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夜阑京华 > 第十二章 今朝海棠香(4)(脑后被他的一只手压住,她...)

脑后被他的一只手压住,她恍惚着还在想,要不要抱实一点儿。可没法再抱得更实了。她的额头挨着他的衬衫,闻着男人身上受伤后有的外敷药物的气味,想到上次也是这样

“你身上是不是有伤”在天津她没经验,这一回有了。

“没有。”男人呼出来的灼热气息落到她耳廓上。

她眨了下眼,克制着情绪,鼻音更重了“那你身上”想想,笑着说,“挺好闻的。”不乐意说实话就算了,不勉强你。

谢骛清在黑暗里,笑了。

她见他笑过许多次,已能在脑海里勾勒出他笑的样子。

他松开怀里的女孩子,在一片黑里找到壁灯开关。一道光亮拉他们回了现实。他就着光线瞅了她一眼,方才抱何未,能感觉得到她大衣上裹带着寒气。

他对外问“炭火有没有”

“有,”武官像个土行孙似的冒出来,欢天喜地端着炭火盆,“刚烧的。公子爷说过,二小姐不喜欢多穿衣服”

谢骛清望过去,武官立刻放下炭盆,溜了。

两人相对立着,因刚抱过,何未始终不大能坦然直视他。但像能感知到,他的注意力在自己这里。“我不是随便谁都要抱一下的。”她深刻觉得此事须说清楚。

没见回音,她抬眼看,他显是在笑。

“上一回肯定不算数,”她无端心虚了,轻声说,“那是公事。”

谢骛清见她势必要论出一个是非曲直的神情,让着她说“不管是公事抱,还是私人抱,都按你说的算。”

何未想,他是否学过诡辩术,没人说得过他

他在屋子里溜达着,在多宝隔里的一个白瓷碟里翻找到飞艇香烟盒,敲了敲香烟盒,想想,又丢回去,对门外要了壶热茶。

趁人送水的空档,他进卧房,想收拾床榻。何未立在珠帘外,见他要收锦被,轻声道“我又不进去,你倒不用收拾床。”

谢骛清背对着她,将锦被折了几折,叠成一条,摆在床内侧。

他顺手把书桌上写了几个字的白纸抽走,攥成了团,出来便丢到火盆里。赤红的火苗子一下子被纸条撩得冒起好高。

“为什么烧它”她猜出这是给他姐夫写的,如同上次给赵参谋的。

“一时想不出什么特别的话,”他平淡地说,“写得太多了。”

纸虽烧得一时旺,却是个热闹,转瞬火苗就灭了。

木炭长长久久地烧着,灰黑里透着鲜红。

何未盯着那红,越看心越沉,筹谋安慰他。他已指坐榻,两人隔着一个矮桌子,坐到一张榻上。壁灯在照片墙那里,照到他们这里的光线已弱了不少。

谢骛清将滚烫的茶水倒给她,像熬着耐心似的,并不开口。

他的脸也是真的瘦。幸好不是棱角分明的面相,瘦不至脱相,只是让人瞧着心怜。

“今日你问,我答。”他倒是痛快,知她揣了不少疑问。

“我二叔刚回来,”她轻声说,“我从他那里听到了一些事,不知该先问哪一件。”

他不意外“已经得到答案的,倒不必再问。谨行发电报的内容,我全知道。”

何未由衷说“谢谢你,处处为我着想。”

谢骛清笑了笑,没说话。

“二叔想见你。”她又说。

“因为谢山海”他仍不意外。

真是他。

“你早知道我们家还做什么”她问。

“就算没和你二叔有生意往来,也猜得到,”他举杯,吹去杯中浮叶,“你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算有天大的悟性,也不可能凭着一朝兴起就把救人的路子走得如此顺。”

“二叔一直放我在历练,”她嘟囔,“而且,我不是孩子。”

白雾在他脸前,他微垂了眼,笑着说:“是,你的眼界早超过了同龄人。”

还有一问她犹豫着。

“这便问完了”他瞧过来。

她试探说“还有想问的,你未必肯说。”

谢骛清笑答“我不喜欢欺负姑娘家,尤其你这么小的。既说让你问,就会答。”

反复强调年纪,像亲手划了一道鸿沟。

何未不怎么高兴,没吭声。

“还不问”

他似乎话中有话,像要说当心我反悔。

何未不想放过这个机会,还是问出来“过去九年,你去了哪里”

“过去九年”

谢骛清沉默地思考着,良久后,出了声“过去九年,谢骛清已经死了,为国捐了躯。在”他回忆着,“你八岁那年死的,父亲老友下的手,后来家人将我在南洋藏了一年。你九岁,去了欧洲,在高级军官学校待了一年多,世界大战后转去俄国,俄语就是在那里学的,其后,谢山海归国反袁。你十五岁,我回了云贵带兵,反军阀政府、禁鸦片,那时叫谢卿淮。你十六岁,谢卿淮躲过了数不清的暗杀,可惜没躲过自己的老学长,因烧了人家几十万的鸦片又死了一回,这次真险些成土。你十七岁,我有幸还活在这世上,为保住叔叔唯一的血脉捡起谢骛清这个名字,来这里做人质。”

“在这里,”他最后说,“去年的十二月一日,认识了你。”

最后这句直戳到人心里。

人生际遇不可测。北京到云贵山遥水远,陆路水路不晓得要换几回,各省战火不绝,通信要走上好几个月若没有入京为质,他们两个恐怕这辈子都难认识。

讲述已告一段落。他的九年,生死往复,早活了常人的几辈子。

谢骛清又开始熬耐心,不急不慌地等着她。

“为什么后来改了名字,”她受不住这静,继续问,“不用山海”

他笑笑,没答。

太多人死在他阵前,反袁后,他便用谢山海陪葬了师兄弟们。男儿自当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可男儿脚下的是谁,除了他自己,无人在意。

“可你给我的信,落款是山海。”她再问。

他又笑了,还是不答。

那是十七岁的谢骛清,虽舍了一切,是他最意气风发时,用这个名字能让他暂时忘掉被软禁的挫败。

“还说都会答。”何未小声抱怨,见到的只有他一次比一次深的笑意。

不答就算了,不勉强他。

何未想,他笑时真好看。公子清贵,如珪如璋。

谢骛清没留她吃晚饭,实在院子里没人会做正经饭,也没先准备,怕委屈了她。他掀帘送她到院子里,何未回头问“那你自己吃什么”

“公子爷吃过了。”没等谢骛清说,一旁年轻武官已忙不迭地接话。武官还要说,被提着木桶浇冰的人踹了一脚是你该插嘴的时候吗

她遗憾“那算了,还说上次没吃到,这次尝一尝你们的手艺。”

“公子爷不喜欢浪费东西,没让多做”

谢骛清挥挥手,亲自将人赶走了。他问副官“邓元初去哪里了”

“说去买东西,”林副官掏出邓元初留下的怀表算时间,“快回来了,他算好时间的。”

何未坐邓家车来,须坐同样的车回去。谢骛清不便送她。

他肩披着军装大衣,低头问她“要不要先进去”

她摇头。纵然有谢骛清的铺垫,她对邓公子仍保持着该有的客气。人家大冷天做陪客,为不干扰他们又找借口往外跑,总不好人家回来了,还要去屋里请自己出来。

何未挪到老式的朱红大门后等着,这一处能避风,还有门缝能见胡同的土路。

她留意到大门红漆掉了几处,都快过年了,竟没补漆。好似无形里在证明给她看,谢骛清是过客,此处并非他的久留之地。

“去胡同口看看。”谢骛清的声音忽然近到耳后。

何未心中一震,欲回头,后背就已挨上了男人的身体。谢骛清竟在光天化日不对,是夜色沉沉的大门后,从身后抱住了她。蓝色大衣裹住她的身子,隔绝了无孔不入的风。

林副官目不斜视,从两人身旁经过,迈出大门。

她微微呼吸着,感觉到他的手臂在大衣里,环住她。

只是他右手搭得位置实在

只有一霎,谢骛清就离开了,避开了女孩子的柔软。何未耳边阵阵是心跳,呼出去的白雾都是热腾腾的。

他低声问“你说过什么节”

“在雍和宫外,每年腊月初八都有祈福粥,”她只有不停地说,才能让自己不像个被白雾蒸透的大红枣糕万幸这里黑,谁也见不到她的面颊,“每年都许多人去,更远些的地方,像天津、保定那边都有人连夜赶过来领粥。”

“要看情况。”他说。

“没关系的。我只想带你瞧个热闹,总在院子里闷着不好。”

话刚说完,几个人影遥遥地从狭长胡同那头走来。在暗不见灯火的土路上,邓元初比引路的林副官高了半头,身后跟着两个着便装的副官。

何未一见到人,忙从大衣里钻出来。谢骛清没强留她,由她逃了。

两人拥在一处确实暖和,乍分开,却比刚才还冷。

其实人影挺远的,还能再抱至少半分钟。她后悔地想。

一见院门,邓元初便站定。

邓元初今日戴了眼镜,那双比寻常姑娘还漂亮的眼睛藏在镜片后。何未见惯各色的人,擅识人,她早发现邓元初不管见谁,面上都有着固有的微笑,此刻便是。他一路微笑着走来,却并不让人觉得可亲近,反倒给人一种推人出去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感。

但一见到谢骛清和何未,镜片后的眼里便浮出了熟悉的识破一切的趣意。他对着谢骛清假客气地一点头,笑说“路上耽误了不少时间,多谢清哥替我照看未未。”

“客气了。”谢骛清在大门内说,语气不咸不淡的。

何未低头下了台阶,借月色走了。

等人躺到自家书房的卧榻里,搂着鹅毛枕头,她仍觉得浑身酥麻麻的。

“小、小姐翻来覆去,是想不好要不要收镯子吗”扣青问她。

刚在门外,邓元初将刚买的玉镯子送得极为隆重,院子里的姑娘们都看得高兴。

她下巴压着鹅毛枕“收,而且要收好。日后要还的。”

均姜在一旁搅着杏仁牛奶,把何未拎起来,塞到她手里“还什么我看这个挺好。”

何未笑而不语,喝了一大口牛奶。

“明日说是召家和何家一起用家宴,商谈年后的婚宴。”均姜提醒她。

“是吗。”她竟学会了谢骛清的语气。

均姜和扣青不做声,这语气怪吓人的,平日没见过。

“腊八粥开始煮了吗”她突然问。

均姜回“方才洗米泡果了,后半夜就开始炖。明日晨起正好吃。”

何未放了心。

谢骛清怕是不方便去,那便让人送粥去百花深处。难得他来次北京,要吃一口这里正宗的才好。中国那么大,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这里和云贵相隔数千公里还真不晓得云贵那里的腊八粥是什么口味,应该不大一样。

何未又想到裹住两人的大衣,厚呢的,蓝得让人心静。

当时两人身子贴着,抱在同一件大衣下,他背后那些人到底看到了多少电话好像响了,她恍惚看过去,话筒已被塞到手里,均姜说“谢家公子。”

她惊讶坐起。

均姜撇了下嘴,端起玉碗,挽着扣青出去了。

黄铜雕花的听筒冰冷冷的,何未把脸贴上去。

她轻轻“喂”了声。

“睡没睡”低低的男人声音传来。

“没,”她望着一旁的花架,笑着想,电话被人监听挺好的,他风流起来比严肃时会说话多了,“不过快了,没想到你能有电话过来。”

他笑了声“听说明日召家和何家有家宴,有没有心里不痛快”

“为什么要不痛快”她未料他关心这个,奇怪道,“难道等人家来年正式结婚了,等孩子满月酒,或是孩子都娶亲了我还要不高兴吗他们两家吃饭,你们每个人都要问我。”

“好,不问,”他说,“难得清闲,明日过来陪你。”

何未还以为听错。

“大小是个节日,”他又说,“总不能让何二小姐受了冷落。”

何未这才觉真实,他一定还记得傍晚自己说的祈福粥。

随即又想明白,原来谢骛清问召家何家的晚宴,不过为了有个由头见她。他们两个是余情未了么,对方难过时,总要现身安抚的

“不想见我”他笑着问。

“谢公子难得腾出一日应酬我,不敢不见。”她瞧见多宝隔里的自鸣钟上的玻璃罩上,映着自己藏不住的笑脸。

“那便定下了。”

何未抱着大白枕头,将下巴压在那白丝缎里,轻轻地“嗯”了声。

“未未。”谢骛清忽地叫她。

她心一跳,没好意思答应。

那边竟就此没了回音

百花深处的书桌旁,黑里乍现了一道蓝绿的光,烧到旺时是黄,最后凝成了一点点红。他坐在桌旁,两指夹着那一支本该在几个小时前点燃的烟。那时怕呛到她,没点着。

听筒搁在桌边沿,他手边。

似安静太久,那边的何未轻声叫他“谢骛清”

他笑,没应。

那边的女孩子再叫他“谢骛清”

他端起咖啡杯,悄无声息地啜了口。刚林副官说来说了两句要事,他没来得及告诉她。此刻听她叫了自己名字两声,竟不想再出声打断她。只想听她多说几句,琐碎不要紧,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一直在说,他在听。

这是两人同在北京的好处,能用一根电话线找到彼此,相隔两地就不可能了。

前两天吃饭,说北京电话局在筹谋着,十年内要搭一条跨两省的电话线路。不过难度大,两地一通话,沿途线路都要断掉。这种技术难题,还须时间解决。

那边的人搁下听筒,脚步远了,再回来的脚步声不止一人,细碎有女孩子的交谈声。最后还是她拿起话筒敲了敲,嘀咕说“断了不该没声音,是坏了吗”

他忍俊不禁,捡起听筒,低声说“刚才有事,走开了。”

“还以为电话坏了。”她笑。

“差不多了,我还有电话。”他说。

她毫不介意突兀的结束,只是柔柔地道了声“晚安”,主动配合着挂断。

也是太急于撇清“关系”,没来得及让他答复一句。

他猜,她该挂断就后悔了,没多说两句。如同朱红大门内在他怀里避风,怕被人瞧见先钻出去。可躲开又要后悔,没再让他多抱会儿

谢骛清笑着,反手将烟在烟灰缸里钦灭了。他离开座椅,看窗外的小院子。

院子东南角有个木架,攀着葡萄藤的枯枝,据看院子的老伯说到夏日能长满院子的绿叶,巴掌大,一个叠着一个,还能结葡萄,现摘现食。还有两棵香椿树在西面,应节时,随时摘一把往鸡蛋浆里丢进去,便可炸一道小食,过去女主人常做,为将军佐酒。

隆冬时分不见枝繁叶茂,但枯枝未死,来年拔绿,仍是繁盛景象。昔日婶婶的温柔用意全在这小院子里藏着,她想要叔叔能真实感知到他是为何而战的。那是比忠孝礼义更有温度,更让人觉得值得的东西。

何为山海

岂止触手冰冷的砂石波涛,还有这红墙内的人间烟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