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 第424章 皇太子微服私访记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第424章 皇太子微服私访记

作者:大明第一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11:47:5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李邦华调往都察院后,朱慈非但没有重新任命兵部尚书,还将南京兵部里里外外全清了一遍,由天武军军机部入驻兵部衙门。

处理完政事,朱慈准备出去微服私访一番,看看外面的民风。

都说江南富庶,南京城作为留都更是繁荣,到处店铺林立,所销货物更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产品。

朱慈还发现了一些金发碧眼的欧洲人,还有欧洲人开的钟表等店,南京城俨然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一些豪门大户的宅院更是随处可见,这些住宅大楼居、高宏垣,气派非凡,府中不时有一群壮健的家奴来往。

朱慈通过情报大概了解,江南一带这种豪门大户有很多,大明东南地区的社会财富基本都在他们手里,如无锡的华家,每年单是地租收入就有四十八万两白银,苏州的钱家,每年的地租更是高达九十八万两白银。

这些豪门名下的土地保守都有三十万亩,算是其他产业,各家的家产起码在数百万两白银,吴江大姓等江南八大名门大族更是富得流油,撒泡尿都能肥二亩地,对比大明穷的叮当响的财政收入,可以说是真正的富可敌国。

这类名门大族多是顶着“书香门第”头衔的官僚富豪,官商勾结的非常紧密,尤其是东林党官员更是其坚强的后盾,一些东林士人更是出自这些大族。

朱慈依旧发现南京城各街道上身着奇装异服者甚多,可以用争奇斗艳来形容。

最近朝廷正举行三年一次的恩科考试,来自江南各地的读书人齐聚南京江南贡院,满城的秀才们几乎个个都是浓妆艳抹,穿着类似女装的衣着到处招摇。

朱慈感叹道“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通过这两个月的了解,朱慈知道了江南流行女装风,而且换装极快,号称“苏意”,而且“女装风”只是短时期流行的时尚,这些的时尚经常是两三年大变样,别说是袖子衣领,就连穿的鞋子都能流行高跟的。

在这种风气的带动下,江南衣着奢侈风也是大起,再穷的秀才也要穿上上好的绸缎,谁要穿布衣招摇过市,肯定会被人笑。

这不,闲逛的朱慈一行人就被周围的几个秀才指指点点的,鄙视的眼神毫不掩饰。

朱慈眉头紧皱,决意要对这种风气进行治理,不过想要治理却不能强行硬来,这些读书人搞好了是助力,搞不好是烦,当然了,必要时朱慈也不妨采取强硬措施,给他们来一次深刻的社会毒打。

思考间,朱慈微微一笑,心中已有了大概的计划。

朱慈一行人的陪同下漫步于南京城中,他看着飞着蝇虫的一些巷口,对身边朱大典道“南京城的街道需要整改,清理垃圾污秽之物,避免疫病,最好每条街上摆放几个垃圾桶,每天派人定时清理运出城外燃烧销毁。”

朱大典被任命为应天府府尹,此时正随驾左右,他闻言立刻道“臣今日就会下达政令。”

朱慈缓缓点头,又看到几个五城兵马司的巡城衙役椅靠在墙边闲聊,接着道“五城兵马司好好整改一番,吊儿郎当不能用的人全部裁撤掉,余者加强巡查学习,安排片区和巡查任务。”

朱大典欣然领命,皇太子想要扎根江南,必然要对江南各地进行整改,现在所提之事本就是自己应天府分内之事,如果做得好也算政绩,造福于民。

巡视了几条街后,朱慈打算去秦淮河边瞧瞧,“秦淮河畔”这四个字对他来说还是有相当大的吸引力,趁着今天倒是可以见识一下大明时期天上人间的样子。

朱慈将朱大典等人打发走,只带着吴忠、徐盛及天武军几个年轻将向秦淮河走去。

南京以富庶的江南为依托,表现出和北京完全不同的繁华景色,天色将晚,秦淮河两岸灯火通明,青楼酒肆林立、隐传燕语莺声,人群熙攘尽显繁华热闹。

宽阔的秦淮河上游荡着大小花舫,无不灯火辉煌,只见船中人晃动,暗藏春色,不时传出丝竹琴韵、猜拳斗酒,以及女子含羞带嗔,男子粗声喝城的热闹声音。

恩科之后,聚集在南京城的读书人们还未离去,许多人都来此放松消遣,惹得岸边一排青楼上的姑娘抛着手绢嗲叫连连。

“李兄,这里好生热闹,我们去这繁楼一叙如何”

“兄正有此意,走”

两个读书人挽着手大笑着朝前面的青楼走去。

随在朱慈身后的徐盛道“我还以为他们说的繁楼是茶肆酒楼呢,原来是窑子楼,这些读书人可真会玩”

徐盛人高马大,加上嗓门本就是大,这一嗓子立刻引起了周围一片人的侧目。

刚走进繁楼的一位读书人转头看了他一眼,出言道“哪来的粗鄙武夫,何时繁楼也许这阿猫阿狗的随便进来了”

繁楼是教坊司的高级官妓,很是讲究,还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进去的,徐盛虽身穿布衣常服,但身材高大,孔武有力,肤色黝黑,一眼就能让人看出是个武夫,难怪被这两个人鄙视。

徐盛刚准备过去将那小白脸提过来教训一顿,朱慈立即制止了他,让其稍安勿躁。

此番是出来微服私访的,就是为了体察民情看看江南的风气,这才刚出来就要惹事,还怎么私访

不过这里的风气也太浪了,尤其前面一座楼上,朱慈甚至看到一个身穿绮罗之衣的尼姑在那欢叫着。

这小尼姑虽遁身空门,却仍然心系红尘,且盛饰香缨麝带之属,淫秽之声,尤腥人耳,让朱慈想到金瓶梅里的剧情。

初看金瓶梅时,朱慈常会怀疑,作者兰陵笑笑生生活在明朝,怎么能写出这种社会风气的名著

这本书往好里说是解放思想,打破等级制度,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往不好里说,就是人心不古,整个社会风气相当堕落,读书人带了一个非常坏的头。

比如眼前这位秀才老爷,穿的是秦淮名妓的服饰,听说这叫“时世妆”,被人争相模仿,像是后世的明星同款衣服。

“近时冶容,犹胜于妓,不能辨焉,实乃亡国之兆”

朱慈冷哼一声,走进了一处最高档的繁楼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