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小地精她三岁半 > 166、166

小地精她三岁半 166、166

作者:老胡十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11:42: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这笔钱,以这个年代的工资水平,全家老小不吃不喝一辈子也挣不来这无疑是让崔绿真高兴的,可高兴没多久,她又不大开心了。

“田叔叔,这种药一个季度卖这么多,那生病的人有这么多吗”

田广峰叹口气,事实是,能买到莲花透骨胶囊的人只是患病群体的万分之几,只有北京北上广等大城市的职工干部们才有这么“幸运”。

相对于他们从华北平原几个省份调研的数据来看,平均每一百个患者里,只有05人能吃上他们的药。这还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平原,其他广大的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那恐怕为零

幺妹吓得“呀”一声,相当于每两百个病人里只有一个能吃上药。“为什么还是买的人这么少呢”

说实在的,杨师长的要求在那儿放着,一盒胶囊的价格还不够买两斤肉呢。放在一个绝症患者身上,别说少吃两斤猪肉,他们也压根吃不下

田广峰叹口气,“一是咱们产量有限,胶囊工艺不成熟,原药材产量也有限。”建国后到现在,医药行业的水平发展赶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那荒废的十年导致制药工艺停滞不前。

说难听的,美国人日本人三十年前就在用的工艺,目前国内还在用。

用着别人已经抛弃的工艺,效率自然高不起来,产量有限,能买到的人也少。

“尤其是咱们的软酸胶囊需要一种明胶,国内提取技术不行,现在咱们都是从台湾进口。”

“明胶是做果冻的吗”

“对。”田广峰一愣,据他所知,果冻是国外食品,她知道倒不是说看不上大河口小地方,而是他闺女田恬也是上个月听去过香港的同班同学说的。

幺妹知道他的困惑,解释道“我是书上看的,叔叔那咱们能自己生产明胶吗”

田广峰蹙眉,这正是他最近在考虑的事儿,他曾经在领导班子会议上说过好几次,想要学着外国人把明胶提取技术学过来,以后都不依赖进口。不然好好一款救命药,因为技术被人卡脖子,生产跟不上,每一天不知有多少人死于这个病。

可厂里的大部分领导都是老顽固,因循守旧没有进

取心,觉着不就小小一个胶囊壳嘛进口就进口呗,反正价格又不贵,要学人家技术光学费就够进口几年用的,学会还得开厂吧到时候又是个无底洞

与其把这钱投进去,还不如好好改进生产线。

甚至,有些人还觉着“物以稀为贵”,救命药哪能患者要多少就生产多少不紧着点儿,钱怎么来说到这儿,少不得又要埋怨田广峰把药价定太低了,这么好的药怎么说也该卖十块八块一盒,因为它能救命啊

一条人命还不值十块八块的

田广峰既是领导,也是商人,看着一批又一批药方一上市就卖光,白花花的钱进账,说不心动是假的。可他还有底线,他还记着岳父的嘱托,还记着岳父知道自己生这个病那几个月,全家老小的伤心和绝望。现在,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的人也跟曾经的他们一样,绝望,深深的绝望。

所以,他十分强硬的压下大家想要涨价和限量生产的意见,别人自然也就不可能买他的账,想要学外国人的明胶提取技术想得美

他虽然啥也没说,可幺妹知道,又是大人那些勾心斗角的事,她也不想掺和,只是奇怪的问“那第二个原因呢”

这下,田广峰更是苦笑连连。

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效果好,名声总会传出去的,不愁没人买。可这是救命药啊,不是酒,早喝晚喝无关痛痒,患者能早一天吃上救命药,就能少死几个人,能挽救几个家庭

“如何打开知名度,这是个问题。”田广峰叹口气,“要是能做到双黄连藿香正气液那样的家喻户晓就更好了。”

老百姓生病了,都能知道自个儿对症配药。

幺妹眨巴眨巴大眼睛,看向洗漱间,以她的角度和视力,能清楚的看见一块毛巾,毛巾下是几个漱口杯和牙刷,还有一支牙膏。白底蓝字的天津蓝天高级牙膏,铝皮管的,非常漂亮和时髦。

杨旅长也看见了,以为她是好奇,忙笑呵呵的说“这是田恬指明要的牙膏,听说很有名气,可我觉着也就那样吧,刚出的时候还是资本主义牙膏呢。”

幺妹知道,报纸上登过,去年上半年对她来说意义最大,震动最大的就是两件事

英国撒切尔夫人当选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第一任女首相;上海锦江饭店外刊登了一支蓝天牙膏广告

尤其后者,在公众场合刊登商业广告,这是不折不扣的“资本主义生意经”,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这么干呢当时不少群众写信到报社,极力批评这种“错误行为”,而天津牙膏厂出的这款牙膏,也在民间被戏称为“资本主义牙膏”。

可事实证明,人提出的“解放思想”不是空口号,人天津牙膏厂愣是把这支广告堂而皇之做到了全国性平台上所有人都能看见中央台的这支广告,几乎引发了全民牙膏热

这就是外国人常说的广告效应。

“叔叔,爷爷,咱们给胶囊打广告吧。”

“啥”田广峰一愣,“打啥广告”

幺妹掰着手指说“现在的媒介主要就是报纸、电视、广播吧,咱们可以三管齐下。”

田广峰吓得连连摇头,“不行不行,咱们厂里可拿不出这么多钱。”

“那就三选二,或者三选一呗。”

杨师长本来懒洋洋的靠躺椅上,怀里抱着一只狸花猫,听这话当即坐直起身子,“登报吧,看的人多。”像他,每天最舒服的时光就是锻炼回来,取回各类报纸,在躺椅上一面撸着狸花猫,一面看昨天国内外大小事。

反倒是电视机,他不咋看,总觉着图像没有文字的魅力。每一张报纸,每一个版面他都能仔仔细细的看,哪怕边边角角也不舍得错过。报纸上登的广告那可不少,他已经看过好几支了,除了蓝天牙膏,还有参桂美容酒,虎骨膏,小儿惊风贴,小儿疳积丸数得上号的,都是中成药或者药酒

而且都是上海中药厂的,这海派就是海派啊,思想够解放为啥上海能想到,北京中药厂就想不到呢报纸那么大,他们登左下角,那莲花透骨胶囊就登右下角甚至,有钱的话,他还想登一整个版面嘞

幺妹被他的“豪情壮志”逗笑了,“爷爷你放心吧,到时候咱们的广告肯定是最显眼哒,是吧田叔叔”

想到到时候全国人民都知道他们的莲花透骨胶囊,再登个订购电话,那得多少订单进来啊订单就是效益,就是

钱,就是患者的希望田广峰也激动得面红耳赤,“好”

他现在已经是北京中药总厂的厂长了,登广告这事他自个儿就能拍板。幺妹相信报纸的力量,这药一定能挽救更多的家庭同时,她也能挣更多的钱呀

杨师长端出一盘金色的巧克力,“来,尝尝田恬的最爱,她一直念叨你呢,要是知道你来不知得多高兴。”

幺妹这才想起自己这位只通过两次信的朋友来,“对哦,那她人呢让她去我们家玩吧。”

她对这位朋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不爱吃东西,那么好吃的橘子罐头皱着眉头不吃,那么香的鸡蛋也不吃,让杨爷爷和海润阿姨伤透了脑袋。现在要是去她们家,那她小地精保证一定能把她喂成个小胖妞。

因为他们家好吃的太多啦

“她跟她妈去香港了,要下个月才回来。”

幺妹有点遗憾,她们都十年没见了,但“去香港怎么去的”

“坐飞机,才几个小时就到了,前天刚走,你要早来两天就能赶上了,说不定她就不去了。”说起闺女,田广峰头疼不已。就因为听说香港有果冻,她就要去香港,要不是老婆正好要出去公干,他还得被逼着给她买张飞机票。

当然,这年代要去香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得有护照,其次得有个正经的大英帝国承认的理由,譬如有直系亲属在那边,只能去探亲或者继承遗产啥的。而趁老婆公干带闺女去玩儿,倒是省了不少功夫。

崔绿真羡慕极了,香港啊,这可是所有大陆人都向往的地方,可惜她的爸爸妈妈还不够资格能去公干,她也去不了。

顾学章看在眼里,悄悄捏了捏拳头,不就一破香港嘛,他还就不信了,哪怕不是凭他公干,也一定要带闺女去一次,不,七次八次

幺妹不知道,她就无意间流露出一个羡慕的眼神,就给爸爸树立了一个新目标。在田家开开心心吃了一顿晚饭,他们回到招待所,春晖本来想坐大黄发回大河口的,可她还有一个星期的考试周,而顾学章又赶着回去上班,不能耽搁。

第二天,在约定好的时间,父女俩却没等来黄老爷子。幺妹有种不好的预感,果然去到金鱼胡

同一问,听说外公要去大河口,周永芳又大闹了一场,吵得鸡飞狗跳,四邻不安。

就在他们到前十分钟,周永芳才骂骂咧咧着上班去,家里所有钱让她揣身上,就连值钱的粮食缸也挂上一把铁将军,仿佛怕他补贴给顾学章父女俩似的。

他们刚进门,都做好外公不会跟他们去的准备了。谁知,老爷子却爽朗的问“你们房间退没退了咱们就走。”

“外公还,还去吗”幺妹紧张兮兮的问,她真怕外公反悔。可即使反悔,也在情理之中,她要学会理解大人的不容易。

“怎么不去我去看我闺女碍着谁了”他云淡风轻,不像是受了委屈,憋着一肚子气的模样。

“真的吗”幺妹再次确认。

“小丫头,你姥爷一口唾沫一颗钉,说话算数。”他晃了晃手里一大早敲街道办主任门开到的介绍信,也没行李,就给随身军用水壶里灌一壶开水,在破烂的八仙桌上留个字条,告诉周永芳他去了,短则半月,归期不定。

这样看来,黄外公也还算有责任心。幺妹心里暗暗点头,这样有责任心的外公,当年一定是迫不得已才不管妈妈的,希望她不要生气。

当然,昨晚她已经借田恬家电话打回家,把外公答应跟他们回去的事说了,妈妈现在应该已经得到消息了。十四岁的小地精,做事已经很沉稳了,知道先给妈妈一个调整心情的缓冲时间。

一路上,老爷子精神不错,出了北京城,车辆明显变少的时候,他也想过把车瘾。

顾学章可不敢让他开,三个人全部身家都在这辆面包车上呢

“学章放心,我以前当过半年工程兵,开过汽车。”只是后来走上仕途后配备有专职司机,他也就没再摸过方向盘了。

可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哪怕是隔了几十年,感觉还是在的。双手刚摸上方向盘,整个人就精神一震,女婿不放心,坐他旁边不停交代,哪个是油门,哪个是刹车。

幺妹倒是人来疯,如果开车能让外公找回自信,别说坐他的车,她做主把车送给外公都行。

开了几十公里,老爷子的车感彻底回来了,油门踩得比年轻人还猛,但转弯和错车的地方,他又会减速按

喇叭,比顾学章这老司机还老司机。一开始,幺妹还有心情看会儿风景,后来慢慢就睡着了。

一直睡到半夜,醒来发现车子居然还在跑,她一愣“爸爸我们不停车休息了吗”

顾学章悄悄指指岳父,你外公车瘾没过够,不愿休息。

老爷子虽然目不斜视,可他们的小动作全都收入眼底,“我跟你爸换着开,争取明天天黑前到家,你快睡吧。”

幺妹也担心疲劳驾驶出问题呀,可外公又是个倔老头,她怎么办呢当然是给他灵力支撑咯,让他精神饱满,耳聪目明,反应敏捷。

于是,没一会儿,老爷子忽然发现自己神清气爽,一点儿熬夜的疲劳感都没有,仿佛年轻了十几岁,回到坐牢之前,那时候的他,年纪轻轻,身居高位,大权在握,每天只用睡五六个小时,可浑身都像有使不完的力气

顾学章提着心看了会儿,发现岳父真的车技很稳,路上也基本没车,倒是放心了,眯缝着眼一会儿就睡着了。

天一亮,停车,上厕所,随便吃点东西,换顾学章来开,老爷子睡觉。可能是因为地精灵力的作用,他睡得香甜极了,在监狱里休息不好,他已经很多年没有睡这么香甜了,就连幺妹和爸爸说话都吵不醒他。

嗯,当然,他那惊天动地的呼噜声也没了。

就这样,翁婿俩轮换着,第二天晚上八点半果然赶到了大河口。

一进入大河口地界,幺妹就叭叭叭的介绍开了“这是我们公社的火车站,能直接去到省城哟外公。”

“这是我们公社最宽的马路,夏天傍晚好多人来压马路呢外公。”

“前面就是市三纺,是我妈妈以前的工作单位,我们家就住那栋,亮的灯最多哟,我们家以前在四楼,对门是胡峻哥哥家。”

反正吧,有她这一叨叨,老爷子把大河口全面的认识了一遍,尤其是看着她指的房子,那儿,就是闺女生活过十年的地方,她在那儿结婚,升迁,办诗社,怀孕刚到苏家沟村口,他已老泪纵横。

顾家门口,小彩鱼嘴里叼着个肉骨头,也不知是今儿第几次张望了。自从前晚黄卫红告诉她们,姐姐昨天早上开始动脚回来,虽然所有人

都告诉她,今儿绝对回不到,不可能这么快可她就是不信,一天不去瞅几眼,心里就不踏实。

这不,皇天不负苦心人,这一次她终于老远看见两大盏车灯射过来,还特意闪了闪,像是在跟她打招呼,小彩鱼赶紧踮着脚冲家里喊“我姐回来啦我看见大黄发啦”

其他人立马跑出来,一看,哎哟,这轰隆隆驶过来的不正是去北京城溜了一圈的大黄发吗

车刚停稳,幺妹就跳下去,“奶奶”一头扑进崔老太怀里,出门在外,她最想的就是奶奶。

“哎哟乖丫头,这是干啥,路上顺利吧那边东西吃得惯吧要不奶给你做好吃的补补”

“奶奶你这几天没劳累吧你别干那么多活,你腰不好,腿脚也不好,让你去医院看你又不去”

一老一小,抱在一起,鸡同鸭讲,都只顾着问自己的问题,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分别了几十年呢不就七天时间,至于嘛

顾学章给岳父开车门,搀他下车,一个个依次介绍,“这是幺妹奶奶,这是她大伯,大伯娘,二伯”

大家好奇而不失礼貌的跟他打招呼,崔老太擦了擦眼泪,怪不好意思的,七老八十的还淌猫尿,“亲家公快进屋坐,路上顺利吧”

“顺利,亲家母客气了。”对陌生人,老爷子又收起了他的慈祥,一副精光四射的模样。

说实话,崔老太有点怕他,心道这位亲家不像大学教授,倒像是大干部,开大会时用话筒讲话的大干部。她没啥见识,生怕自个儿说错话惹人不快,可不说吧又觉着像故意冷落他似的人这么大个闺女嫁给老崔家,才第一次上门呢。

她纠结死了都,憋半天憋出一句“亲家母咋没来”

黄老爷子其实不大习惯她浓重的方言口音,几乎是一个字也听不懂,全靠猜的,可唯独这一句却听懂了,显然也有点尴尬。但他尴尬归尴尬,面上依然不显山不露水的,“她还要上班,让我代她向你们问好,亲家们身体都好吧”

“好,好着呢”崔老太跺跺她的大脚,“我还一身力气没处使呢,是阿柔他们不让我下地,不然我一天还能挣八个工分嘞”

说到这儿,她想起阿

柔怕是还不知道幺妹外公来了,赶紧大声叫道“阿柔,你爸来了,快下来,带着汤圆橄榄下来。”似乎是想到她一个人不好带俩孩子,老太太又咚咚咚跑上楼去帮忙。

自从进门,黄老爷子其实就在找闺女,压根没心情打量个啥,他心里眼里只有一句话我的闺女啊,爸爸来看你了,爸爸晚了十多年才来,爸爸对不住你啊

闺女脾气倔,他是知道的,所以,他也做好了思想准备,如果闺女不原谅他也是情理之中,他也不敢奢求她的原谅。可当一个丰盈的略显白胖的女人向他跑过来的时候,他一时间居然没反应过来。

他印象中的阿柔,是清瘦的,羸弱的。

那是,她还是个受了委屈只会默默哭泣的少女,哪怕是对继母和继妹不满,她也不会直接跟他说,只是默默的流眼泪。

“爸。”黄柔没有扑进他怀里,只是站在两步之外,“爸”

“阿柔。”

“爸你出来怎么也不说一声,我”

“我对不住你。”老爷子先说话,两股热泪涌出眼眶,嘴唇颤抖得不像话。他的双腿抖得不像话,眼看着就要跪下去,幸好顾学章一把搀住他。

“先进屋吧,爸和幺妹也饿了。”

几个妯娌立马忙活开,端茶倒水的,热饭热菜的,洗水果的,王二妹还大显身手做了几道快手菜。没一会儿就给他们摆了满满一桌,色香味俱全。

幺妹确实是饿坏了,在车上赶时间,她只吃了饼干喝点水,现在看见热乎乎的饭菜,嘴巴里就开始分泌口水。她一面给外公夹菜,一面问妈妈“汤圆和橄榄听不听话没惹妈妈生气吧”

黄柔也是想她想得慌,母女俩还从没分这么远这么久过,她爱怜的揉了揉闺女脑袋,“他们乖着呢,就是想你。”

“那妈妈想我不想”小地精嘴巴里包着一块香肠,嚼吧嚼吧,既要说话,又要吃东西,还得保证食物和口水不会喷出来,这是一项技术活。

黄柔心都给暖化了,“慢点儿吃,没人跟你抢。”

哪能不想他们才出门那天,她就想得睡不着觉,一会儿担心她吃饭怎么办,外头的饭菜怕她吃不惯,一会儿又担心睡觉,带的铺盖是薄的,

会不会着凉当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当然,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她好好的思考过跟父亲的关系。平心而论,父亲待她不差,从小给了她几乎所有家长都给不了的好日子。可优渥的物质条件却是用他的自由和时间换来的,他没有时间关爱她,没有时间倾听她和继母继妹的矛盾,也是事实。

但过去的也就过去了,父亲现在也出狱,该往前看了。

这边,大人们聊着以前的事,有一筷没一筷,真正在吃东西只有幺妹一个人,鱼丸烧豆腐汤是她最近爱上的菜,一个人梦吃下半盆。

忽然,手一沉,碗里多了个黑乎乎光溜溜的大骨头。

“给,给姐吃,肉骨头香,小橘子我都不给呢。”小彩鱼挺着胸脯,一张小嘴油乎乎的,脸上写着“你快夸我吧”。

大骨头是昨天早上王二妹买菜是带回来的,本也没多少肉,毕竟是白送的秤头,熬了两天汤早没了味道,她却能从中午啃到现在,上头每一丝肉都让她啃干净不知又舔过多少遍了

幺妹满头黑线,“姐不吃,妹你吃吧。”

小彩鱼把手背到身后,摇头,“给姐吃,下次我不啃,把肉给姐姐留着。”

老爷子听得眼窝一热,这么好的家教,难怪教出来的都是大大方方,聪明伶俐的好孩子。他当年要是哪怕多花点心思在教育上,也不至于让黄娜和阿柔反目,不至于让阿柔这么多年孤苦无依。

幸好,老天爷可怜他,给了他补偿她的机会。

吃完饭,几个大人去房里看汤圆橄榄,幺妹把带回来的礼物一一分发出去,所有人都得到了她精心挑选的礼物,或是一罐雪花膏,或是一双老北京布鞋,或是一本介绍北京故事的连环画,几乎每一样都是送进大家心眼里的。

崔绿真做事,真是越来越有大人范儿啦

接下来几天,幺妹和春芽小彩鱼,以及菲菲,就成了外公的导游兼小乘客,由他开着大黄发,载她们上县里和市区玩耍。外公虽然没钱,可幺妹有啊,她那一书包人民币还没花出去嘞

白天逛商场买吃买喝买玩具买衣服,晚上回家吃好吃的,吃完带外公上火车站散步。太阳落山后的大河口,阵阵凉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