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夜阑京华 > 第十三章 烟火落人间(1)(谢骛清照旧是言出必行,翌...)

谢骛清照旧是言出必行,翌日,谢家和邓家的车同时出现在了大门外。

只是时辰早了些凌晨四点半。

何未难得有兴致,寻了去年订做的以红为主色的袄裙。上是红线滚边的银白短袄,下为银红百裥裙,隆重得像过年。

她从毕业后便没穿过袄裙了,往东院大书房去的时候,难免忐忑,一迈入书房,便闻见二叔书房里特有的老山檀香的香气。于香气里,第一个见到的便是谢骛清。

今日的谢骛清没着戎装,穿了深蓝西装和同套马甲。他的座椅旁正是屋子里的眠鹤熏炉,那半人高的仙鹤单脚立在那儿,鹤口中飘出了一阵阵的香。

而谢骛清在醉人的香里,一手端杯,一手捏着茶杯盖儿,拨着浮沉的叶

夜阑人静,天黑得正浓。

他一抬眼,竟像见到神仙洞走出来一个不知何朝何代的女孩子,背对着窗外的月色,从屏风后绕过来。她浮沉在香气里,宽阔的衣袖垂在腕下,两手交握在白狐裘护手里,披风的帽子仍戴着,没来得及摘下。

谢骛清和披风帽子里的那张小脸对望了数秒。他一低头笑了,举起拨了有十来分钟茶叶的白瓷杯,就着浅尝了口。

难得见她穿暖了一回。

何知行倚在卧榻上,正和邓元初聊着一桩他回国前的旧事,和财务部有关。

去年筹备大婚时,前清的内务府想和财务部要钱没要到,最终抵了几十箱子的瓷玉金银器给汇丰银行换钱。此事传出去闹大了,财务部被骂无能,不得不拨款给宫里结婚用。

何知行轻摇头,叹了口气“又是一桩为前朝善后的事。”

邓元初笑着,无奈道“若论起来,善后的事可多了。这几日我被借到外交部,和八国谈庚子赔款的事。当年他们八国烧杀掠夺北京城,我还没生出来,眼下却要善后给他们赔款,”邓元初感慨,“烧我们的城,杀我们的人,还要我们赔钱。”

“还在谈吗”何知行意外,这可是一笔旧账了,前清欠下的钱。

邓元初点头“总要想办法让他们少要,退回来多些。还是用扶持教育的方式要的,资助留学、修学校什么的。”

“这还要感谢当初的梁大人,”何知行说,“找到教育做突破口。”

昔日的驻美公使梁大人在美国努力周旋谈判,想办法让美国把多余的赔款用来资助教育。由此找到突破口,打开了和各国谈判的局面。

“鲜少听人感谢自己人,”何未坐下,对二叔抱怨说,“倒是听人夸过洋大人仁慈、肯退钱帮我们搞教育。”

三个男人不约而地笑了,笑中自有无奈。

见何未已到,他们很快不谈了。

“去吧。”何知行微笑着,让他们年轻人去过节。谢骛清微微欠身,对何知行点头告辞,和邓元初先一步离开书房。

何未走前问二叔“晚上在家里吃,还是去外面。”

“晚上不是何家和召家的宴席吗”何知行笑吟吟地望着她,“我们二房的怎能缺席”

这是在开玩笑二叔从不拿召家开她玩笑的。

“四点回来,今晚不可迟到。” 何知行认真道。

“真要去”她不放心地确认。

何知行轻点头。

何未不明所以。不过既二叔有这个兴致,她倒不怕什么,于是痛快应了。

何知行握着黄铜袖炉,目送何未出了门,转而若有所思地看向方才两个青年男人坐的一左一右两个空座椅。

“这两位公子都在追求二小姐,”莲房轻声说,“二小姐选不定。”

“未必是选不定。”何知行轻摇头。

何未是一个从小喜欢吃什么便咬死了不变沧海桑田也只吃这一个铺子这一口滋味儿的别扭孩子,除非是坏了败了变味儿了才肯丢。

对食物如此,对人也差不多。举棋不定这种事,在她身上没机会发生。

何知行最后视线落在了眠鹤熏炉旁的空座椅上,碍于今日有邓家公子在,那个谢家男人虽是旧识,却从头至尾话都没说,静坐饮茶

若没看错的话,就是他了。

何二家在内城,去雍和宫不远。

到时队伍已排得老长,不比庙会人少。两人的副官本想替他们去排粥,被何未制止了,她让谢骛清和邓元初亲自去,祈福求平安,如此才显诚意。谢骛清一问要两个小时后才正式放粥,没让她去。“喝我们的就是,不过为讨个吉利。”他如此说。

几个副官眼瞅着两位将军毫不嫌麻烦,照着何二小姐所说的披着各自的大衣径自去人群里耐心排队,对这位何二小姐更添了几分敬仰之情。何未紧跟着赶副官们去了,都是难得来,不如一同去求个平安。

唯有林副官纹丝不动,守着何未,说什么都不肯挪动半步。

何未不是喜欢勉强人的性子“那算了,他们回来,你喝他们的。”

东边露了白红的光。两位公子爷在人群里只能远远见个侧影,何未两手兜着白狐裘护手,耐心立在人少的地方等着,顺带问林副官“林副官。”

“二小姐。”

“林闻今是你的假名字吧”她轻声问,“跟着谢卿淮的”

林副官沉思片刻,未料公子爷连这个都说了“不,从山海起。”

这么早。她轻声问“那你真名是什么”

“单名一个骁。”

林骁。何未轻点头。

从山海起,那是经历了反袁的,甚至会更早。凭战功他该有更高的职位,却心甘情愿跟着谢骛清做一个小小的副官,还陪他度过了人生两次生死大难

“林骁副官,”她对林副官敬重点头,“幸会。”

林骁微微一怔,略低了头,轻声说“能结识二小姐,也是卑职的荣幸。”

她笑笑,轻声问“为什么你们公子爷瘦成这样”

“前年”林骁目光黯了黯,“中了两枪,有一枪的伤险些要了命,养到如今还没好。”

“那他还喝酒喝咖啡”

“咖啡喝得少,酒是多。我们都清楚,是他身边死了太多亲人朋友,须心理上有个支撑的东西。醉时人能放松些,他自己这么说过,”林骁言罢,轻声又说,“公子爷入京前刚能下床,就匆匆过来了,怕被人知道先前受了重伤,没带医生在身边,我们这些人又没能耐给他调理,自然恢复得慢。”

何未轻轻颔首。

谢骛清和邓元初各端着一碗粥回来,何未和林骁默契地都不说了。

“我们回去吃吧”她在谢骛清递来粥碗时,轻声说,“不想在外边儿吃。”

谢骛清没在意,直接打道回何府。

进回了院子,粥先给均姜去用小火煨上了。

她让茂叔请来了东院儿客房常住的老中医。这位老人家是何知行多年老友兼医生,孤家寡人一个。因二叔的身体缘由,何未一早就接人到家里,除了为何知行调理身体,老先生每月有十天在外义诊,药钱全是何家出。

因多年交情在,何未信任他如同信任家人。

“我这两位朋友都是刚入京不久,我怕气候差异大,劳您给他们看看,开些养身子的方子,”她在小书房内对老先生说,“只是两人有些特殊,不能外传诊病的事。”

这老中医也不多说客气话,将眼一闭,气定神闲靠坐在椅子上“请人来吧。”

何未这才请了谢骛清和邓元初进了书房。

他们两个同时看出了何未的意图,邓元初十分配合,往椅子上一坐,将手腕交给了人家。谢骛清则沉默坐陪,到老中医开始点评邓元初的大小毛病,他似想到什么,突然离开了座椅。何未一愣,随即快步跟上。

谢骛清本想往外走,但何未抢先一步,挡在了抱厦前。

他好笑,没说话。

何未亲自关了外头的门,又将里边的推拉门合上。

推拉门进去,往东走是小书房,有老中医和邓元初。余下人早被她支了出去。眼下在抱厦这里,除了左右两个卧榻,还有一对儿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及里头斜插着的红梅,再无其它。

“这个人是我家亲信,”她轻声说,“让他看,完全没问题。”

见他不答,她声音更轻了“我只想让他出个调理方子,人都来了,至少诊个脉。”

谢骛清低头看着她,低声问“我有说过不诊吗”

“你不是急着往出跑吗”

他倒是笑了,反问她“何时跑了”

何未抿抿唇,眼往下瞧,盯着他的皮鞋看“那你出去做什么”

“想到一桩事,须交待下去。”

她憋了许久,喃喃道“你去吧。”

谢骛清到她跟前低头看着她。她也不知该给他开门呢,还是等他自己走。她平日里主意拿得快,今日却没了想法。红裙的裙摆挨着他的皮鞋边沿,可想而知两人站得有多近梅枝是新剪的,来去经过不觉香,伫立在插瓶旁,渐被香气醉了人心。

“不是急着去吗”她轻声问。

“倒不急。”他说。

方才分明很急的样子。

谢骛清近前小半步,她的裙摆被带的晃得散开,直接洒在他的皮鞋面上,全盖住了。

“外边有人。”

谢骛清没回答,手已在她后腰上。不过只是搭着,没用力。

“里边也有人,”她像说给自己听,可不要色令智昏,想干什么不能找个没人的地方,偏要在两扇没挂锁的门内,冒着随时要被撞破的危险,“我没锁门。”

“看到了。”他简略回答。

他另一只手臂也楼上来。

还是抱了,大白天的躲在抱厦里不明不白地抱住了。她关门是为了方便说话,为何偏偏搭了个幽会的空间

他低头,看到她耳朵慢慢变红,或是严格来说,是一被抱住就开始红了。

何未心始终提着,生怕两扇门被人拽开最后挨不住,轻轻推开他,小声说了句“都抱好久了,快去吧。”言罢推开连着书房的那扇门,逃了回去。

她到书房坐定,总觉被波斯猫挠着脚背似的,坐立不安,低头瞥自己的脚背,不过是洒开来的裙摆轻荡在脚面上

等邓元初诊脉完,谢骛清才慢悠悠地进了书房,似什么都没发生,在邓元初问他去何处了,回了句“出去吹了会儿风。”

我这吹了一早上风排队领粥刚暖和过来,你这就热上了邓元初忍着没说。

老中医留下两张方子,以问诊顺序在左上角标了甲、乙二字区分。何未送人出院子,老人家低声叮嘱她,第二位受过不少的内外伤,须细心调理,最好每月来诊脉,随时调整药方。

“也不必每月,他很快就要走了。”何未轻声答。

等谢骛清他们走了,她才记起早上领的腊八粥还在厢房里用小火煨着。

真是顾头不顾尾,只想着诊脉了。

她不知谢骛清今夜是否要回六国饭店,对均姜吩咐说“等我晚上回来,打个电话问他在何处,再送过去。”

临出门,她去了二叔的东院儿等着。

今日何知行难得要莲房准备了深灰色的西装,莲房给他里里外外整理着,两指捏着袖口的折痕检查是否烫得到位。最后,莲房特意折叠好了一方深蓝色帕子,在西装口袋里塞好。

“莲房脸红了。”候在一旁的均姜轻声对何未说。

“二叔已算美人迟暮了,他读书时可是大学堂的一景,”何未不无骄傲,轻声回说,“哥哥够得上君子如玉这四字了吧刚过继那阵子,二叔领他出去,人家问这是谁,说是何二的儿子,那人就摇头说,不及当年何二之六七。”

何知行目不明,耳却聪,摇头苦笑,望了她们这处一眼。

宴席开在前门外的泰丰楼。

自同治年间起,这里就是官员和商贾名流的宴客之地,梨园界的宴席也多摆在此处。楼虽只有二层,内里却自有乾坤,大小房间有上百间,可设多宴。

何未想着何家的女眷必然全是袄裙,不想让人误解自己迁就何家,特意在出门前换了日常穿的深领软缎长裙。她一进泰丰楼,解下大衣,被均姜在肩上系了个貂绒披肩保暖,慢了半步跟着何知行往里头走。

没走半程,她觉奇怪,问身边的均姜“你有没有发现,今日各省军官额外多”

那些大小军阀们为突显权势,军装没有重样的。谢骛清是沿袭了昔日反袁主力的护**军装式样,而别省的军官各有不同。

“你进门时,没看到吗”何知行在前面,笑着问身后的她。

“看到什么”

“宴客的牌子。”何知行答。

一般承办酒席,楼里都要在进门的玄关立面红底金字的宴客牌,写明今日有几家几席,主人家姓甚名谁。她平日还留心看几眼,今日不想看到何家名字,便没去看。

难道今日还有别家酒宴

“有个军官学校的同学会,邓元初的名字在头一个,想必是牵头的。”何知行又说。

何至于这样巧

“何至于这样巧”二叔似摸到她的脉,说出她心中所想。

何未努力找着合理的解释“邓元初在外多年,回来找老同学相聚极正常。泰丰楼又是宴客的绝佳之地,选这里也正常。只是日子巧了吧”

她似问非问,控不住地往另一处瞧。

那边宴客的地方被屏风连成墙,隔开了,除了往来端菜的人,不见里边主人。

何知行微微顿足。

她收回心思,见何召两家宴席屏风外等着的是召应恪。

“何叔叔。”召应恪温声道。

何知行微笑着略一颔首,留下两人,先进去了。

何未在这一点上始终感激召家大公子,从始至终他对何家二房的态度都端得极稳,无论对内对外,待何知行都是晚辈的恭敬态度。所以她对召应恪也始终客客气气。

“稍后恐有一场不欢而散的闹剧,”召应恪低声说,“我怕闹到散了见不到你,便等在此处,想说”

“想说当日错怪了我,如今知道犯了错,要道歉,”何未轻声接话,“是这些吗”

她抬头,让召应恪看到自己完完整整的一张不带怨怼的眼和含笑的面“我们从小认识,你该知道,我是最不记仇的人。”

召应恪凝着她,慢慢地说“是,我知道。”

她和召应恪的关系复杂得很。他不止是哥哥托付的良人,还承载了何未对过去的许多回忆何未不想在今夜这种两家都在的时候,和他在此处沉默相对,被人瞧见不知要说什么。

她正想找两句不痛不痒的话带过去。

说话的**,止步于看到谢骛清的那一眼。

他高瘦的身影距两人至少有二三十步,远到她根本看不到他面上的细微神情变化,却有种和旧情人偶遇在荒郊野庙外,聊了两句中华大地皎皎明月,竟被当头一道破空闪电夹带的瓢泼大雨浇了个透心凉后回到家,浑身湿透地一点灯,意中人正靠在床边瞅着自己的那种明明什么都没做,却心虚得要命的复杂感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