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清穿之瑾妃(甲午) > 第47章 塞门德土

清穿之瑾妃(甲午) 第47章 塞门德土

作者:红烧雀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07:54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元和帝和翁合同一商量完, 立刻回到了宫里问玉瑾, 他拿着那份电报, 对玉瑾道:

“翁师傅提议,直接将那些囤粮发国难财的商人们全部抓起来, 来他个抄家问斩,这样一来一是杀鸡儆猴警告世人,二是充实国库, 拿钱赈灾。瑾儿,你觉得呢?”

他来的路上, 也琢磨了许久, 觉得这个主意很和他的心意。

玉瑾欲言又止, 脑子里转了几个弯, 好多话想说, 却还是咽了回去, 最后按着他坐下,慢慢劝道:“皇上,您说,一国之君, 最重要的是什么?”

“自然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他淡淡道, 仿佛说的不过是他人生死。

玉瑾心中一悲,想到他前世在瀛台郁郁而终,传闻最后那几年,他生活潦倒, 连一床被子都没得盖。

眼前这个才二十出头的青年人,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前世被囚禁在狭小窗内的日子,他最恨的,恐怕不是缺衣少食,不是没有自由,而是没能以身守国门吧。

她陡然觉得通身一寒,玉瑾紧了紧自己的衣领,勉强一笑,轻声道:“那是无可奈何之时,君王再无他法了,只好以命拼之。君王以命相搏之前,我以为,最重要的还是名声。”

“若能为大清子民挣一个海清河晏,朕就算是落得一个遗臭万年又如何?”他挑了挑眉毛。

元和帝知道,玉瑾这说的是他若是仅仅就因为商人不卖给他东西,就把人抄家问斩,实在是既无由头,又无法证,翻遍大清律例,实在没有哪一条言明了商人不卖就得问斩。

他这一招一下去,莫说是洋人得大肆宣扬抨击,就是江苏上海那些自诩先进的豪绅们,都得一个个登大报来骂他。

骂他又如何呢?曹操都敢说出口‘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他受几句骂声,又算的了什么?

玉瑾眼中几乎要落下泪来,自从黄河决堤以来,她眼看着元和帝一日比一日更清减,手上的青筋都要凸了出来,他每日只睡一两个时辰,任何时候看到他,他不是皱眉看着奏章,就是一页一页的翻读史料、水策。

他这样勤勉了,为什么会落得个那样的下场呢?

玉瑾强自吞下了喉中的哽咽,提起嘴角,轻轻笑道:“有我在这儿,就不容许您的名声,有一丝一毫受损。您是天子,是国君,您承天之运,是我大清千千万万百姓心中的信仰,凡人不许神有缺点,您也一样。您若是因一己的喜好就杀人,百姓不允许,我更是不同意。”

元和帝听到这一席话,觉得头皮都要酥软了,一颗心像泡在醋里,又像泡在蜜里,又酸又软,又胀又甜。

他刚想说话,玉瑾就伸出手指轻轻掩住了他的嘴,然后微笑着看着他的双眼摇了摇头,示意他不要开口。

他就听见她殷桃一般的口中吐出让他胸腔发麻的声音:

“您只管做一个清明、勤勉、无私、仁爱的君主,其他脏活,您不必沾染一丝一毫,都由我们来替您做。”

元和帝觉得那酸意一直从胸口上涌到眼眶,他忍不住惨淡地提起嘴角,一双眼睛湿润地的看着玉瑾,柔着嗓子道:

“瑾儿,我知道,但是……”

玉瑾又摇了摇头,道:“您别担心,现在却也还不到那个时候。再者,我这儿,却是有两个原因阻拦您。”

元和帝闻言止住了话头,认真地听着她说。

玉瑾就道:“一是时机还未成熟,如今商人囤粮,借机发国难财,我以为,商人有错,可是我们更有错,错就错在,我们给了他这个空子去钻,如果他没那个本事去屯田,那他就没机会去大肆收购麻料,说到底,问题在田,不在人。”

按如今大清律例,只要手里有银子就可以买田,买了田地就归私人所有,无论是田地产粮还是转租收租,都是地主说了算。

为了防止地主们拥田自立,成了自己小天地里的土皇帝,清朝老祖宗不得不将田税从每户一收的人头税,改成了以田地数量来收的地税,这样一来,买的田越多,交的税就越多。

可是这也无法阻止地主们重利盘剥,他们将田税全部转嫁到他们名下的农田租户,农夫们因此苦不堪言。

太平天国后来提出了均田地,他其实何尝不想?可是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政策无法成功。

元和帝开口道:“我大清光官田就分庄田、赐田、军田、学田、祭田好几种,后面几个不说,就说庄田和赐田,有的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皇田,有的,是老祖宗们赐给王公贵族的私田,就算把这些田全部收回了,那还有大批满洲八旗的旗田呀,这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不是不想动,而是实在动不起啊。”

元和帝神色郁郁。

玉瑾就道:“既然想,就必有办法能做到,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元和帝一声苦笑。

如今他面前,竟然有好几座大山,一是太后,二是天灾**,三是起义军,四是洋人外寇。

玉瑾看到他低落,摇了摇他的手,引得他抬起头看向她了,这才真心的微笑道:“我还有第二点原因,您听了可别高兴得跳起来。”

元和帝不由得被她这欢喜的样子吸引了心神,郁色也减淡了不少,他感兴趣地问道:“哦?”

玉瑾道:“商人敢囤麻料,不过是笃定咱们堵堤,必须要用麻料,可是他们赌错啦,”玉瑾说到这儿,眼里迸发出星星闪闪的亮光,只听她欣喜道:“我翻阅了所能收集到的所有洋人资料,终于查到了!洋人那儿,有一种‘塞门德’土(水泥),拌沙黏合,不患水浸!”

“果真?”

他们大清朝自前几朝来,经过无数代人心血改良,最后得出用麻料、草料混合糯米一起熬煮,堵在溃堤之处,凝固之后形成的堤坝,最是坚固耐劳,水浸不过,波涌不经。

麻料加糯米是最好最牢固的黏合物。

“这个塞门德土,我怎么从未听过?”

玉瑾后世里,水泥早是随处可见的施工材料,可是她却真的不知道也不记得水泥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所以她这几日翻遍了报纸书籍,终于找到了水泥的痕迹,水泥英文名cement,在上海一行商的册子里,她找到了塞门德这个名称的痕迹,她确信,这就是水泥。

“是,”她无比确信的点点头,看着元和帝的眼睛道:“塞门德土是洋人研制的,原料简单,成品要价并不昂贵,可以说,对比起来,比糯米和麻料便宜多了。”

元和帝沉思道:“虽说如此,但是算上海运……加上又是如此大的用量,我估计所耗银财也不菲。”

玉瑾眼角弯弯道:“这就是竞价的好处了,我们告知洋人,我国内有堵堤之料,并非只有买你塞门德土唯一之选择,再在国内放出风声,已与洋人谈妥全数购买塞门德土堵堤,您猜,是洋人先降价,还是商人先恐慌?”

元和帝一听,凝思一想后抚掌大笑:“哈哈!妙计妙计!夫人才智过人啊!为夫甘拜下风。”

说罢竟然拱着手,向玉瑾拜了一拜。

玉瑾赶紧站起来回之一拜,眼角弯弯,嘴角含笑。

元和帝这些天来,终于畅快笑了一回,黄河自从水患,他想尽了办法,又是顾忌那头,又是考虑这头,每夜都不得安睡,没想到玉瑾这儿,居然给了他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有了这塞门德土,所有困境不说迎刃而解,至少有了喘息之机。

元和帝就道:“瑾儿,这塞门德土,我看还是要麻烦你出宫,联络一下那几个外使夫人,趁他们还未了解如今商人囤粮形式严峻之时,早早与他们商谈定价。”

玉瑾点了点头,这也是她早已想好的,此事未成之前,千万不能走漏风声,不然国内商人和洋人们勾结起来,一起坑朝廷,那可就真是麻烦了。

玉瑾沉吟道:“如今天色尚早,我若是早去早回,还能赶得上宫门落锁。”

元和帝有些不舍,也有些担心,就道:“瑾儿……”,只喊了一句瑾儿,他就住了口,忍不住轻轻的抚摸着玉瑾的额角,从头顶一直缓缓地抚到她的耳朵和侧脸,用眼神描摹她的容颜。

他的眼睛里似有千言万语,最后凝成浓得化不开的牵挂和担忧,然后化成一声苦笑。

他自嘲的摇了摇头,接着道“是我无能,每次都只能让你只身出宫,将自己置身险境。”

玉瑾一时千种滋味涌上喉头,却不知道用哪种语言来安慰他,她一时情急,瞪大眼睛用手比划:

“不是,没有!我并不危险!”

元和帝笑着摸了摸她的头顶,安抚她,那笑容却像哭一样。

玉瑾沉默了,她冷静了下来,微微笑道:“您不必太过担忧,宫外还有我二哥接应,他那么凶残,哪还有人敢招惹我?”

她俏皮的眨了眨眼。

而元和帝想到舒乐的‘壮举’,笑容里也多了一分真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