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长命女 > 第148章 突生变故

长命女 第148章 突生变故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16:54 来源:就爱谈小说

京城顿时热闹了起来

回归的人员比起京城的常驻人来说比例不算高, 却是消费最强的一批人。也因此,各方商贾不顾时节地往京城进发。几年了,自从皇帝开始兴起到汤泉宫过冬, 皆是如此。又有各方使节凑个正旦朝贺的热闹,各地官员能晚点回去的也要拖一拖,在京城活动一二。

今年,京城又添了另外一种人贡士。

桓琚下令再开科考, 各地一般的做法是新年之后选了人送来。一些手脚快的也有提前来的,还有一等士子虽然不在贡士之列,但是素有文名, 又或者自负才学,只要有余力,也都视财力的多寡与情况的好坏, 来到了京城。即便不参与科考,混个名声出来被慧眼识英之士荐上去,也是一个出身。

京城本就是文物汇萃,再添这些饱学之士,大冬天里居然热情不减, 处处笙歌。人们呼朋唤友,认亲戚、新交朋友, 打听京城的情势。哪家新贵崛起有荐才的意思, 哪位重臣有爱才惜才的心思, 诸如此类。

整个京城都活了。

在一片活络里, 梁玉却又稳坐钓鱼台了。她的身材已经能看出来了, 所有人都不建议她再上蹿下跳,她也就从善如流。现在她也不是当年病急乱投医的情况了,当年吕娘子、史志远二人都是赶上了她进京两眼一抹黑、缺人用的时候,如果是现在,这二位恐怕是不能被她收罗的。

吕娘子犹有遗憾,问梁玉“当年是什么都不齐备,不得不拣剩下的。如今三娘也算是有名有号的人物了,为何不收行卷呢荐不上去,自己留着用也是好的。他们父子日后做官,然而袁氏宗族”

吕娘子摇了摇头,这宗族帮扶也不大指望得上,就得自己搜罗点势力。梁玉道“这才到哪里呢才刚开始,十成里还没来一成,头一等有门路的,此时正该往执政家里去。”

“就不能是独具慧眼吗”

“我要那么多的慧眼做什么凡事情,还是要自己拿主意的。拾遗补缺,你也做得,何必再急着上前呢”

“那也要准备好,黄侍中招婿,萧氏联姻,都是在做准备。”

梁玉笑道“你也说了,那两个都是执政。我现在算什么呢且看这一场热闹吧。”

吕娘子劝不动她,只得叹了一口气“三娘坐得倒稳。”

梁玉道“天有不测风云,还是稳些的好。”语毕,将手中一只匣子推给了吕娘子“吕师见天就这一身打扮,咱又不是穿不起。来,这个给你。”

这是那位袁尚书家的谢礼,梁玉借着桓嶷联系上了吴王妃,桓嶷又要对弟弟宽厚一些,吴王妃除了不能出门,其余倒也还好。尚书夫人由此又谢了梁玉一批礼物。吕娘子揭开匣子一看,笑道“看着都是好东西,只是我久不打扮,都忘了这些怎么用啦。”

“用用就都想起来了。”

“只怕用完了再要还给他就不好还了,”吕娘子话里有话,“只为打听女儿的消息,怕不用这么厚的礼。说不定另有图谋,最好的是想让女儿离婚另嫁,次一些的新亭房比西乡房厉害得多,袁尚书也有望入政事堂的,三娘还是小心些。”

梁玉道“瞧瞧,吕师看事何其明了我哪里还用再找其他人呢再说了,这是为国选材,我去与圣人争人大臣们举贤荐能,是他们的职责所在。我现在还是不要凑这个热闹的好。”

吕娘子只管摇头。三娘自己越来越有主意了,当年的情境恍如隔世呐

梁玉道“有操心这个的功夫,不如帮我想一想,要是家里结亲,哪家更合适一些宋郎君虽说也有推荐,也不至于坑家里,也不可能不考虑他自己。大长公主要做媒,大概也是一个道理。家里对这些还是不够明白,咱们就要多操操心了。”

这说的是梁家结亲的情况,宋奇果然是个奇才,常常一语中的,梁玉却又有别的考虑了。盖因宋奇指出,梁家担任实职是不可避免的,则官场上的暗流浅滩必然要遇上,一个合适的姻亲也是非常重要的。

吕娘子道“三娘若是有心不如这样,看他们与哪些人家结亲,如果与各方牵扯太深那主不合适,要是与人全不交往,也不合适,取其中。”

梁玉道“好。”

趁着年前回娘家的时候,向梁满仓建言“大长公主知道了咱家的事情,也要给咱家保媒呢。我就对她讲”趁机将自己的看法掺了进去。能得大长公主发话,梁满仓也是巴不得这一声的,连声说“好好好”

梁满仓心里还有一个小算盘桓琚上一回倒得太吓人了,万一真的死了,岂不又要耽误婚嫁照例,皇帝会说,我死了之后大家照常嫁娶,但是梁满仓与桓嶷的关系这么近,太不避讳了也不好。

梁玉得了他的话,陪着南氏去司空府里拜见大长公主,将梁芬的婚事托给了她。在长公主听了梁家的要求,将手一摆“也太小心啦”对梁家的识时务还是很满意的,没有过高的要求,就代表知道自己的斤两不会惹麻烦。

大长公主道“梅花开了,过两天来赏花。”

南氏当时就答应了。

到了赏花会的这一天,梁玉亲自陪着梁芬过来。看梁芬的意思,嫁不嫁人也在两可之间。梁玉再次向梁芬确认心思,梁芬道“有合适的嫁,没合适的就罢。”

梁玉点点头“也好。”

到了大长公主的赏花会,梁玉吃了一惊怎么还有别人呢

这话还要从头说起,近来大长公主做媒上瘾,不止梁芬,她还兜揽了其他的好几桩相亲的差使,趁着才下完雪天气好,将小娘子们聚到一起来,她也好把这些人都掂量一遍,一个个地都给安排个好归宿。

梁玉举目一看,来的人里也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通过问候,又辨别出了以前没认识的人。带着梁芬与大长公主打了个照面,梁玉就知道梁芬的事情有点难。来的小娘子多半有家人陪同,小娘子们大多比梁芬小好几岁,一个个鲜灵水嫩。

晋国大长公主拉着梁玉的手,悄悄对她一指其中一人道“你看那个,给你家八郎做娘子可好”大长公主伸手,能只捏一个么

梁玉惊讶地问“这是能行么”这一位是一位宗室女,伯父是个国公。

晋国大长公主道“怎么不行”宗室女也得分个层次,也不是人人都嫁到名门望族的,还是得分人。公主没得讲,挑顶尖的人材,其他的也是依次递减。梁八郎是太子的亲舅舅,不算辱没。

梁玉暗暗记下了,又拜托大长公主看梁芬的事情。大长公主也有点为难,梁家的姑娘也不愁嫁,顶好的没有,次一点的还是有的。如果太次了,大长公主也怕落埋怨。想了一想,道“我倒有个主意。”

梁玉忙说“还请赐教。”

“这么些年你们都等了,也就不在乎这几天,过两个月,各地贡士来得多了,从那里选”

“哎哟不愧是殿下”梁玉又看一眼梁芬,只见她也没有反对的意思,当即道谢。又记下了大长公主所言的小娘子。待赏花会后,即回梁府告诉梁满仓。

梁满仓和南氏都对大长公主所言很感兴趣,决定去拜访大长公主,梁玉即功成身退,回去准备给桓琚父子的新年礼物了。

新年的礼物已经准备过一遭了,这次也是依样画葫芦,金帛打底,然后才是珍玩。因桓琚病过,进上的许多物件就添一些康健的含义。桓嶷那里,太子妃快要生产了,保佑生子的东西是少不了的。林林总总,又是一长串的单子。

到了正旦,梁玉又得进宫领宴,再领了赏赐出来,一里一外也不亏损。出了正月,先给美娘办了度牒,美娘担心梁玉的身体,先不去无尘观住,且在府里陪梁玉。袁府正缺着人手,两家联姻场面不能小了,美娘多少能帮上一些忙。

梁玉于忙碌的空隙,又要往东宫里去太子妃要生了。

梁玉到东宫的时候,那里已经聚了不少的人了。李淑妃带着儿媳妇来了,两人都有生育的经验,李淑妃正执掌后宫,是应该出现的。太子妃的母亲也来了,女儿生育,她得到了探望的许可,桓嶷将她接了来,希望她能陪伴太子妃直到出了月子。

在这方面,桓嶷也很谨慎,不愿蹈杜氏的覆辙。当年桓琚请徐国夫人帮忙照料的时候,必也不愿发生后来的事情。若不想外戚没了下场,就要防微杜渐,桓嶷便只说了“一个月”。饶是如此,陆府也颇觉得太子是个好丈夫了。

李淑妃坐在一边,见梁玉来了,道“坐吧,已经发动了。”

梁玉看看位次,在李淑妃下手坐下了,问道“怎么样啦”

“她的母亲已经进去了,我们只在外面支应就是了。东宫里的旁人我都没叫她们来,良娣带好孩子、孺人照顾好自己,就算是帮忙了。”

“您想得周到。三郎呢”

“还在两仪殿里议事。”

“哦。”

里面太子妃的声音一声叠一声的,渐至无声,梁玉的心揪了起来。她见过好几个产妇,都是自家嫂子,都没有这么紧张。再看李淑妃,手里的念珠捻得飞快,口中念念有词,梁玉开始恨起自己做道士的时候不认真,没背几篇应景的经文来。

又过了一阵,里面还是没有声音,桓嶷可是被放了回来了桓琚也很关心太子妃是不是能生个男孩儿出来。

桓嶷先看李淑妃与梁玉都在,听声音陆夫人在房内,心安了下来,故作镇定地道“你们都在,我就安心了。”说完就开始踱步来,一圈一圈的,梁玉心道,看来他们小两口处得不错。朱良娣当时,是没这个待遇的。

等到天黑了下来,还是没有出来,桓琚那里打发了三波人过来,都没听到结果,又派了两名御医。接着,丰邑公主、安邑公主都来了。见到梁玉,问道“如何”梁玉恨得说一句“我宁愿是自己在生,也强如这般等。”

又过一炷香,晋国大长公主赶在宵禁前也赶了过来。一群人在外面干着急。

再过一时,一队人挑灯过来,拥着一个小少女,见面就说“阿婆。”

却是阿鸾来了。李淑妃道“你怎么来了”

阿鸾道“晚膳的时候已经过了,我看阿婆与阿娘都还没有来,过来看一看。”

祖孙二人说话,桓嶷的步子也停了,阿鸾盈盈一拜,桓嶷笑笑“你又长大啦。嗐,当年你出生的时候”

一语未毕,里面一阵惊呼夹杂着婴儿的声音,所有人为之一振,李淑妃问道“如何”

门被打开了,一个宫女出来说“恭喜殿下,是位小娘子。”

四周是一片大喘气的声音,都有些遗憾,如果是个男孩儿就好了,所有人都这么想。桓嶷抬手抚上了阿鸾的头“你有妹妹了。”谈不上失望,他还年轻,妻妾也不算很少,男孩儿接着生就是了。

李淑妃道“三郎,九娘才是辛苦的人。”

桓嶷笑道“这是自然的。”

牵动了这许多人,生下个女儿固然欣喜,但是因为是太子妃,还是更盼是个男孩儿,这种莫名的压力让梁玉不停地捻动手指亏得我还有阿先。周围都不是傻子,互相看了看,都欢笑了起来。

丰邑公主道“过不几年,咱们又有一个可以一起玩耍的人啦甚好甚好”

晋国大长公主嗔道“就知道玩儿。你别把孩子带坏了。”

“要这么说,您才是长辈呢。”丰邑公主吐吐舌头,打趣起长两位的人。

梁玉道“说起玩儿,趁着这个喜事儿,咱们不该热闹热闹吗”

一群人叽叽喳喳,商议要怎么庆贺,要桓嶷设宴,还有满月酒,一定要盛大,得把她们这些人都请了来才行李淑妃听她们越说越热闹,看看阿鸾,心头一动,阿鸾年纪也不小了,也该露一露面了。

养在深闺当然是好,但是结婚之后的路还得走下去,也得结交种种关系,是不能总拘在身边的。李淑妃问大长公主与梁玉“你们家的喜事,什么时候办呢”

晋国大长公主道“二月二十三。”

李淑妃道“唔,还来得及,到时候让阿鸾代我走一遭吧。”

李淑妃说到做到,到了二月二十三这一天,真的就让阿鸾去了大长公主家里去。阿鸾不经常出现在世人的眼中,才出现时,大长公主亲自去接了她进来,引得宾客侧目“这又是谁”

待知道是仁孝太子的遗孤,又都唏嘘,一转眼她都这么大了。

形形色色的目光中,阿鸾目不斜视,被大长公主领进去,放到萧礼的女儿那里,对她说“这是素素。”

萧素素是今天的主角,端庄中透着少女的羞涩,问一声“郡主好。”命奉茶,将阿鸾请到自己旁边坐着,又致歉,说今天会忙如果有疏忽了请见谅。阿鸾抿嘴一笑“已经很周到了。”心中却想,一生就都这样过了吗何其繁琐磨人。然而人人喜悦,都贺良缘。

阿鸾在萧府直呆到宴会结束,被萧素素的母亲陆夫人亲自送上了车,转回宫里。李淑妃问道“你今天去看,怎么样”

阿鸾笑笑“挺好的。”

李淑妃狐疑地看着她,阿鸾点点头,强调道“挺好的,很热闹。”

李淑妃道“你将来,不会比这个差的。”得承认,萧礼下手稳准狠还快,萧、袁联姻确定之后,听到风声的人才恍然大悟我怎么没有想到呢但是阿鸾是不会缺一个好丈夫的,李淑妃想,世间好男儿多得是,我总要为她做好这件事。

阿鸾不知李淑妃还打过这个主意,见李淑妃没了吩咐,转去见母亲去了。

李淑妃独自一人,由孙女儿又想到了现在的太子妃陆氏他们还是要先有一个儿子的好。

“我要是能生个儿子就好了。”太子妃对母亲吐露了心声。

陆夫人安慰她道“你们还年轻,不要着急,这世上的许多事情,都是坏在了操之过急上。儿子当然要,太子才是你的根本。”

“可是多么好的机会呀”太子妃难过地说,“兴许是报应,听说良娣生了女儿的时候,我还暗自庆幸,哪知道自己也”

陆夫人道“人之常情。我还是要告诉你,不管是谁生的,都是你的孩子,自己先不要划了界限。”

太子妃点点头,问道“三郎现在在哪里”

陆夫人道“还在读书。我看殿下不是个纵情声色的人,你不要疑神疑鬼。”

“没、没有的。”

“没有就对了,有自己的孩子是件好事,要把孩子照顾好。嗯”

“我知道该怎么做。嗳,我只怕让三郎失望了。”

陆夫人道“有什么好失望的呢”

母女俩絮絮叨叨闲聊的时候,桓嶷也处理完了手头上的事情,琢磨了一下,还是来看妻子。陆夫人笑对女儿说“瞧,殿下来了。”对桓嶷一礼,悄悄地退了出去。

太子妃见到桓嶷就哭了“三郎。”

桓嶷很慌张“嗳,你别哭呀。这时候哭对眼睛不好。”他对女性知识有一些贫乏的了解,皆是拜生母当年在掖庭的时候闲话所赐,具体道理他也不懂,也不需要懂,更不会去研究。现在看到了,不由脱口而出。

太子妃抹抹眼睛“嗳,不哭,不哭的。我只是想为你分忧,后嗣的事情定了,大事就算定了一半儿了。”

桓嶷道“不急,总有解决的办法的。”

太子妃变得哭笑不得真是个笨嘴拙舌的人啊,安慰也不是这样安慰的。心却渐渐踏实了起来。

桓嶷跟太子妃说了一会儿话,看妻子慢慢情绪稳定了,还当自己真是个会安慰妻子的好丈夫。对太子妃道“你好好休养,养好了身子才能说别的事情。”

太子妃不大想在这个问题上跟他来回讲,问道“三郎近来忙些什么呢不要太累了才好。”

“累不到我的,”桓嶷叹息,“我只要让自己不要多管闲事就好,现在朝廷大事是选拔人才,我的大事是带好弟弟。”

“四郎怎么了”

“阴阳怪气。”桓嶷将桓岳挑剔了一遍,“就为了自己痛快,现在好了,自己又进去了。将阿爹还气坏了,每每见到我们兄弟,必是孝开头,以孝结尾。”他们还得变着花儿的去向父亲表忠心,要换着词夸桓琚是个好父亲。年长些读过书的就算了,年纪小一点的两三回就没词了,还得他帮忙想词儿。惨

最惨的是回到京城之后,桓琚终于想起来还有一个小儿子也死了,又念叨起十九郎来了,都这个时候了,到哪里给他再找一个十九郎去

“我让人告诉宋奇,王、李两家甭管闹出什么事儿来都先压一压,不要报上来了。免得又生事端。”

太子妃越听越同情,道“都说老小老小,越老越小,耐心些会好转的。看看满朝文武,天下才俊,心情还不会好吗”

桓嶷道“我现在就盼着有一个能言善辩的人被圣人看中,也好救救我。”

太子妃终于被逗笑了。

桓嶷道“别笑,巧言令色的我也认了。”只要别再让他那么心累受折磨。

太子妃笑得更厉害了,一扫之前的阴霾。丈夫肯与她交心,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他们都还年轻,孩子还可以再生的。太子妃道“等我出了月子,去淑妃娘娘那里看看,我就不信,后宫里挑不出一个巧人来了。”

太子妃的主意打得挺好,出了月子即与李淑妃商议,看宦官里有没有能言者,好陪桓琚说话。李淑妃也答应了,正在挑选的时候,却又被打断了桓琚驾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