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功名路(科举) > 第113章 113

功名路(科举) 第113章 113

作者:沈桑榆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5:27:28 来源:就爱谈小说

“好好好”文常敬连叫三声好, 脸上掩不住的喜色。

阿陵真给他长脸, 连老友都在信中夸了不知多少遍, 这回更是写了一整页的称赞, 嫉妒他怎么找着这么个好学生。

文平昌也是一脸骄傲,女婿这回可真是立了大功, 没想到才下地方一年还不到, 阿陵就做出了这么大的功绩,算上之前改革官务, 过两年肯定能升上来,如果京城太平了,最好是能调回来。

文启盛眼中充满了敬佩, 道“爹,我能不能早点回扬州府秋闱我还能顺道去瞧瞧姐夫姐姐和年年。”

文平昌戳破道“你是想回去秋闱还是想去淮南府”

文启盛讨好地朝他笑“都有,我去姐夫那儿, 姐夫也能指点指点我。”

文常敬冷哼一声“看来是嫌我们两老, 不够指点你了是不是”

“小爷爷我哪里是这个意思。我这不跟着您学了这么久, 也该去下个场试一试了, 再说您不一直说,死读书没用吗,姐夫当年游学你还夸他呢,我当初就江南走了几个地方,就回来了。”文启盛凑到他边上, 给他捏着肩膀。

文常敬也不过是吓唬吓唬他, 这两年他年纪大了, 也有些力不从心,到底他的年代也过去了,跟不上他们年轻人的想法,阿陵教他实则更好。再者启盛是要多一些历练,自幼把他保护得太好。

文平昌斜了他一眼,道“别闹腾你小爷爷,你姐夫在地方事情多,忙得很。”

“我又不会捣乱,我跟在姐夫身后学一学就成了。”文启盛实在是想去看一看姐夫治理下的淮南府,光这书信上说的,文启盛就有些热血沸腾。

文常敬道“孩子大了,关不住的。启盛这个年纪也该出去涨涨见识,阿陵这个时候已经写完他的游记了。启盛,你姐夫做的可都是实事,有些官做一辈子都不一定能有你姐夫为百姓做的事情多,你跟着你姐夫,多看看他是怎么做的,从做官的角度看问题,是不一样的。”

文启盛喜上眉头,殷切地点着头,他知道小爷爷首肯了,爹就不会阻止了。

文平昌虽也知道叔叔说的在理,但看这小子喜出望外的样子,又有些不爽快,臭小子就想着往外头跑,道“准许你去,但是不准给你姐夫添乱,路上不要瞎玩。”

文启盛道“爹,我又不是小孩子了。那我什么时候启程,和娘说一说,她肯定有好多要带给姐姐和年年”

提起小外孙,文平昌也是分外想念,道“今年不太平,你安分一些,等今年过了再去。还不快回去写功课吧。”

文启盛有些遗憾,不过还是听从安排,若不然估计都没得去,知道他们有事情要谈,麻溜地走了。

文平昌道“小叔,阿陵做了这么大的功绩,您说要不要给他表一表功或许两年后能升个一级。”

文常敬摇了摇头,道“阿陵这个功绩摆在这儿,无需赘述,而且如今朝中这个局势,不是出风头的时候。政绩又不会消失,不过升一级怕是不太可能,阿陵的起步已经是比别人高了,下放就是六品,又这般年轻,还得再熬一熬。”

文常敬也有些可惜,如果阿陵下放两任或者三任,这样的政绩肯定能升上来,可惜这才是第一任,第一任的时候已经升了一级。

文平昌到底是奢望,想想也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道“阿陵的才能一定会做的更好,升上来也是迟早的事情。哎,就是这治水的政绩,真是难得一遇。”

谁不是这么想的呢,治水的功绩是头等的功绩。可圣上龙体欠安,几位皇子斗得这么严重,心思都不在治理天下上。

“有才能的人不会仅限于此,指不定阿陵还能做出更好的功绩。如今他在地方能做得这么好,也是超乎了我们的预料,看来阿陵很适合地方,也是造福一方百姓了。”这是文常敬也没想到的,他知道学生踏实肯干,在地方肯定能做些事情,没想到这第一年就做了两个大政绩出来。

雨季过去后,淮河的治理告一段落,比起淮河沿岸其他的几个府,淮南府算是逃过一劫,陆陆续续有人往淮南府避难,然而古代户籍管理这么严,为了淮南府的安危,基本上也是不可能放他们进来的。

这样的事情不会少见,毕竟怎么可能哪里都是海晏河清。

沈陵不忍心看那些衣不蔽体的百姓,也不敢想象他们能不能熬过今年,此时他也明白了金大人所说的,为官者既要心慈,亦要心狠。

这种时刻就非常无力了,人对抗不了自然的时代,他一个人能做的太少了。

他也清楚,他这般悲天悯人完全是因为他从后世而来,以后世的眼光看如今,许多事情都有违他的内心。知道的太多而能做的太少,对于他内心来说,难免会有些折磨。

不过,很快朝廷就开始发放救济粮。不能让地方乱,肯定不能出现流民。

淮南府今年的收成应是不错的,没有水灾,雨水充沛,沈陵下去视察的时候,能看到田里头庄稼的长势很是喜人。

如今沈陵和金大人在民间的影响力大了之后,一些事情执行起来也容易多了,不光下面的县官、官吏很配合,连百姓也都很配合。

每回沈陵下去视察,只要有人认出了他,每次回来都会带回一车的瓜果蔬菜。

最热的那一阵很快就过去了,秋风泛起的时候,鱼儿也肥了,原本试验养鱼的鱼池里,繁衍了一波又一波,金大人给沈陵送了一缸子鱼,沈家吃到后边都不想吃鱼了。

这也验证了,混合养殖是完全可行的,金大人给淮南府的官绅世家都送了一篮子的鱼,放出了水产养殖的消息。

如今挖好了两个池塘,可不是家里挖出来的鱼塘,面积可不小,现在可以一同和混合养殖的方子一起出售。

金大人亦是促狭,当初不肯送粮的大家,他连鱼都不送,更不用说把池塘卖给他们。

今年秋收,淮南府的粮食产量比去年多了几十石,收上来的税赋自然亦是增多了,和周围的几个府城相比,数据不要太好看。

“夫君,爹说明年让弟弟来淮南,让他准备后年的秋闱。”文以苓收到京城的来信也不禁露出了喜色,在外地最惦念的就是家中的亲人,弟弟能来,也算是一解思念。

沈陵也拿到了老师和汤鸣则给他的信,老师还是老样子,夸他之后还得敲打他不能得意忘形,不过沈陵知道他一定是满意的。

汤鸣则的信就有趣多了,酸溜溜地说他在地方乐不思蜀,他在京城水深火热,当然最后还是说很敬佩他能做出这样一件大事。

“盛哥儿的确可以下个场了,明年的话,我估摸着得三四月才能到,盛哥儿肯定是想一路游荡过来。”沈陵笑着说道。

文以苓埋怨道“路上得多危险啊,早点过来才是。爹说,让他跟着你学一学,他这路上耽搁这么久。”

从他的角度看,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已经可以独立了,沈陵回想自己的科举之路,觉得自己游学这一段经历对自己还是很有帮助的。在现代,经常出去旅游的孩子一般会更落落大方,因为出去见过的事物多了,培养了孩子的眼界和素养。

放古代也是,所以沈陵觉得在年年这个年纪下放也是有好处的,他一路坐船又坐车,见到人和事多了,一点也不怕生。

女性更加注重安全一类的问题,不爱冒险。但事情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像沈陵游学的时候,再小心也是各种状况,无法完全避免,但在这些小状况里面,沈陵也是成长了起来,到后面出意外越来越少。

今年八月初,年年就两周岁了,皮出了天际,每天霍霍沈全的花花草草,也就只有沈陵能管得住他。

今年年底,沈陵向中央申请回建康府过年,审批了,年前一家人从淮南府回到建康府,整个建业县都震动,时隔多年沈陵终于回到家乡。

可惜身为地方官,他不能在外地待太久,在建康府半个月,他就必须先得返回。

开了年,文以苓就开始翘首以盼文启盛的到来,然而更早到来的是圣上驾崩的消息。

圣上驾崩,太子登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