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三国之凤舞九天 > 第三千四百一十六章 铁骑之势

魏延,魏文长,三国演义之中,是个极具争议的大将。

最出名的,大概莫过于两件事,一个子午谷,一个生反骨。

后者,罗大大描写的十分生动,拿下长沙之后,魏延出降,刘备要厚赏之,诸葛亮却要将之推出营门,立刻斩首。

原因吗,此人脑后生了反骨,日后必定会有反意,当提前杀之。

为了突出万古云霄一羽毛的料事如神,罗大大在书里,是牺牲了不少人的。比如张昭,东吴大都督鲁肃,还有魏延。

甄宓去江东行商之时,一心要为叶欢寻访人才,以前者的心高气傲,要找,就要找寂寂无名的那一种,显示自己的眼光。

事实证明,她的眼光也是当真高明,一个义阳魏延,一个九江陆逊。一个是东吴的擎天白玉柱,一个是蜀国的架海紫金梁!

后者暂且不说,东吴四英将之一,放火天团两大高手。

说魏延是蜀国的架海紫金梁,过分吗?看他担任汉中太守之时的表现,也算不上过分。扼守咽喉要道,面对强敌,从未有失。

汉中与蜀中,战略地位不需多言,当年曹操拿下刘表,贾诩劝主公的是,休养生息,待得养精蓄锐之后,再进取天下。

曹操不听,以至于有了赤壁之败,听了毒士之言,怕也不会有后来哀哉奉孝,痛哉奉孝之语。当然,其中对错,亦很复杂。

但有一点,今生的叶欢也确定,也需在某一次战役的奇谋妙算应变之中,贾诩不如郭嘉和庞统,但大局观,无出其右。

张鲁献出汉中,曹操得到此处,已经很久没有为主公献策的贾诩,当即劝曹操亲自领军,全力攻击刘备,趁其立足不稳。

曹操再度没有听贾诩的建议,恰恰与赤壁之战相反,他认为,自己也是新得汉中,人心不稳,需要养精蓄锐,再行进取。

还是那句话,对错之间,很是复杂。曹操是兵法大家,他的眼光也是十分精准的,但以结果论,这一次,又是他失误了。

同样是养精蓄锐,刘备在蜀中励精图治,且他对汉中之地的渴望,远胜曹操。不拿下汉中,等若头上随时悬着一把宝剑。

于是乎,在积蓄力量之后,刘备亲领举国之兵征讨汉中。那算是刘皇叔一生中最为高光的时刻了,麾下人才云集。

可能会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刘皇叔讨伐汉中之战,先锋是张飞马超,身边还有黄忠赵云魏延,谋主,则是法正法孝直。

卧龙先生呢?任务也很重要,在成都坐镇,为全军调集物资。

在叶欢眼里,纯粹从军事角度而言,诸葛亮的确符合史书中对他的评价,是刘备的股肱之臣。大战的后勤,绝不比指挥简单。

你看看现在贾诩郭嘉,以及一众主将对张昭的尊敬,便可见一斑。

只不过小说吗,大家更愿意看见的,是在战场上的运筹帷幄。刘备的眼光是精准的,也可说毒辣,法正诸葛,各得其所。

当时镇守汉中的,乃是被曹操称为“虎步关右,所向无敌”的夏侯渊。论兵力,蜀军不占优势,但论决心,天壤之别。

对刘备的评价,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各种不同的声音。但谁也不能否认,皇叔的看人眼光,以及关键之时的决断。

汉中算一次,刘备亲征,精锐尽出,摆出了一副拼命的架势。蜀军士气高涨,兵精粮足,大有不胜不罢休的气势。

于是乎,名场面产生了,和三国演义不同,进攻定军山的,恰是刘备。他亲选士卒,分作十队轮流进攻,最终拿下。

此战的结果,曹军大将夏侯渊兵败殒命,刘备一举而定汉中之地。

好,此时来看一下刘皇叔帐下的大将,关羽在荆州,黄忠赵云的地位,不能与演义之中相比,也远在马超之下。

但马超只是新得之将,且之前,还有些不知上下之举,导致要靠关羽的威风来压制。汉中如此重地,刘备自不会交给他。

那么,唯一的人选,就是张飞了,熊虎之将,谁能与之相比?

刘备却选择了其时不过是个镇军将军的魏延,加之为汉中太守,守卫蜀中门户之地。彼时闻听任命,全军皆惊。

刘备便问魏延,汉中如此重地,将军当要如何防守?然后,就是魏延将军一生的名场面,绝不在太史慈那句话之下。

“若敌引倾国之兵前来,某为大王拒之,若敌命一上将,引十万之众来犯,某为大王吞之”。言辞之中,豪气自信尽显。

光有豪言壮语,肯定是没用的,但魏延绝不是虚言之人。担任太守,坐镇汉中十余年,从未有过任何闪失。

刘备对之是赞赏的,也是信任的,关羽兵败身死,刘备举国之力伐吴。魏延的汉中兵力,恐怕是唯一未经调用的。

一把不下与赤壁的冲天大火,将汉末双雄之一的雄心壮志,雨打风吹去。这是刘备的不幸,在叶欢眼中,也是魏延的。

说魏延有反骨,叶欢是不信的,当日初见,他还仔细的观察过。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说过此言,无可稽考,但观其后。

六出祁山,以第一出最为接近胜利,那时,蜀汉的将才一斤凋零大半。诸葛亮亲领大军走正面,赵云率领偏师走侧翼。

街亭之失,可能是诸葛丞相一生最大的悔恨,但他选择了马谡,便是败因。叶欢经常会想,若是让魏延作为先锋了?

那么,蜀军会不会还有街亭之失?若是没有,诸葛丞相率大军前进,又有没有“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场面?

历史是没有如果的,叶欢也不会去多想,但在魏延身上,他也花了很多的精力。首先要压制的,是他的傲气。

原本时空之中,魏延的傲气,怕也不在关羽之下多少。尤其是刘备死后,蜀中大将凋零,在他眼中,已经无人可以并列。

那是史书记载,今生,叶欢则有自己的观察。魏延的确是有傲气的,或者说,傲骨!这并不是缺点,关键在,如何引导。

叶欢的方法,是将他放在叶信身边,让一个优秀的年青战将,去引导另一个。同时,亦是在表达,对魏延的看重。

在叶信军中担任军职,还是有象征意义的,那是长公子,是叶大将军当然的继承人。长公子的心腹之将,日后意味着什么?

现在看起来,效果还是极为明显的,无论武艺还是统军,当时的叶信都明显在魏延之上,还更年青,怎么倨傲的起来?

定边军中,良好的氛围,先进的军事理论,加上不断的实战,让魏延不停地成长。凉州之战,他已经是一员称职的副将。

到了汉中之时,他和郝昭一样,在一步步走向成熟。此次宛城,叶信让魏延担纲先锋之责,心中用意,亦与高顺相同。

玉不琢,不成器。大将的成熟,永远要伴随着战阵的厮杀。魏延也很清楚自己箭头职责之重,进军过程中,表现全面。

“魏延魏文长,定边军中,后起之将。其人武艺非凡,统军有法,颇有当年张文远之姿,不可轻敌。”这是李典给乐进的传讯。

大将的名声,来自于战绩,亦有资历。倘若是原本时空之中,叶欢将关羽比作高顺,恐怕二爷会提着青龙偃月刀,讲讲理。

但今世,也许以关羽的傲气,并不会觉得其中有多大的荣耀,但亦绝不会有意见。且在任何人眼中,都是一种赞誉。

恶来典韦,是叶欢麾下的第一猛将,甚至是天下第一猛将。但他成长到三军之帅,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其中有无数心血。

早在当年讨伐黄巾之时,叶欢麾下的大将之才,在很多心目之中,唯有铁骑营统领张辽,陷阵军统领高顺,二人不分先后。

那时的熊虎之将张飞,和典韦一样,还没有彻底成长起来。

有张文远之姿,看在乐进眼中,便要深深记在心间。此言出自李典之口,绝不会夸大,魏延能得如此赞誉,必是将才。

叶欢是看不见李典给乐进的信件,否则,他说不定也会夸赞李曼成一番。你别说,看魏延用兵,的确有张辽的风采。

铁骑营统领,张辽最大的特点何在?叶欢会告诉你,除了所有的骑军战术精熟之外,文远将军永远会出乎你的意料。

此处,袁绍和麾下将领的领悟是最为深刻的,幽州之战,三曲洪彪突进百里,出现在了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位置。

张辽将军会告诉你,其实洪彪的三曲出现在那里,我也无法预料。但三大王牌之所以有今日的强大,张将军居功至伟。

就这么说,能让张海龙、臧空、洪彪三人同时点头的骑军战将,除了叶欢之外,就唯有张辽,铁骑的强大,某种程度上,掩盖了张辽的优秀。

稳重之中,不乏奇袭之能,谨慎之时,常有意外之举。和张辽一样,魏延的用兵,亦让李典有这般感受,才会有此言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