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二百零三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二百零三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一月一晃而过。

距曹玮草草完成交接, 归心似箭地往京城赶的那日, 已有那么久了。

陆辞初来乍到,千头万绪有待理清,自是片刻都不曾闲着。

若是天气好些,他就亲自在州城周边转转, 或在集市上实地考察;若是气候恶劣,不宜外出,就留在官署翻阅陈年卷宗, 直至深夜。

万幸这份辛苦付出, 最终未被辜负。

在将资料搜集齐备,梳理完成后, 他不仅对秦州有了较为具体而全面的了解, 对要从何下手, 也终于有了些许头绪了。

一策远远不够,循序渐进恐来不及,必须多管齐下才是。

陆辞首要关心的,自是秦州军事防御力量。

秦州身为西北军事重陲,毗邻者虽以吐蕃为主,但还包括羌族等割据一方、势力较弱的部族。

各族以游牧为生,军种自是骑兵最众, 显然是以步兵为主体的宋军的克星。

一旦宋军不可再固守城中,而需主动出城迎战的话,那势必难以抵挡机动灵活的骑兵的冲击。

要遏制骑兵在广袤的草原地带和平原地区的威胁,增强边境军事防御能力, 以及在兵源上进行合理节约,修筑堡寨绝对是必不可少的。

但修筑一个健全有力的堡寨系统,不禁需要耗费不短的时日,资金也所需甚多。更何况,秦州城中人口稀零,青壮劳力大多已被吸纳入军,剩下些老幼妇孺,要想组织起足够的人力进行工事,那真是谈何容易。

人手上的不足,那是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的硬伤。总不能让本就不多的军士们放下兵器,修建防备工事罢

若让军士落得疲惫不堪,让敌军一网打尽,才真是得不偿失了。

陆辞将目光投向舆图,沉吟许久后,暂且圈定几个总体人数在不多不少,平日不甚活跃的部族,作为日后招抚的备选。

毕竟西夏也好,吐蕃也罢,一旦一方内部凝聚起来,开始对外扩展势力,首先遭殃的可不是大宋,而多半是这些被夹在中间的部族。

不是被一方拉拢,成为两边对战时首要被牺牲的先锋,就是袖手旁观,落到最后再遭吞噬。

向慷慨大方的礼仪之邦大宋投诚,反而还能得些好处。

但可想而知的是,因目前局势尚未转入紧张,或明朗阶段,朝廷要为此付出的赏赐和官爵,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况且,他目前最为短缺的是修建工事的民夫,又哪儿敢在这种容不得差错的机要事上,采用别族之人

若让有心人混入其中,对堡寨暗中做些手脚,或是借此机会纵军进城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前去各族招抚的官员人选,他现在亦是匮乏,唯有暂且搁置不说。

短期内无法修建堡寨,那要提高城墙防御,唯有通过改良守城器械的性能,以及增加其数量了。

陆辞叹了口气,先在纸上写下工匠和床弩。

然而工匠难寻,床弩造价高昂,也不知能取得几分进展。

民生经济方面,相比起来,还算好解决的了。

衣食足而知荣辱,在缺衣少食,物资匮乏的秦州,自然不必考虑建立书院等事。

倒是经他调查后发现,牧民的日常饮食习惯中,受先唐影响,已变得根本离不开茶叶了。且因愿来秦州做生意的商队寥寥无几,一些在沿途各州卖不出去的粗劣茶叶,都能在牧民当中惊人的价格,而一些品质较好的茶叶,更是受到各族中贵族的追捧。

正是冲着这些冤大头肯的丰厚利润,才有一些内地商人肯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来这处。

他们做生意的对象,显然不是秦州百姓了。

尽管贩卖茶叶带来的利润足以让人心动,但大多情况下,因为邦交时好时坏,商队不得不面对尴尬的空手而归关引太过难得,榷场百年一开。往往是商队出不得境,买家入不得来,买卖家都打不上照面,又何谈交易呢

这才导致了商队来得动力稀薄,一点茶叶能卖出天价的奇怪现象。

陆辞了解到这点后,顿觉眼前一亮。

秦州荒地颇多,土壤贫瘠,又因劳力稀缺而无法像在汾州那般进行开采,的确是个大难题。

但对一些对生长环境要求古怪、最好干硬土质的茶树而言,却是适合种植的好地方。

当涉及到别族的贸易时,公验签发的条件极其苛刻,就成了寻常商队的阻碍,但对身为秦州知州,人脉颇通的陆辞而言,却是轻而易举。

曹玮不擅内政,只知节流不知开源,偏偏有的钱是省不得的。迫不得已下,他才叫公使钱留下了这么个大窟窿后,连补都想不出办法补。

但在陆辞翻看过以往记录,再综合对牧民茶叶购买力的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只要将榷场开放个三四回,哪怕单靠税收,都能完全补回这笔空缺了。

加大互市贸易,可谓彼此受惠。

对大宋而言,不但加近了与各部族的联系和了解,还可拿些对宋人而言不过是唾手可得的茶叶、或是华而不实的绸缎,来向对方交换目前最为匮乏的军事资源马匹。

对其他部族而言,能有一条让他们可以固定获得到品质较从前要更好、价格还更为稳定合理的茶叶的渠道,也是求之不得。

这么一个大好商机摆在眼前,陆辞自然不可能不心动。

于是在想定之后,就毫不犹豫地在纸上写下鼓励购置、移栽茶树,开放榷场等字样

因事务太多,导致陆辞最近只要一忙起来,就变得不知时辰,常常错过饭点。

而在署中值守的其他官吏,对这位模样俊秀,平时微微笑着很是和气的长官虽印象颇佳,却到底碍于不够熟悉,也不好上前提醒。

等陆辞终于因饥肠辘辘而被迫放下工作时,官署膳食的时间已不知过去多久,只有遣人上街,就近买碗鸡丝馄饨尝尝了。

美食对他而言,到底只是安逸闲暇时的消遣,跟迫在眉睫的危机比起来,当然算不得什么了。

狄青在这一个月里也未闲着,虽少了公祖给他一对一地进行辅导,却得以被放入军营中,随曹玮临走前推荐的那位精于骑射的李超专心修习,可谓过得无比充实忙碌,获益匪浅。

一天结结实实地随军士们训练下来,他再精力旺盛,体力非凡,年纪到底还是偏小,不比正值青壮的军士,起初累得不轻,一结束连澡都来不及冲,就臭烘烘地闷头就睡。

狄青不得而知的是,因他是被新任知州那瞧着就与曹玮将军不是同一路的弱质文臣陆辞带来的亲眷除得了曹玮亲口叮嘱的李超当真尽心负责、对他毫无偏见以外,其他兵士可都是对这明目张胆的关系户很是不屑的。

这才多大个崽子,就敢送进兵营来

虽说狄青瞧着比实际岁数要成熟得多,一身瞧着瘦,却全是扎实的腱子肉,半点跟娇生惯养该有的形象搭不上边,但绝大多数兵士还是只将他当做一桩推不开的能一口气吃一桶饭、饭量大得吓死人的麻烦。

他们实在不想开罪新知州,又不愿留个纨绔子弟在兵营里别扭。

合计之下,就定下了让狄青受到挫折,知难而退的计策。

于是在狄青参加训练时,为免让这份针对显得太过明显,但凡是他轮到在的那一队,当日训练任务就安排得额外沉重,不得不尤其卖力,其实让该队的军士也累得苦不堪言。

让他们目瞪口呆、始料未及的是,原以为根本吃不了这苦头,顶多咬牙坚持个一两日的狄青,根本不似他们想象的那般很快就受不住跟不上队伍的丢人现眼、或是直接就累趴下起不来,竟是硬生生地撑了下来不说,还以惊人的速度适应了下来。

仍是一派沉默寡言,一点没这个年纪的跳脱毛躁,但这般超负荷的训练持续了一整个月,他却一天表现得比一天轻松。

到最后,竟是在他们都累得爬不起来的时候,他还跟个没事儿人似的能随意蹦跶,顶多是多淌个几滴汗,气喘得急一些而已。

这么一反衬,游刃有余的居然成了这个公子哥儿

亲眼看到狄青从略显疲惫、渐渐被锻炼出现在还能生龙活虎,精力充沛的模样,一干想折腾他却反受其苦的兵士,都羞惭得恨不得当场挖个地洞,好把自己那点不可告人的小心思埋进去。

狄青对被刁难之事一无所知,还对这段时间所得的照顾很是感激,更是无比努力,每日到得比谁都早,离训练场却比谁都迟了。

见他这般光明磊落,脚踏实地,原本想错他的军士们不禁彻底收起成见,相处起来也多了几分佩服和亲近来。

因过于忙碌,唯有在夜深人静时,他偶尔半夜惊醒,才会安安静静地躺在榻上,放纵对公祖的思念。

不知公祖现在在做什么呢

狄青翻了个身。

会不会,偶尔也想起自己

为这个十分厚颜无耻的念头,狄青不好意思地又翻了个身。

可有好好用饭,好好歇息

不翻了。

他虽做梦都想常伴公祖身边,也一直怀念与公祖朝夕相处的亲密日子,但更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对公祖而言形同累赘,而知晓克制的重要。

不管能在兵营待上多久,都得抓紧时间好好锻炼,才不算浪费公祖一片苦心。

好好干吧。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 榷场

大宋朝和北方邻国有边境贸易市场,在两国交界地带,叫作榷场。到了榷场就相当于到了边界,一脚国内一脚国外,可以自由出入了。比如北宋在澶渊之盟后在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设立了对辽榷场,而辽国也在自己境内的涿州新城和朔州南设置榷场。

关引不容易申请,榷场也不是总开放。

关引上面写着姓名,准备卖的货物名称和数量,从哪个口岸过境,到哪个榷场去,还有州税务局长的签字。

以及第一、时间有限制。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规定,过境贸易限期五日,到期不回,强制遣返,私下藏匿,抓住以偷渡论处。

第二、出境不得寄送书信,否则就有里通外国、泄露情报的嫌疑,被举报查获就要判刑。

第三、严禁夹带违禁物品。这里尤其要注意出国不可以带钱,金银铜钱都不行。根据大宋法律,最严厉的时候带一贯铜钱就要处死。此外,粮食、书籍也是违禁品,私自贩卖到国外一样是重罪。

活在大宋

2关于边境贸易和招抚,其实都是历史上王韶做的。不过他出生在1030年,这会儿还没出世。

记得我在前面提到的那个在元宵节被拐、却机智找到对的人求助,最后得以脱身的小孩子吗

就是王韶的幼子。

王韶来到西北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活动,先招抚了岷州今甘肃岷县地区吐蕃部大首领俞龙珂。据记载,为了赢得对方的信任,他仅率数骑亲赴其腹地大帐,推心置腹劝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此招抚俞龙珂麾下十余万口。朝廷特为这位豪爽的酋长赐名“包顺”据说是因为他仰慕包拯包公为人而提出要求姓包,朝廷特意予以满足,并封赏官爵与财物,使这支势力成为归顺天子的臣民和武装,日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王韶颇有头脑,他清楚一味安抚或单纯用兵都不能收到长效的结果,昔日诸葛孔明收服西南诸部便是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历史的经验值得总结,所以在旗开得胜后,他放开手脚从事更为广泛的边关建设,初步尝试用经济手段配合军事行动。为此,他组织各族边民开垦荒地,发放农具、种子,既解决了这些人的生计,也满足了部队的军粮供给。当他了解到牧民饮食生活中离不开茶叶时,就利用川茶与各部族交换马匹,通过互市贸易,彼此受惠,还赢得周围部族的欢心。一些内地商人也被他招揽来,又进一步丰富了贸易的品种,像绸缎之类的奢侈品也成为酋长头人家的喜好之物。要说中国以后长期出现的茶马贸易,其实正肇始于斯。生逢宋代北宋士林将坛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