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自己刚刚脱口而出的话, 叶梓恨不能咬掉自己的舌头。
她竟然直接问人家, 会不会因为老师名额被抢的事, 找她麻烦。
谁要找你麻烦,还明晃晃告诉你,我要找你麻烦了?
难怪姚梦书赏了她一个大白眼, 那眼睛□□裸写着‘你是大白痴吗?’。
明明面对程悠然的时候,她能无比淡定告诉她, 只要名单没定下来,那谁都有可能成为老师。不懂为什么面对姚梦书的时候,她就莫名有种抢了人家东西的感觉。
大概是姚梦书各方面表现很好,又来头不小, 要不是她横插一杠, 小学老师的名额应该是姚梦书的, 叶梓才会有种抢人家东西的感觉。
毕竟她今年才下的乡, 论资格肯定是去年下乡的姚梦书更够格。
想明白这点,叶梓不由感叹,人果然是欺软怕硬的动物。
由于程悠然下乡后表现一直不好,且背景她很清楚, 抢了她的老师名额, 叶梓并没什么感觉。事情换到一直表现良好,为人一向低调,叫人看不出深浅的姚梦书身上, 她心理就不由发虚。
不过,跟姚梦书交谈中, 叶梓大概能感觉到这是个性子爽朗,有啥说啥的人,轻易不会记人仇。
如此,叶梓总算稍稍放心了一些。
有心养兔子的人还是蛮多的,到当天晚上第二次生产的十只母兔,都被大队里的人买走,剩下的六只公兔,叶梓也没打算拿去卖,而是跟慕奶奶一起全给杀了做成腊兔肉。
腊兔肉做好正好腊月二十三,是慕东辰年前最后一天上工。
叶梓给他准备了三只腊兔,让他自己安排着送人。
自打离开双车大队到县政府上班,大概是走的地方看的事情多了,慕东辰不仅在专业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人情往来方面也通透了不少。
给上司送礼这种事,搁以前他肯定觉得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哪里用得着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事。可现在他会觉得,别人帮助了自己,自己得对对方表示一下感谢,让人知道自己是感激他的。
于是,腊兔肉的事,慕东辰并没推迟。
陈书记对他可谓有知遇之恩,且这么几个月下来对他也是照顾有加,慕东辰便打算送他两只,另一只则打算送给把小学老师名额给了叶梓的那人。
给小学老师名额的人,他本身跟对方没多少交情,所以他把东西先给送到对方家里。
完了才去陈书记家里。
到陈书记家里,他没着急送礼的事,而是先感谢了他几个月下来的照顾。又汇报了这段时间下来,他这边工作的一个进展。
听说他在叶父的帮助下,研究出加强版的粪肥,陈书记很是欣慰。
斟酌后告知他,县城有打算成立一家化肥厂,如果叶父是这方面的人才,可以叫他好好准备一番。
听了这消息后,慕东辰简直大喜过望,叶父可不就想着能有个让他表现的好机会。
连连感谢陈书记后,慕东辰才拿出腊兔肉,跟陈书记一番介绍。
听说腊兔肉干结细腻,香甜浓郁,切成块加点生姜加点醋蒸煮一下,酸辣香甜,便是一道下酒好菜,陈书记便没犹豫地收了。
不过,他也没白收,塞给慕东辰一叠票据,各种票都有,价值比起两只腊兔,只多不少。
慕东辰深知陈书记素来不收人家的重礼,平常有人送他礼,都会用同等价值的东西回送个,从来不占别人的便宜,便没推辞那些票据。
毕竟人情这东西,本来就是有来有往的。
你送人家礼,别人给你回礼,不接人家还以为你别有所图,反倒不美。
他自己的工作每个月除了20块钱的工资外,也有各种票,叶梓现在的票也都能如实到她手上,家里并不缺票。陈书记这边给的票,除了工业券留下,慕东辰打算都给叶家送去。
今天最后一天上工主要是给陈书记做工作汇报,完了便没其他事。
于是,从陈书记家里出来,又去市场买了点年货,连带着要给叶家的两家腊兔肉,慕东辰赶往叶家。
叶梓几个弟妹早已放寒假,见他这个准姐夫上门,齐刷刷跟他问好。
年纪仅十岁的小弟,闹着要骑自行车,慕东辰便把车钥匙给老二,让他带着小弟去转转。
叶梓四兄妹年纪都是隔两岁两岁的,老大老三是姑娘,老二老四是小子,特别均衡。
打发走两个皮小子,老三则去厨房帮叶母的忙,慕东辰则继续跟叶父探讨工作上的事。
自打叶梓跟慕东辰定亲,对家里各种帮衬,叶父叶母都看在眼里。
但眼下家里的情况不好,物质上叶家给不了慕家什么东西。
叶父只能在慕东辰的工作上,多多帮助他。
他没种过水稻,不清楚水稻各个时期需要什么肥料,但这方面慕东辰清楚。于是,叶父结合自己的化肥化工知识,以及慕东辰对各种牲畜粪便成分的了解,倒腾出了加强版的粪肥。
比如如何让做基肥的牛粪,含有更高的氮素和磷、钾元素,比如如何让分蘖肥和穗肥的粪坑肥尿素含量更高,比如如何让猪粪的钾磷含量更高等等。
这段时间没有庄稼可以试验,翁婿两人就在菜园子里倒腾了一小块面积,做实验。
实验效果证明,叶父教的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有叶父的帮忙,明年早稻的亩产量,慕东辰心里就有底了。
叶父几乎可以说是倾囊相授,慕东辰很是感激他,两翁婿的感情,甚至比叶梓跟他的父女之情都深厚。
两翁婿说完正事,慕东辰把陈书记才告诉他的,关于县里打算办化肥厂的事,说给了叶父听。让他在专业方面可以做更多的准备,等回头化肥厂提案通过后,可以争取在化肥厂谋个职位。
按说这种事情,在还没确切消息的时候,慕东辰这样的小喽喽是不应该知道的。
但慕东辰在陈书记面前,经常提到叶父私底下一直指导他的事,陈书记才会提早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如果叶父是个有能耐的,回头化肥厂真办起来了,招为己用,不仅可以卖人情给慕东辰,还能招揽人才。
两全其美的事,何乐不为。
过去十年是叶父压抑的十年,眼看着形式越来越好,他希望自己也能跟女婿一样有个大展拳脚的机会。但他又知道,自己学的东西太偏,轻易不能有机会。
如今女婿给他带来这么个好消息,叶父高兴得快要找不到方向了。
跟个小伙子一样激动地告诉自己的女婿,他一定好好准备。
中午吃午饭的时候,非拉着他喝酒,慕东辰不忍心扫他的兴,只能陪着喝了几杯。
几乎没喝过酒的慕东辰,几杯下肚就有些头晕,最后不放心他一人回去,就由大弟叶檀骑自行车送他回双车大队。
别看叶檀只有十四岁,却是长得人高马大的,载慕东辰绰绰有余。
前段时间慕东辰忙到不能回家的时候,叶檀好几次到双车大队陪自己的姐姐和慕奶奶,对双车大队他不陌生,哪怕驮着一个人还是一个小时就到双车大队。
底下几个弟妹都很懂事,叶梓挺喜欢他们的,慕奶奶也不例外,所以一见叶檀到家里来,慕奶奶就赶走把家里的零嘴都掏出来,可劲往叶檀手上塞。
每次来都是这样的待遇,叶檀已经很淡定,欢欢喜喜把东西接过来,乐得慕奶奶直乐呵。然后,在慕奶奶没注意的时候,又把东西放回去。
虽然上面有个姐姐,但姑娘家是用来疼的,所以叶檀总把自己当成家里的老大,无论对姐姐还是下面的弟妹,都颇为照顾。
以前,四姐弟当中,也的确是他最有当老大的样子。
不过这种情况在叶梓下乡,尤其是订婚后,稍稍有改变。
因为慕东辰跟叶家往来密切,有些事情是慕东辰帮着处理的,对这个准姐夫,叶檀是十二万分的喜欢。
跟自家姐姐和慕奶奶打过招呼,叶檀就去看兔子,对这毛茸茸的兔子,他很是喜欢。要不是家里没地方养,他都想带两只回家养了。
但凡他来双车大队,兔子都归他养,这次也不例外。
当天晚上吃完晚饭,慕奶奶早早回房,叶梓三人则坐一起讨论学习的事。
叶檀的成绩也很好,今年上高一,由于知道明年就可以高考就要恢复,叶梓早早让他自学高二年的知识。虽然才学了三个来月,但他基础扎实,如今高二年的课程已经学了大半。
只要保证这样的速度学,明年他们三人可以一起参加高考。
三人讨论到将近十二点,才各自回房休息。
慕家别的没有,就房间多,叶檀第一次来慕家后,这边就有一间他的专属房间。
可以说在慕家,他待得比叶家还舒服,所以这里他还是很愿意来的。
第二天就是小年夜,这天也是每年大队给社员分红,以及杀年猪的日子。
慕东辰要去生产大队没时间送叶檀回县城,且慕奶奶也极力挽留他吃完年猪肉再回县城,叶檀听话地留了下来。
他是个勤劳的孩子,第二天叶梓两人去生产大队后,他就自觉挑着簸箕去摘兔草。
前往生产大队的路上,叶梓兴致勃勃问身边的男人,"我大概能拿多少钱,你知道吗?"
"往年一天拿十工分的人,一天能拿一块三左右吧,我一天拿八工分,一天差不多一块钱左右。今年晚稻因为瞒产私卖的事爆出来,是按照实际亩产量算的,估计能比往常多一点。"
"那我岂不是能领到两百多块钱?"
她是六月底到的双车大队,扣除请假的天数,上工的时间有一百五十多天,她每天出工都算十工分。
"应该能拿到两百五左右。"
"虽然二百五不是很好听,但我不嫌弃它。"
来这里大半年,卖头发是她的第一笔收入,然后就是上次卖兔子的钱,两次都是十块钱出头。这次真要能个两百五,才算有挣到一些钱。
抱着这个愉快的心情,叶梓催促慕东辰赶紧到大队办公室。
领钱的事大家都很积极,他们到的时候,大队办公室已经聚集着一堆人,大家都讨论着今年能拿多少钱的事。
"晚稻没有瞒产的钱拿,明年就盼着这分红的钱了,也不知道今年能拿多少。"
"咱们大队一起都靠庄稼亩产得来的分红,其他副业基本没有。而今年的晚稻一下减产了五十多斤将近六十斤,一人一天能多拿个两三毛已经够好。"
"去年咱们一天拿一块三毛钱,那今年岂不是只有一块五毛钱,比起瞒产自己卖的钱少多了。"
"……"
全大队的人都吃过瞒产私卖的甜头,吴大队长当上队长后,不少人怂恿他再这么干。
先不说吴队长本身憨厚的性子,哪怕是方福生那样的人,在上任大队长才因为瞒产私卖没了性命,也不会傻傻干这种事。
更何况吴队长本身就是个憨厚耿直的人,这种挖社会主义墙角的事,他不可能去做。
最后那些上门劝说他的人,不仅没说服他,反倒被拉着做了一通思想工作。
如今谁也不敢在他跟前提起这个话题,就是这样说,也只敢小声翼翼的私下议论。
吴队长知道大家心里着急,也没让大家多等,说了几句场面话,就由大队会计把今年整个大队的总收入、总工分、以及每个工分值多少钱念给大家听。
果然今年一工分比往年多了两分半的钱,也即今年一工分能分到的钱是一毛五五的钱,大队最多工分的人有三千多点的工分,也即一年到头能分四百五十块钱左右。
平均下来一个月也有将近四十块钱的收入,算是相当不错了。
但一年到头能拿到三千工分的人,整个大队十根手指头数得过来。
更多的人工分在两千分左右,也即一年到头分隔三百来块钱,这也算是可以的了。
然后有些典型的,好吃懒做的人,一年到头下来,连1000个工分都拿不到,李月娥的男人就属于这种人。
所以每年到这一天,见别人家钱领得多,李月娥一家人就在边上说风凉话。
当听到几个往年那几个混混,一年下来连五百个工分都拿不到,今年却有一千多个工分,李月娥不干了,"之前不是说了掏粪工作只能按一天二十个工分算吗?怎么这几个混小子的工分还是这么高?"
"是按每天二十工分记,不够的从程远她妈身上扣。"这是之前方福生承诺过的,吴队长就照着办了。
方福生在的时候,方太太有没有工分不打紧,如今方福生死了,方家以前的财产也都被充了公,现在的方家还指望工分分红过日子,李月娥就不信方程远的妈妈,愿意把这工分给那四个混混,"大嫂子,你愿意把你的工分给那几个人吗?"
方福生的老婆也姓李,方福生在世的时候,她算得上大队里最风光的女人。
可这份风光随着方福生的倒台,彻底没了。
这几个月下来,她被安排去挑粪,这对鲜少挑重的她来说,简直难以承受。
短短三个月时间,她的背佝偻得跟驼背一样,原本保养得不错的脸,一下苍老了不下十岁。
她才明白,家里没了可以支应门庭的男人,日子是这么的不好过,"对,这个工分我不能分给他们。他们帮忙的事程知青干的忙,要扣工分也该扣程知青的才是。"
先前方福生是想着程悠然是他们未来的儿媳妇,不能叫她没工分,不然往后一些资格压根没办法申请,才说从她的工分里扣。
丈夫这般照顾这女人,结果这女人在丈夫出事后,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跟他们家划分界限,丝毫不顾念方家曾经对她的照顾,也不顾念跟儿子的感情,说不处对象就不处对象。
这种忘恩负义的女人,没道理要她贴工分给帮她干事情的人。
听李氏说不愿意把工分给她,程悠然一脸煞白,她已经失去小学老师的职位,若是再没了工分,那今后所有给知青的福利,她都没有资格参加了。
她还指望着叶梓口中的转机,让自己来个大翻身,无论如何都不能没了工分。
但她知道方家现在不可能再平白把这个工分给她,于是她走到李氏跟前,悄声跟她商量,"你这边被记到他们几人头上的工分值多少钱,我补钱给你,可不可以?"
李氏知道儿子一直再跟程悠然求好,单从人来说,李氏其实是看不上程悠然这样忘恩负义的,但儿子说无论他还是小叔子那边,都希望能得到程家的帮助。
非亲非故的,程家肯定不会帮他们。
如果儿子娶了程悠然,成了程家的女婿,那就不一样了。
既然儿子这样说,她这个当妈的,自然得帮着把人姑娘拢到家里,帮帮儿子的忙。
"伯母自问我们一家都不曾亏待过你,可在我们一家出事后,你却着急撇清跟我们关系的做法,实在叫人寒心。"
"自从你伯父走后,家里一直冷冷清清的,我知道你在知青点日子也不好过。我也不叫你搬回方家住,但是过年的时候,伯母希望你能来家里陪我吃顿团圆饭,让我不至于觉得家里空落落的。"
"如果你觉得没问题,那就照你说的办。如果连伯母这点小小的要求,你都不愿意答应,那其他的话你也不用说了。"
李氏的确一直对她不错,而且就她在知青点受到的排挤,估计年夜饭没人愿意跟她一起吃,能到方家吃饭,也算是能过个像样的年。
程悠然觉得自己没道理不答应,于是点头,"那咱们就这样说定了。"
只要有钱拿,有没有工分对李氏来说,并没区别。
既然程悠然答应了自己除夕那天的应邀,李氏也不再为难。
李月娥挑起的事情,就这样轻易被两个女人私下的约定化解了。
没了捣乱的人,接下来速度就快多了。
轮到叶梓的时候,她拿了279块钱,比250多了29块钱,可比她给高兴的。
加上卖兔子和卖头发的钱,这一年她好歹有三百块钱的收入,也算不少了。
慕东辰从十一月份开始就没在大队上工,不过十一月份前他除了个别几天请假,其他时间每天都能拿十工分,算下来总共有2890个工分,他领到了将近四百五十块钱。
这是他第一次拿这么多分红,慕东辰心里也是高兴得不行。
不过这个钱他没放自己身上,直接给了叶梓。
虽然握不握财政大权,叶梓不大在意,但男人愿意把钱交给她,叶梓也不会傻傻推辞。
之前向东给的钱,还有政府给的那些奖励,还剩三百来块,加上今天领的这些,她手头上有千把块钱,算相当不错了。
身上揣着钱,杀年猪的事,她也不凑热闹了。
让慕东辰把她送回家,分年猪肉的事,就由慕东辰去了。
因为猪是她养的,杀年猪的时候,除了该分给他们的肉,还分了半份的猪下水。
当天晚上,叶梓就把猪下水卤得香喷喷的,四人饱餐了一顿。
第二天两人一起送叶檀回家,顺便置办年货。
除了春联、鞭炮、各种打发时间的干果等。
叶梓还给慕东辰买了一套中山装,让慕东辰往后在一些正式的场合可以穿。
新年新气象,今年有条件,叶梓觉得大家都要穿新衣服才开心。除了慕东辰的中山装外,她还给自己和慕奶奶各买了一件外套。
单买衣服就花了叶梓将近一百块钱,大半年的收入就这样没了三分之一,钱果然不经花。
不过,钱挣了就是拿来花的,叶梓倒也不心疼。
置办完年货,接下来就是准备吃食,准备过年了。
龙县有过年做年糕和发糕的习惯,上辈子的叶梓是北方人,过年有吃水饺的习惯。于是,今年她特意提出包水饺。
家里有面粉还有猪肉,她愿意倒腾,慕奶奶两人自然不反对。
除夕当天,拜神祭完祖先,慕奶奶和叶梓就开始准备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