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80后红楼梦新续 > 第34章 九十六回 离恨天难断相思情 大荒山泣撰红楼梦

话说贾琏奉着贾家众先逝者的灵位,扶着灵柩,伺候着邢夫人、王夫人,带着平儿等回金陵原籍,冬日严寒,十分辛苦。

一日水壶已磬,路过一座破庙,贾琏便欲进去要点水。走进庙门,荒凉寥寂的院子里空无一人。贾琏转了几间禅房,走进一间伙房里,见一个老僧裹着一件破袄,背着身在哪里煮粥。

贾琏走上前去打拱,说明来意。那老僧转过身来,贾琏一见,只觉面熟,再仔细一瞧,却是贾雨村。□□年的时间,已将当日的恩恩怨怨冲淡。况不期在这荒野破庙中相遇,也算是有缘了,贾琏便拱手道:“这不是雨村兄么!”

贾雨村也认出了贾琏,先是一惊,转而镇静,做了一个揖,口内道:“阿弥陀佛,是贾二爷。”又问:“贾二爷缘何到此?”贾琏也来不及细说,只略略说了一下几年来的经过。贾雨村听着,脸上红一阵紫一阵,一时听完,也无话。知贾琏家人在寺外等着,便也不留贾琏吃茶,替贾琏灌满水壶,送贾琏出来。

贾琏等走了两个月,方到金陵。稍加安顿,即日便请高僧高道,准备把灵柩都破土安葬了。因见几口棺木实在是寒碜,便决定买好木头做棺木,重新入殓。

几日后灵柩做好,待打开几具旧棺椁时,别人的都无异样,只是林黛玉的棺椁里却空空如也。众人都十分纳罕,不知所以然。

原来当日警幻仙姑接绛珠仙子回到太虚幻境后,设宴接风洗尘。宴席已毕,警幻仙姑忽想起绛珠仙子昔日在凡间的身体,乃道:“绛珠妹妹在尘世间的化身也可谓风华绝代、国色天姿,如今徒在黄土垄中随年月腐化,花容渐摧、佳人变色,吾等看着也不忍。莫入也化作青烟收了来罢。”绛珠仙子道:“姐姐所言极是,我本冰洁而来,也要冰洁而去。如今也不必收了来,还是化为一株花草留在人间吧,也算是我下凡一次。”警幻仙姑等听了都笑道:“绛珠妹妹所言极是,妹妹下凡一次,也该留些念想在凡间。只是妹妹想把她化为什么花草呢?”绛珠仙子道:“她既是我的化身,就化为绛珠草吧。”众仙姑点头称是。

来年春天,京城外的山野间长出一种世间未有过的花草。只见她虽生得植株娇弱,却亭亭玉立,有玉树临风之姿、卓尔不群之态。待到秋天,上面结着绛红鲜艳的小圆果子,丰润饱满,味道酸甜美味,极是可口。世人爱之,把她的果实带至天南海北,后来便从东北辽沈,到西南云贵都能看到她的倩影。

话说绛珠仙子回到离恨天紫云宫中,终日闷闷不乐。一日警幻仙姑和钟情大士前来看望绛珠仙子。彼时绛珠仙子正在抚琴。二人在空中遥听得琴声缠绵、如泣如诉,甚是凄婉,也不禁感伤。

及来到宫中,三人见过。警幻仙姑和钟情大士见绛珠仙子娥眉紧蹙、心神不定,早知其意,乃婉言劝解道:“妹妹前番下凡,幻形入世,原是为报答他的灌溉之恩。如今恩情已报,缘何还放不下?!”绛珠仙子脸一红,半晌叹道:“二位姐姐说的很是,我随他下凡为人,原说报答了他当日的恩情,便可一心无碍,再无牵挂。却不曾想抽刀断水,难以放下。”二人听了也不禁叹息。

半日,警幻仙子道:“妹妹此情可昭日月,只是两个人一旦错过,便是一生,更何况是你二人!”钟情大士道:“警幻姐姐说的是,虽然妹妹用情至深,但你二人尘缘已了,妹妹该慢慢放下才是,免得徒增烦恼。”绛珠仙子点头,三人默然。

半晌,警幻仙姑笑道:“妹妹果然难以放下,日后还是有机会了结心愿的。”钟情大士问:“姐姐此话怎讲?”警幻仙姑道:“那石头五百年后还要下凡历劫,到时妹妹也跟着他再下凡一次,岂不就有机会完了妹妹的心愿?”绛珠仙子一听此言,心中一动,脸上却羞得绯红,忙推警幻仙姑笑道:“姐姐又拿我寻开心了。”钟情大士笑道:“是了,警幻姐姐说的很是。那石头尚未成仙,还要下凡历劫。到那时妹妹自有了结心愿的时候。妹妹暂且以潜心修炼为要。”警幻仙姑也道:“此话极当。在此期间,妹妹一定要尘封此情,静心修炼,万不可动凡心,以免前功尽弃。千万!千万!”绛珠仙子满面含羞,只低头不语。

钟情大士向警幻仙姑道:“记得多年前那石头曾来警幻宫中挂了号,不知如今他尘缘可曾了断?”警幻仙姑道:“几年间沧海桑田,那石头也已了却尘缘。前日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从北邙山回来,已销了号,带着那石头回青埂峰无稽崖去了。”绛珠仙子深知仙界戒律,况问了也无益,也就不再相问,心中自暗暗打算。

警幻仙姑所说的石头既是贾宝玉的真身。且说当日贾宝玉奉命前去参加考试,却无心步入考场。见贾兰已安然进入考场,宝玉便掉头出了北门往河边而来。

当日和贾兰一起出来散心时,宝玉曾见过这条河流,虽不甚大,却是河水清澈,水流湍急。宝玉来到河边,见岸上杨柳依依、芳草萋萋,莺雀在林中浅唱、虫蝶在花间起舞。冬日的积雪不断融化,使得河水涨了好些,打着旋儿流向远方。仲春时节,万物果然都焕然一新。

贾宝玉站在岸上,定定地看着河水发呆。良久,缓缓地走下河岸,来到水边。宝玉方欲步入水中,忽听见身后有人厉声高叫:“公子请留步!”宝玉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一只手拽住了衣袖。忙回头看时,见是一个和尚,尤急喘未匀。不及宝玉开口,那和尚叹道:“幸亏吾来得及时,不然几误了大事。公子如何寻此短见,速速回头要紧。”

宝玉见这和尚拽着自己不放,又说些疯话,心中疑惑,不禁问道:“在下不解老师傅所言之意,难道老师傅认得在下?”那僧方笑道:“公子先不必问,暂且离了这里方好说话。”宝玉道:“在下自有心思,多谢老师傅善意。请老师傅自便。”

那僧笑叹道:“真是光阴如织,当日离开青埂峰落尘入世,不觉已二十又一载耳!”向宝玉道:“公子尘缘尤未了却,今日断不可有投河之理。且听我细细说来。”宝玉当日生病时即听说过有僧道前来疗疾之事,又有些无头无脑的疯话。今日又忽见来了一僧,说着些疯话,心中不禁犯疑,遂问道:“请问仙师是何人,打那里来?适才仙师所说的在下不懂,还请明示。”那僧笑道:“此事说长则长,说短则短。敢问公子是否有一枚鲜明美玉,乃是随公子落草而来?”宝玉不觉点头道:“是,在下确实在落草时衔下一块玉来。”那僧又道:“衔玉而诞乃千古未有之奇闻,而公子独得之。公子可知道其中的奥秘?”宝玉见问得奇,只得摇头。

那和尚长叹一声,继而哈哈大笑。宝玉见此形状,心中大动,打拱道:“弟子愚顽。若仙师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还乞不吝赐教。”那僧道:“吾乃茫茫大士也。当日吾同渺渺真人携公子幻形历世,却不期公子今日坎坷如此。也罢,吾就将诸事告诉公子。公子的真身并非凡人,乃是上古时女娲娘娘遗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石头。只因要了却一段奇缘,才托身公子而下凡历世。”

宝玉一听此言,如听神魔外传一般,惊得不禁倒退一步,张口结舌,半日难言。那僧见宝玉如此形状,笑道:“公子吃惊,也是常理。待吾细细说来,公子自解其情。当日吾同渺渺真人云游四方,一日来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巧遇公子。因内中干连一段奇缘,吾二人便携你下山。后来你托胎于荣国府王氏夫人,成了荣国府的嫡孙。这便是你前世今生的缘起。”

贾宝玉虽自来觉得那块通灵宝玉颇为蹊跷,但是从来不曾想过自己有如此来历,早已惊得目瞪口呆。低头细想历来之事,又细思和尚之言,方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相信此和尚所言不虚。乃倒身下拜道:“仙师在上,请受弟子一拜!”那僧忙搀宝玉起来,道:“如今虽说前缘已了,但你尘缘未尽,所以断不可有投河之举。”

宝玉缓缓地向前走了几步,眼睛看着远方,轻轻地道:“我心早已失去,如今我徒有皮囊而已,只盼早日一死。”那和尚嗟叹道:“天意如此,也违拗不得。也罢,你就随吾一起走吧。”说罢,二人飘然而去。

贾宝玉只觉如梦如幻,也不知过了多久来到一座高山。只见苍松翠柏、云遮雾罩。上得山来,见一座寺庙,上书荣法寺。那茫茫大士每日和寺里的和尚们谈经论道。宝玉或去听谈讲,或在禅房中独坐,不觉已将近一月。

这日茫茫大士告别众僧,带着宝玉下山来,径往北邙山而去。一日来到北邙山,见一道人正倚在一块大石头上捕虱。

那道人见二人上来,忙迎上前来抚掌大笑道:“劳顿劳顿!吾算定今日大士到来,故在此恭候。”茫茫大士也哈哈大笑道:“道兄神机妙算!让道兄久等了!”又笑道:“道兄,看我把谁带来了。”宝玉早已拜伏在地。那道人边搀起宝玉,边笑道:“奇妙奇妙!合应天数,真是分毫不差。如今三劼已历,尘缘已了,吾等正好同去太虚幻境。”二人大笑,携了宝玉,把袖子一挥,腾云驾雾而去。

一时来到太虚幻境。那通灵宝玉故地重游,竟豁然开朗,当日神游太虚幻境时诸般情景皆历历在目,甚至连看过的册籍也尽皆现于脑海。回想一回,恍然大悟,今日方解得那些册籍上的玄机,不禁失声嚎哭起来。

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见通灵宝玉泪流满面,哭得好不伤心,忙问道:“石兄因何忽然嚎啕大哭?敢是悲尘缘已尽,而今不得已返真乎?”通灵宝玉哭道:“非也。二位仙师有所不知,当日我曾神游此地,承蒙仙姑厚爱,不但待我以美酒佳肴,更让我阅览‘金陵十二钗’册籍。我当日虽曾逐册翻阅,但是不解其中之意。今日故地重游,忽想起册籍中的言语,方才领略其中深意,故而痛哭。”二人听罢,也嗟叹不已,道:“乌云浊雾,虎豹豺狼。诸芳散尽,亦非偶然。而今已是烟消云散,石兄也宜渐次释怀才是。”

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劝解了通灵宝玉一番,方来至警幻仙姑案下。二人见过警幻仙姑,毕呈前情。警幻仙姑道:“承蒙二位仙师用心,不辞劳苦,携他经历幻缘。如今既已了却前缘,也该返璞归真了。”说罢,令仙童取过籍册,销了名号。

警幻仙姑留饮,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谢道:“多谢仙姑盛情!只是如今要送这石头复回青埂峰下。他日再来相扰。”说罢,二人谢过警幻仙姑,袖了通灵宝玉径往大荒山而来。

且说那通灵宝玉一路悲戚,也无心去管别个。一日来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茫茫大士拿出通灵宝玉,笑道:“石兄,当日离开这里,一去二十一载有余,这可终于回来了。如今石兄且潜心修炼。吾二人去也。”那石头稽首再拜,道:“多谢二位仙师不嫌愚顽,一路提携,就此谢过!”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别过通灵宝玉,一路去了。

这里通灵宝玉独卧于青埂峰下,日日悲泣。一日突发灵感,想道:“我这一番幻形历世,虽说碌碌无为,却也算经了些世故,见了些世面。况遇到的那些姐妹皆是钟灵毓秀,山川日月之精华。我何不把所见所闻一一记述了,也不枉走了这一遭。”想毕,立时开始动手,先把自己的身体放大,然后一笔一画地在身体上篆刻起来。

二十一年来的富贵贫贱、爱恨情仇,可谓刻骨铭心。那石头写到伤心处每每泪如雨下,不能自己。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也不知过了几时,石头终于刻完了,就名曰《石头记》。

后来空空道人将此《石头记》携入红尘。后经曹雪芹增删削改,呕心沥血十载有余,改书名为《红楼梦》。

真是“一篇刻骨文,万般皆是泪。不经生死情,难解其中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