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新顺1730 > 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

新顺1730 第172章 必然人走政息的改革

作者:望舒慕羲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22:11:44 来源:就爱谈小说

就像刘钰平日里给馒头灌输的,亦或者像是馒头当初给杜锋的妹妹说起的。

大顺取消的贱籍、世奴,不是因为某个皇帝的善心,而是江南奴变前仆后继的流血牺牲,使得旧制度无法继续存在下去,不断的起义导致统治成本增加。

大顺把铲平王庸俗化、偶像化,弄成了一种默许的淫祀,也总算是没有禁止,多少也算一种进步。

白云航家乡听过的故事、在福建当县令时亲眼所见的永佃权。永佃权的普及,也和废除贱籍、世奴其实也差不多。

虽然这个概念早在宋朝就已经出现,在明朝也已经有所发展,但真正让永佃权在江南扎根的,还是因为甲申年的那场江南大起义。

江苏、安徽、江西、福建这几个永佃权最普及的地方,也正是甲申年起义最凶猛的地方。

武器的批判讲清楚了道理。

虽然说,当年一些地方的士绅,在满清屠刀的帮助下,得意洋洋“奴辈谓奴不当与天地同休,是则真奴语也。夫有天地,斯有君臣、有父子、有主仆。天地不变,则君臣、父子、主仆亦不变。主仆之义,天地同敞”。

但反抗终究是有意义的。

满清的屠刀没比过大顺的屠刀,大量投身大顺的世奴、佃户、起义军余部,即便大顺和江南士绅有所妥协,却也没有延续太过残酷黑暗的政策,最起码瓦解了江南的大地主庄园制。

除夜权、避讳这样的明末扯淡东西,也予以废除了。

还在安徽、江西、福建等地,搞了一波类似于“禁红鬃烈马”的蚊子狱。

抓了一批大地主询问他们让佃户“避讳”是怎么个意思避讳只存在于君主和亲人,佃户非亲人,搞避讳,您这是准备当皇帝

大顺是妥协的了,没有在江南搞均田。

妥协的结果,就是在一些反抗最严重的的地方,默许了永佃权既不均富户的田,又适当地保证了佃户的利益。

再加上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得一些“不得出售”的学田、祭田等产业开始永佃。

有叫田皮、田骨的;有叫田底、田面的;有叫大买、小买的,意思都差不多。

山东地区不是江南,萌芽没有那么茁壮,当年又处在抗清一线,遭受过太多屠杀,这里的永佃制并未有太普及。

白云航的意思,便是由州衙出面,强制永佃。

在不动“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适当改革,用一种类似于减租减息的方式,化解矛盾,同时也为他的摊丁入亩政策铺路。

现在这个政策还未公布,只有刘钰等少数人知晓,只是完成了田亩清查。

白云航不想搞什么均田、井田,因为他知道这东西根本就是扯淡,现在根本行不通。

而且若是这么搞,自己必死无疑。

但他又不想自己好容易想出的政策、好容易可以升官的政策,在执行的时候出现大问题。

按他的计算,如果能够推行摊丁入亩,如果按照刘钰保证的那样开办工商,自己这个文登州可以增加不少的税收,这就是巨大的政绩,也是自己将来升官的一大依仗。

虽然白云航不敢像颜元那么有想象力,想把地租降到40,且三十年后让佃户拥有土地所有权。

但他却折中了一下,保持原本的约55左右的地租,略微下调到50。

要求富户把田分为田皮和田骨,富户拥有所有权,佃户拥有长久的使用权,以三十年为期。

衙门将作保,签订契约,保持原本的地租水平不变,略微下调,三十年内不得更改。

如果地主要卖地,那么拥有永佃权的佃户有优先权。

三十年内佃户拥有对土地的绝对使用权,但佃户需要自己出地亩税。在废除人丁税后,田亩数和人口数曲线对照之下,以及略微下调的地租,使得永佃权佃户所缴纳的赋税加地租,和以前基本持平。

后世有“三七五减租”,这个大概可以叫“五零减租”,把地租规定不得超过50。

若能实行,不管本心如何,出于何等目的,也算是一大善政了。

除此之外,还请求刘钰出一部分粮食,做仓本,尝试在文登复用王安石的青苗法,降低利息,拥有永佃权的佃户可以接待低息的贷款。

反正刘钰要搞工商业,不止需要钱,万余招募的灾民现在也根本不给钱,可是人吃马嚼的一年也消耗不少粮食,这青苗法就可以不用非要农户还钱,可以还粮。

白云航借助之前刘钰帮忙清查的田亩,算了一笔账。

若能实行,整个文登州就可以有三分之一的自耕农、二分之一的永佃权佃农,这些人是纳税的主力军。

剩下的他也根本不管,那些人既收不上来钱,管起来也麻烦。

实行下去,肯定会坑一部分大地主。

但是只要大地主不裹挟佃户发难,他就毫不惧怕。他怕的是大地主裹挟佃户发难,搞出来个五人墓碑记之类的事,那他也就别想升迁了。

他也知道,想法虽好,只靠府衙这点人肯定是没办法实行的。若是靠当地的士绅、秀才,这要是能推广下去,那就见了鬼了让士绅们自己割自己的肉

把大体的想法和刘钰一说,刘钰琢磨了片刻,笑道“白大人,你知不知道王荆公的变法失败了这永佃法、青苗法,你不会真的以为能在全国推广吧”

白云航也大约知道刘钰的为人,亦笑道“刘大人高看我了。达则兼济天下,如今下官还没有达,还在追求达。”

“全国推广,自然不可能。但我在本州推广,考核上优,人人赞颂,我管全国能不能推广呢”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非尚书,亦非天佑殿平章事。我只管文登州的事,这也没什么错,对吧”

刘钰冲着白云航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道“白大人大有水准,我是佩服的。成,白大人的意思我也听明白了,又要问我借人推广,是吧”

白云航点点头,观察了一下刘钰的脸色。

“刘大人,这永佃权的事,非得借你的人不可。至于青苗法,也需要大人费心。其实我也知道,如今借贷利息极高。换了别人,自然不肯。但刘大人似乎并不在意钱”

“别”刘钰赶忙摆摆手。

“别给我戴高帽。我不是不在意钱,是很在意钱。只不过我有自己的底线,在北方作战的时候,我就说过我有自己的底线,破城之后不准侮辱妇女。至于地方上的底线嘛,我是不搞高利贷的。”

“一则这是底线。”

“二则高利贷利息这么高,地租这么高,金银是逐利的。钱全都流到高利贷和土地上了,自然没人出钱搞工商业。你既要在这里搞青苗法,对我也是有好处的,日后这青苗法把利息降下来,自然就会有富户把钱往工商业里投,利息越低,投入工商业的越多。这个我支持。”

“但有一样。”

白云航点头道“大人请讲。”

“青苗法的事,我出股本,我的人管。衙门的人就不要掺和了,白大人也不要把这个作为功绩,否则必被攻讦。只是在一地实施就好,或者说,这不是白大人的功劳,而是我搞的商业行为。”

白云航本就没准备把青苗法当做自己的功绩,王安石的例子在前面摆着,这东西若是上疏到了朝廷,自己非要被喷死不可。

在文登州实施,可以安稳地方、增加赋税、抑制兼并,也能够使得民众更容易缴上赋税,这对他的政绩大有用。

若是实施好了,政绩斐然,距离“考核上优、入京为官”的梦想,就又更近了一步。

这事儿本来挺不好意思求刘钰的,傻子都知道,钱要生钱,最好的办法不是搞工商,而是买地租地放高利贷。

就想着刘钰是个居然想搞工商业的傻子,也正需要粮食,便想着求刘钰借点粮食搞青苗法。

既然刘钰主动揽过去,这就再好不过了。商户行为,自然应该大加奖励。

再者,搞青苗法,那些放高利贷的必然不满。

若是刘钰搞,这就简单多了。

有不满有不满大可以雇亡命之徒,冲击刘公岛军营嘛。

正愁这事没人给挡枪,刘钰主动提出来,白云航自是一万个乐意。

“刘大人这么做,在下实在不知该怎么感谢。说句直白的,人亡政息,将来我调任他处,大人也不在刘公岛练兵,这些善政终究是要完蛋的。不过就算终究完蛋,此时做一些,也算是对万民有些好处。”

刘钰微微一笑,反问道“白大人将来若是升任了节度使,已经算是到头了,到时候还会搞这样出大力、回报却不成比例的政策吗”

“呃若说假话,自是会的。若说实话,只怕未必。倒不是说在下就无一丁点的仁慈为民之心,而是若真的升了节度使,一省之事,又需要多少人才能执行下去非不为也,实不能也。文登州能推行新政,得益于刘大人在这驻军,有数百人可充胥吏。日后升了节度使,我去哪找这么多人况且,若是我手里有这么多能人,也只怕有人参我一本,说我蓄养官吏、图谋不轨。”

他说的看似实诚,实则也是真真假假。

也有几分投桃报李的成分,暗戳戳地提醒刘钰,这样的事不要搞得太大,以免叫人误解,或是被上面猜忌。

刘钰自是听的出来最后那句加了重音的“图谋不轨”是提醒他的,便感激地点点头,笑道“白大人的话,我记下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待我回来,再行解决。”

白云航知刘钰行事诡异,有些话不该问,可这时候还是忍不住问道“刘大人欲往何处何时归来”

“去当夜不收,侦查侦查地形,哈哈哈哈白大人放心,个月便可归来,不会耽误正事的。白大人,咱们就此别过,告辞。”

“夜不收”白云航盯着刘钰远去的背影,心说这说的可是奇怪。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