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清穿之瑾妃(甲午) > 第40章 大灾

清穿之瑾妃(甲午) 第40章 大灾

作者:红烧雀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07:54 来源:就爱谈小说

很多政策的初衷和最后的实际效果完全相反, 在现代社会, 还可以依靠信息交流技术得到及时的反馈, 再进行修改, 但是在长途全靠马车, 运输全靠人力的清朝, 一个消息一来一回就要以月来计算。

成本昂贵, 代价沉重,被牺牲的可能就是底层人命。

因此试错通常是不被允许, 也不被接受的,因为每一项新政策的颁行, 都很有可能恶化子民的生存状况。

玉瑾听到元和帝这么一说,突然就理解了, 为什么变法通常都会遭到激烈抵抗, 也为什么通常会失败了。在无法预知政策的可行性的情况下,保持已有的旧状态, 不就是最为保险的选择吗?

但是全凭四轮短车去运堤料, 显然来不及, 因而元和帝还是颁布了郑县官价收购堤料的告示, 结果没出两日, 元和帝就气冲冲的回来了。

“你看看他们干的好事!”他扔出一叠报纸, 他气得坐下连喝好几杯水。

玉瑾一看, 原来离郑县一百多里处,有一祥符县,此县是产粮大县, 因此也有许多堤料,县中商人见郑县遇难,纷纷收购堤料运往郑县。

没想到祥符县地保和守城卫兵相互勾结,每辆运料车收资三百文,才让出城门。

祥符县大多数商人们运料,用的还尚且不是四轮短车,而是小许多的板车,一辆车尚且赚不到几百文,就先要收去三百文,自然没人去运了。

再有郑县一士子发文道:

吾友乃山东商户,闻郑县大水,急购麻料两百余斤,料价飞涨。因心系郑县民众,不计利益运往郑县堤口,却没曾想,堤口处上工小吏,下料称重,看秤曰:麻料九十余斤,做价五百文,爱卖卖,不卖自行运回。

两百斤麻料被小吏称做九十斤,损利暂可不计,但吾有大贾存料十万斤,如何敢卖耶?

玉瑾看得心中冒火。

元和帝也道:“官员吏治倒还好惩治,只要抓到把柄,那就杀鸡儆猴,掉脑袋的大事自然没人敢去犯了,可是这民间看着有人收购麻料,就立马水涨船高,一天比一天叫价高,这可真是恼人!”

玉瑾也无奈了,这是自然的经济规律,她之前也确实欠了考虑,竟然将后世那些经济学问都忘了。市场总是要达到一个供需均衡,需求大涨,价格自然跟着升高。

元和帝道:“不行,我这得下令,让官府出面压价,民间自行买卖堤料,价格不得超过五文,再将官府收购价格定为七文,不怕他们不卖给官府。”

玉瑾为难的看着元和帝,道:“这恐怕不妥。”

元和帝道:“为何?”

玉瑾尽量简单地将后世那些经济知识解释了一遍:“您看,您若是粮户,明知道当前有人会源源不断的收购麻料,而且价格越来越高,说不准日后更高,这时候来了一个官员,让您不得卖出高于五文的价格,你这会儿,是就这么卖了,还是放着不卖,等着看看情况?”

元和帝道:“若是为了救人,我自然就卖了,何况这五文,也净够回本了。”

玉瑾道:“您是为了救人,商人却是为了追逐利益,大宗的麻料都在商人仓库里,明显是您急着要买,他们不卖,还能压着他们的头卖不成?何况,还有另一层考虑,商人为了收购麻料,恐怕会暗地里开个黑市,到时候无论您定价多少,他黑市里,自然是黑市说了算。”

元和帝怒道:“我还管不了他们了不成?哄抬粮价的,都给我抓起来!”

玉瑾冷静道:“您是出于好心,可是底下人将这条御令一执行,您就等着看吧,最终不过是一没人敢卖料,二黑市横行,三农民亏了本下一年就改种其他了,麻料产量只会越来越低。最后不过就是六个字:量变少,价变高。”

元和帝挫败的抱住了脑袋。

听起来好像是很有道理。

玉瑾趁机摸了一把他的脑袋,元和帝背影更萧索了,像个无助的小可怜。

玉瑾就道:“我看咱们这次,还得靠太后。”

元和帝抬起头诧异道:“太后?”

天上下红雨了,太后还能掏钱给灾民?

玉瑾微微一笑:“全在太后那辆宫廷专列上了,太后若是满意了,郑县那边就能建个运粮专列,到时候几万垛的麻料,也是不在话下。”

元和帝拧着眉沉思道:“只要运料这一难题解决了,官府就可以自行去农户收料,绕过了商户这一茬,也就不怕被人囤料了。”

他一拍手掌,抬起眼亮晶晶的看着玉瑾,用眼神表示你好棒。

玉瑾微微红了脸,他这小模样可真可爱。

两个人就此定下,第二天一上朝,皇帝就力排众议,执意要为太后兴建西苑专列,有官员直言皇帝此举不合时宜,如今赈灾救灾尚且凑不齐银子,如何能拿出银子给修火车?

没想到李居正等几个老臣却老神在在,不置可否,众人一觑,看没有老臣领头,也都弱了声音。

因此这几个小小的反对声音也没激起波浪,皇帝御笔一挥,定下钦天监核算良辰吉日,于十月初一辰时动土,从西苑仪鸾殿东侧门直行修到储秀宫西侧门。

大清要为太后修建铁路的消息一传出,民间尚且不说,西洋各国竟然纷纷来了消息,各国都派了使臣前来祝贺,并表示:“我国生产的列车质量牢固,样式精美,如果你们愿意,可以看看呢,价格好商量。”

并且各国洋行纷纷递来橄榄枝:“欣闻贵国建造铁路,如有资金周转不顺之处,欢迎来行,我国银行非常愿意为您提供资金帮助。”

连玉瑾在宫外认识的英国公使夫人也来了消息,说很想念她想聚一聚。

元和帝看到这些西洋外使的消息,却皱起了眉毛。

他一直把大清向西洋各国借的款当做耻辱,这一直是他的心病。

玉瑾看了宽慰道:“这西洋鬼子既然这么热情,可不能拒了他们好意呀,”她狡黠一笑,朝元和帝眨了眨眼睛道:“既然他们都想得到这笔生意,不如我们就让他们站在一起比一比,吵一吵,谁胜利了,我们就把生意给谁。”

轨道他们可以在汉阳铁厂造,车厢却必须从西洋买,因此避免不了和他们打交道。元和帝看着玉瑾出鬼主意的样子,不禁也笑了,道:

“哈哈,好,这倒是个好主意!”

元和帝立刻下旨给李居正,让他举办各国商品展览会,并在会上进行列车招标,价低物美者得,若西苑专列试行满意,将后续追加购买。

果不其然,各国的洋鬼子们纷纷涌进了李居正的官衙,一个个热情无比的推销己国的列车。

德国公使道:“我国的列车坚固无比,仅需三十万两白银。”

法国公使道:“我们只要二十五万两,而且我们附送车厢精美壁画哦,德国佬的审美可没我们好。”

美国公使,意大利公使也纷纷上前。

……

最后英国公使咬牙道:“我们只要二十万两!包车内外装饰,我们自行运输车厢到贵国,不收运费!而且我们愿意提供两百万两低息贷款,只要你们往后所有列车都在我们英国订购!。”

李居正这才睁开了半阖的眼睛,一拍板,定下了。

太后西苑专列,将由英国定制,并运输到大清海岸,再由李居正派人运到京城。

十月初一,铁轨正式动工,叮叮当当的十分扰人,懿安如今不上朝,每日却还是一大早就醒了,听着这些乒乒乓乓的声音,不由得向李玉盛埋怨道:

“这皇帝可真是的,偏偏就要给我造个什么劳什子专列,什么方便我可没见着,只见着这每天叮叮咚咚的了。”

说是埋怨,嘴角却带了几分笑意。

李玉盛就捧道:“还不是皇上孝敬您?”

懿安嘴角的笑意扩大了,嗔道:“什么孝敬哟!走吧,咱们去听戏去。”

懿安将廖素云招进了宫,说是随身伺候,却并不爱见她,只是每次需要画和字了,才叫她来画画写字,懿安兴起时,还跟着廖素云苦练了几天大字,不过悬腕练笔那可真是需要功夫,懿安练了两天就放弃了,还是去听戏更有意思。

如今懿安所有字画,都由廖素云代笔,民间只赞太后书画双绝,一字千金难求,这些消息李玉盛都说给太后听了,太后十分高兴。

今日演得是《蟠桃会》,几个面白无须的俊俏太监涂脂抹粉,穿上戏服,捏起嗓子,倒真是别有一番趣味,懿安这次还特地指点了这场蟠桃会的布景装饰,因此这一场戏,她可是欢喜得很。

只见几个衣袂飘飘的粉装旦角,扮成天宫仙子模样,再由几个福禄寿喜天星,跳入舞台,功曹引着各路‘神仙’赴蟠桃大会,文昌、武王纷纷出场,各献就位后,这一场原本是向王母祝寿,没想到各个仙子、神仙,竟然遥遥向懿安下拜,口中唱道:“恭祝王母仙寿。”

这副场景,将懿安逗得合不拢嘴,原本戏剧里安排了一个角演王母,没想到这群小太监,竟然这么机灵!

懿安大笑道:“赏!每人赏银一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