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我在大唐当侯爷 > 第1331章 唯一机会

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1331章 唯一机会

作者:东一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1:26: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唯一机会

魏叔玉见李世民情绪悲恸,尤其竟是气得吐血,张嘴欲言,想要劝说李世民。可是他到了嘴边的话,却是又咽了回去。他如今来,可是还有消息也禀报的,不止李承乾的消息。只是看李世民这般,魏叔玉暂时不曾说话。

房玄龄一直坐在一旁。

当他看到魏叔玉欲言又止的样子,心中一突,一颗心更是下沉。恐怕李承乾的死亡只是一个开端,还不算是最坏的消息。

房玄龄却不曾说话。

这时候不宜插嘴。

好半响后,李世民的愤怒结束,他看向魏叔玉,询问道“叔玉,还有什么消息”

魏叔玉回答道“陛下,我们的人还传回消息。李泰殿下和李恪殿下所率领的大军,都已经是落败,且两人都落入夏国将士的手中。恐怕他们的处境

也不会太好。”

李世民面色陡然有了变化。

再度悲恸。

杜启已经杀了李承乾,可想而知杜启接下来,必然不会留下李恪、李泰的性命。所以两兄弟最终,极可能也是被杀。

李世民心中愤怒,他擦拭了一下嘴角的鲜血,直接道“房卿,我们如今,有多少兵力”

房玄龄道“陛下,我们约莫有五万余人。”

自从南下韶州,李世民就在招兵买马,同时他夺取各地后,也是不断征兵募粮,增强自身的实力。时至今日,李世民的兵力增加了许多,汇聚了近五万余人。只是这样的一股力量,在杜启的面前却显得极为弱小,毕竟夏国如今已经形成了大势。

换做冷静状态的李世民,不可能随意出兵,因为他很清楚不敌。

可是眼下李世民怒了。

他恨不得杀了杜启为儿子报仇。

李世民大袖一拂,直接道“房卿,你去召集所有的兵力。朕如今要和杜启决一死战,即便如今不敌夏国,朕也豁出去了。这一次杜启南下,朕不再撤离。纵然是死,也要让杜启见识到,我大唐的厉害。”

房玄龄闻言皱起眉头,劝说道“陛下请三思,如今局势,冲动不得。”

李世民道“朕意已决。”

房玄龄道“如今陛下出手和杜启倾力一战,那是极为不合适的。我们如今的兵力,虽说有一些力量,但和杜启正面抗衡做不到。杜启南下,各地的官员不抵抗直接归附,那就能隐藏在暗中,然后为我们便利。”

“唯有如此,才能给杜启捣乱,我们才有一线生机。一旦直接和夏国抗衡交战,那么最终就可能被杜启直接碾压。”

房玄龄恭敬道“臣恳请陛下,三思而后行,切勿冲动。”

李世民此刻依旧无比愤怒。

他的儿子死了。

甚至于他的其他儿子,也可能会被杜启杀死。李世民张嘴欲言,但看到房玄龄殷切担忧的样子,喟然叹息一声,颓然道“朕知道了,眼下不能冲动。”

房玄龄顿时松了口气。

只要是李世民不冲动,安安分分的藏在玉山,和杜启打游击战,那么大唐就还有一定的机会。如果李世民冲动和杜启开战,房玄龄认为大唐肯定坚持不住。

魏叔玉这时候道“陛下,按照我们的估测,杜启南下往韶州来。顶多再有半个月,就会抵达韶州。如果杜启全速赶路,可能会不到半个月。从江南道南下,道路实际上颇为平整,不算崎岖难行。唯一让杜启为难的,那就是气候因素。”

李世民道“杜启已经南下,挡住杜启是关键。既然不正面交战,你们都说说,眼下我们该怎么办才能击败杜启。如果这一战,不能阻止杜启的攻势,那么最终即便我们不正面开战,也肯在这里被剿灭。唯有阻击了杜启,才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房玄龄心下叹息,他不曾说话。

在李世民的麾下,房玄龄算是能言善辩,而且是足智多谋计谋百出的人。

问题是当前的局势,大唐太不利了,全都处于劣势。即便房玄龄胸有韬略,问题是眼下的局势他真找不出任何的办法,没有办法抵挡杜启的大军。

夏国太强了。

不仅是数量上的差距,还有人心上的差距,更有武器上的差距。

甚至于,还有其他差距

魏叔玉听到李世民的话,他心头升起浓浓的无力感。只是不管如何,当下却不可能不管不顾的,魏叔玉道“陛下,依照臣看,我们唯一的优势,那

就是发挥出地利和天气的优势。”

李世民询问道“如何发挥优势”

魏叔玉缓缓说道“地利优势,便是岭南区域的气候环境。这韶州境内,实际上一样是多山地,诸多地方有深山老林。即便是道路不算崎岖,可穿过深山老林这样的一个区域,杜启的大军要南下并非易事,我们可以阻击。”

“除此外,南方地区河流很多,四处都遍布河流,所以有很多桥梁。我们眼下要做的,第一是毁掉这些各地的桥梁,如此一来,让杜启南下之路困难。”

“除此外,一些狭窄的道路,再安排士兵用大石阻断道路,使得夏队短时间内无法行进。即便杜启的军队能打通桥梁、山路,但至少会耽搁行军赶路的时间。”

魏叔玉说道“只要耽搁了时间,杜启南下的时间就会拖长。如此一来,南方天气愈发炎热,气候环境就不同了。岭南之地蚊虫多,等到天气炎热,

杜启的人不习惯南方的天气,甚至于士兵被蚊虫叮咬,会愈发难受,那就有利于我们,毕竟我们在韶州居住了这么长的时间,已经是习惯了当下的一个环境,他们可不一样。”

李世民点了点头。

魏叔玉的分析,有一定道理。

魏叔玉继续道“第二点,便是刚才房相提及的,安排各地的官员,表面上归顺杜启,不做抵抗。暗地里,却是给杜启设绊子,阻击杜启的粮道。毕竟这些归顺了杜启的人,再安排人截断粮道,那是相对容易出手。”

“如此一来,我们就有了机会。”

“我们的杀招,那就是气候。等到天气愈发的炎热,杜启即便军队人数众多,可是要南下讨伐我们,那就不容易。酷热天气,不是严寒天气那般的情况。天气冷了,可以穿得厚实一些。酷热天气下,衣衫穿少了,却有蚊虫,他们熬不住的。”

魏叔玉说道“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因为

要论及兵力、战斗力、武器,我们都比不了夏国的军队,只能靠韶州的气候。”

李世民听完后眼中露出赞许的神情,说道“叔玉提及的建议,已经是最中肯的建议。我们的兵力不足,正面抗衡肯定不可能,等到天气炎热后,我们躲在山中,杜启要进入山中来剿灭我们,那就更加的困难。大军的优势,会被山林削弱。”

魏叔玉道“陛下圣明,臣考虑的就是如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地利的优势。唯有如此,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局势的确艰难,但实际上相比于此前我们考虑的局势,现在相对来说轻松许多,不缺粮食和衣物,不缺少物资。这,已经好很多了。”

李世民颔首道“叔玉所言甚是,我们如今比此前,的确好了很多。原本只有数千人的兵力,杜启暂时不曾南下,使得我们又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军队的人数恢复到了数万人。我们虽说依旧无法正面抗衡杜启,至少当下,不像是此前那么弱了。”

房玄龄听到李世民的话,却不怎么抱希望。不是他没有自信,不是他没有斗志,是因为接连和杜启交锋下来,每一次的失败,都印证了一件事,那是杜启战无不胜。

天命在夏国。

不在大唐。

房玄龄如今,即便听到魏叔玉的话,却也是不报太大的希望。

走一步看一步吧。

李世民却没有注意到房玄龄的异样,他心下仍是不曾放弃,所以直接吩咐魏叔玉和房玄龄下去安排,为接下来的战事做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