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长命女 > 第118章 天生不傻

长命女 第118章 天生不傻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16:54 来源:就爱谈小说

梁玉做事一向有条理, 认准了一个理,轻易不会被人带偏, 到了楣州依然如此。她开作坊并不是为了作坊本身也不只是为了钱, 而为了她自己能将腰杆挺得再直些。与王刺史、萧度的关系都处得不错, 也不是为了与他们交好, 同样是为了自己能混得开。

她向萧度请教关于取士、关于王刺史等等事,没有打算从此就听了萧度的话了,只是为了获取信息, 自己好做一个判断。

看来王刺史是攀不上萧司空这棵大树了。梁玉步出州府, 扳鞍上马。萧家恐怕是瞧不上王刺史的,放在萧司空权势焰天的时候,不在乎多一个摇旗呐喊的。到了萧司空韬光养晦的时候,必然不会再滚雪球招圣人的眼。

王刺史又看不上梁府,梁玉也不想给桓嶷招个没多大份量的刺史。桓嶷现在只要稳着就行, 养自己的势力也不用王刺史这样的。

王刺史是真升不了官了,明年开春他还得回来。梁玉终于确定了对她未来两年规划有影响的问题, 主意放在了该放的地方, 开始思考接下来的事情。

她说备年礼也不是胡说, 年礼要在过年前送到, 普通的家丁押着车队走两千里地, 怎么也得花上两个月上下。也就是说,到十月的时候东西就得都有个谱了, 现在已是秋收完了, 稀罕物难得, 提前准备并不夸张。唔,还得去找美娘。

梁玉信马由缰,马也通人性,一摇三晃将她带到了美娘的宅子。美娘与梁玉走得近,但因为是楣州杨氏的遗孤,该分的宅子还是给她分了一个。她家族的旧人、舅家的亲戚仆从想见她的时候都往这宅子里来,美娘总往作坊里泡着,每旬只有一天呆宅子里歇着。作坊有门禁,外人进不去,想见她的人都等着这一天。

秋收之后,又有些人来见她。今天这个时辰巧了,梁玉只见到两、三个人一面摇头一面往外走,很是惋惜的样子。

梁玉在门前下了马,守门人认得她,小跑着上来给她牵马、拴马。梁玉问道“美娘在”

“是。”

“还有客人吗”

“早上来了几个,才走,现在没了。”

梁玉点点头“通报一声吧。”

守门人不敢怠慢,飞奔着进去。阿蛮见状,伸手将梁玉的马鞭接了来“拿这个进去,像什么话呢”

“哟,学会教训我了。”

“呸,又来不正经了。”

主仆二人笑谈两句,美娘已像只小燕儿般飞了出来“娘子”

梁玉张开双臂将她接住了,拍拍美娘的后背“怎么啦走,里面说去。”美娘奔出来的这一段路已足够梁玉看清楚了,美娘的脸色很不好,眼圈儿有点发红,估摸着是与方才的人起了争执。

这事不难猜,美娘家正根正苗的就剩她一个了,旧部自然要来找她。美娘是个小小年纪就能认为叔叔豢养杨仕达很不妥当的人,现在也不至于犯晕觉得自己能做个女土司。剿灭杨仕达对土人的震慑是巨大的,一方面令人畏惧,另一方面也令人不安,不安就容易滋生种种阴暗。

美娘将梁玉让到书房,两人在榻上对坐,美娘深吸了一口气,小脸还是没有缓过颜色来。她是个聪慧的姑娘,却又早早的知道形势比人强,聪慧有时候不顶用,还是得会很形势。譬如她爹死了,叔叔当家,就要把她嫁了,她也没个话说。现在又遇到了这样的情况,看起来是拥她为主,实则最重要的这件事情不让她做主。

凡事还是得看准了说话顶用的人才行美娘翻来覆去想了好几个月了,朝廷肯定不会再同意多个土司,虽然从她的立场上来讲自己当家做主是很好。杨仕达全家的脑袋为证,这条路走不通,她得再想别的办法。只要留在楣州,叔叔杨信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杨信是主动,她却是有可能被动卷入丢命。那必然要另寻出路。

交给朝廷,很有可能是地方官给她选个婆家嫁了,全不由自己做主。算来只有梁玉合适托付,因为梁玉不必图谋她什么。早晚都要投靠,不如早些表表明心迹,也好早早相处。她不希望梁玉再用“抚孤女”的态度对她,她希望是“自己人”,梁玉对“自己人”一向是不亏的。

今天,美娘又与上门来的旧仆争执了一场,就下定决心找梁玉去表明心迹,哪知梁玉自己来了。

美娘看侍女托盘奉了茶来,亲自捧给梁玉,问道“娘子有什么事要吩咐我”

梁玉接了茶,笑着反问道“我找你就非得有事就不能来看看你不看还不知道,这自己个儿委屈呢。”

美娘笑笑“没委屈的。”

“坐下来慢慢说。”梁玉今天来是拿“帮我选礼物”做引子,问一问美娘对将来的打算。作坊步入正轨了,正经该关心的事情也得办起来了。

美娘既打定主意要靠着梁玉,也就不藏着掖着,在梁玉面前一跪,抱着梁玉的膝盖就哭了“娘子,你帮帮我吧。”

梁玉茶没喝上一口,赶紧将茶盏放下“这是怎么了快起来,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美娘哭得泪人儿一般“娘子,这道坎儿我再不过去,以后就过不去了”

梁玉将人提了起来,接过阿蛮递来帕子给美娘擦眼泪“哭能哭过去吗”

“那得看能不能将您哭得心软了呀。”

“噗,”梁玉笑了,“这是什么话什么事儿”

美娘道“他们叫吓着了,山下的种种生计他们应付不来,就想推我出来。我又不傻杨仕达尸首还没烂干净呢,我何苦去做这个事”说一不二谁不愿意那也得先有命。

想法与梁玉不谋而合,拍拍美娘的肩膀,说“你很明白呀。那你有什么打算没有”

“我以后就靠着娘子,行不行”怕梁玉会错意,美娘又加了一句,“以后您回京里,也带我去吧。”

“真是孩子话,你就不想家么”

“就剩我一个人,想什么。”美娘有点赌气地说。

梁玉道“我想想。”

美娘怯生生地问“是不是不太好办”

梁玉道“你要真下定了决心,以后就再也不能看楣州一眼了,你能做到吗”美娘的出身对朝廷来说就天然不能算是忠诚度很高,再跟故土有联系,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她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取信于朝廷。

美娘静默了一下,咬咬牙“能”

“那么,我来安排,我一时半会儿也不会离开,你一切还照旧。”

美娘破涕为笑“我明天还去河边儿,我喜欢那儿”

“好。”

美娘的未来本与梁玉不相干,美娘是死是活也影响不到梁玉,接手了反而要担些干系。不过做人也不能太绝情,一旦不管美娘,就容易落下个“刻薄寡恩”的考语,以后就甭想再混好人缘儿了。美娘又是一个会权衡情势的姑娘,不需要太耗神。王刺史既然还要在楣州熬着,以他的脾性不至于从中作梗,这件事情的难度就不会高。

操这份心是值得的。

马蹓跶了一路,回到县衙的时候,梁玉已经决定要管美娘这件事情了。美娘想跟她回去,好办,多一个美娘她还是养得起的。比较值得注意的是美娘长大成人之后怎么安排,出嫁还是招赘,等等。

跳下马,梁玉先将将来的事情放在一边,决定等下在写给京城的信里将美娘的事情提上一笔,不管以后怎么安排,先埋个伏笔总是不会错的。

进门先去看两位夫人,刘夫人与杨夫人都有些瞌睡,婆媳俩正在下棋。看到她风风火火进来,两人精神一振,刘夫人笑道“你怎么没一刻是不精神的呢”梁玉笑道“也有的,没给您瞧见王刺史要上京,问要不要捎信回去。”

刘夫人了然“只问了你吧”

梁玉摸了摸鼻子。

刘夫人道“他这样也还好,总比一个什么都不懂又什么都想管的人好。”

梁玉凑上前去,问道“美娘要是跟我们回京,您看怎么样”

刘夫人人老成精,听到美娘要跟着回京,就说“她无依无靠,你要怜她孤苦,带到哪里也都没关系。”抚养美娘的好处不是用眼看的,那是名望,刘夫人称量了一下,认为是可行的。

梁玉得了肯定的意见就知道接下来怎么办了,又对杨夫人道“总在家里也闷得慌,不如出城散散心,许能精神些呢水纺车立起来了,保管您二位看了要大吃一惊的。”

杨夫人道“我也听说你在造那个,成了”

“成了。”

杨夫人对刘夫人道“阿家,要不我们去看一看吧。将阿先也带去,我看他近来读书又刻苦了。”

刘夫人道“也好。”她也有些好奇水纺车是个什么样子的,值当欠了萧度一个人情,隔着两千里从京城押了木匠来。

梁玉邀她们去看水纺车也是有目的的,她整天上蹿下跳,得给两位夫人一个交代。将来与她们就是一家人了,也得先显点自己的能耐。杨夫人又要将袁先给带上,也合了梁玉的意。也不知道桓嶷是不是故意的,给了袁先许多书籍,袁先从田里出来洗净了脚上的泥,一头就扎进书房了。梁玉怕他累坏了。

这一次出行,权当是袁先的郊游。

袁先人小鬼大,并不把出行当郊游。杨夫人派了人来告诉他第二天出城的时候,袁先将将放下手中的书,起立听完,答完,袁先又坐下来接着读书,丝毫不像这个年纪的男孩子那样的活泼。

次日也是照着日常的作息起身,世家大族的正经子弟起床都不晚,袁先洗沐毕,问安、用饭,再跨上一匹温驯的骟马,与梁玉都跟在两位夫人的车外往城外去。

袁先特意走在梁玉身边问东问西“那个钱同是萧司马给找来的人吗”、“萧司马那天过来,是与阿爹有事商议么”、“府君要上京,楣州的事务是由萧司马暂代了吗”、“阿爹要做什么事,是须得知会他了吗”

句句总离不开萧度。

梁玉答了他许多个问题,抢着个空隙笑问道“你很喜欢萧司马吗”

袁先还要问的句子硬生生卡在了喉咙里“谁喜欢他啊”我又不瞎

他对萧度并无好感,萧度那个人,一大把年纪了做事还不着调,真是士人之耻但是梁玉近来提到萧度的频率有点高,这让袁先有点警觉。他还盼着梁玉顺顺当当当他娘呢,可不能跟萧度这个傻子混在一起,万一给带傻了可怎么办呢再欠傻子的人情,谁知道傻子捅个什么漏子让你还不行,不可以

梁玉道“唔,我还在想,与你爹和两位夫人商议,能不能让你多见见他,好跟他学点东西。”

袁先一脸的惊恐“傻子不是学出来的,是生出来的,我天生不傻”

因他这一句话,梁玉从城门口一直笑到了河边。笑得杨夫人都好奇了“叔玉,有什么好笑的事情说出来我们也乐一乐。”

梁玉驱马凑近了车窗,笑道“阿先真是太可爱了。”跳下马来,看着仆役搬来长凳、两位夫人扶着侍女的手下车。杨夫人道“淘气”梁玉给她搭了一把手,让她站稳,才说“是好事。”又伸手,与杨夫人一边一个将刘夫人搀下车,道“我刚才在想,要不要趁这个机会,让袁先多与萧司马相处一下”

刘夫人问道“为什么”

梁玉道“机会难得呀,那可是一个在萧司空身边长大的人。阿先要是学他,恐怕出息不大,但是听一听他从萧司空那里学到的东西,还是大有收获的。我这些日子总找机会与他说话,他不犯傻的时候,学问是不错的。”

刘夫人面露凝重之色,似在权衡。袁先紧张地拉了拉曾祖母的袖子,刘夫人问道“你不愿意”袁先慢吞吞地道“他不大礼貌。”

梁玉嗔道“你说话又绕弯子了。那是萧司空嗳,我刚进京的时候,都当他要完蛋了,人家硬是活转回来了,厉害不厉害他的教诲,你上门去请教也求不来。想知道政事堂是怎么想事情的,等你爹做到那个位置上,摸清了,再教你,你怕不得四十岁了。那时候再学,晚了。你管他是聪明是傻,能学到对你有用的,就当师傅敬着又怎么样学东西,还想要脸吗”

刘夫人听她这一长串话,句句都有道理,句句无可辩驳,可心里就不是很服,直到听了最后一句才恍然。原来是这样梁玉本人,为了学东西是真的可以不要脸的,进了京就敢敲袁府的门,送的那点礼物说出去一定会惹人笑话。可她就干了。

刘夫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对梁玉道“你辛苦啦。”

袁先小小声地道“那要是丢了脸他还没教我什么东西呢”

“一碗米,有人蒸成了香喷喷的饭,有人把它烧成了炭,我信你能看出门道来。要不这样,咱们问问你爹”

刘夫人含笑看了袁先一眼,袁先瘪瘪嘴“那、那好吧。”

“反正娘子是不会拿我箍马桶的。”袁先小声嘀咕。

杨夫人听完,问道“我回去就备礼,阿先,你要尊敬萧司马。”

“啥还拜师吗”梁玉连连摆手,“那不是个世叔吗做人侄子的去看望看望他就行啦。”她打的是个白占便宜的主意,如果要正式拜入门下,且不说萧度这学问够不够当人师傅的,单就萧度那股纨绔劲儿,梁玉第一个不答应袁先有这个老师。

杨夫人万没想到还能这样“这、这”这不出话来了。

梁玉笑道“就这样好了正式拜了师傅,他一准就不会讲你想听的了,得会自己套话。”她这主意与君子之道十分不和谐,杨夫人看一看孙子“这怎么行立身要正呀”

梁玉道“夫人,从权。啊,您看这水纺车,不是自己动手摇、动脚踩的,它纺出来的也是线,照样能织布呀,不能因为是水转的,它出来的就不是活计了。”

杨夫人被绕晕了“那以后萧司马要做什么事情,你们也要帮他。”

“那是当然的。”

刘夫人想了想,这道理好像也对,袁家几十年没有出过高官了,除了自己磨炼,也确实需要收集种种信息,遂默许。抬手指着水轮问道“水纺车真的好用吗”

梁玉笑道“您这边请。”

两位夫人相扶去看水纺车,看那个巨大的水轮也只赞其大,看到二十四支纱锭飞速旋转的时候才走心地惊讶了起来。杨夫人掩口,目光中透着惊疑,回头问梁玉“这、这若是昼夜不息,能纺出百斤纱线了吧”

夫人也是操持家务的人,袁樵、萧度需要梁玉去解说,两位夫人看一眼就知道这好处了。杨夫人心道,怪不得拿这个来举例子,若阿先能像这样,那我无话可说。

梁玉征得了两位夫人的同意,再与袁樵去说袁先的事情。

袁樵毫无障碍地接受了“这主意不错。只有一条,萧度又不是真是个傻子,过于功利他必能察觉得出来,还是不要太频繁的好。唉,能偶尔听一听已是不错啦。”

“那就这么说定了,这事儿你去办”

袁樵笑道“我去办。”秋收之后,楣县的库房又厚实了一些,到底没把耗子饿死。王刺史行将离开,袁樵也松了一口气。王刺史人不坏,也不算瞎搞,只是每每将手下唤过去问东问西,就紧盯着那三条,令人很吃不消。袁樵比宋义倒霉,宋义跟王刺史打个照面就卷起包袱去了乌县,袁樵跟王刺史住同一条街上,王刺史见他比吃碗蒸菜还容易。

我能过个轻松的年了,真好。

梁玉嘲笑道“出息呢”

“我的出息又不是用在这里的。”

“得啦,王刺史不算坏了,百姓得能到这样一个长官,也算是运气好了。对了,他还答应给我捎家书去京里呢。你要不要一起”

袁樵无可奈何地看着梁玉,梁玉摸摸鼻子。袁樵这一枝虽然现在有些没落了,使的人手是从来不缺的,真有急事早自己派人送信去了,压根儿不用等王刺史“顺便”。梁玉也是这个道理,杨仕达残部被清剿,此后道路通畅,她手上的骑士健仆也都不是一般人。王刺史这一手,还是以试探京城关系为主。

梁玉不想与他交恶,就真的写了封给梁府的家书,请王刺史代为转交,袁樵只当不知道这件事情。

梁玉亲自跑了一趟州府,将家书送重其事地交到王刺史手上“有劳府君。家里人不识礼仪,您见到了千万海涵。”

王刺史接到家信,一捏,不厚,估计也没有再另装一封给东宫的书信,自然也谈不上推荐他之类。王刺史也看得开,以为既然有家书,梁府就知道是他代捎的,难道梁家人见到太子的时候说起这件事,还会不说他的名字吗

那就够了。

王刺史虽多愁善感,也是一个做到刺史的人,同样明白自己的处境不可盲目乐观,能小蹭一点就可以了。自己能为太子、为萧司空做的有限,就不奢求他们会大力提携自己,还是得把楣州治理好了,有了政绩一切好说话。

王刺史满面笑容“一定原样送到府上。府上要是不识礼仪,怎么会养出三娘这样的奇女子呢必有过人之处,三娘不必谦虚。”又问有什么怀念的京城的物产需要捎带。梁玉道“不用啦,他们要向您问起,您就说,我什么都不缺,让他们别担心。”

王刺史也答应了。

过两日,萧度的家书也亲自送到了王刺史的手里,接着,王刺史便动身上京。

楣州从司马往下的官员放了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