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我在大唐当侯爷 > 第233章 李渊的小得意

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233章 李渊的小得意

作者:东一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1:26: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李渊的小得意

肖离一听,清楚了李渊的猜测。

要知道,肖离一直跟在李渊的身边,真可以说是李渊肚子里面的蛔虫。李渊心中有什么想法,即便李渊不说,肖离也能立刻明白。

这是默契。

也是肖离的精明。

肖离清楚李渊的猜测,是认为东宫派人劫杀杜启。不过肖离想了想,说道“陛

下,老奴也不知道哪个不开眼的蠢贼,竟然劫杀长孙大将军一行人。”

“你个老东西,不敢说实话,是吧”李渊白了肖离一眼,哼声道“和杜启有仇恨,又恨不得杜启去死的人,除了东宫,还能有谁这事情,当初长孙顺德没有禀报,如今才报上来,显然是担心此前密奏有影响。如今他们回转,才禀报上来。”

肖离站在一旁,并没有说话。

他就这么听着。

李渊内心对李建成,已经更是不满。不过东宫毕竟是东宫,是国之储君。即便李渊愤怒,可一边是他欣赏的杜启,一边是手背上的肉,李渊愤怒也是颇为无奈。

他更是恨铁不成钢。

李渊按捺住怒气,又继续往下。

长孙顺德密奏的内容很多,从离开长安北上进入河东道,一路上的重要事情,长孙顺德都一一记载清楚。尤其到了雁门后,见到李大恩后的谋划,再到算计苑君璋、执失思力,以及劝降高满政,最后是出使突厥。

所有事情,都记载清楚。

尤其杜启和颉利斗智斗勇,最终杜启在雁门关布局,取得了胜利。这一切的过程,长孙顺德都阐述清楚,把杜启起到的作用,一字不漏的描述出来。

整个记录中,长孙顺德对自己的描述,那就是两个字信任。他信任杜启,所以给了杜启足够的权势,一切让杜启安排。

所以有了最终的雁门关大捷。

李渊把所有的消息全部看完,足足用了近一刻钟的时间。

李渊长出一口气,赞道“这次杜启出使突厥,堪称智勇双全。这小子敢于出使突厥,有大勇气;算计颉利,有大智慧。他的所作所为,践行了他所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肖离附和道“陛下所言甚是,但老奴还是要说,不管杜启多么的厉害,终究,

也是陛下赏识杜启。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若非陛下的安排,也不可能有如今的雁门关大捷。所以这追本溯源,陛下是真正的慧眼识人,是真正促成雁门关大捷的人。”

“老东西,就你会拍马屁。”

李渊心情大好,微笑着说话。

肖离呵呵一笑。

对李渊喝骂的话,肖离是不放在心上的,继续道“不过言归正传,杜启也的确厉害。凭一己之力,搅动了突厥风云。又借助定襄郡王李大恩的兵力,在雁门关以极少的损失,重创了突厥。可以说如今的大唐,北边突厥边境在未来数年内,都不必担心了。”

“是这个意思”

李渊的脸上神情,很是欢喜。

如今的李渊,内心的欢喜,仿佛是他这一辈子最为快乐的时候。

前隋杨广,汲汲营营建立功业。

甚至三征高句丽。

可都失败了,最终反而葬送了大隋的基业。而他如今,不曾御驾亲征,不曾大规模调动兵力,不曾耗费无数民脂民膏,便解决了突厥威胁。

这是属于李渊的功绩。

李渊吩咐道“传旨,召太子、秦王、齐王入宫,再召裴寂、陈叔达、萧瑀和封德彝入宫,商讨迎接大功臣返回的事情。”

“是”

肖离得令,立刻去安排。

一切安排妥当,肖离又回到李渊的身旁站着。李渊眯着眼睛,思考了一番后,道“肖离,你说这一次,该如何嘉奖杜启这小子呢”

肖离说道“陛下,杜启的年纪毕竟太小。更何况,杜启也让定襄郡王李大恩少禀报他的消息,实际上,就是为了避免陛下作难。杜启这小子,是个惫懒性子,却也让陛

下省心。”

李渊笑着颔首道“对,对,就是一个惫懒性子。这一点,你说得好极了。但是这小子,又有一腔热血,是个好儿郎。”

肖离道“陛下英明”

李渊想了想,道“杜启的年纪,的确小了些。尤其这小子,不喜欢入仕为官。这事情,倒是有些不好办。不过朕虽说不能授予他职官,但赐予爵位,倒是可以的。”

肖离道“陛下英明”

李渊瞪了肖离一眼,好似不满意肖离拍马屁,继续道“按理说,以杜启的功勋

赐开国公,都是可以的。不过也不行,等杜启回来后,给他一个小爵位,再从另外的地方补偿。”

肖离闻言,暗道杜启好运气。

赐予的爵位小,但是从另外的地方补偿,意味着杜启的圣眷更隆。杜启在李渊面前的话语权,就会更大。

李渊今天的话尤其多,继续感慨道“杜启这小子,还说动了突利可汗什钵苾南下长安,这也是一大功勋。唉,杜启这小子,让人欢喜啊我大唐有杜启,当有千军万马。”

肖离闻言,赞叹不已。

杜启这小子在朝中的地位,即便杜启官职小,甚至没有职官在身上,但是杜启的影响力,恐怕一般人都比不上了。

时间流逝,很快,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四人进入宫中。

四个人原本就在宫中任职的。

所以很快就来了。

四个人坐定后,李渊一挥手,肖离便把李大恩呈递上来的战报,交给了裴寂看。当裴寂看到了,激动得一下就站起身,道“陛下,这是真的吗”

裴寂已经坐不住了。

这消息,太令人震惊。

裴寂的话,令陈叔达、萧瑀等人都是好奇。李渊暂时没有说话,而是等陈叔达、萧瑀、封德彝看完后,他看着一个个震惊的神情,才颔首道“雁门关大捷一事,的确属实。”

几人闻言,都是震惊。

裴寂赞叹道“陛下,雁门关的这一场大捷,对大唐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要知

道,前隋几十年间,从未有过对北方的重要战事。”

“即便突厥归附前隋,实际上,却是听调不听宣,不服从突厥的。也就是有和亲联姻,才能够稳住突厥的势力。”

“前隋上溯四百余年,两晋南北朝期间,北方异族,强横得没边儿。中原王朝别说是苟延残喘,能不被奴役,就已然是相当的不错了。”

“也就是魏武挥鞭,才能令胡人胆寒。魏武帝曹操时,北伐乌桓,令北方乌桓、鲜卑、匈奴俯首称臣。数百年时间,也就是陛下如今,取得了如此大捷。”

裴寂接连称赞。

都是称赞李渊的,仿佛这一切,都是李渊的功劳。

李渊老脸上尽是笑容,整个人无比欢喜。裴寂的一番话,说得李渊内心喜滋滋的。

萧瑀道“陛下,此战的确是大展我大唐威风。”

陈叔达附和道“陛下,李大恩有功勋。但这战报中,却屡屡提及了杜启。尤其这一战,杜启筹划之功,是功不可没的。”

封德彝也察觉到杜启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封德彝面颊抽了抽,有些后悔。当初因为得了东宫太子的请求,他促成了杜启出使。

当时,是要借机对付杜启。

哪知道,杜启这一出使突厥,成了猛虎下山,竟然在北方突厥,掀起了巨大的风浪,还取得了如此的大捷。

封德彝深吸口气,压下内心的悔意,夸赞道“这次不论是定襄郡王李大恩,亦或是杜启、还是长孙大将军,都出力不少。这一战,的确辉煌。”

一众人,不断夸赞。

气氛更是轻松。

取得了如此大捷,大唐值得大贺。

而在这时,甘露殿外,又有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却是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兄弟联袂进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