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新顺1730 > 终章 九三年(十九)

新顺1730 终章 九三年(十九)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22:11:44 来源:就爱谈小说

如果说,爪哇南洋地区,还能算得上有点工业资本的思路。至少是以发展生产力、扩大生产为目标的。

那么,在大顺北方,蒙古地区,那就真可谓是商业资本主义的极致表现了。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下的劫夺制,当真是演绎的淋漓尽致。

而这场劫夺制的淋漓尽致的终点,就是这一次刘玉的棺椁走海路的终点,天津。

自从当初大顺废漕改海定下来之后,天津的地位就已注定。但要说天津这些年的发展,终究还得说一句,李欗上台后砸锅卖铁、靠着贱卖国有土地的方式勐搞基建修铁路,才算是让天津摆脱了松苏的附属地位,真正成为了大顺在北方的港口城市。

随着李欗的边疆铁路计划的实施,从京城延伸到张家口、乃至于河套的铁路,使得天津这个港口,总算是可以说自己能辐射小半个塞外了另半个,是松、辽水系平原,和天津关系不大。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个听起来似乎寻常的口号。

但若看一看这些年大顺的一些变化,便可直到这句话本身,一点都不寻常。

比如,皮、毛、大黄,这些绝对算得上是大宗物资的商品。

在几十年前,甘肃青海的大黄、细绒骆驼毛、羊皮等,要运到天津,是一场不亚于哥萨跨越西伯利亚弄毛皮的艰难旅途。

要用皮筏子,顺着黄河,尤其是艰险的宁夏段,激流2000余里,先抵达河套。

到了河套后,再用骆驼队、马队等,运到通州。这玩意儿要分旱季雨季的,雨季用马、旱季用骆驼。

到了通州,再把这些货物,走北运河。要是赶上旱季、枯水期,那么北运河实际上也是走不了的。

故而,西北边塞,不是没有好东西。

大黄、驼绒、细羊毛、银鼠皮等等,这都是好东西。

但之前的问题,就是运不出来。这不是说就地生产,就算你就地生产,那么你生产出来的东西,不还是得运出来吗

铁路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运输费用降低了,蒙古地区的原材料可以方便地运来了。

以蒙古地区的羊毛和骆驼毛为原材料,呢绒、毛毯、毡子等纺织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了。

一方面靠海外市场。

另一方面,自是靠政府的订单扶植,尤其是军装毯子帐篷等等。

再加上,朝廷的都城在京城,是以在天津周围也鼓励发展诸多重工业。煤、铁、造船、军火等,亦是蓬勃。

这些好的方面,自然算是彰显了资本主义的伟力。

不过这不算什么。

真正能彰显其伟力的,还得看坏的那方面。

大顺的商业资本,在铁路修通后,用了二十年时间,就用劫夺制创下了奇迹高利贷的利息,已经让蒙古地区陷入一种竭泽而渔还债的状态,大量的羊才成年还未产仔就得还债;更是直接逼反了一部分蒙古人,烧商店、杀商人、造就了喀尔喀部的一场大规模叛乱。

蒙古地区,不比别处。

譬如法国,畜牧业也不差,也很发达。

譬如潘帕斯草原,畜牧业也确实发达。

问题是,法国当做牧场的地,潘帕斯那种年降水量在900毫米的土地,在大顺,早就被当成耕地了。

而蒙古地区,纯纯地是被农耕挤到了400毫米等降水线以北,甚至因为这几年气候转暖、以及一些抗旱作物的种植,农耕区不断北移。

这也使得,蒙古地区的经济结构,极为单一,且极为脆弱。

经济结构单一且脆弱,那么社会分工也就还早,手工业发展什么的最多也就想想。

啥都缺。

布匹、铁锅、丝绸、茶叶、糖甚至于,如今连批量制造的铜佛像,在这边都卖的相当好。

然而蒙古人手里又没有钱。

抢燧发枪时代了,抢钱的时代过去了。

那就只能换。

商人们倒也不急着要现钱。

春天来的时候,你赊了多少东西,咱们定好了你用多少羊来还;秋天回去的时候,把你欠债抵账的羊牛马赶走。

这里面,显而易见地能看出来问题。

春天的羊,和秋天的羊,是一个羊吗

或者说,一个小牛犊,和长大后的牛,是一个牛吗

从生物的角度上讲,是。

从商业的角度上讲,显然,不是。

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蒙古地区的经济结构单一且脆弱,所以社会运行和大顺这种理论上是小农国度的情况,完全不同。

各个部族的首领,类似于欧洲的封建主。

下面的牧民,倒不如说是农奴或者牧奴。

这些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向大顺皇帝效忠,按照封建分封那一套,各自分好自己的地盘草场等等。

同样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得向最高领主履行封建义务。

在大顺内地,是郡县制、亩税。

而在蒙古地区,则基本还是封建义务制。

封建义务这一套,隔壁幕府就搞得有模有样。大顺这边也差不多各个部族的首领,时不时得入京朝贡,在京居住一段时间。

入京京城居,大不易。你入京,不得讲排场、不得花钱

没钱,那不得借啊

借,自然是和在蒙古地区买卖最大的商会借。

利息,肯定是按照大顺律走,绝对合法36,最多三年,连本带利两倍即止。若两倍即止,还不还,则本息合计为新本,再按照36的年息还。

除此之外,各个部族得出丁、徭、役。

比方说,驿站、边防、巡逻、戍边,这些义务,是要花钱的。

花钱,没钱就得借。

借了,就只能借合法的最高利率,低了压根借不着。

借钱,又没有金山银山,拿啥还那不就只能拿牛马羊等来还吗

而商会在这里,实际上赚了三份钱。

借的钱,总要花了买东西,所以还是买我的东西。这是一份钱。

借的钱,得按照大顺律的顶格利息算利率,三年翻番。这是一份钱。

迁牲口的时候,牲口是按照春天定下的数量,秋天再弄走,那这一个牧期的长膘,又是一份钱。

一般来说,这种事若在中世纪,实属正常。

就和欧洲的领主和犹太人一样,借钱,不想还,那就杀犹、驱逐犹太人呗。

然而,问题在于,在这边做买卖的,可不是无力反抗的犹太人。

其幕后的资本,那都是京城的勋贵、军事贵族、御用大商人、皇族等等。

这就没办法了想欠债不还行啊,打进紫禁城来囚禁债主嘛。

问题不是打不过嘛。

尤其是铁路修到了张家口继续向北之后,上次叛乱火烧商铺的事一出,这边铁路直接把兵运过去,迅速平息了事端。

某种程度上讲,在蒙古地区活动的商会,就是大顺的东印度公司,而且显然还是转型前的、以商业资本主义劫夺为目标的那种原始东印度公司。

这和大顺在南洋等地的手段,就完全不同。

一个是无意识的工业资本主义思维;另一个则是无意识的商业资本主义思维。

当然,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大顺面对爪哇的土地,印度的土地,总能知道可以尝试着试试自己熟悉的办法,亩税制。

可面对着蒙古游牧区,大顺这边也着实只能如此,根本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因为,这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那要办的事可就多了去了。

改土归流、划分牧场、取消血缘继承、重整和蒙古贵族的关系等等,一堆堆的事,远不是说一场简单的改革就能解决的。

当然,朝廷也乐于如此。怎么看,蒙古各部,都在“私有制的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规则下,实质上被大顺这边的商业资本所掌控了。

只要大顺有本事、有军事力量,保证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规则李自成起义的时候,明显是反这个规则的,但显然此一时彼一时那么实质上,大顺就牢牢拿捏住了蒙古地区。

当然,这种事也十分正常,非常容易理解。

很多人以为的资本主义萌芽,是萌芽了、发展了,于是蒙古地区放羊剪羊毛、把羊毛卖给萌芽区发展纺织业、然后再用羊毛的钱换回所需的生活用品。

于是,在伟大的资本主义萌芽下,一切都欣欣向荣。工业发展起来了、市场扩大了、生产力提升了

然而,实际上的资本主义萌芽,则是高利贷横行、劫夺制、商业掠夺、压低价格、低买高卖、强取豪夺、军事镇压。

竭泽而渔到,蒙古地区一些部族欠的债,把部族所有的羊都卖了,都未必还的起。而很多地方的羊,还没生羔子呢,就不得不拿去抵债了。

本来这就是很正常的事。

荷兰的商业资本主义就是这一套,在本国如此,在南洋也是如此。总不能说荷兰都不叫资本主义吧

大顺在蒙古地区搞得这一套,肥了许多人,也促成了华北地区一些地方的棉纺织业、皮革业、毛毯业、毛纺织业的发展。

而通过这种原始积累拿到了第一桶金的京畿区的资本,又把他投入到诸如包买制的棉纺织业上,用印度爪哇的棉纱发展华北的家庭分散的织布行业,依靠着北部市场大行其道。

大顺南北两个金融中心的格局,已经逐渐成型。

但也意味着,旧天下,无法和平地、不过于流血地过渡到新的天下。

最内核的大顺内部的小农地主问题,还未触碰。即便只看外部,已然是从欧洲到印度、从南洋到蒙古,各地都已经矛盾丛生。而且,都是些之前并未出现过的、让这群人有些无所适从、有点不太会以史为鉴的新矛盾、新问题。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