好求神拜佛的官家,自是想也不想地拒绝了。

更何况,自从最能兴风作浪的李继迁死后,李德明就俯首称臣,表面上成了乖顺的孙子,何需找他麻烦

且不说这有损大宋仁爱的名声,哪怕真让吐蕃讨伐成了,吞并这么一股势力后,得到壮大的也是吐蕃,而与被顶了名义的大宋毫无关碍。

果然,李立遵的请求,当场就遭到了朝中一致的拒绝。

陆辞对官家的反应并不意外,也难以评断此事对错。

但对李立遵的下一步动作,他从此就变得分外留心。

毕竟,在无法通过亲密大宋、征讨软柿子党项来建立起自己的威信后,李立遵定不可能善罢甘休。

换句话说,吐蕃并非没有调转枪头,公然朝大宋开战的可能。

再者,城中守军六千,向来不是个秘密。

大宋朝廷清楚,吐蕃也不难探查明白,对小动作频频的党项,也不可能隐瞒得住。

秦州州城的城墙虽是伤痕累累,却颇为牢靠,曹玮所言不假,但对城中人数也了若指掌的敌军而言,又怎么可能明知两万以下的兵马注定徒劳无功的情况下,还派人出去送这死不说,还惹个大麻烦回去呢

这份秦州安全的信心,可是建立在敌军蠢钝不堪这一完全不存在的前提上的。

陆辞向来喜欢换位思考,以己度人。

这会儿他也忍不住想,若换作是自己的话,要么就从头到尾,完全不流露出一丝一毫的侵略意图,要么就频繁轻犯,让守军一方面厌烦不堪,一方面也被小动作而松懈了防备。

最后再伺机孤注一掷,至少一口气派出三万兵马来,直到将秦州速攻拿下。

若面对的是攻城器械齐全的三万大军,就靠六千守城兵士,根本撑不到援军的到来。

思及此处,陆辞忍不住感到几分货真价实的头疼了。

私自征兵无疑是自寻死路,恐怕还没来得及开练,一顶谋反的帽子就得被结结实实地扣在头上,坐囚车回京接受审讯了。

写信向太子求助,请求增加镇边官军

也行不通。

即使太子极有可能愿意,但他刚将官家彻底激怒,就明目张胆地索要人马的话,不说必然得恶化皇家父子的关系,有违自己吸引火力出任的本意。

且自己在士林之中,怕是得立马落着个胆小如鼠、贪生怕死、才仗着师生情谊,悄然索要更多兵马保护自身的臭名声来。

两条最有效的路眨眼就被堵死,在军略方面又有着自知之明的陆辞,一时间还真尝到了几分坐以待毙的绝望。

需得尽快计议才是。

因两人都心事重重,这场迎送宴开到最后,就只剩没滋没味了。

见时候差不多了,已醉得很是厉害的曹玮就主动站起身来,客气向陆辞告辞,回了宅邸。

不论之后如何,他总归是要得到解脱,回京去见快忘了容颜的亲人了。

只冲这点,他就对陆辞充满了好感和感激。

“我们也回去罢。”

陆辞回过神来,下意识地看向狄青。

当目光不可避免地扫到了那一满桌子触目惊心的空盘子时,他忍不住一惊,难以置信地问道“这些都是你用完的”

狄青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随曹玮来陪席的饭菜用得极少,光顾着饮酒多,但大多数菜式都用筷子沾过几下了。

他知道这宴席上的肉菜,哪怕用不完,一会儿也会被人丢弃的。他实在不愿见半点浪费,就难得地敞开了肚皮吃,这会儿都已经吃撑得厉害了。

陆辞却当成这次才是狄青的首回真正发挥,惊吓之余,也忍不住神色严峻。

还好他搞了不少副业,不然单靠从三品那阶发放的俸禄,还真夸不下养得动这只死活不胖的大橘猫的海口。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赞普赞,雄强之意;普,藏语男子,这是历代吐蕃皇帝的称号

2历史上这场吐蕃对大宋的战争是发生在大中祥符九年的,然而陆辞蝴蝶效应,现在才发生。

唃厮啰的真名本叫欺南凌温,根据流传至今的藏文史料可以追溯到他真的是吐蕃赞普的后裔,可是他被发现时,己经流落到了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是一个贫苦无依的平凡少年。在12岁那年,他被一个大商人异族吕不韦啊发现,带回到河州今甘肃临夏东北,当时被称为“河湟”。

河湟是各部吐蕃的聚集地,地大人杂,一直在争,却争不出谁是首领。欺南凌温刚一出现,立即就被利用。他被一个叫李立遵的宗哥吐蕃僧人,和邈川今青海乐都的吐蕃酋长温逋奇推举为至高无上的赞普。但实际上,他是个地道的傀儡。

但历史证明唃厮啰是位难得一见的人杰,他在近20年的光阴里坚忍沉默,利用各种时机,把李立遵和温逋奇一一击败,变成了真正的高原之王,吐蕃人中的赞普。

李立遵倒台,纯粹是他自己找死。这个蕃僧贪心不足,当上了河湟吐蕃的论逋藏语宰相还不满意,为了压倒温逋奇,他想出了一个超现实计划。

派人到宋朝讨官。

开价是要得到赞普的封号,本钱则是他可以替宋朝教训李德明。不过他命苦,要是早些年或者晚些年,宋朝都会答应他,这时候李继迁死了、李元昊还太小,一个非常乖的李德明为什么要去招惹何况宋朝当时的皇帝是真宗赵恒,己经进入了“大中祥符”年间,拜神还来不及,傻子才去开战。

于是李立遵就向宋朝开战,他需要的只是个胜利,来升高他的威望,至于对手是谁,他才不管。他在公元1016年宋大中祥符九年带着三万吐蕃骑兵攻进了宋朝的西北重地秦州。如果这是宋史3

3张元和吴昊,你们已经有人百度出来啦,就是在大宋连个科考都过不了关,为出人头地去辅佐李元昊,为其出谋划策的两个大汉奸。

他们的具体事迹后面写到更多的时候会在做具体注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