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我在大唐当侯爷 > 第1332章 破釜沉舟

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1332章 破釜沉舟

作者:东一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1:26: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破釜沉舟

魏叔玉和房玄龄两人联袂走出房间,两人往前走了一段距离,魏叔玉却停下来。他转而看向房玄龄,正色道“房伯父,您先前不曾说话,是心中认为,大唐已经挡不住了吗”

房玄龄看了眼魏叔玉,有些意外。

魏叔玉竟找他说话。

且以房伯父称呼。

很显然,这是私人之间的聊天,否则魏叔玉不至于如此。

房玄龄是谨慎之辈,他微笑道“贤侄,我之所以一言不发,不是认为挡不住夏国的进攻,是因为当下面对夏国的进攻,老夫无计可施。如果老夫有其他的办法,不至于沉默寡言。”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只说房玄龄自己没有策略,却不说挡不住,这是不留下半点的把柄。

魏叔玉笑了笑,他自是明白房玄龄的意思,魏叔玉却不介意,摆手道“伯父,我们借一步说话。”

房玄龄略作停顿,便点了点头。两人径直来到魏叔玉居住的屋子中,相对而坐。魏叔玉给房玄龄倒了一杯茶,道“伯父,请”

“请”

房玄龄端起茶杯轻呷了一口。

这茶叶,是夏国的茶叶。

味道极为纯正。

只不过是去年的陈茶,味道喝起来,还是比新茶差了一丝。

房玄龄搁下茶杯,说道“你单独把老夫请来,必然是有要事。说吧,所为何事”

魏叔玉也是搁下手中的茶杯,不急不躁的说道“房伯父认为我们撤军到韶州,如今广州也差不多是掌握在手中,最终能否挡住夏国的兵马”

房玄龄依旧是极为谨慎,说道“能否挡住

夏国的兵马,老夫暂时难以论断。老夫如今能做的,那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不管最终如何,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魏叔玉缓缓道“房伯父,当着小侄的面,何必说这样的官面子话。如今是什么局势,您老慧眼如炬,肯定一清二楚。既然房伯父暂时不说,我就先抛砖引玉,说说我的看法。”

“如今的夏国,已经占据天下九成的地方。毕竟李承乾、李恪等人率领的各路军队,都已经被灭了,我们如今也只是龟缩在韶州和广州这偏远之地。要抵挡夏国的强势进攻,凭借眼下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办到。”

“值此之际,我虽说提出了诸多的安排,实际上不过是负隅顽抗而已。”

“这抵抗,没有太大的意义。”

魏叔玉神情严峻,脸上再无笑容,郑重说道“所以我认为在当下,即便要抵抗夏国的军队,还是要准备退路。如果不安排退路,一旦夏国的军队兵

临曲江县,后果会很严峻。”

房玄龄听到后沉默下来。

魏叔玉的话,是他内心给出的判定。如今的夏国占据绝对的优势。最关键的是,夏国的武器更是无比的厉害,大唐眼下是全方位的不敌。

魏叔玉见房玄龄不说话,便继续道“我认为是挡不住夏国进攻的,所以我准备建议陛下,再度安排一条退路。确保我们挡不住时,能够从容撤离。”

房玄龄问道“如何撤退”

魏叔玉道“我的打算是,安排人准备船只。一旦玉山这里挡不住,便先一步南下广州。如果广州挡不住了,再乘船出海,往倭国方面撤退。如今的倭国,和大唐来往频繁,水路上已经成熟,能出海往倭国去。凭借我们的兵力,以及军队的武器,足以踏平倭国,再建势力。”

房玄龄心中琢磨一番,缓缓道“这样的退路,老夫赞同。只是陛下这里,他是否会同意呢陛

下不同意,一切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魏叔玉道“总要试一试。”

房玄龄沉默一番,便说道“既然你有了决定,那就劝谏一番,竭尽全力。我这里,需要老夫做什么”

魏叔玉道“稍后我就会前往劝谏,不过当下,还是要把后续的安排布置完。等我见到了陛下,我会请陛下通知房伯父,听取房伯父的建议。届时,请房伯父支持我。”

房玄龄没有立刻回答,反倒是问道“你认为陛下会不同意撤军”

魏叔玉道“陛下在长安时,避开了杜启的锋芒。陛下在江都时,也忍辱负重,撤军离开。可是陛下率军退到玉山后,儿子接连折损死亡。时至今日,陛下内心充斥着怒火,早已经是失去了理智,也没了再撤离的心气儿,所以不会同意撤退。故而,需要房伯父劝谏一番。”

房玄龄道“没问题,只要是陛下询问我的

意见,我会支持你的。”

魏叔玉道“多谢伯父。”

房玄龄忽然说道“贤侄,如今陛下的军队驻守玉山,肯定是挡不住夏国进攻的,我大唐一方,必败无疑。你如今还如此忠于陛下,为什么呢”

魏叔玉轻笑两声,缓缓说道“原因无他,陛下待我恩重如山。我一介士子,身份卑微,陛下却是器重我,拔擢我,我自当效死力报答陛下。”

房玄龄郑重点头不再多言,毕竟皇帝待魏叔玉,的确是恩重如山。魏叔玉只是一州刺史,李世民却是不吝提拔,让魏叔玉在朝廷中枢做事,甚至于是魏叔玉随时能见到李世民。

这待遇,极为罕见。

尤其魏叔玉统帅不良人,论及官职其实不高,却在朝廷中是显赫存在。

这是李世民的恩典。

房玄龄起身告辞离去,魏叔玉也是跟着起身去安排,等到把一切的事情安排了妥当,魏叔玉再度

往李世民的房间去。

这时候已经夜色降临。

山寨中,四处有火把燃烧。

魏叔玉进入了房间中,恭敬向李世民行礼道“陛下”

李世民道“叔玉,你这大晚上的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魏叔玉回答道“回禀陛下,臣晚上来,是因为夏国方面出兵杀来,臣认为除了当下我们所做的准备之外,需要考虑退路。”

李世民眼眸眯了起来。

他暂时不曾说话。

房间中的气氛,一下就凝重了起来,仿佛透着肃杀之气。

李世民的目光更是打量着魏叔玉,但魏叔玉自始至终,却是泰然自若,显得无比镇定。李世民好半响后,说道“说吧,你是怎么考虑的”

魏叔玉道“臣认为考虑退路,可以考虑前

往倭国。毕竟倭国的实力不怎么样,而我们退往倭国,可以再度崛起,卷土重来。当然如今杜启南下,如果挡住了夏国的兵力,我们就继续留在岭南道发展。如果不行,那就撤离。所以臣认为,要多做考虑。”

李世民眼眸中掠过一道精光,冷冰冰道“叔玉,这话搁在另外的人嘴上说出来,朕已经是一刀伺候过去了。”

魏叔玉道“陛下慧眼如炬,圣明无过与陛下,故而臣才敢斗胆说话。臣请陛下,能布置退路,以便于做好应对。夏国来势汹汹,即便臣有所准备,但未必能守住。”

李世民道“朕不会再撤离。”

说到这里,李世民面露狰狞神情,道“杜启杀我儿子,更使得父皇自刎,还间接害死长孙无忌。除此外,朕和杜启之间,还有无数的仇恨在。朕不杀杜启,誓不罢休。事到如今,焉能再继续撤退。朕就在玉山这里,组织所有的兵力,和杜启周旋到底。”

魏叔玉道“陛下,不妥啊”

李世民道“没什么不妥的。”

魏叔玉说道“陛下是征战沙场的老人,自然知道夏国来势汹汹。我们准备后路,那是极为正常的事情,请陛下三思。唯有如此,才能和夏国周旋到底。”

李世民蹭的站起身,直接道“朕昔日在西域时,和杜启数次交战,都饮恨撤退。后来杜启杀到了长安,朕为了顾全大局,为了保存实力,所以带兵撤退。朕之所以撤退,是迫于无奈,又不得不撤退,所以退到了江都。”

“此前朕立足江都,是因为所有人都还在。所以在江都,一直备战。等到杜启杀到江都,朕又是不战而退,从江都撤退到曲江来。”

“朕一直都避而不战。”

“这不是朕的风格。”

李世民的声音,愈发慷慨激昂,更是透着浓浓的怒意,他说道“事到如今,朕膝下的儿子都死

了,朕焉能再撤退。叔玉,朕知道你一片忠心,所以不怀疑你,也不处置你。你要劝谏,那就不必。朕如今,不会再撤退。即便死,朕也要和杜启一较高下。”

搁在此前,如果李承乾等人还在,李世民还有一个盼头,而且他继续撤离能吸引杜启的兵力。可如今他的儿子死了,他再无盼头。

李世民堆积了满腔的怒火,要和杜启死战到底,决不罢休。

魏叔玉道“陛下,兹事体大,还是应该听一听下面众人的意见。故而臣建议,请陛下召集唐俭、房相、魏相,以及其余的众人来议事。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听一听下面众人的意见,不是什么坏事情。”

李世民大袖一拂,道“不必了。”

他说道“朕乏了,你退下吧。叔玉,你如果不愿意随朕死战,可以离开,朕不会勉强。你魏家一门父子,尽皆忠臣,你父亲为朕效力,你没有必要

一直跟着朕送死。”

扑通

魏叔玉直接跪在地上。

他以头叩地,道“臣,誓死追随陛下。若非陛下提携,焉能有臣今日。若非陛下赏识,臣焉能一展抱负。不论逆境还是顺境,不论是什么情况,臣都誓死追随陛下。”

李世民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

不枉费他如此器重魏叔玉。

李世民摆了摆手。

魏叔玉心下叹息一声,他知道劝说不了了,甚至即便他做了准备,已经做通了房玄龄的思想工作,只要李世民同意房玄龄来,就有房玄龄加入劝说,可李世民主意已定,所以当下根本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黯然退出。

李世民望着魏叔玉离去的背影,心下喟然叹息。他何尝不知道布置退路,是当下最合适的安排,但李世民如今已经不想撤退。

他要破釜沉舟一战。

他李世民,是曾建立赫赫功勋,是驰骋疆场无敌的人。他不是李跑跑,一遇到杜启就跑得快,所以他这一次不再撤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