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80后红楼梦新续 > 第36章 《80后红楼梦新续》后记(二)

在读者的一般印象中,王熙凤很有管理才能。现在很多公司中也有像王熙凤这样的人,看起来精明干练,很有管理能力。其实这类管理者从表面上看好像才干优长,实际上是小才微善,是小聪明。因为这种管理方法内耗大、成本高,且易反弹,形不成良性循环。看看王熙凤管理荣国府,简单来说就是“威重令行”,先“只讨老太太和太太喜欢”,然后就利用强权强制家下奴才们服从。在这样的管理之下,下人们和主子之间、下人们相互之间,都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内部消耗很大。并且,一旦强权消失,下人们的行为就会立刻反弹,比如凤姐一病倒,贾府的下人们就立马“怠惰许多”。

王熙凤还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心胸窄、眼界低,分不清利害轻重。贾琏偷娶尤二姐后,王熙凤极尽表演,让家人唆使张华告自己的丈夫在“国孝家孝”中娶亲,甚至说“告我家谋反也没事”。为了一己之私、一时之愤可以不顾一切,这样的女人真是让人毛骨悚然。作为一个当家人居然分不清轻重缓急,分不清利害关系。

另外王熙凤还利用地位干预官司、接受贿赂、放高利贷、贪赃枉法,甚至贪污贾母的东西(比如那个腊油冻佛手,那还只是冰山一角)。

尤氏,相关事件很少,是一个藏而不露的有才有德的女人,然而遗憾的是其在家中没有实权。尤氏名为宁国府的女当家,但是一来是继室,二来娘家家境地位不行,所以在宁国府实际上根本做不得主。贾珍胡作非为,她能劝则劝,不能劝也只得顺从。

上面简单说了一下贾府当家的主子们以及涉及到的一些事件。总的来看,就像冷子兴所说的“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

下面再说几个非主子层面的典型人物及其事件。

先说说贾瑞以及“勾引凤姐事件”。贾瑞是贾家这个大族的一个后生,辈分上是王熙凤的侄儿。但是他却把歪脑筋动在王熙凤这个婶娘身上。贾瑞对王熙凤不是爱慕,更谈不上是爱情,只是简单地想发生性关系,就像章目所说“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只为满足自己的□□。这种“没人伦”的龌龊想法贾瑞都可以生出来!作者写这件事只是觉得有趣吗?肯定不是。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暗示,不只是宁荣两府的那些纨绔子弟道德早已沦丧,就连整个贾族的后辈也都已道德尽失、无可救药。

再说说赵姨娘以及“勾结马道婆弄魔法”事件。赵姨娘是一个在王夫人的重压之下,性格被严重扭曲之人。其串通马道婆用邪术差点把王熙凤和贾宝玉姐弟俩治死。作者写这件事只是为了表现赵姨娘有多坏吗?肯定不是。作者通过这件事反映了荣国府不同派系的矛盾有多么尖锐,那暗中的斗争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再说说司琪以及“大闹厨房事件”。司琪是贾迎春的大丫鬟。司琪为什么要大闹厨房,根本原因在于管厨房的柳家的开小灶不公。晴雯等是贾宝玉屋里的丫鬟,而贾宝玉又是当权派的掌上明珠,所以柳家的便给她们殷勤地开小灶;司琪是迎春屋里的丫鬟,而迎春懦弱还不大受宠。所以便是像柳家的这样的下人对司琪等也是看人下菜,所以司琪大怒。作者为什么大费笔墨的描写这件事?作者通过这件事深刻地反映了贾府下人管理混乱。

再说说柳家的以及“玫瑰露和茯苓霜事件”。柳家的是大观园的厨房管家。其得了些玫瑰露和茯苓霜,但是阴差阳错地差点惹来大祸。后来幸亏平儿和宝玉等人妥善处理方才化险为夷。在这次事件中,和柳家的不睦的一干下人上串下跳前后活动,目的就是撵走她。比如秦显家的,好不容易逮着了这个空,请客送礼地钻了了,兴头了一早上就又不得不“偃旗息鼓,卷包而去”。作者为什么要长篇大论地写这件事?作者通过这件事深刻地反映了贾府下人相互之间也是尔虞我诈、充满尖锐的矛盾。

其它比如“芳官和赵姨娘打架”、“芳官和夏婆子打架”等等,也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贾府各个层面、各个小利益集团之间的尖锐矛盾。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者从总到分、从上到下洋洋洒洒地写了几百件事,其实都是围绕着一个主旨: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全方位地剖析和反思家族败亡的原因。

把握了这个主旨后,再看《红楼梦》,就不会觉得庞杂和吃力。

同时,依据这个主旨,也能很好地解释很多谜团。比如秦可卿的葬礼。

关于秦可卿的葬礼,真是太隆重了,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解释,有的说秦可卿是流落的公主,有的说秦可卿是被废掉的太子的女儿。这些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天子脚下私藏皇室成员根本不可能不说,单从贾政的一句“此物恐非常人可享”,便可知秦可卿只是一个身份很平常的女子。

其实秦可卿的葬礼之所以那么隆重,只是因为,第一,她是贾府的长重孙媳;第二,公公贾珍很喜欢她;第三,彼时贾府家底还较丰厚;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作者要通过秦可卿隆重的葬礼来总写宁国府的奢靡浪费。

关于《红楼梦》的写作主旨,还有一种常见的说法是隐写“明亡血史”。持这种观点的人把《红楼梦》中的人物、事件和明清历史对号入座。我也看了一点相关的论述,说实话,给人的感觉实在是牵强附会、漏洞百出。说林黛玉是崇祯皇帝、薛宝钗是皇太极,实在是有污冰清玉洁的林妹妹和乖巧圆润的宝姐姐。

另外,如果真的是在隐写“明亡血史”,《红楼梦》还能保存下来,流传至今吗?不要以为清朝没有聪明人,清朝极为聪明的人大有人在。比如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刘罗锅刘墉,就是乾隆推行“文字狱”的重要帮手。要是《红楼梦》真的写“明亡血史”,像刘墉这样的人会看不出来?!

《红楼梦》作为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要在其中扣个别字眼甚至只言片语,来穿凿附会,肯定是可以抠出来的。但是理解一本小说不是从个别字词来理解,而应该从小说整体来理解。

话说回来,被人认为在隐写“明亡血史”,这也恰好说明《红楼梦》在表达主旨上也极为成功。贾府东西两院几千人,事务繁杂,还真像个国家。作者反思家族灭亡所得出的这些血的教训,不也一样适用于一个国家吗?无论是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国家,如果只知安富尊荣、好大喜功、奢侈浪费,而不知勤奋进取、节用俭省,那败亡都是必然的事。正是因为《红楼梦》具有这样的思想高度,所以自诞生之日起,便声名远播、深入人心。

关于《红楼梦》写作主旨,还有一个重要的常见说法是写“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的争斗。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三个聪颖美丽的主角之间的爱情婚姻纠葛确实是《红楼梦》的线索之一。但是其不是《红楼梦》的写作主旨。

就像前面说过的,《红楼梦》林林总总写了几百件事。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有好多事件都与宝黛钗的爱情婚姻纠葛无关。甚至很多时候在大篇大篇的描写中,根本见不到三个主角的影子。任何一本描写爱情婚姻争斗的小说都不可能这样写。

所以“《红楼梦》的主旨是写‘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的争斗”的说法也不成立。以前流行的说法,“《红楼梦》在于表现封建礼教对自由恋爱的压迫和戕害,”也只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是不足取的。

“‘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的争斗”虽然不是《红楼梦》的写作主旨,但是其却与《红楼梦》的写作主旨有着莫大的联系。可以这样说,其是《红楼梦》的写作主旨的升华。正是“金玉良姻”和“木石前盟”的结局,使得《红楼梦》的写作主旨入木三分、催人泪下。

关于“金玉良姻”、“木石前盟”和《红楼梦》主旨的真正关系,在后文有详细分析。

上面探讨了《红楼梦》的主旨思想。下面分析一下《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可能命运。

贾府上下骄奢淫逸,所以贾府败落是肯定的。贾府败落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命运会如何呢?

《红楼梦》的前80回虽然在山雨欲来风满楼时戛然而止,但是关于主要人物的命运却有迹可循。最直接、最重要的依据便是第五章《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的字画、判词和歌曲。下面就依据这些字画、判词和歌曲,再结合别的一些诗词暗示,来推测一下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结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