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穿越七零做知青 > 第 73 章

穿越七零做知青 第 73 章

作者:湖涂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10:51:3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有好日子谁不想过啊。朱琳就认为自己应该一直过好日子的。她从小到大都没吃过苦头呢, 下乡来之后,碰到了青玉姐, 也没吃几天苦就过上舒坦日子了。

不过这些舒坦日子都还不如青玉姐刚说的那样好。

那是对于朱琳这种爱美的小女生来说, 无法拒绝的诱惑。

她扯着苏青玉的袖子,“姐, 你说辛苦两年, 是干啥啊”

苏青玉道, “这两年里,我让你学什么, 你就学什么。”

“学习”朱琳眼睛一瞪, “干什么要学习啊”

苏青玉撇嘴, “想要过好日子, 要么勤劳,要么又才华。你勤劳吗”

朱琳老实的摇头。

“这就对, 你就只剩下才华了。你不学习, 怎么维持自己的才华”

“可那些臭老九也有才华呢。”朱琳倒是也不笨。

苏青玉嫌弃的点她的脑袋,“他们那是因为有才华才被下放那是因为政治背景。你不同, 你可是工人阶级。你瞅瞅你爸单位里的高级工程师, 哪一个待遇不好,走出去不被人尊重”

朱琳点点头, “但是, 我有才华了,不还是在这里下乡吗”

苏青玉笑着道,“那你就错了, 只要你有才华,像我那样多写稿子,写的好了,我就帮你找我亲戚,给你登上报纸。登几次,这就证明你在思想上绝对是积极的,向上的。我就能给你争取公社的工农兵大学名额。大学的情况你是知道的,平时根本不用上课,你就在那边和一堆同龄人玩,舒不舒服”

朱琳兴奋的点头,“舒服舒服。姐,真能去吗”

“简单得很,你也知道我和公社那些领导有多熟了。这次你爸要是能帮上忙,也算你的贡献,加上你本人再写一些文章表现自己的才华和思想达标,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我可听说啊,工农兵大学里面好多大干部的子女呢。你们不就成同学了”

朱玲恍然大悟,“然后我就能嫁个好人家,坐公务车”

“”苏青玉忍着没拍她的脑袋瓜子。“你咋受张明影响,学会吃软饭了,”

朱琳道,“这也叫吃软饭吗我可是女孩子。”

“吃别人的,那就是软饭。你靠着别人过好日子,万一哪天人家不乐意供你了,你还有饭吃吗你瞅瞅张明,那就是吃软饭的下场。你不搭理他,他就只能去养猪。”

“”朱琳想到张明现在那样子,顿时打了个哆嗦,想到自己可能会变成那样,她觉得自己肯定熬不住啊。

“姐,姐你别生气。那什么咳咳,我不吃软饭了。”

苏青玉一脸满意,“这就对了,吃饭这事儿又不难,干啥要吃别人的呢。你听我的,你吃这碗饭绝对比吃别人软饭还要容易。”

朱琳忙不迭的点头。”那我同学有啥用呢”

苏青玉继续道,“同学情最单纯纯粹了,你和这些大干部子女认识了,关系好了,毕业的时候,人家还能不带你一把你到时候就去政治部门工作。我爸他们单位政治部门我就去过,啥都不用干,就下发文件。然后利用你之前写稿子的那种才华,多写几篇稿子,你就能当领导,看报纸喝茶逛街,还能配备公务车。”

朱琳兴奋的搓手,她爸当副厂长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呢,整天担心厂里的事儿。她要是当了领导,啥都不用操心,每天舒舒坦坦的逛百货公司。

“哎呀姐,真能这样吗”

“怎么不能呢,我什么时候骗过你骗你对我有什么好处只要你按我的要求,一步步的走,你就绝对能过上这样的生活。路是一步步走的,我要说一下子让你去当领导,那肯定是忽悠你的。我每一步都给你安排的清清楚楚的,你还能怀疑什么”

朱琳不好意思道,“我也不是怀疑你,我就是没敢想能过这种好日子。其实我知道自己挺没用的。只能靠我爸,我爸要是退休了,我哥肯定也不会管我的,他最无情无义了。”

想起她哥逃避下乡的事儿,她就烦。

苏青玉笑眯眯道,“什么叫没用在我心里每个人都是有用的。连苏满贯那种人都能去给农场干活呢,你还能比不上他”

朱琳觉得自己比苏满贯那种只会扣厕所的流氓强太多了。

她立马道,“姐,我肯定比他强,我听你的。”

“这就对了,只要你听我安排,两年内,我送你上大学。上了大学,你就开始吃喝玩乐啥也不用愁了。”

朱琳自己脑子里幻想了一下,也开始傻乐了。

又问道,“姐,你怎么对我这么好啊”比她亲哥好太多了。

苏青玉叹气,“我们家是重组家庭,我哥和我姐都和我不亲,我一直希望有个感情好的姐妹。你这么懂事,我就把你当亲妹妹疼了。”

哎哟,真是同病相怜啊。朱琳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她家里虽然不是重组家庭,可是她哥就是个无情无义的大混蛋。

“姐,我以后也把你当我亲姐一样。肯定比我哥还亲。”

苏卫民送了饺子回来的时候,就看到朱琳两眼泪汪汪的样子。

他一脸狐疑道,“这是咋了青玉,你批评这小姑娘了”

“别瞎说,我姐对我好着呢,才不会欺负我。”朱琳不高兴道。

苏卫民歪嘴,得了,自己多管闲事了。

路上苏卫民还是忍不住问了刚刚出啥事儿了,为啥哭。

朱琳道,“当然是青玉姐对我好,我感动呗。”

苏青玉故意道,“哥,你以后也要对小朱好点啊。”

苏卫民道,“我对谁还不好”

“对小朱要更好点,毕竟小朱以后可是要当大干部的人,还要配公务车呢,你对她好,以后她让你给她开车,你就能给干部当司机了。”

听到苏青玉这么说,朱琳都有种错觉,好像自己以后确实一定会当大干部一样。现在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她骄傲的抬头挺胸。

苏卫民手扶着拖拉机,然后看了眼坐在旁边的朱琳,一脸不敢相信。

大干部

就这

确定不是祸害老百姓吗这比苏有福还要害人吧。

当然,他还有脑子,不敢多说。默默的承认了苏青玉的话。

朱琳就更骄傲了。想着自己以后有专车司机,想去哪里就让司机开车送哪里,太爽了

回苏家屯之后,苏青玉就带着朱琳去了一趟知青点,看老教授们批改试卷的情况。

一百多个人考试,每人考几门课程,试卷还不少。

好在有九名老教授,要不然苏青玉还真要担心这试卷批改进度了。

批改这种小学初中的试卷,对于老教授们来说小菜一碟,闭着眼睛都能批阅。

苏青玉来时候,他们工作都要收尾了。有三位老教授都开始统计成绩了。

苏青玉就安排朱琳来这边帮忙统计成绩。然后请陈教授她们帮忙给朱琳补补课,主要补文科部分。

她是这么介绍朱琳的,“这是我认的妹子,人挺好学的,也很上进,也念过高中了,就是脑子不大灵光,学习成绩总是提高不了,知道几位老师都特有才华,就让我求老师们教教她。”

朱琳“”她脑子可聪明啦,读书成绩不好,不代表脑子不好。脑子和成绩是没有关系的。

她也不敢拆台,抿着嘴等着结果。

陈教授他们看了看朱琳,小姑娘圆圆的脸蛋,长的倒是挺讨喜的。年纪也不大。正是适合学习的年龄。

她和蔼的问道,“想学什么”

“学写文章。还想学外语。”她不想学的,青玉姐让她顺便写外语,说会写文章的人很多,用外语写文章的人少。这样容易出头。

陈教授笑着道,“那我能教你。我们家老吴还能给你补充一下数学。虽然学文学,可数学也是基础课程,不能少。我建议你各种科目都学,学的多,以后写文章也言之有物。”

苏青玉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咱不能假大空。得写实在的。那就麻烦各位老师啦。”

“教学生而已,不妨碍的。”陈教授笑了笑。

其他教授也笑了,“我们教的学生不少,不管聪不聪明,只要好学,就能教出来。”

对于现在的生活,他们是很满足的,所以也很感谢苏青玉这个年轻知青。也想为知青们做点事情。

都是一群没有机会上大学的年轻人,能在这里学知识,他们当然也乐意教。

苏青玉感激道,“她要是学不好,你们就和我说,我管她。”

朱琳“”

改试卷的事儿全部都由老教授们负责的,他们也就不用去开荒了。只开了一小片自留地。

苏卫国见苏青玉就去了一趟县里,回来后也没说啥情况,心里就有些着急。怕买不到机器。

连大队干部也有些着急,问苏青玉情况咋样了。

苏青玉道,“急啥,这东西在全国都是精贵的,咱一个小小的生产大队要买,那也是需要经历各种困难的。我才托付了人去帮我打听呢,肯定还要等结果啊。哎,说来说去还是咱太穷了。

苏青玉就这么故意吊着大家的胃口。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知道珍惜。得让他们知道,这些机械农具不是他们想不想买,而是能不能买到的。

这样下次再让大队拿钱出来买机械,他们才会积极。

她也没急着去县里催朱琳爸爸,总要给人几天时间。

正好这几天,她还能腾出时间把老师招聘的事儿办完了。

两天时间,在几位老教授的日夜批改之下,试卷终于批阅完成了。

连分数都登好了。

还排了名次。

朱琳这几天因为干这活,累的黑眼圈都出来了。

等苏青玉来拿名次表,领着她去大队的时候,她差点哭了,“姐,真辛苦啊,这也不比农活轻松多少。”

苏青玉道,“是吧,我早就说过了,当助理也不是那么轻松的。还是要当领导。要不然以后你要忙的事儿更多呢。”

朱琳点头,又道,“那我能不能自己学啊。那么多老师,我压力挺大的。”

苏青玉叹气,“我和你说的两年,就是在有名师指导的前提下,如果按照你自己这脑子,你二十年都不可能成才。”

“”

“能走捷径的事儿,干啥要绕远路呢想想那些工人不也是跟着师傅学出来的”

朱琳“好像是这么回事。”

“就是这么回事,好好学。你要是辜负我的一片苦心,我就让你去和张明学养猪。”

朱琳急了,“为啥啊”

“谁让你说我是你亲姐呢,我得管着你啊。”

苏青玉说完就进了大队办公室。

朱琳“”

大队办公室里,干部们知道成绩出来了,都兴冲冲的围过来,想看看自家亲戚或者孩子录取了没有。

苏青玉直接将录取的分数表给他们看。

这次的招生都是她一手操办的,试卷虽然是从公社学校里面要的,可她要的时候要了很多份不同的试卷。然后从中选了一套。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这些人提前知道考题。更多的她也没法做到了,就只有这个条件。只能先将就着这么干。

大队干部们仔细的看着名次排名。知青和本地知识分子是分开的。

所以排名的人数不算多,他们又找备注了苏家屯的人。

在这些人里面找自家孩子的名字。

很快,张主任就高兴的喊起来了。

她闺女苏晓欢排在本地知识分子的第五名。

这是板上钉钉的要被录取的名次啊。

而且语文成绩还很突出。

咋样也能当个语文老师了。

其他大队干部们大多数陆续的发现了自家亲戚或者孩子的名字。

对于这个结果,苏青玉也不意外。

即便是这个贫穷的年代,条件好的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也会更多一些,他们不用为了生计发愁,可以有更多心思放在学习上。说寒门出贵子,但是毕竟少数。

要不然也不会出一个贵子就成社会新闻了。

这结果让大队的干部们都很高兴。即便那些没录取的也没灰心,想着以后还会有机会。

所以整个大队的气氛还算不错,各个都喜气洋洋的。

苏卫国看了一遍名单之后,也挺满意的,“我们队里的同同志都考的不错啊,咱自己的年轻娃子们也考的好。”

其他大队干部们点头。

苏青玉叹气,“好啥啊,这都是学生用的试卷,当老师的最差也要考个九十多分吧,现在你们看看,我不说中学成绩了,这小学五年级最高分竟然是九十,前十名还有七十多分的。我都不好意思让社员们知道了。要让社员们知道他们孩子的老师连公社学生都不如,他们还服气吗不得让自家孩子去公社学,学好了直接回来当老师”

大队干部们顿时一阵沉默。

这话虽然难听,但是也是实话。

录取是录取了,可这成绩真不算好看。

张主任打着哈哈,“这个,以后会好起来的。这不是说熟能生巧吗教多了就会了。”

苏青玉道,“张主任,这学习可不是熟能生巧,这知识也不是靠教学生就能获得的,得自己学。就比如说这地里的庄稼,产量就那么大,不是说咱每年种,就能增产的。不施肥,不止不会增产,还会减产,这和知识就是一个道理。”

苏卫国担心道,“那咱也不能送老师去学习啊,都多大了,再说了,咱也没有名额啊。”

苏青玉摆摆手,“没那个必要,他们都已经是老师了,也不需要去学校里面拿学历了,耽误事儿。”

张主任笑了,“青玉这话有道理,都是老师了,再送去学校,那多耽误事儿啊。”

苏青玉又认真道,“但是还是得学。”

“”

苏小六问道,“咋学啊,说起来我都想去学点知识了。”

苏青玉摇摇头,“我再想想办法吧,看能不能从外面请人来教。为了咱队里的年轻人好,到时候咱就只教咱队里的年轻老师们。你们觉得咋样”

这建议得到大队的干部们的一致认同。

“当然只教咱自己人,才不让其他大队凑热闹。这次让他们当老师就不错了。”

要不是为了应付大队,他们连其他大队的老师都不想要呢。

自己大队都不够,咋能便宜其他大队呢

因为不好意思让人知道老师们考试成绩差,所以这次公布名单和成绩,就不公布单科成绩了,只公布名字和总分。

录取名单很快就誊抄在红纸上面,上面喜报两个字显得特别喜庆。

誊抄好了,就直接贴在了学校和大队的宣传栏。还有其他大队的宣传栏那边。

名单一贴好,社员们甭管是有没有参与考试的,都来凑热闹了。

看到熟人的名单了,还会帮着吆喝一声报喜。

录取的人在人群中就叫起来了。

这场景很像是过去科举考试看名单一样。

男知青们也都过来了。

出去李聪他们五人在加米厂干活,吴华和张明在养猪场,还剩下八人参加考试。

他们毕竟是有优势的,提前大半年就知道要招老师的事儿,每天在家里学知识,同时他们也是成绩比较好的一批人,所以这次考试成绩都不错。

特别是他们这次还特别有策略,没有一窝蜂的去报考小学老师,而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一部分人报中学老师,一部分人报小学老师。不互相争夺名额。所以这次都录取了。

他们高兴的欢天喜地的,互相拥抱,激动的眼睛都红了。感觉自己这些年终于熬出头了。

看到苏青玉从学校出来,他们激动的都不知道怎么打招呼考虑,只余下满心的感激。

这一刻他们真是觉得苏青玉太照顾他们了。

提前那么早让他们复习,然后辛苦建学校,让他们一步步的靠自己能力当上老师。

虽然不能像女知青那样舒舒服服的就当工人当老师,但是他们这会儿觉得自己这比女知青更好,更堂堂正正。

苏青玉同志这是让他们保留了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和骨气。

人就是这样,在一件事儿成功之后,回首看过去,总觉得一切付出和辛苦都是甜蜜的,值得的。甚至还会觉得有意义。

“组长,谢谢你”有男知青喊道。

苏青玉笑道,“都是靠你们自己的努力。你们也没让我失望。以后好好教,不要落后了。虽然这会儿当了老师了,但是如果以后教不好孩子,总是倒数第一,就算我包容你们,学生家长也不能包容你们的。还是不能放松了。”

男知青们都点头,“我们肯定会努力的,绝对不考倒数。”

录取名单在其他大队陆续张贴。

很多人也知道了录取的名额了。

这次录取的老师名额还是很多的。

小学五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特别是一年级,苏青玉直接设置了三个班的老师。

光这个就有二十多名老师了。

另外还有几名副课老师。比如教音乐,教美术的,教思想政治,体育。这些副课老师设置是一个人同时兼任的。每个年级也配备一名。又是五名。

而初中老师因为课程多,老师名额也配备不少。

所以这就导致这次录取率还很多。

基本上每个队里都有几人录取了。

至于苏家屯录取人数多,就算有人有些小意见,但是也没想着去理论。毕竟这学校也是苏家屯办的,如果苏家屯不想,他们其他大队连去参加考试的机会都没呢。

再傻的人也知道不能闹。这得罪了,那以后还真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所以看完名单之后,队里都热热闹闹的。

通知上面还安排了人这些人在两天后去学校正式报到。

也就是开始上班了。

这消息让当地的大队干部们都很纳闷。

还没到开学时间呢,咋就开始上课了。苏家屯总不是粮食多了,找人过去帮着吃吧。

总觉得不至于这么傻。

就有大队干部来苏家屯这边打听这事儿。

苏家屯大队的干部们都选择回避这问题。

毕竟总要让自己队里的孩子先飞一阵子。

他们越是这态度,越是让人怀疑。偷偷去找队里的社员打听。

社员们淳朴,还爱吹牛。一问就说出口了。

说是公社那边有消息,以后要整个公社联考,公社还要奖励。所以队里就很重视这事儿,让孩子们早点去打好基础,以后联考出好成绩,给队里争光。

其他大队的干部们顿时暗骂了一声苏家屯太阴险了。

这种事儿竟然还瞒着。

心太黑了。

到时候考试了,都是一个学校上课的,自己队里的孩子考的不如苏家屯大队的孩子,别人不会以为是他们大队的孩子蠢吗

这些大队干部直接去找苏卫国理论了。

苏卫国面对公社领导怂,面对其他大队干部,还是很有底气的,被人指责心黑,他一点也不觉得亏心,还很理直气壮,“咋了,还不服气呢。这学校一砖一瓦,那都是我们大队的社员自己去烧,去拉回来的。大冬天也是我们冒着风雪挖地基建设起来的。花了多少钱,多少力气呢。我们在你们队里招老师,让你们白白的来上学就不错了,还挑。得了便宜还挑”

“”

骂完之后,苏卫国觉得太爽快了。

这就是多干事儿的好处啊。干了实事了,就不怕人来挑错了。

咋挑他也不心虚。

几位其他大队的干部被骂的无话可说,可这事儿也不能这么算了。

自己队里总不能落后了。

“那我们队里的娃,总能来参加这啥子复习班吧,你们总不能搞歧视。”

这不知道就算了,知道了肯定就不好吧人懒这里。

苏家屯大队的干部们虽然不乐意的,但是也没再反对。

苏卫国道,“学费按时教,那肯定试行的。你们也别强迫你们队里的娃子们,这都是自由的。我们队里也是自由选择。”

张主任道,“就是,别强迫,让社员们自己决定。他们也比不上咱队里社员都养猪。”

这话本来是想让这些人少安排孩子过来参加复习班的。

但是听在大队干部们耳朵里,那就是看不起自己队里,还试图让他们队里别过来学习。

他们心里都不舒坦,啥也没说就直接回自己队里去了。

一回去,他们就和自己队里人的干部说了苏家屯干的黑心事儿。

“嫌咱们穷,我呸。前年交不起公粮,还找我们借粮食的事儿就给忘了才富裕点,就忘了老本了。咱再穷,咱交得起公粮,他们队里养猪那不是还没养成吗,咱队里可是早就养猪了。不比他们富裕”

“就是不想让我们队里的娃去报名,怕我们超过他们了。一群黑心的东西。比苏有福都黑。”

“苏有福带的人能有多好,我早就看清他们的真面目了。”

背后狠狠的指责了一番苏家屯的种种事迹之后,这几个大队的大队干部们就决定了,要鼓励所有即将入学的孩子们都参加复习班。

坚决不让苏家屯大队奸计得逞。他们不止要送,还要送最聪明的娃去,让苏家屯大队的娃都考不过他们。

他们还在队里把苏家屯的所作所为宣传了一番。

社员们最淳朴了,想法也很简单。你越是这样藏着掖着,想要独吞的,那肯定是有好处的事儿。

有好处的事儿,咋能独吞呢,必须共享。

都不用说啥大道理了,好多人就表示必须送自家娃去复习班。就算不能全送,也要送一个。自家总要有人冲在前面,坚决不能落后。

于是第二天,红旗公社附属学校就涌来了许多来报名的学生家长。

都是趁着中午下工的时间来的。打了苏家屯大队干部们一个措手不及。

负责报名事宜的女知青老师们连饭都没吃完,就去收学费了。

苏家屯的社员们见别的大队都这么积极了,也立马去报名了。还把桌子都早早的搬学校去,想给自家娃占个好地方。

报名这事儿以及老师报到的事儿,苏青玉就交给李芳她们负责了。

毕竟自己以后要忙的事儿多,学校这边掌握着话语前就行,实际的工作还是要交出去。不能什么都自己一个人干,这样培养不出优秀的下属,也会把自己给累坏了。

她还特意交代李芳,要多培养能干事儿的人才。特别是本地的老师。

“咱不能只顾着知青,这样会让知青和本地的知识分子天然的存在隔阂。咱们要摒弃城市知青和本地人之间的观念,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彻底融入这里。”

李芳现在接触的事儿多了,也比之前更加成熟了。觉得苏青玉能想这么开,她也不能太落后了,“我会注意的,我分配老师的是,也是准备每个班一名本地老师和一名知青搭配。他们合作多了,以后就会越来越亲近了。”

“对,这样安排很合适。”苏青玉赞许道。

安排好了学校这边的工作,苏青玉又和朱琳一起去了县城里面。

路上,她问朱琳最近学的咋样。

朱琳苦着脸,“姐,一定要学吗,我基础特差,老师们讲的课我都差点听不懂。”

“那就更要学了,你这个程度以后怎么当大领导你放心吧,不止你要学,很快其他人也要学了,而且他们不止要学,还要教学费。你这免费学的算不错了。”

有人一起分担痛苦,朱琳心里突然舒坦了,“姐,谁啊”

“问那么多干啥,名师指导,一对一教学,还免费。你就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吧。我要不是太忙,我都要去学了。”

朱琳一听,觉得还真是。以前上学还要教学费呢。

到了邮局,朱琳就给朱副厂长打了电话了。

朱副厂长这两天一直在等自家闺女的电话。

他认识人多,加上办事积极,早就给打听清楚了。

“闺女啊,你们公社还挺有眼界的,这种机器很少见啊。我找了全国的机械厂还有农场,这才给打听到了。咱全国,也就十来家大型产量高的农场才配备了。还是国家给配备的,给他们试用的。这些技术咱还是和老大哥那边学的。你说说,一般人谁会想到用机械来干农活。”

朱琳着急道,“爸,你倒是说说啥情况啊。咱们公社能买吗”

“你们怕是买不起。一台收割机,那都要一千多了。还是小型的。”

朱琳道,“我们就是要小型的,咱能赊欠吗”

“我倒是想帮你们,但是吧,人家这些生产农用机械的,都是特大机械厂,只有他们才能有技术。我也说不上话,不能赊账。不过我考虑到你们比较穷,所以帮你们联系了旧机械。能便宜一半。虽然都是旧的,但是修一修还是能用的。都是一些大农场用下来的。他们都富裕,倒腾了新机器,就把旧的返厂了。也不算特别旧,毕竟这玩意儿在咱国内也就才出现几年。”

朱副厂长觉得自己为了闺女真是操碎了心了,还知道给他们省钱。

朱琳看向苏青玉,“咋办”

苏青玉点头,“要。具体多少,咱要去看了才能知道。”

朱琳立马回话了,“爸,旧的咱也要。但是我们还得过去看看机器。”

“行,你们到时候直接过去,我到时候陪你过去。也是在海城。”然后给他们报了一个地址。

“爸,感谢你为农村建设做出的贡献”朱琳兴奋的说完就挂了电话。

朱副厂长“”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十点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