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三百七十二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三百七十二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俗话说, 新官上任三把火。

从陆辞步入都堂的那一刻起, 朝臣们的心里或多或少地都对此有所预料, 知晓他在熟悉政务之后,八成要折腾出什么大动静来了。

即便如此, 他们做梦也没想到,陆辞走马上任后的头一把火就敢烧得如此之旺, 还赫然对准了连自开朝以来、最为英明神武的太宗皇帝都奈何不得的辽国

就在陆参政登堂入室的第十天, 当官家例行在议事堂中与三辅二参同议国事时, 他悠悠然地呈上了论当与辽国绝商以备战的建议。

他递上奏章时,面带微笑,神色一切如常,令得赵祯毫无防备地将其展开、标题入目后, 登时大惊一跳。

陆辞的字迹向来工整严密,论中清晰写道大宋当采取前些年制裁夏国的同样策略, 先是遣去使者同耶律隆绪进行谈判, 以限制贸易往来为威胁, 喝止其数年来多次以军资相援夏军、屯兵边境的不当作为;耶律隆绪如若听取, 李元昊必死无疑;然以贯来辽国狼子野心, 断然不愿, 便可以此为由大作发挥,彻底断绝双方的榷场交易

断绝与辽国的榷场交易

读完第一章时,赵祯难以置信地眨了眨眼。

若他所记不岔的话,就在小夫子初任秦州知州时,还曾大力主张敞开榷场, 三方共同派兵以保障商户安全,再鼓励双方互市卖卖的罢

他偷偷地瞟了瞟陆辞,而此时的陆辞还微微笑着,从容地抱着臂,听几位同僚就东军军资来源争论不休,全然没给他多的提示。

赵祯无法,只有硬着头皮继续读了下去。

在那惊人的建议后,陆辞逐字逐句地阐述了缘由过往开放榷场,主要缘由,除却鼓励民生经济,更主要还是为引入西北流域的优良马种,纳入官营牧马管辖,以减轻军队供马压力;然宋廷目的,多方具是心知肚明,而真正的良马品种,皆由各势朝堂严密把控,哪里会轻易流出,光明正大现身于榷场但凡稍好些的马匹,要么早受阉割,不得留种用,要么被哄抬至天价,根本无法大量采购,而不得不年年依赖于旁势以马作朝贡回礼。如今大宋与宗珂结盟,同进同退,可市蕃马良种,何必高价求辽

更令人忧虑的,除了一直居高不下的战马价格外,更有宋军中严禁出境的军火物资,如硫磺,箭苛、铜铁、烟硝等物,往往也经此渠道暗中流出。一旦工匠们潜心多年研制出的秘器为他人所得,后果可谓不堪设想

赵祯念完整篇奏折,只觉条条触目惊心,尽管情感上已被说服大半,理智上,他仍觉此事难以达成。

对素来强横的辽国强硬至此

那是先帝都无法做到的事,更别说是军力国力,皆不如十数年前的此时了。

其实,如果是稍小些的建议的话,只要不太离谱,赵祯之前都已想好了要尽力达成,好给足小夫子这个新参政颜面的。

但事涉辽国,他哪好再按计划,只有深吸口气,以尽可能平静的口吻,将陆辞所写的这篇策论交至内臣手中,由其念出,作为下一个议题。

仅是念完头一页,所有宰执的面上都只剩荒谬二子,不约而同地看向陆辞,纷纷摇头。

辽国会老实接受训斥,断绝对夏国的增援

可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痴人说梦

断绝榷场事小,如若惹得辽主彻底动怒,许会举国发兵讨伐宋境,却是要命的大事,在这对夏国战事的节骨眼上,哪里能冒这种风险

哪怕朝廷派了曹玮这等战无不胜的老将坐镇边境,时刻严防辽军南下入侵,但曹玮已然老迈,亦是乏术,在大多军队皆是数十年未曾有过大战的情况下,这堵看似牢靠的屏障真正能防住几分,那可真是谁也不敢保证的。

朝堂上下心照不宣的,是对辽的军事,绝对要能免则免。

对夏军的讨伐能讨得几分便宜,尚且是没影的事,陆辞倒好,竟是不知天高地厚,迫不及待地要朝着更为强大的辽国磨刀霍霍了

饶是历来颇为欣赏陆辞那罕有的强大进取心和果敢的寇准,这会儿都吃不消了。

张士逊冷笑一声,率先归座,表意彻底否决“简直荒谬”

王曾蹙了蹙眉,看向神色淡淡的陆辞,暂且未置可否。

李迪与寇准对视一眼,眼里具是满满的不认同,摇头道“此论所言过于激进,不可取。”

张士逊冷哼道“再年轻气盛,一旦进了这都堂的门,皆杜绝急功近利、危言耸听才是”

赵祯轻咳一声,忍不住出声维护陆辞“摅羽所言虽激进了些,却字字在理,忠贞为国,绝非急功近利。只是眼下重点,还需放在对夏的战事上,于北边辽国,暂以安抚为主较为妥当。”

陆辞在递上那篇奏论时,早有了会被全盘否定的准备,闻言非但未有一丝一毫的沮丧、或是被驳回的羞恼,却微微一笑“下官资历最浅,思虑难免有不周之处,此时抛砖引玉,主要是想与相公们讨教,不知诸公可愿闻详情”

他话说得客气,但言下之意,却很明了意在廷辩。

“摅羽但说无妨。”

寇准心中暗叹,知晓陆辞不会轻易放弃,却到底不愿太折了这难得的才俊的锐气,主动出声应下。

“谢相公。”

陆辞轻轻颔首,面朝天子,微微侧站着,以余光足够看清宰执同僚的面色后,便不疾不徐地开始了“夏国元昊之变,早与其父德明称臣时期,便已酿成。李德明假意受抚,暗中却积极备战。因得先帝许诺,于明,其使臣借朝贡之名多番入宋土,不仅以低廉价格,大量购入夏人紧缺物资;于暗,其使臣屡次刺探大内,以重金求购先帝所放宫婢,偷运至夏都,问询事无巨细,借此窥测宫禁之私,为战事所备详。”

诸人不料陆辞不急维护那篇策论,倒是将最早的由头倒出,竟是只差明指先帝疏忽大意、铸成今日之祸了。

然在场众人对先帝做出的无数荒唐事皆无好感,闻言虽诧于陆辞敢言,除此之外,竟无人出口呵斥。

陆辞面色不改,直接将当初真宗为化干戈为玉帛所做的昏头事,一件一件地撕开遮羞布,呈现在还有意自欺欺人的众人眼前。

夏国的虎视眈眈、迟早为边关大患这点,最早看出来的官员当属曹玮,但也有怀远见的其他边关积极备战,以防战事。

夏人对此看在眼里,叫李德明知晓后,他即刻先发制人,于与宋廷照会中,以修葺驿舍致使边民恐惧不安为由,竟让真宗同意了停下所有备边的行举。

然而这番示好的举动,却只养肥了夏国的胆子,变本加厉地骚扰起了居住在大宋边境的百姓。最荒谬的一次莫过于,当归顺于大宋、居于保安边境的民众奋起自卫,击退前来滋扰的二百夏军,夺回资产时,真宗不喜却恼,甚至严厉斥为此无益于国,徒生事尔”,并下达了“宜令谨守疆场,无或轻举”、以及增加保安专门用来款待夏国使臣公使钱的荒唐命令。

“国家平稳,天下太平,所仗不过保家卫国四字。”陆辞淡淡道“然而保安百姓经那一回,却知家不得保,国不将护,实在可悲。以和为贵固为美愿,却已然彻底破裂,且从元昊之祸可见,柔不可取。如今辽夏先暗通款曲,后结翁婿之盟,亲睦程度非同一般。他今日可援引夏军袭蕃,明日刀锋所指的,难道就不可能是大宋了么”

“胡言乱语”张士逊忍到这时,实在听不下去了,驳斥道“辽为辽,夏为夏,二者岂可混为一谈自澶渊之盟以来,辽宋素来亲睦,不曾以兵相犯,更常年有使臣来往。哪怕招昊贼为婿,亦只意在吐蕃,不曾犯宋境半分,岂能听你一面之词,便先撕毁盟约,令百姓受战火之苦”

陆辞明着举例、其实的确就是在偷换概念,被当场拆穿后,仍是不慌不忙,带笑问道“不知张宰执可知晓,辽主以嫁妆之名送去党项的物资,具体几何”

对于这些细节,张士逊岂会了解,当场被问住。

寇准皱眉接上“银十万两,绢万匹,钱二十万贯,茶两万斤。”

陆辞颔首,温声道“敢问这些个物资中,又有几分,真正产自辽土”

寇准眉头皱得更紧,品出几分意思来,不再说话了。

夏国最为匮乏的生活物资,辽国亦称不上多富存在汾州遭遇蝗灾的那年,临近的辽国受到殃及,也没少遭祸,曾打过大宋这粮库的主意。只是前来强势索要时,被彼时的首辅王旦以强硬的方式还击回去了。

辽国拿去支援夏军的丰厚聘礼,怕是有超过六成,都是来自大宋或是按澶渊之盟所定的岁币,或是对来访辽使做出的回礼。

辽主慷宋主之慨的厚颜无耻,不值一谈,最要命的地方在于,由宋境源源不断送去辽国的大批物资,最后都到了要与宋军蕃军刀兵相见的夏军手里

这已不是养虎为患区区一词,就能概括的了。

陆辞轻笑道“若诸公不信,不妨再等上一阵,待辽主难以供应耗费巨大的夏军后,定要以发兵为胁、向在他眼中慷慨大方、予取予求的陛下索要更多物资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全勤230

其中关于党项于真宗朝的备战描述以及真宗做出的反应,皆出自史实狄青传3038,,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