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农家福娃 > 第37章 入V第十五章

农家福娃 第37章 入V第十五章

作者:词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4:16:33 来源:就爱谈小说

说起自个儿遇到的那一桩命案, 哪怕已经过去了好一阵子,苏崇文依旧心有余悸。

“娘, 桂枝,原本我还有些不甘心,觉得自己工夫已经下到位了,怎么就次次都要被人压一头看了那次全家抄斩的事情之后,我突然觉得被人压一头也挺好的, 树大招风,还是闷声发大财比较好。”

“被抄家的人是京城望族, 听说已经发达了三百多年, 家中的顶梁柱是当朝三品大员,还被陛下委以重任, 派去北疆那边当起了封疆大吏。”

“去年我爹一直说冬天怕是会遭灾, 还早早地把白菜都收回了家,结果咱那边并没有下多少雪,你猜怎么着那雪都下到北疆去了”

“我听京城的人说, 北疆的雪下了有一人多高,最薄的地方都有齐腰深,可怜北疆的老百姓,很多人都是睡梦中被大雪给活活压死的, 一夜之间,人畜死亡无数。”

“按理说, 这是天灾, 怪不到官员头上, 当朝陛下也不是一言不合就摘人脑袋的凶主,可那三品大员胆大得很,当朝陛下从国库里拨了三百万两雪花银去赈灾,那三品大员居然贪墨了两百八十万两,谁能想到北疆的天气反常,盛夏时,居然酷热无比,累积了一东一春的冰雪全部消融,北疆又出现了了百年难得一遇的洪灾”

“天灾中故去的人都未得到妥善的安置,那地方又爆发了瘟疫一连串的事情就如佛祖手上的念珠一样,一件接着一件,那三品大员做的事情惹得当朝陛下龙颜大怒,直接摘了九族的脑袋。”

“看告示上说,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待哺幼儿,再加上伺候的奴婢小厮嬷嬷门房等下人,合族两千四百余人,全部处死,流的血从菜市场一直流入了京苏运河,百里飘红,砍下来的脑袋都能摞个小山包出来。”

杨绣槐何曾听说过这样的大场面,当下就被吓得腿都软了,她怀中紧紧抱着苏鲤,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

“乖乖,两千四百余人都得砍了头,那刽子手该有多累啊你大嫂二嫂家养的猪一共五十多头,屠夫杀猪都忙活了好几天乖乖,崇文,你说你这次考上举人了,是不是就能去谋缺当官了”

“你可一定得当个好官,咱不求当什么三品大员,只要全家能安安稳稳的就行。你也别总想着往上爬,能像咱们县的县太爷一样当个清闲的官儿就好了,管着一县之地,全家不愁吃穿。”

叶桂枝跟着也是一脸的紧张。

苏崇文闭上眼,把背靠在墙上,眯着眼说,“晚了我本来这次是取不上第二的,京城里那些家学渊源的举子太多了,我觉得自己工夫下的到位,可那些人祖祖辈辈的工夫都下到位了,你说这可怎么比”

“我觉得自己学的挺好,那只是说圣贤书读的不错,四书五经学得还算可以,但那些人读蒙学的时候就是名家大儒带着学,我苦苦思索一月半载,可能都不及名家大儒点拨的一句话。娘,这就是差距,一步差,步步差,祖祖辈辈都差。”

杨绣槐见苏崇文一脸疲惫,还以为苏崇文是舟车劳顿累了,便出言安慰道“崇文,那些人占了这么多的便宜,科考的时候还不是被你给比下去了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你的脑瓜子好,读书有天分。”

苏崇文摇头,“娘,不是这样的。若是那些家学渊源的人真的放开考,我肯定比不过,能够混到榜末就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我能取到第二,一是因为那些人都没放开考,多数人都在藏拙,二是因为那些人都托了家里的关系把自个儿的名次与分数给压下去了,我成为第二,也仅仅说明我是一众寒门学子中比较不错的那个。”

“啊还有这样的”杨绣槐傻眼,她想不通,“这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傻蛋明明自己考得好,有本事考好,偏偏要压自己的分数与名次,这不是同自个儿过不去吗”

叶桂枝想通了关窍,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她颤抖着声音问,“崇文你是不是听到什么消息了”

苏崇文苦笑着点头,“是,北疆那边伤亡惨重,朝廷已经派兵去赈灾,赈灾不难,灾后如何恢复当地的民生才是真正的难题。”

“京城有流言说,朝廷打算从这次科举取出来的新官儿中挑些翘楚,打发到北疆去,至于理由么年轻人敢想敢做,全身都是拼劲儿。”

“其实实话是,从这些还算不错的举子中挑选一些人去北疆试验,若是试验有成效,北疆顺利重建,老百姓的日子能过顺畅,那这些人便能顺风顺水地往上爬,若是试验收效甚微,这些寒门举子的脑袋就得齐齐搬家,换下一批寒门举子上。”

“若这真是通天之路,那些权贵之家、名门之后为什么不争着抢着上因为他们都知道,若是被封去北疆,哪怕不用和寻常的进士举人一样从不入品级的官位上一步步往上熬,又有什么意义八成是去北疆送死的。”

叶桂枝已经开始掉眼泪。

杨绣槐被吓得手足无措,抱着苏鲤的胳膊都变僵了。

见家中老母与妻子这副模样,苏崇文反过来劝道“娘,桂枝,你们也别再多想。这些话原本是不应当同你们说的,但有道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我想我需要同你们知会一声,往后若是真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还用往后手足无措吗叶桂枝这会儿已经被吓得手足无措了。

苏鲤被杨绣槐抱得全身难受,用力气挣扎了几下,杨绣槐这才回过神来。

福娃怀中抱,还怕有霉运找上门来

想想之前的苏家多么倒霉啊,自打这福娃来了苏家之后,苏家全家人的日子都过好过顺了。

三个儿子各有各的运道,没本事时夹着尾巴过日子,稍有本事就恨不得作天作地的儿媳妇也被诈出了狐狸尾巴,还被整的服服帖帖。

大闺女性子好,在县城谋到了极好的差事,一个月赚得银两能顶他们老两口面朝黄土背朝天种一辈子庄稼的,就连那看似软和实则心眼贼多的小闺女都被老天爷整治得安静如鸡,每月都会从扬州城给家里寄东西回来。

谁说这件事就一定是坏事了

她儿子不也说了么如果能帮老百姓的日子过顺畅,那便可以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这条路虽然有些陡,但却也是直通云霄的登天路

杨绣槐想明白后,就不再揪着一颗心了,她劝苏崇文和叶桂枝,“你们到底还是年轻,这才多大点事儿就把你们夫妻俩吓成这样”

苏崇文“啊”

叶桂枝也被杨绣槐这么一句话给说的不敢掉泪了。

杨绣槐把苏鲤放在炕头上,摊手道“想想我,想想你爹,两个倒霉命凑在一块儿过日子,人人都说不是我先克死你爹就是你爹先克死我,但我俩不都好端端的我要是像你们夫妻俩这样,没发生的事儿都要往心里装,那我这日子可就真没法儿过了。”

“你们到底是年轻了些,听娘一句劝,永远不要为没发生的事情拧巴,脑子清楚些,眼睛灵活些,遇到事情

就想办法解决,不要畏手畏脚的,更不要被那些将来都不一定会发生的事儿吓破胆,值得么”

被杨绣槐这么喝骂了一声,苏崇文如同醍醐灌顶般,乱糟糟的脑子里突然多了根定海神针,将他的脑子给定住了,心也给定住了。

“娘,你说得对,未来的事情会怎样,谁都说不准,人还是得把眼前的活儿给做好。”

苏崇文回到了家中,杨绣槐悬了好几个月的心落回了肚子里,她惦记着乡下家里,又乘着福临楼的马车回了梧桐庄一趟。

逮着无人的空闲里,叶桂枝和苏崇文把当日埋起来的金锭子全都撅了出来,放到提前便准备好的木箱子里锁好,然后夫妻俩又将那些银票都翻出来点了点,再将叶桂枝这几个月赚的钱也算进去,点到最后,夫妻俩的手都有点抖。

从那炕中掘出来的银钱本就不在少数,叶桂枝这几个月赚得也不少,不仅把家中的一应开支都给挑了起来,还挣了不少。

将那些银票都妥善安置好后,苏崇文紧紧抓着叶桂枝的手不愿放心,“桂枝,家里真是多亏了你。你放心,我只剩下明年春天那一考了,等我考完,你就好好歇歇。咱娘说得对,不管明年春天那次考,我考得怎么样,被点成了什么官,日子都得照样过。”

叶桂枝把自个儿暗自琢磨了好一会儿的想法同苏崇文说了,“崇文,要不这个年,你就别看书了,给那些孩子启蒙的事情别落下,这段日子多亏了那些孩子陪我解闷。那些孩子看着不大,但都懂事的早,还能帮我盯着咱家宝丫头呢”

苏崇文一拍脑袋,将自家闺女抱起来摆正,问,“桂枝,咱闺女这都满一岁了,会说话了不会走路了不”

要是苏崇文不说这事,叶桂枝还真想不起来,她猛地一拍脑袋,哎呀一声,道“瞧我这忙的,每天不是卤肉就是炼膏,觉得咱姑娘长得挺壮实,也就没搭理。都说三翻六坐九爬爬,咱闺女八个月的时候就会爬了,崇梅说是咱闺女吃的好,后来我一直忘了教她说话和走路,崇文,你赶紧教教”

苏鲤默默的掀起了眼皮,字正腔圆地吐出两个词来,“会走,会说话。”

叶桂枝“”

苏崇文“”

夫妻俩确实被惊到了,苏崇文把怀里的闺女往炕上一放,用手插着苏鲤的腋窝把苏鲤给扶起来,比划道“爹的宝贝心肝小棉袄,那你会走不腿里有走路的劲儿了没爹扶着你,你给爹走两步”

苏鲤“”宝贝心肝小棉袄谁说古人比较含蓄的她这个爹明明满嘴都是哄死人不偿命的骚话,一套接着一套的

其实在叶桂枝忙活卤肉看不到的时候,苏鲤早就自个儿琢磨着开始走了,只不过到底是年纪小了些,腿里的力气不够,走几步就有点累,想坐下歇歇,她又不是真的奶娃娃,怎么可能为了走几步路就磕个头破血流这才一直都趴着。

现在苏崇文非要让她走,苏鲤只能秀了一把。

在叶桂枝和苏崇文的目瞪口呆中,苏鲤踉踉跄跄地疾跑了几步,跑到墙根旁,扶着墙开始走。

苏崇文乐了,“这小丫头脑瓜子真灵,还知道扶着墙走,怎么,怕摔着你啊”

叶桂枝也笑道“就是,葫芦是吊大的,娃儿是摔大的。谁走路的时候不得摔几个跟头咱闺女还怪机灵的。”

苏鲤“”她才不想摔跤。

苏鲤学会说话和走路的事情很快就成为老苏家的新闻,苏崇梅就仿佛是逗猫逗狗一样,时不时来逗弄苏鲤几下,每次见面都要捏一把苏鲤脸上的婴儿肥,然后感慨一通,“哎,我这宝贝侄女的脸怎么捏起来这么舒服呢宝丫头,你听姑一句话,就这样长,可千万别长着长着就变了,你是没见你那个小堂妹猴姑,瘦的和猴一样,脸上一点肉都没有,哪像你这小饼脸,看着就有福气。”

再次听到小饼脸这个词的苏鲤如遭雷劈,她连走两步的心情都没有了,一屁股坐在炕头,伸出短粗短粗的手指,指着苏崇梅说,“傻姑”

苏崇梅刚开始还没听懂苏鲤说什么,她特意将杨绣槐喊进屋来,请杨绣槐帮忙翻译翻译,结果杨绣槐一听,险些把腰给笑折了。

“哎哟,笑死个人了,崇梅啊,你真是个憨货你侄女这是骂你傻呢她说你是个傻姑傻姑”

苏崇梅气得杏目睁圆,一手捏着苏鲤脸上的婴儿肥,道“好你个宝丫头,你姑我把你当成心肝宝贝儿疼,你还说我傻你说,你是不是不想要花衣裳了”

张春芽和李大妮靠着养猪成功致富,赚了好大一笔钱,妯娌俩商量了一下,挑在过年前拎着大包小包来了县城一趟,给叶桂枝送了不少家里攒的山货与咸鱼干,还提前给了苏鲤一整颗银锭子作为压岁钱。

这年头,哪怕是在县城里,大人给小孩的压岁钱一般也就是几个铜板,条件好的大户人家或许会给一些散碎银两,哪有张春芽和李大妮大方,一出手就是一个银锭子

叶桂枝有心拒绝,但财大气粗的张春芽和李大妮想都没想就把叶桂枝给怼的没话说了,“这银子是给宝丫头压岁的,又不是给你压岁的,你推迟个啥”

叶桂枝无言以对,只能回屋也拿出两个银锭子过来,一个银锭子是给大房的苏鹿娘,另外一个银锭子是个二房的苏猴姑。

三房各有一个闺女,其实谁都不亏,就等于是把自家的银子送出去之后转了一圈又给收了回来。

张春芽和李大妮哪敢收这银子

她们掏出来的银锭子说是给苏鲤当压岁钱,其实就和信男信女逢年过节就给各路神仙烧香上供一样,不多给苏鲤一点东西,妯娌俩担心影响来年的运道。

如果叶桂枝把这银子给还了回去,那她们不久等于啥都没给吗

张春芽和李大妮想推诿,但当场就遭了现世报。

叶桂枝用她们俩刚说过的话把人给怼了回去,“这银锭子又不是给你们俩的,你们俩都这么大的人了,还要压岁钱这银子是给侄女儿鹿娘和猴姑的,大嫂二嫂你们俩把这银子替鹿娘和猴姑收好,可千万别自个儿挪用了。等鹿娘和猴姑长大要出嫁的时候,我这个婶婶就得问问她们的嫁妆了,不说别人给的,单单是我这个婶婶给的压岁钱,一年一个银锭子,等到俩侄女儿出嫁的时候,都差不多有百两嫁妆,我看你们好不好意思贪墨”

要是搁在以前,张春芽和李大妮绝对好意思。

嫁个闺女,还用得着倒贴百两嫁妆出去有这个钱给自家置几处院子,买几亩田地不好吗

可现在张春芽和李大妮手里有钱,心里有底气。

妯娌俩自打认识到三房的重要性之后,就豁出脸面来拼命得和三房处关系,这一年时间,赚下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银钱,对自个儿怀胎十月生出来的闺女自然也就不抠抠索索了。

收了叶桂枝给的银子,

张春芽和李大妮心里有些不踏实,改天就又让福临楼的马车给叶桂枝送来一马车的山货,有梧桐山上长的山核桃,山杏儿晒成的杏干,还有山上的蘑菇和木耳晒干之后的干货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叶桂枝回头就从县城买了一些比较稀罕的点心给送了回去,妯娌三个处的比亲姐妹还亲。

苏老头看着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家庭关系,觉得有点牙酸,他问杨绣槐,“老婆子,你说这三房的婆娘是不是相处得有些过分了大房二房心里藏着算计,拼命地想要巴结三房,三房的桂枝又是一个实心眼的,半点便宜都不肯占,我怎么看着就觉得有些别扭呢”

杨绣槐盘腿坐着,眯着眼笑,“怎么没想到你也是一个不安分的非得三家婆婆天天吵,吵不够再打几架,你就觉得舒坦了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我管她大房二房有什么算计,为了自个儿的福运,他们巴结着三房不作妖就行了。亲兄弟都不一定能够齐心协力呢,你还指望妯娌们发自内心的亲”

“也真是苦了大房和二房的婆娘,想要把日子过好,脸皮都豁出来不要了,一门心思巴结三房。要是他们这样巴结三房会损了三房的福运,那我这个当娘的肯定会拦一拦,现在三房过得更好,我还拦什么吃饱了撑的么”

“春芽和大妮豁出命来养猪,看似赚了大笔的银子,实则桂枝赚得更多,她就是把那猪肉放到锅里卤一卤,轻轻省省就把钱赚了对两头都好的事情,我高兴还来不及,像你一样想那么多,纯粹就是瞎操心,你是不是闲得慌”

苏老头沉默许久,低头道“我确实是闲着了,往年在梧桐庄过年,感觉天天都是做不完的活儿,一睁眼就得忙活,忙活到晚上才能消停。可跟着老三搬来了县城住,这啥活儿都没有,我闲得慌。”

杨绣槐斜眼看着苏老头,嗤笑一声,道“你就是那劳碌的命。桂枝最近忙着又是卤肉又是炼膏,年货好像还没怎么置办呢,崇文回来了,每天上午都给那些小崽子们启蒙,你下午就和崇文出去置办年货,我在家盯着宝丫头,这院子的里里外外也该打扫打扫了。”

临近年关,叶桂枝天天都带着福临楼与福满楼的一票人忙活着卤肉,等到得闲的时候,她还炼了几锅的梨膏,装在小酒坛子里给那些平时走得近的人松了过去。

福临楼的梨膏汤能够润肺生津止咳,很多人为了不咳嗽,天天都会去福临楼买一碗喝,好些调皮捣蛋的小娃娃喜欢梨膏汤的味道,明明不咳嗽了,还要装着咳嗽,哄骗大人去给他们买碗梨膏汤。

人人都以为这梨膏汤是福临楼苏厨娘的手艺,直到收到叶桂枝送的梨膏,还听叶桂枝说这些梨膏是自个儿闲着无聊是鼓捣出来兑水喝的东西,这些人才反应过来

他们花铜板买的梨膏汤并不是什么苏厨娘费心费力熬出来的,分明就和蜂蜜糖稀一样,舀一勺用热水冲开就能喝

好一个黑心肝的福临楼

好一个黑心肝的佟掌柜

好一个黑心肝的苏厨娘

那些人眼巴巴地问叶桂枝,“这梨膏你单独卖不家里人咳嗽了一冬天,整天都盼着喝点梨膏汤舒坦些。可天天去福满楼买梨膏汤喝实在是太费银子不,实在是太费工夫了。”这人一不小心就说出了心里话。

叶桂枝点头,“卖肯定是卖的,不过这些梨膏里面加的东西都挺金贵,单单是药材就得好多钱,还得上好的雪花冰糖,这么一小罐下来,最少也得三两银子的成本,一般人家肯定舍不得买,若是家里有个贪嘴的娃儿,用勺子舀着梨膏吃,那更吃不起。去福满楼买点兑好水的梨膏汤喝就不错。”

那人一听叶桂枝说的成本价,立马就闭了嘴。

捧着叶桂枝送的那一小坛梨膏,就仿佛捧着天上掉下来的肉馅饼一样,冲着叶桂枝笑得那叫一个真心实意真情实感。

其实叶桂枝撒了个谎,这梨膏的成本价并不算贵,只是工序麻烦了些,凭她和福满楼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绝对不能坑了佟掌柜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