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80后红楼梦新续 > 第35章 《80后红楼梦新续》后记(一)

张爱玲说,人生有三大遗憾: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虽然听去有点戏谑的味道,但是却深刻道出了几百年来文学爱好者们的心声。无怪乎有人发帖感慨:《红楼梦》80回后原稿的缺失,堪称人类文明的重大遗憾!

正是由于《红楼梦》不可撼动的文学地位和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催生了一门火热的显学:红学。“红学”的研究范围可谓宽泛,其中有三大块尤为引人注目。第一是《红楼梦》的作者;第二是写作主旨;第三是原稿所设定的结局。

关于这三大块的研究堪称百家争鸣,甚至形成了流派:关于《红楼梦》的原作者,有曹雪芹派、曹頫派、脂砚斋派、无名氏派等等,其他诸如福山、吴梅村、明末三太子、冒辟疆、洪升等等说法,不可胜计;关于写作主旨,主要有“家亡血史”、“明亡血史”派和“‘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争斗派”;关于原稿可能的结局,四大家族衰落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对主要人物的结局,却是五花八门,比如金陵十二钗之首林黛玉,有人认为黛玉病逝了,有人认为黛玉上吊了,有人认为黛玉跳河了,甚至有人认为黛玉跟着北静王享福去了,不一而足。

关于这些问题,红学家们多有论述,我也无需班门弄斧。我只想依据前80回的内容,推断一下《红楼梦》的写作主旨,进而推测一下主要人物的最后结局。

首先说说《红楼梦》的写作主旨。

很多初看《红楼梦》的人都感觉很难看下去。其以神话开首,倒还新奇有趣;后面出场的居然是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等一群“臭男人”,而长时间不见宝黛的踪影,有点索然无味;再到后面,贾蓉媳妇去世,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章,元妃省亲写了一大章;后面更写到贾瑞意图勾引凤姐、贾琏偷情于有夫之妇、贾芸向凤姐行贿、尤家两姐妹之死、芳官和她干娘打架、芳官和赵娘娘打架、彩霞偷玫瑰露、司琪大闹厨房等等许多看似与三主角无关的事。

读者初看这些时感觉云里雾里,不知道作者写这些做什么。有时整整一大章不见贾宝玉、林黛玉的踪影,急得读者都想跳过去了。尤其是看电视的时候,这种感觉更明显,好半天看不见林妹妹宝姐姐,都无心去看了,赶紧快进。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红楼梦》这部鸿篇巨著,林林总总的事件几百件。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些看似凌乱松散的事件,其实被设置得大小得当、前后适中,并且总体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其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根本主旨,即“剖析与反思家破人亡的原因”。

详细来看一下。通篇《红楼梦》,作者大写特写婚丧喜庆之事,只有两次。一次是秦可卿去世后的葬礼,一次是贾元春省亲;葬礼主要是宁国府承办,省亲主要是荣国府承办。这两大事件,那都是使钱如土。看几个细节,秦可卿去世后所需的丧葬用品本来已经做好了,但是贾珍给贾蓉买了个龙禁卫的头衔后,所有的用品都重新改做,且不说只为图“在丧礼上好看些”送给戴权的那一千两白银。元妃省亲时仅采买小戏子一项就花了约三万两白银。至于“葬礼”和“省亲”的总费用之巨,可想而知。作者为什么要在《红楼梦》开篇不久后用大量篇幅描写这两件事?其实作者通过“秦可卿的葬礼”和“贾元春省亲”两件大事总写了宁国府和荣国府的极度奢靡、极度浪费。

后面作者又逐层的来分写。我们先结合具体人物来看看主子层面。

关于贾母的描写,主要是享乐。从第三章林黛玉进贾府直到七十六回贾府众人中秋赏月,可以看出,贾母真是享尽了荣华富贵。

有人抨击贾母是个典型的享乐主义者,而疏于对贾府的治理。这样说有失公允。贾母作为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享受一下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也无可厚非。另外,贾母虽是贾府的最高领袖,但早已从实际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把实际权力让渡给了小辈,自己只是安享晚年。所以批评贾母没有忧患意识,没能治理好贾府,这有失偏颇。实际上,贾母对家族危机有很深刻的认识,如在神前拈戏时,贾母对戏目颇为敏感;贾母偶尔也会亲自整治家务,如惩治家中赌博之人。所以我猜测,即使在作者心中,贾母也是一个正面形象。

关于贾政的描写,我竟一时想不起贾政有什么大作为,印象最深的居然是鞭笞贾宝玉。贾政作为荣国府的大当家确实无所建树,就像书中数次所强调的,“不惯俗物”、“每日只和相公清客们看书酌棋”。所以贾政即使没有什么具体的大错,也有“渎职”之过,没有尽到管理家中事务的责任。

贾赦,主要事件有唆使老婆讨老妈的丫鬟做小老婆;绞尽脑汁弄得石呆子的几把旧扇子。别的主要功绩就是“官也不好生去做,每日只在家和小老婆喝酒”。

贾珍,和儿媳秦可卿到底有没有丧灭人伦的男女关系姑且不论,和自己的小姨子尤二姐“无所不至”是书中明写的。更让人不齿的是,玩厌了尤二姐,就“乐得把二姐让给贾琏”,自己又去勾引尤三姐,间接害死了尤三姐。真是“丧伦败行”,毫无底线。

贾琏,“整日价偷鸡摸狗,脏的臭的都往屋里拉”,整个一个熟女控,不但害死了鲍二家的,更害死了尤二姐。

邢夫人,只知“逞顺贾赦以自保”、“贪图银钱为自得”,再就是做给老公讨要小老婆这样的荒唐事,或者和王夫人明争暗斗。

王夫人,荣国府的实际当家人。值得大书特书的“事迹”比较多,最主要的就是抄检大观园。其它还有间接害死金钏儿、直接害死晴雯等。

因为金钏儿和晴雯的死,更因为一句“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使王夫人万劫不复。其实纵观全书,王夫人此人不坏,而是太蠢。有些人喜欢在字里行间搜寻“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的蛛丝马迹。其实王夫人作为舅妈对林黛玉还是很不错的,比如问“大姑娘现在病可好些了”,还记得过问林黛玉的病,并且还打听了一味药回来。还有另外一些细节,比如雪雁拿人参也是从王夫人房里拿;给金钏儿裝裹时宁可用薛宝钗的衣服也不用林黛玉的;得知迎春的遭遇时还伤心落泪;就连八竿子打不着的“刘姥姥”来打秋风,也是出手一百两银子,这些细节都很难说王夫人是一个坏人。

但是另一方面,王夫人这个“没嘴的葫芦”实在太蠢。最明显不过的就是《红楼梦》的标志**件----抄检大观园。派一帮下人去抄自己的家,这该是多么愚蠢的人方能做出这样的事来!还有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是抄检大观园后,闻知薛宝钗搬出了大观园,王夫人居然问王熙凤“该不是宝玉得罪她了吧?”看到这里我真是忍不住笑了。即使是尤氏,和李纨说话时听说薛宝钗要搬出去住,只一个眼神,然后就和李纨心领神会,相互看着对方笑。头天晚上“抄检大观园”,第二天薛宝钗便搬走了,王夫人居然想不到原因。这智商,简直和傻大姐难分高下。

另外作为荣国府的实权派领导,王夫人察人用人的能力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根据王熙凤和鸳鸯的话,“现在新上来的这些管家奶奶们,那个是好缠的,不是挑拨离间就是指桑说槐”,说明王夫人上任后新挑上来的管家婆们就都素质低下,能力不够。这一点从林之孝家的和吴新登家的这几个婆子就可见一斑。另外再看看王夫人信任的、安插在怡红院里的眼线袭人和麝月。“宝玉身边常见我的只有袭人和麝月,”这是王夫人的原话,说明袭人和麝月是王夫人安插在怡红院的眼线,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来看看王夫人最信任的这两个人。袭人最早和贾宝玉**,并且肯定不止一次。金钏儿只是和贾宝玉开了个玩笑,便触碰了道德底线;而袭人在贾宝玉还很小的时候就和他发生性关系,这肯定是早已突破了道德底线。袭人这个名字取得真是形象。“袭”即偷袭,就是趁人不备暗中攻击。看看袭人在王夫人面前那一番冠冕堂皇的话,真是再贴切不过。再看看麝月,真是“拈不动针拿不动线”,唯一的长处就是嘴皮子厉害,吵架所向披靡。综上,王夫人作为荣国府的实际领导,能力严重不足。

王熙凤,荣国府的执行经理。涉及到王熙凤的事件很多,如假冒贾琏借势逼退婚而导致金哥夫妇死亡、逼死尤二姐、威逼彩霞嫁给旺二之子,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