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三百一十九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三百一十九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高丽使节未在汴京逗留太久, 便以天气寒冬、路途遥远、国主急盼为由,毕恭毕敬地向赵祯请辞了。

赵祯自无不准之理,在象征性地挽留几句后,他大手一挥,准了金悌前往国子监购书的请求, 且向馆阁下达了命他们必要时从旁协助的手诏。

金悌等人虽得此慷慨承诺,也不曾贪得无厌,在精挑细选出二十余册典籍后, 他们便满载着其他被赏赐下的礼物,欢欢喜喜地回高丽去了。

这一小小插曲,并未引起多大波澜。在他们离去三日后,还记得他们的, 恐怕只对宰了这群肥羊一顿的一些奸商,尤津津乐道了。

陆辞做梦也不可能想到,被金悌等人带走的除了正儿八经的典籍, 可还有柳鸳鸳的话本,以及友人们为他所做的一些诗集。

他更不可能料到,那些因远传国外, 才会历经战火、也得以保留下来令人遐想翩连的璀璨诗篇, 将成为在千百年后, 自己变成高丽后人厚着脸皮跟中原大国进行激烈争夺的祖宗之一的。

眼看着年关将近, 御史台亦将休沐数日,他将全副心神都投入到熟悉手头工作之中,也不忘对韩绛暗作提防。

按他对韩绛的了解, 此人睚眦必报,心胸狭隘,在随他主持制科抨击未果,绝无就此善罢甘休的道理。

这会儿的风平浪静,恐是为了日后一击致命的准备罢了。

陆辞自认,他身上虽非全无污点,但行事看似大胆,却从未有过擅自专为的逾越,不仅讲究个未雨绸缪,细节方面亦是审慎至极。

如非必要,绝不留下把柄。

哪怕处于危难关头,真不得不如此为之,事后为消除尾巴,他要么同中书省报备过,要么便是同官家秘议好。

撇开被小皇帝算计得晚归的那次,韩绛即便费尽心思,怕是抓不到关于他的实质把柄的,仅能靠风闻言事。

然而这种毫无凭据的风闻弹劾,对寻常官员而言许是棘手不已、令人不堪其扰、自乱阵脚;可于历来深得圣眷的陆辞,显然起不得多大作用。

那韩绛会如何做呢

陆辞猜,对方既一时半会从他身上捉不到什么短处,应该就得从他身边的亲朋好友下手了。

远离京师的滕宗谅、朱说和狄青且不谈,距他最近,也是关系最为密切的,除柳七外不作他想。

这么想着,陆辞也已忙完那少得可怜的公务了。

看时间还早,他慢慢悠悠地翻看起数以万计的过往奏疏和卷宗来,悠然姿态,尽被四周有意无意打量这位新上司的御史们看在眼底,不免犯起了嘀咕。

这位春风得意的陆大夫虽深得圣心,擢升甚速,但瞧这模样和做派,都完全不似韩中丞口口声声说的那般咄咄逼人,尖酸刻薄、刚愎自用啊。

才上任一天,对方何止不曾颐指气使,目中无人,还过耳不忘,一下便记住了御史府中所有官员的名字,不论谁上前问询,都能自然而然地叫出名姓来。

怎么看都是一位风度翩翩,儒雅温和的正人君子啊。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亲眼见过陆辞,又共事了这么几日后,这些原本听信了韩绛的话,对这位年纪轻轻的空降上官充满不满和抵触的御史台官们,都不同程度地生出了对那通说辞的质疑。

虽说为御史者,有时难免需风闻言事,不讲凭凭据,可攸关直系长官,韩绛非议时却言辞凿凿,万般笃切,这就不妥得很了。

他们看向因有事外出,今日未入府的韩绛的座位时,不免添了几分不满。

恐怕是韩中丞同这位陆大夫有嫌隙,才有意误导他们吧。

目前还披着温柔无害的伪装的陆辞,在优哉游哉地看完第二十份卷宗时,见时辰已差不多了,便慢条斯理地收拾起了桌上物件。

再将卷宗归还远处后,他就沐浴在众人若有若无的视线中,率先出了御史府。

长官既离,一直装作勤勉忙碌的众人,也如释重负地放下手头未竟的活计,各自归家去了。

这种先凭火眼金睛、或是一些道听途说,就跳出来揪出同僚错处,再进行大肆抨击、一系列上纲上线的批判,以令人受惩、贬官辞职为最终目的的工作,陆辞实在是提不起什么兴趣来。

饶是他来自现代、对一些吵时唾沫横飞、脸红脖子粗的议院制度颇为熟悉,也根本不可能向其他御史言官一般,会因挑刺的工作,而产生激情澎湃的使命感。

不过既奉皇命,哪怕是为了对得起在他告身书上落下花押的那十几个人,陆辞也不会消极怠工,寻机请辞。

他之所以准时出厅,主要还是为了寻柳七一趟。

馆阁同御史府相差不多,都是闲时无事可做、忙时焦头烂额,现正是最闲的时候之一。

当等在馆外的陆辞,看见柳七身影时,友人正与一干馆阁的同僚勾肩搭背,说说笑笑。

还是柳七身侧一人眼角余光瞥到一手牵着马缰,另一手松松搭在肘上,含笑向他们这方向看来的陆辞,眼底不由流过一缕惊艳,赶紧捅了捅柳七的胳膊“快看,谁来接你了”

“谁啊,难道是瑛娘”

柳七懒洋洋地一抬眼,玩笑话瞬间卡在了喉头,愕然道“摅、摅羽”

瑛娘

陆辞微眯了眼,默默记下这一名字后,温和道“柳兄。”

“你怎特意来寻我”

柳七猛然得了这份陆辞亲自来接的荣宠待遇,头个反应不是受宠若惊,而是怀疑家中出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赶忙撇下友人们小跑过来,压低了声音问道“莫不是家里出事了”

“柳兄误会了。”陆辞摇了摇头,温温柔柔地扎了一刀“若真出了什么大事,也不可能立马来寻柳兄啊。”

柳七无语凝噎。

柳七与那不得了的陆节度说着私密话,这些同样在馆阁中任职,且年岁皆与柳七差不离,全称得上是年轻才俊、饱学之士的官员,虽本能地不敢靠近,却也禁不住地好奇打量,时而相互附耳私语。

原来那就是也曾在馆阁中任过职、却很快平步青云的陆辞啊

“果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苏舜钦由衷感叹道“如玉台翠树,光彩照人。”

他三年前中举,经过一轮磨勘,幸运被擢升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

于外人眼里,这等成就已是极为亮眼,令人称羡的了。

但在意识到自己与这位朝中炙手可热的陆姓大员同岁,两人间可是天差地别的事实后,他只觉心里那点骄傲,就似春日霜雪一般,叫日头一照,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集贤校理刁约也笑赞“确实如此。不过我之所以得闻陆节度之名,还多亏了夫子的福。”

其他馆阁官不由好奇起来“此话怎讲”

刁约大大方方道“若非有陆节度那本策论详解,我向来为策论苦手,三年前可不见得侥幸能中呢”

此话一出,众人不禁一讶,纷纷道“策论详解我亦有所耳闻,竟是出自陆节度之手”

只因读过的书太过庞杂,又将重点放在了必考的经史子集上,以至于不少人虽读过策论详解,却不曾想过,此陆辞,即是彼陆辞。

他们议论正热时,柳七也笑眯眯地邀起了陆辞“适逢年关,我等便想着今夜筹上一场酒馔,以作合乐,不知摅羽可愿来凑个热闹”

陆辞微挑眉头,不答反问道“你未曾过问他们,便直接开口相邀,莫不是由你出的醵金”

“怎么可能。”柳七丝毫不察这句试探,笑着说道“苏弟监进奏院,将一年堆积下来的无用废纸卖出,所得款项为底,赴会之人再各自添一些,也就足够了。”

陆辞“”

果然,不能对柳七放心太早。

他一言难尽地看了看兴致高昂,期待地等着自己回复的好友,又看了看兴致勃勃、丝毫不觉有何不妥的其他馆阁官们,实在想给心宽的众人送一副字,上书不知死活。

进奏院为刊印朝廷朝报所在,分发给诸路州府军监后,往往有不少剩余,便堆积在库房之中。

一年下来,数量必然颇巨。

包括进奏院在内,每年都不乏将无用的旧物贩卖出去,换得些许款项,为院中官吏逢年过节、相聚会饮的本金。

可这项约定成俗,一旦被有心人追究起来,却是不折不扣的挪用公款,监守自盗了。

尤其这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杯中物一下肚,吟诗作画自是难免,招妓陪坐恐怕也不罕见。

“听我一句劝。”陆辞深深地叹了口气“要么将你们卖纸的那笔公款原封不动地放回去,将这笔钱的来龙去脉、相关账目列个仔细,然后再别去碰;要么再派个人去,寻买走旧纸的买家,将旧纸全买回来,放回原处。你们真要饮酒聚会,这笔账不必东拼西凑,就由我做个东,请你们去樊楼一趟。”

“不必不必。”柳七听得怔楞,半晌才回过神来,匆忙摆手道“卖故纸所得的钱,莫说仅得区区数贯,旧时业已奏闻,本院自来支使,且京中他局亦然。不至于真正论罪罢”

别院亦是如此,真追究的话,也不可能只拿进奏院开刀啊。

而法不责众,对这种早有旧例的事,哪怕再较真,也不可能似陆辞所言的这般严重罢。

“孰轻孰重,哪里是柳兄说了算的”

对这样想当然的乐观说法,陆辞只微微一笑,径直问道“柳兄与我,谁为御史”

柳七本能地一怂,干笑道“陆大夫,下官明白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出现的人名和事情其实史上都确有其事,被我化用了一下年份有所变动。

下一更会列出具体事情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