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三百一十五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三百一十五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与狄青分别一事的影响, 于陆辞而言就如醉酒一般醉时不觉如何, 待到醒酒时分, 宿醉的后劲便逐渐上来了。

柳七起初还稀罕着小饕餮落泪而不知的奇景, 缠着对方不住玩笑。

但见一向微笑从容、泰山崩于前也能安然处之的友人,当真陷入了低落的情绪中,不但推拒了其他友人们的邀约,还如孤寡老人一般, 整天只没精打采地睡在躺椅上,只望着顶上枝丫出神

哪怕他再迟钝, 也感觉出事态不对了。

不过陆辞这种百年难得一见的咸鱼状态未能持续太久,就被一道犹如晴天霹雳般的任命诏书给轰了个清醒。

小皇帝终于亮出了酝酿许久的阴谋在果断说服中书省的大臣们后, 他雷厉风行地赶在其他人根本来不及反对之前,将陆辞为备战时临时授予的职事一并去除,仅保留节度使这一加官, 正式迁为同阶的从二品御使大夫。

至于陆辞原先的职务当如何分配, 他很是偷懒地直接沿用了之前的暂替法, 唯一的变动,便是将原为通判的滕宗谅擢升为秦知州, 而此回制举中拔得头筹的狄青则替其旧职。

他这决议一出,朝中并不乏对滕宗谅停留于秦州时日过长的诟病,但都被小皇帝以战火未歇,为平定民心,不宜临时易帅为由,全给压了下去。

当然, 相比起反对陆辞担任御史大夫职位的浪潮而言,远在西北边关的滕宗谅的这点升迁,已称得上是极不起眼的一场毛毛雨了。

不论是陆辞过轻的年纪,还是与官家过密的关系,都成了他们剧烈抨击的缘由。

他们纵群情激奋,却完全低估了小皇帝要办成此事的决心他们谈年纪,赵祯便同他们谈陆辞的履历;他们质疑陆辞与他曾有的师生之谊,赵祯还是同他们显摆陆辞多年来的扎实政绩;他们以朝中公议为胁,赵祯便重申御史台制约相权和军要,独立监察的立意。

一番唇枪舌剑后,双方并不能彻底说服彼此,但既然宰辅们已鬼迷心窍似地点了头,官家更是亲笔写下了任命书,任命程序已然走完,他们除了眼睁睁地看着陆辞走马上任外,一时间也别无他法了。

只不过,在他们眼里理应春风得意的陆辞,却对再次先斩后奏地坑他一把的小皇帝气得牙痒痒。

他不过是双耳不闻窗外事、为远距离恋爱的难处而自闭了几天,怎就错过了赵祯这么大一个举动

几乎是接到委任的下一刻,陆辞便黑着脸沐浴更衣,急匆匆地进了宫,求见皇帝。

“不好,小夫子要来了。”

白日还力压一干臣子的反对的小皇帝,这会儿心虚得只知在原地来回踱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最后更是不知所措地往床上胡乱一躺,笨手笨脚地将幔帐解开,扬声下令道“快,快告诉陆节度,说我已经歇下了,让他择日再来。”

他怎么忘了,这次可不同于上次小夫子远在秦州、只能接受任命的情况,而是人还在京中,随时都能杀上门来兴师问罪的啊

难得见素来稳重自持的小官家慌张得像个闯了祸、要被爹爹训斥的孩童,内侍们脸上皆是想笑又不敢笑的微妙表情,辛苦地憋住笑后,还是接下命令,出去传达了。

陆辞面无表情地听完,点了点头,很给小皇帝面子地没当场揭穿这再蹩脚不过的谎言,却也不准备就此离开“既然陛下已经歇下,不好惊扰,我便在这等着罢。”

内侍们“”

这,打发不走啊

然而刚还跟陆辞撒了官家已然歇下的谎,哪怕双方都心知肚明,他们这会儿也不好光明正大地回去请示理应睡着了的官家。

若换做别人如此不识趣,他们早就板着脸,语气强硬地把人撵走了。

偏偏眼前这位,是小皇帝宁肯睡趋,也不敢出来面对的小夫子,他们哪里敢轻易得罪。

就在内侍们尴尬地站在一边,陆辞淡然饮茶等待,双方僵持时,原不当班的林内臣闻讯赶来,笑着招呼陆辞道“陆节度连夜入宫,我还是头回见着。”

陆辞微微一笑,还是颇给林内臣面子地起了身,轻轻颔首“我无意为难诸位,只是职事来得突然,还是得请官家言明缘由。”

林内臣一听这语气,就知道他对同官家说话这点志在必得,是敷衍不走的了。

他眼珠一转,随口寻了个理由脱身,便泰然地在陆辞了然的注视下进了内殿,向忐忑地在床上翻滚的小皇帝说了一番话。

不知他说了什么,赵祯终于下定决心,不再用这幼稚手法逃避,而是若无其事地整好衣裳,请陆辞入殿了。

殿门一关,殿中并无外人,赵祯瞬间卸下了刚强撑出来的淡定,讨好道“小夫子。”

陆辞嘴角微抽,明知故问道“陛下白日力排众议,可谓既威风,又忙碌,只睡这么一会儿,怕是不足。”

赵祯听得头皮发麻,干干地打了几个哈哈,便老老实实地低头认错,故作可怜巴巴道“我虽知小夫子定不愿担任大夫一职只是朝中能人虽多,堪任君王耳目者,却真只有小夫子了。”

陆辞一眼识破他不过是在装可怜,无动于衷“哦。”

赵祯眼看一招不成,只得再生一招“我看朝中总有好事妒能者,追着小夫子口诛笔伐,而御史台监察至广,无所不纠,不问尊卑,凭区区风闻,君王将相皆可弹,行事极受百官尊畏,不正适合整治他们么”

陆辞被他这番话逗得哭笑不得,不得不出言提醒道“陛下慎言。若让旁人听去,那我只需凭公报私仇这四字之威,便可让朝中文武人人自危了。”

听陆辞这话,狡猾的赵祯便知小夫子的气已消了大半了,又乖巧地摇头道“我敢说这种话的原因,不还是深知小夫子为人磊落,绝不屑行阴私卑鄙之举么”

百官对御史台的官员小心客气,自是怕遭弹劾,哪怕查证后证明是误会一场,整个过程也会惹得一身腥臭。

而作为台官,除不乏仗着监察无错的特权,不负责任地造谣中伤者,也有不愿随意运用权力、去弹劾和得罪他们的审慎者,偏偏磨勘中有对弹劾数的要求,若毫无建树,便会被剥离职务。

如此一来,也存在着台官们明知捕风捉影,也不得不弹的困境了。

况且与前唐不同,御史台中大小官吏在决议上书弹劾前,不必请示身为台长的御使大夫,不受管辖监督,也不必受中书省的约束。

在这样的自由背后,作为随时能被下属官们进行弹劾的御使大夫,难怪只是一个兼官,甚至常常空置、或只剩名头。

陆辞摇了摇头“官家可是忘了,那日将我留于殿中小睡,半夜方回秘书监时,曾引发了一场小小风波”

小皇帝当然不敢忘。

“官家误会了,”见他目光游移,一脸不自然,陆辞就知他是误会了,于是解释道“之所以旧事重提,并非是为清算旧账,而是”

他无奈道“那位为捉我把柄、一直未睡,还目击那一幕的不是别人,正是将成为我手下长官的韩中丞。”

韩绛之所以在那次发难后,就一直引而不发,未把那一幕拿出来正式弹劾的原因,按陆辞猜测,许是求证艰难,又涉及官家的缘故。

若真要追究,在无关舞弊,又是天子钦定的情况下,会将这次制举的名次全得推翻重来的可能性,定是微乎其微。

若闹得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地步,他即使不怕得罪子弟已中举的那六户人家,也不得不顾虑会否有损首开制举的天家颜面,从而惹来君王嫌恶。

韩绛显然没有刚正不阿到拼着将官家得罪死了,也要主持公正的地步,就只有憋着这口气,任其不了了之了。

但按照小皇帝的安排,他接下来要担任的可是御史台的长官,正正压在御史中丞韩绛的头上。

之前的御史大夫并不管事,因此御史中丞为御史台的实际长官,也是由先帝赵恒亲擢的。

面对这么一位空降的长官,陆辞可不认为,以韩绛对他仇视的程度,还会继续保持沉默了。

的的确确是把这点给忘了干净,被点出之后,赵祯越发觉得对小夫子不住了。

他略想了想,轻咳一声,试探性地提议道“我观他们近年行事,未免过于随心所欲了些。御史台代君王行监察事,为君王耳目,然君王亦受法制所束,耳目又岂可肆无禁忌依我看,唐时的惯例不可全取,亦不可不取。御史行小事时应受大夫的监督,署名即可;大事方可于视事之日弹奏,于庭中抗威争礼。如此一来,既可养其敢言,也可令大夫享有其威,免去形同虚设的尴尬。”

至于何为大事,何为小事,这标准是含糊不清还是清晰明确,就又得经过一番庭辨了。

陆辞挑了挑眉,看着满头大汗的小皇帝,提醒道“这提议一出,官家怕得被台官们的唾沫星子给淹没了。”

不过,除了受到些许约束的台官们,其他深受御史台之苦的朝中文武,定会对此拍案叫好。

“无妨。”赵祯豪爽地摆了摆手“吃一时之苦,解百年之忧,不亏。”

他被那群台官们日日弹夜夜弹,大事弹小事弹了这么些年,不说习以为常,也不可能还会去急这几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