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小地精她三岁半 > 147、147

小地精她三岁半 147、147

作者:老胡十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11:42: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春苗的会计系,是财经学校的王牌专业,考上就意味着以后将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财务工作。现在哪个单位不是财务人员最吃香每月的现金工资都是从会计和出纳的手里点出来的,谁不敬他们三分

能学这样专业的,家里都有点家底儿。

而她的同班同学里,绝大多数都是城市户口,年纪最大的三十四岁,是广东本地一家大单位的会计,最小的才十五岁,家境优渥的天才少女春苗在里头,非常普通。

尤其是她一口带有石兰风味的普通话,两坨鲜艳的“高原红”,显得满满的村土气息。

把她安顿好,见过班主任,留下双方联系电话,幺妹一家三口离开学校,黄柔愁眉苦脸。

“妈妈你在担心春苗姐姐吗”

“嗯。”在大河口,城市和农村没有多大差别,因为大家都穷。可在这儿,城市就是城市,农村就是农村,一条天然的鸿沟横亘在中间。

她怕春苗会接受不了这个巨大的差异,女孩子一旦自卑,各方面就会无形中的矮了别人一截。

幺妹想起那天的幻象,胸有成竹地说“我姐以后肯定是很有出息的,她手底下要管外国人呢。”

黄柔笑笑,她有大多数这时代知识分子的通病,她不否认中国人的伟大,可跟欧美国家的差距,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赶上的,在她有生之年,中国人想要管理外国人

“小丫头真敢想,咱们中国人肚子还没吃饱呢,就想这些有的没的。”

崔绿真晃着脑袋躲开妈妈的手,“是真哒。”

顾学章心事重重,也没注意她们说啥,“走吧,孩子大了有自个儿想法,她要是连这点心理落差都处理不好,以后也难堪大用。”

幺妹点头“嗯呐”

黄柔哭笑不得,就像他们手里有多大的事业等春苗继承似的。这父女俩,真是越来越像了。

走到公共汽车站,他们要坐的汽车班次很少,等了许久没来,幺妹就提议步行,四处看看。广州城的建筑物跟阳城市区别不大,五六层楼已经算“高楼”了,大马路倒是挺宽的,可也没几辆汽车,最多的还是自行车。

尤其刚下班的点儿,密

密麻麻的自行车涌出来,像勤劳而忙碌的蚂蚁群一样,幺妹左手牵着妈妈,右手牵着爸爸,和“蚂蚁”们并排走在人行道上。

春苗的学校位于广州最热闹的地方,周围百货商店多,菜市场也多,买菜的人更多,有的菜摊子直接摆到了市场门口。

“卖鱼哒”幺妹嗅了嗅鼻子,晃晃妈妈的手。

菜市场门口摆着一对竹箩筐,看服装不是市场内统一工装袖套,估摸着是私人来卖的。黄柔大为吃惊,摆摊设点这么大胆的吗

下一秒,幺妹已经拽着他们走过去了。

小地精长这么大,真没吃过几次鱼,两只手指头就能数过来。石兰省是高原内陆省份,湖啊海的基本没有,河里的小鱼小虾还不够半大孩子捞的,崔家多亏有小彩鱼和春晖,不然还真没机会吃上。

大河口国营菜市场对不起,那儿只供应猪牛羊。

她馋兮兮的咽口口水,软糯糯的说“妈妈,鱼诶”

黄柔受不了,心都化了,走过去发现一条三四斤的大鱼居然只要七八角钱,约等于两毛钱一斤

黄柔心动了,这样的鱼价,哪怕做一桌全鱼宴也才几块钱

“这是什么呀伯伯”小地精忽然发现,在鱼筐子后面还有个掉了漆的搪瓷盆,里头是半盆青黑色的东西,有拇指那么粗,中指那么长。

顾学章笑道“这不是虾爬子嘛,只是咱们大河口的没这么大。”

可不是,牛屎沟坝塘里也有,可那是火红色的,而且特别特别小的时候就让人逮了,以至于她长这么大还没见过成年虾爬子什么样。

怎么办,虾爬子小地精也想吃

超想吃

“妈妈,爸爸,书上说鱼虾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对小孩大脑和身体发育特别好诶”

两口子被她逗得哈哈大笑,黄柔点点她俏生生的小鼻子,“没锅怎么做呀,又带不回大河口。”

幺妹大眼睛滴溜溜一转,“那儿,妈妈那儿有食堂,咱们去点鱼吃叭,点五斤,再点五斤虾爬子,我能吃完,保证不浪费”

大人们哪还有不同意的挣钱就是给她花的,出来一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那还有啥意思。一家三口抬头挺胸走进不远处的食堂,可惜这

点儿人太多,桌子全坐满不说,还有人端着碗站着吃呢

幺妹踮着脚尖看玻璃橱窗里的菜品,一段段的鱼,一尾尾的鱼,一片片的鱼,红的鱼,黄的鱼,白的鱼还有通红的大虾爬子呜呜,她要馋死啦

人类怎么能这么幸福呀

两个大人看她馋兮兮的简直可怜到家了,忙牵着她出门,哄道“听话,咱们去前头看看。”

这么大个城市,肯定不止这么一家国营饭店,大河口都有两家呢。

可惜,顺着大马路走啊走,走了好久好久,再遇见的食堂都是这样人满为患。小地精的口水,都快把裙子流湿了。

眼看着已经走离了闹市区,再走就到河边了,顾学章赶紧找到一个骑自行车的男人问“同志你好,请问这附近哪儿有吃饭的地方”

男人愣了愣,用一口不怎么流利的普通话,指着前方一片矮矮的红砖房说“那里有工人饭店,不贵。”

谢过年轻人,他们赶紧走过去,又遇到跟他穿一样工作服的年轻人,有的骑车,有的走路,无一例外都很年轻,有几个甚至还顶着卷卷的头发。

幺妹忍不住小声的问“妈妈妈妈,叔叔也能烫头发吗”在她的意识里,只有女人才会烫,而且是尤雯雯那样的女人。

毕竟,这玩意儿既新潮,又有那么点“不务正业”的感觉,整个红星县也就尤雯雯一个人有勇气有地方搞,哪怕是思想非常新潮的静静阿姨,也不敢弄的。

黄柔也非常吃惊,这厂里只要是女人,都烫着一头羊毛卷,男人居然也烫头发不过,从这样的打扮上可以估计,他们工资应该不低。

烫头可是极端奢侈的消费,没看尤雯雯自从她爸坐牢后就再也没烫过了吗连一个中层公安干部都顶不住的奢侈消费,这群小年轻居然人手一份

而且,幺妹还发现,不少工人胳肢窝里居然夹着个皮包,有黑色,棕色,可无一例外,都是长方形的扁扁的,跟她们前几天在百货门市部看见的一模一样。而那几个,可是市委书记家定的,其他人还抢不到的

幺妹紧张的咽了口口水,她好想问问这些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他们的皮包买作多少钱。

顾学章的

吃惊不比老婆少,可他是男人,藏得住,若无其事的找到“工人饭店”,其实也不远,就在工厂门口左手边,里头依然人山人海。

一家三口刚站门口犹豫要不要进去,去吧没位子坐,不去吧下一家不知又要走几公里,顾学章和幺妹倒是不成问题,可老婆身子骨弱啊。

“老板来了,赶紧坐,楼上有位,小刘给老板带路”忽然,橱窗里伸出来一个胖乎乎的脑袋。

那是一个穿白色工作服的厨师,手里还拎着一口铁锅,锅里是“滋溜”冒烟的菜,他的眼睛被肥肉挤得只剩两颗蚕豆那么大,可里头的笑意却很热烈。下一秒,一个十**岁的小伙子跑过来,左一声“老板”右一声“老板娘”的把顾家三口迎上二楼。

幺妹全程目瞪口呆。

怎么说她也算跟着爸爸妈妈见过世面的小地精了,吃过的国营食堂不下十家,可从来没有一家这么热情,热情得都让她觉着不对劲。

跟一楼的人山人海比起来,楼上就安静宽松多了,水泥地板上支着四张桌子,其他桌都有人,只有靠窗那张桌子空着。小伙子把他们领过去,迅速给他们一人倒了杯淡黄色的茶水,“老板你们吃什么”

没想到也是普通话。

“哥哥你们有鱼和虾爬子吗”

“虾爬子”小伙子愣了愣,“虾有啊,看你们要吃什么口味。”

“可以做很多种口味吗”小地精忍不住再次咽了口口水,原谅她是一只没见过世面的小地精。

“有白灼的,清蒸的,蒜蓉的,麻辣的,龙井的。”

幺妹可怜兮兮的看向爸爸妈妈。黄柔心道,白灼和清蒸差别应该不太大,“那就一份白灼,一份蒜蓉吧。”石兰人爱吃麻辣,可外头的麻辣再好也比不上石兰本地的。

“好的,老板娘看看还要其他菜吗”

“有鱼吗”

“有,草鱼鲈鱼鲫鱼江团,清蒸红烧酸菜麻辣糖醋都有。”

幺妹“哇”一声,这品种也太多了吧,她从小到大就只吃过草鱼诶,还是煮汤的,他们居然能有这么多做法她觉着,友娣姐姐真应该来广州学厨师。

黄柔点了清蒸鲈鱼和酸菜草鱼,三个人吃两鱼两虾,应该是够了,可她觉着闺女好

容易出来一趟,还是多给她尝尝本地特色,又问还有什么特色菜品。

等小伙子报出长长一串菜名后,崔绿真终于知道广州为啥叫广州了,他们在书城可没吃过这么多好吃的呀,连听都没听过。这边的厨师真是太厉害啦

本事大,又热情。哪像阳城市的,他们走进去都没人理睬的,在这儿花钱,哪怕贵一些,也花得更舒心不是

不过,她也有点奇怪,“爸爸,这个哥哥为什么叫你们老板,老板娘呀”

顾学章和黄柔对视一眼,笑道“怕是这边个体户的口头禅。”

“个体户”

对,顾三一进门就发现了,饭店虽然叫“工人饭店”,里头吃的也是工人,可菜品繁多,工作人员从上到下非常热情,不可能是“等着客来你爱吃不吃”的国营食堂。更何况他没发现任何人使用粮票,用的都是现钞,包括他们进门,也没人询问付款方式。

虽然,阳城市使用粮票下馆子的也不多了,但几乎每一家食堂都会询问一下在这儿,用现钞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不是不允许个体户吗,咋”黄柔说到一半,忽然想起来,她进门的时候看见食堂右侧挂着个竖牌匾,上面红油漆写着“二十五中皮革厂工人食堂”,跟高氏老字号一样,都是挂靠在集体经济下的。

很明显,这个食堂也是这样的生存模式,只不过不知道皮革厂是不是。

两个大人坐着喝茶,幺妹站起来,走到窗边,视线一览无余地落在旁边的皮革厂里。四周是一片低矮的红砖房,屋顶盖的不是瓦片,也不是水泥浇灌,而是一片片像石头又不像石头的灰白色波浪形物体。中间是一块大约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水泥院子,此时,下班工人走得差不多了,让太阳晒得白晃晃,辣的。

她觉着刺眼,迅速调开视线,发现不远处一条小河边,有几个孩子和女人在洗衣服。

如此,方终于感受到跟大河口差不多的景致。

看来,书上说的没错。中国人居住地的选择,都是依山傍水,没有山至少也要有水,只要有河流的地方,就有洗衣服做饭牲口饮用的场景,放之全国皆准。

很明显,这里是广州的郊区,

附近像二十五中皮革厂这样的厂子还挺多,在她目所能及的范围内,至少有五家。

“爸爸,皮革厂是做什么的呀”

“皮鞋,皮包,皮箱。”

崔绿真恍然大悟,“怪不得厂里的工人们都拿着皮包呢,在咱们阳城可贵啦,九十块钱一个呢,还烫头发”这么奢侈的消费,工资得高成啥样

小地精吐吐舌头,“妈妈,他们厂子效益可真好。”

黄柔笑笑,现在的市三纺也不错,在胡雪峰大刀阔斧的改革和新设备带动下,工人工资翻倍,她们教师工资也涨了不少,可说起用人造革皮包和烫头发,还是没人舍得“诶等等,你说那样的包多钱一个”

“九十呀,不过那个售货员可能在乱喊价但很抢手是真哒,许多人都想买嘞,可惜就是没货。”

黄柔和丈夫、女儿对视一眼,在彼此的眼神里看到了震惊和某种熟悉的惊喜。

这是一家人这么多年挣外快形成的默契。

于是,等饭菜上桌的时候,顾学章就特意跟小伙子多聊几句,“旁边的皮革厂生意挺好的吧”

谁知小伙子却摇头,“没刚开起来那几个月好,这一带这样的皮革厂有十几个,拿不到大的订单,生意也不行。”

顾学章非常吃惊,“怎么会拿不到订单”毕竟,在阳城市,那可是有权有势的人都抢的抢手货呢。

小伙子回头看了一眼,见没人上来,这才小声道“国家打击投机倒把,皮革制品带不上火车,倒爷不敢来。”

顾学章这才想起来,三个月前国家商务部确实是发布了十五条禁项,其中就包括禁止以私人名义倒卖皮革制品的跨省流动。这一个个的皮箱和一双双皮鞋,一旦出现在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很容易被查出来。

这年代的倒爷,要能拿到公家证明和介绍信,那还叫倒爷吗他们最缺的就是一个合法身份

顾学章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那二十五中厂的产量如何”

“产量大着呢他们设备先进,一个小时能产三百平的皮革,可有时候一天也卖不出三百平的箱包,可不就滞销了嘛,现在库房里堆成山的都是箱包。”

小伙子干脆坐另一条空闲的长凳上,小

声道“老板我知道你们就是来买包的,这几个月北边来的老板很多,很多听了我主意的,都满载而归。”

幺妹一愣,剥虾的手顿住,“哥哥有什么主意呀”

“很简单,老板你们就弄个公家证明来,供销社和百货公司的采购证明,现在北边只要花点钱就能打,到时候想买多少是多少。”

“老板认识你们当地的采购人员最好,如果不认识,我也有办法,你就去”他顿住,不说了。

顾学章知道,这些故意放消息给来往倒爷的人,都不是光靠饭店死工资生活的,在这种时候,信息就是金钱。山南海北来的倒爷们,带着大半辈子身家,来都来了,不可能再空手回去不是

势必要铤而走险弄点货回去的。

顾学章不说话,从裤兜里掏出一张“壹圆”的钞票,放桌子上。

小伙子眼睛一亮,“老板一看就是爽快人,别人我都不告诉,你去那边,有个春花商行,只要说您是哪个省哪个市的,自有人给您办理妥当。”

顾学章了然的点点头,“多钱”

“看数量,数量多的就多点。”小伙子把钱揣好,谢了又谢,下楼去了。

可顾学章的脸色却一点儿也不好看,他的筷子,轻轻地在清蒸鲈鱼上碰了下又放下。黄柔给他盛了碗饭,温声道“快吃饭吧。”

这边的鱼更肥美,也更鲜嫩,清蒸和白灼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食物的原香原味,吃起来特别嫩。尤其那鲈鱼,蘸着豆豉酱油吃,更是鲜美到家了

崔绿真一个人吃了一筷又一筷,吃完一面又翻个身,吃背面。偶尔还剥两只肥肥的大虾,妈妈碗里放一只,自己吃一只,蘸着一种叫“芥茉”的东西,辣得一面吐舌头,一面停不下来。

“好好吃呀爸爸,你尝点儿。”她夹起一块嫩嫩的鱼肚子肉,蘸点豆豉酱油,放到顾学章碗里。

顾学章臭臭的脸色这才好点,“你快吃吧,喜欢就再来一条。”

“真的吗哇哦好好吃呀”崔绿真一视同仁,给妈妈也夹了一块好肉,这样美味的鱼她还能再吃三条,哦不,五条小地精的食量可不是盖的哟

顾学章这人,怎么说呢,当兵当久了,在刘向前和罗德胜看

来,有时候有点“榆木疙瘩”了。毕竟,开点假证明就能把东西带上火车,又不是啥大事儿,伤害不到谁的利益,最关键是能挣钱啊

可在他这儿,开假证明伤害的是国家,是国家单位的公信力只要花钱,谁都能开到这样的“采购证明”,那真正负责采购的,譬如物资局供销社百货公司,以后他们再出去采购,关乎民生的紧缺物资被人提前采购了,还如何保证民众生活

譬如冬天的棉花,这是救命的。

譬如汽油柴油,这在某些时候也是救命,甚至关乎国家安全的物资。

“爸爸,这样的事儿咱们不干。”小地精给他剥了只大虾,气呼呼的说“咱们不能弄虚作假,大不了就不挣这点钱呗。”

在她心里,他们家已经有三套房子,有好多存款,还有好多好多的金镯子没卖出去,已经比好多人家有钱了,但凡她想要想吃的,爸妈都会满足她。

何为“娇养”就是得到满足后的闲适。

她现在大部分时候就是这样的状态,所以,在她看来,弄虚作假不止犯法,还违背良心,不值得做。

三口人这么一想,也是,气归气,但拿这些人确实没法子,他们所能做的就是不同流合污而已。吃完剩下的鱼,外头太阳更大了,他们决定再坐一会儿,靠窗还挺凉快的。

河上有微风袭来,带着股工业区特有的皮革味,居然不觉着刺鼻,而是舒服。

按计划,下午再去逛逛,晚上苗出来吃顿饭,他们就去火车站买票,尽量买明早的,晚上还能在系统招待所舒舒服服的住一晚。

休息一会儿,楼底下没了刚来时的喧嚣,楼上也只有最后一桌人的时候,他们终于下楼了。炒菜的大师傅正坐在藤椅上喝茶水,见他们下来赶紧站起来,笑哈哈的打招呼“老板吃好了吃好下次再来啊,老板生意兴隆发大财。”

可顾家三口却没了一开始的欣喜,这样的阿谀奉承背地里也是教人弄虚作假。幺妹走在最前面,忽然指着旁边皮革厂大门道“妈妈老爷爷怎么了呀”

那儿,有个满头白发的老头儿,正跪在地上拍门。原先还敞开着的大铁门,现在关得严丝合缝。老人脚边还

有两个磕磕碰碰掉了很多漆的搪瓷饭盒,不知道是没洗过还是怎么回事,黑黑的东西盖了半个指甲盖厚。

还有几只绿头苍蝇飞来飞去。

饭店老板立马嫌弃的皱眉,大声道“别理他,发神经呢,人家都说让他别来了,他还一个人颠颠的跑来,私人厂子没有国家兜底,谁管你死活啊。”

幺妹听得云里雾里,她忽然更加不喜欢这个老板了。这位老爷爷除了拍厂门,没哭没闹,也没污染环境,没有影响到他做生意,这样说人家不公平。

她哒哒哒跑出去,弯下腰,很温柔的问“老爷爷你要进去吗我帮你叫人叭。”

她的嗓门可是很大的,里头的人就是睡觉也能让她叫醒。

可刚要开口,耳边突然想起一把叹气声,“唉,可怜啊,白白被人抢了技术,儿子也死了,以后可怎么办呀”

幺妹回头,原来是一丛艾草在说话,这种艾草在这边很多见,跟大河口的不一样,似乎是气味更浓,叶片纹理也更粗糙。

“小姑娘别管他,这人是附近的叫花子,经常来讨吃讨喝,他以前是厂里工人,老板承包厂子给了他三个月工资补偿,已经算仁至义尽了,平时来讨饭也会给点,两个月前他儿子摔死了,偏要厂里赔钱,厂里自然这不就赖这儿了,天天来呢。”胖师傅用小手指上长长的指甲剔着牙。

幺妹回头,看向爸爸妈妈。

黄柔点点头,小姑娘这才又问老人“老爷爷你是肚子饿吗吃一碗面怎么样”

老者艰难的转向她,气若游丝的点点头。

于是,黄柔掏钱,让大师傅下一面软和面条来,清淡些,有搜的话多加点,她会加钱。

胖师傅咂吧咂吧嘴,用本地话念叨一句“外地仔烂好人,看你能请他吃几顿。”

当然,顾家三口都听不懂,幺妹把老人搀扶起来,带他到饭店坐。刚才负责接待他们的小伙子不知从哪儿冒出来,嫌弃的说“弄门口去,这儿让他坐过谁还坐啊”

幺妹气不过,他们花了钱的,这部分钱包含三个部分食物费用,座位费用和服务费用,又不是生意最好的时候占用他们位子,现在一个客人也没有,凭什么不让坐

好在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