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我在大唐当侯爷 > 第232章 密奏

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232章 密奏

作者:东一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1:26: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密奏

翌日,清晨。

杜启早早的,便和长孙顺德吃过早饭,带着队伍启程南下。不过南下时,杜启却请李大恩安排人,诊治俘虏的突厥人,避免再出现更多的死亡。杜启的安排,李大恩自是依言应下。

而早上的早饭,是刘坚准备的,肉粥加上一些小菜。

没有肉食,味道却极好。

长孙顺德、李大恩倒是熟悉了这样的口味,问题是,什钵苾是跟着一起吃的。当什钵苾吃过后,他对杜启的生活,已然无比震惊。

杜启太会享受了。

饭菜太好吃了。

即便什钵苾一直在北方,都是吃肉食。问题是,当他尝到这肉粥后,大为赞叹。尤其一行人启程南下后,这一路上,什钵苾总算见识到了什么叫做舌尖上的享受。不论是中午,亦或是晚上的饭食,都是美味佳肴,是他从未尝过的美味。

什钵苾这一路南下,连续吃了一段时间,从未吃到重复的饭菜。

以至于,他都有些乐不思蜀。

他还没有见到大唐的皇帝,就已经被这味道征服。只是在什钵苾和杜启一行人南下时,李大恩派遣的哨探,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已经先一步返回,进入长安境内。

一抵达长安城外,哨探便是一边奔跑,一边高呼道“雁门关大捷,雁门关大捷”

他高呼声传出。

尤其当他来到长安城的北门外时,因为哨探的高呼,驻守城门口的士兵,不敢阻拦,直接就任由通行。

这种战报,没有人阻拦,必然要火速送入宫中,而且门口已有骑兵,先一步把消息送回宫中,以便于李渊提早得到消息。

李渊得到消息后,心中很好奇。代州雁门方向,是李大恩率领大军驻扎的。问题是,李大恩和突厥之间并没有战事发生。

朝廷方面,对北边的战事,任何情况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有什么雁门关大捷呢

李渊当即吩咐了下去,等哨探一抵达就立刻接见。所以当哨探一抵达皇城外,就有人接引入城,来到了甘露殿中。

哨探这一路赶回,即便骑术精湛,可连续快速的奔跑,双腿因为不断和马背摩擦,已经有些伤痕,所以走路时大腿无法合拢,姿势有些怪异。

进入大殿,哨探取出了战报,双手捧在手中,恭敬的行礼。肖离走过来接过战报,便迈着小碎步,来到李渊的面前,把战报摊开。

李渊埋头看去。

虽说李渊也上了年纪,可李渊却也看得清战报上的字。他一看到后,陡然震惊,因为战报上的消息,太让人震惊了。

雁门关一战,斩杀近四万突厥人,俘虏两万多突厥人,还有四万多匹战马。这样的功勋,简直是赫赫功勋。远比大隋时期,对外作战的功绩都更强。

李渊神色震惊,手撑在案桌上,陡然就站起身。他直接走下来,来到哨探的面前,目光灼灼盯着哨探,质问道“朕问你,雁门关当真取得了大捷,斩杀了无数突厥人吗”

“是”

哨探笃定回答。

好歹,哨探也是参与了雁门关一战的,所以昂着头底气十足。

李渊点头,这才放心。

事实上李渊看完书信,几乎已经相信战报的消息。因为李大恩的战报上,把整个战事的谋划,以及整个战事的过程,都写得极为详细清楚。

没有半点的遗漏。

李渊摆手,让哨探退下休息。

李渊看向肖离,笑吟吟道“肖离,雁门关大劫,斩杀突厥人近四万,俘虏两万五千多人,掳获到的战马都有四万多匹。大唐立国数载,竟取得了如此大的功绩,大唐威武啊”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肖离一直跟在李渊的身边,自是知道大唐立国的不容易,也知道边境将士的不容易。如今雁门关大捷,所取得的战功,堪称恢宏无比。

如今的大唐,需要这样的大捷。

李渊脸上乐呵呵的,整个人在这一瞬仿佛是容颜焕发,双目明亮,年轻了好几岁一样。他背负着双手来回踱步,内心无比的欢喜。

只是李渊来回踱步时,忽然间,想到了战报上的内容,他又坐下来。

李渊再度仔细的浏览了一遍。

“哈哈哈”

李渊看完后,忽然大笑起来。

肖离一副疑惑的样子,问道“陛下何故发笑您又看了一遍战报,莫非这战报上,竟然有什么隐藏的特殊之处吗

实际上肖离站在一旁,他眼力好,也能看到战报上的内容。他也看出了古怪的地方,所以开口询问,这是为了配合李渊。

李渊解释道“肖离啊,来,来,你且过来看一看。”

肖离立刻凑了上去。

李渊伸手指着战报,解释道“你仔细的看这里,战报上的记载,主要是李大恩排布兵力,调动代州的兵力参战。”

“可是在后面,却提及了杜启,李大恩说杜启负责整场战事的谋划布局,定下了和突厥的各项布置。由此可见,是杜启负责的这一战。”

“李大恩还说了,杜启不愿意露面,让李大恩减少他出面。由此观之,这一战之所以能取得大胜,杜启才是关键人物。”

李渊道“你认为呢””

肖离附和道“陛下英明”

李渊继续道“杜启这小子,的确厉害,借助李大恩的兵力,以一己之力,撬动了整个边境的局势,更重创了突厥。当初朕,见他就知道这小子不凡。”

肖离笑呵呵道“杜启小小年纪,能授予七品宣义郎,实际上,还是有些不合适的。毕竟杜启的年纪,太小了。”

“是陛下力排众议,一力提拔杜启。所以,才有杜启的今日,杜启才能一展才华。从这方面说,也是陛下圣明。”

“更何况,杜启能完成这一战的谋划,实际上也是因为陛下大胆放权,授予杜启在北方便宜行事。如果没有陛下的信赖,不可能有这一战的大获全胜。”

肖离的话,每一句都说在李渊的心坎上,让李渊听得喜滋滋的。

李渊捋着颌下的胡须,很是自得。

李渊想了想,道“李大恩的战报上,虽说能大致推断,但也是含糊其辞,很多细节的地方,并不清楚。按理说,雁门关大捷,长孙顺德应该有密报送回了吧。”

肖离道“陛下圣明,应该快了。”

“踏踏”

就在此时,有一小太监进入。

小太监进入后,向李渊行了一礼,取出一封密报,递到肖离的手中。

这封密报,是长孙顺德送出的。

也恰是长孙顺德送回的密报,肖离才安排了太监立刻送来。至于其余的一些消息密报,不可能直接送到甘露殿来。

肖离递到李渊的面前,正色道“陛下,这是长孙大将军刚安排人秘密送回的。这一战的细节,应该都在里面。”

李渊忙不迭的拆开书信,一目十行快速的往下浏览。只是李渊看到书信的开头,顿时就皱起了眉头。因为长孙顺德的这封密报,是从离开长安开始撰写的。

长孙顺德有密奏的权利,身边也始终有人负责传信。他可以沿途送信,只是北上时,一开始也没有什么重要的消息,自始至终,都没有安排人送消息。

如今雁门关大捷,一切抵定,不需要再记录消息,长孙顺德便撰写了一封完完整整的密报送回。送出密报的人,也仅仅比八百里加急的情报晚一点。

而这书信开头的内容,赫然是长孙顺德一行人,刚进入蒲州就遭到伏击的事情。

这事情,得亏有江泉生率领的一百玄甲精骑救援,否则,长孙顺德、杜启都得死。最关键的是,长孙顺德阐述了刺客认识杜启的事情。

等李渊看完后刺杀的整个过程,坐下来背靠着龙椅,面色阴沉。

李渊道“肖离,长孙顺德和杜启一行人,刚出长安不久,一进入河东道蒲州,就遭到伏击的事情,你可知道”

“奴婢不知”

肖离摇头回答。

这事情,他是真的一点消息都没有。

李渊一巴掌拍在案桌上,沉声道“最关键的是,刺杀的人,竟知道杜启的名字,明显是直奔杜启去的。你说,这能是怎么一回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