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夜阑京华 > 第六十四章 月笼山海关(2)花(他们在百花深处住了一日,...)

他们在百花深处住了一日,夜里,凌晨四点多,两个人影徒步到古北口关内。

何家车过于打眼,何未没让轿车接近长城。

谢骛清自黄包车上,借月色,仰头看古北口的城墙。

数个月前,这里曾是长城抗战最激烈的前沿阵地。被飞机轰炸过的城墙,残缺不全,碎石砂砾滚落堆积,清冷苍白的月色里,能见没有墓碑的小坟包。望不到头。

“古北口的战事最惨烈,”她指一个方位,“当时日军攻上来,有一只七人小队没联络上,没接到撤退命令。对着飞机和重型炮的轰炸,七个人守到最后,弹尽粮绝,以肉搏战迎敌,全都牺牲在高地上了。”

如果没有不抵抗的命令,有如此将士,根本不会丢掉关外三省和热河。

“郑渡可以瞑目了。”谢骛清低声说。

并不是所有军人都懦弱胆怯。只这一点,便可告慰关外英灵。

谢骛清从怀里掏出了一个粗布包裹的小东西。

他半蹲下身子,扯开上头针线连接的地方,打开,仍是个油布包。再展开,层层保护下的竟是一抔土。他均匀地将土洒到碎石上。

“我一位同僚,”他轻声说,“哈尔滨人。他说,不必葬回故乡,到我能到的最北之地。”

他拿起一块石头,压住布包。

谢骛清遥望破碎的城墙,沉默许久,不再发一言,沿来路而归。轰炸过的焦土地,黑黄不一,深色碎石被炸弹烧过,仿佛透着血的色泽,留下了那场抗战的最后痕迹。

“郑渡的姐姐,”他坐入轿车,“这两天到北平。”

“她说,弟弟有件西装在你这儿,想取回去,”谢骛清轻声又道,“一同安葬。”

“须我帮忙入关吗”

谢骛清轻摇头“她有自己的方式,这次到北平,她想亲自同你商议一桩事。”

他不愿多言,何未猜想,总有不方便说的地方,没多追问。

幼时她是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子,年纪渐长,知晓凡人皆有不可言说的事。或是时机不对,或有所顾虑,她隐约觉得,谢骛清不肯说到底,怕和自己有关。

入北平时,晨光微现。何未嘱司机绕路到安定门。

城门洞口,自南来的骆驼队,扛着粗糙破旧的麻布袋子,如一道微型游动的长城,绵延不绝。轿车停于城门旁。

何未原想说,这次回来,下车看一眼安定门。

她瞥见谢骛清侧脸神色肃穆,沿着她的视线往城门牌上瞧。洋洋洒洒三个大字安定门。

何未唇微启,手背被谢骛清攥住。

少时,他手指修长,掌心皮肤细腻,除却因常年扣动扳机而养出来的食指老茧,再无其他岁月和战场痕迹。这次回来不一样了。谢骛清的掌心像被砂纸打磨过,粗糙滚烫。

“走吧。”他说。

江河沦陷,他没颜面下车走这道安定门。

何未和谢骛清归家。她将西院儿的书房让给他。

大书房的眠鹤熏炉挪到此处。半人高的仙鹤单脚立在那儿,鹤口飘出一阵阵的香,像过去的何二府。差别是人,坐于香雾里的人不再是二叔,而是他。

谢骛清下为西裤,上着白衬衫,仰躺在床上。长途奔波北上,没睡踏实过,躺到她的八步床里,倦意上涌,没等她来,便熟睡了。

何未进了房门,揿灭了灯,怕吵醒他,在八步床下绕了两步,决定去西次间。

她朝外走,房门被一双小手推开。

斯年悄悄自门缝往里瞅,逗笑了她。何未轻手轻脚拉开门,对她向外挥挥手,斯年马上后退两步,穿着小拖鞋,没留神,向后一个趔趄,被何未搂住。

她弯腰下来,轻声问“来找我啊”

斯年抿嘴笑,点点头,旋即瞄房门。

何未反手,拉拢那扇门。

“少将军累了”斯年耳语问她。

“嗯。”她笑。

“我在这里,好吗”斯年指西次间的卧榻。

何未颔首,牵她的手,一对母女上了卧榻。斯年穿着短袖的棉布小衫和长裤,盘着腿,和同样姿势的何未面对面。她笑,何未也笑。

“他要睡多久还走吗今日走吗我下学回来能见吗”问题一个追着一个,斯年带着期待,懂事地又说,“急着走的话,没关系的,下次回来再说。”

何未低声道“不走。”

斯年拉起何未的手,把玩着她的手指头,闷头笑。

“一会儿他醒了,去叫声爸爸。”何未轻声道。

斯年抬头,眼睛盯着她。何未笑着,轻点头,权作应允。

“要惹麻烦,”斯年压制着祈盼,摇头,“不要。”

“叫吧。”何未道。

说完,她又道“他没听人叫过爸爸,让他听两句。”

斯年终是安心,开心点头。

“少将军来,看我们的”斯年问。

何未轻声道“北上,抗日。”

斯年惊讶,小脸上神情几变。长城抗战前,小姑娘对抵抗外敌信心满满,历经那数个月的北平乱局,见到撤下来的部队,挤满医院的伤兵、学生和民兵团的人,她对战争有了更直观的认知。对亲人的爱护,激起了孩童对死亡的恐惧心。

“在长城吗”

“不,”她摇头,“出关。”

“小召叔叔说”斯年犹犹豫豫地轻声道,“他们的兵一次比一次用得多,上次四十万,这次调了一百万人打红军的十万。”凶险非常。

召应升想必磨不过斯年对红区的关心,被磨出了真心话。

当然,这源于何未的教育方式,从不隐瞒。乱世里的孩子,日后须执掌航运的女孩子,须早熟,更须直面实事。她忽然可怜起斯年,面对日后的抗日局面,无人能预估到结果,斯年这一代的孩子究竟要面对什么,她,或谢骛清都不敢断言。

何未沉浸在对未来孩子们的前途思虑中,心生惶恐。

“热河沦陷,政府只会调兵去打自己人,少将军他们被围剿面对一百万军队的围剿,都要出关抗日,”斯年像在找寻着一个正义的理由,掩盖心中对父亲即将出关的恐惧,“这是大义,老天会庇护的。”

斯年望向何未,祈求回应。

“对。”

如同斯年所说。他们好不容易聚集了一支队伍,没有南下支援红区,而选择在关外抗日如此的队伍,倘若输了

卧房的门,被从内拉开。

谢骛清睡到中途,身旁没有何未的气息,自然而然醒了。

他的衣着和天津港登船那年不同。

斯年印象里见谢骛清最后一面,戎装、长军靴。今日的男人面容疲倦,仿佛宿醉未醒,着一深蓝色西装长裤,衬衫未熨烫过,独独一点,枪在腰后挂着。

映入谢骛清眼帘的晨光里,一对母女对坐在卧榻上,交头接耳。

他一贯的不苟言笑渐消失了。

谢骛清招手,对斯年道“来。”

言罢,拽了离他最近的椅子,落座。斯年手脚并用从卧榻下来,光着脚三两步跑到他跟前。他余光里看到斯年踩在地板上的脚丫,一把抱起女儿,放到未有旧伤的腿上。

斯年幼年不懂男人该胖该瘦,等懂事了,每每回忆谢骛清的身姿,还有那张旧相片中的谢少将军,深觉父亲常年征战,不大爱惜身体,清瘦得紧。

她记挂父亲多年,乍一见,腼腆地失了语。

“书读得如何”谢骛清微笑着问。

斯年咬着下唇,低头,喃喃半晌,小声道“不如父亲。”

谢骛清从未被人认真称呼过“父亲”,自心底滋生出一丝酸涩感。这个小女孩虽非他和何未亲生,从记事起便只认他这一个父亲。常年离家的愧疚感,被生疏的称呼催生出来。

他摸着斯年的头发,柔声道“读书一事,各有各的悟性,有人悟到早,有人则慢些。唯用功一途,常胜不败。”

斯年轻“嗯”了声。

谢骛清欲再问。

扣青拿着书包和蓝色布袄裙,忙慌慌追到西次间,看谢骛清抱着斯年,一时没了主意。

“今日请假吧,”何未道,“难得一次。”

扣青二话不说,扭头便走“我去给少将军泡可可牛奶。”

谢骛清意外,何未低头忍着笑。

这一“纠葛”,若非在天津卫的戏楼包厢被白谨行和邓元初一唱一和点破,以谢骛清的性子,她一生都难知晓真相。

“姨姨说,父亲初来何府,连喝了三杯可可粉冲泡牛奶。”斯年恰到好处说。

换何未意外,凝注谢骛清。

他们分离时间远超相处的日子,家里人担心她难过,从不提过去。

谢骛清佯作未闻,探手,把矮几上的木刻松树纹茶壶拎起,欲倒茶。茶壶空的。

碍于孩子在,何未笑着抿起唇,右手撑着下巴,手肘搭在卧榻矮桌上。

谢骛清被她引得微笑起来。

“我还有课业。”斯年从谢骛清腿上跳下,小声道。

直到小身影消失在西次间,何未照旧维持原有的姿势,撑着下巴,打量他“谢少将军喜好可可牛奶,竟喜好到如此程度。”

谢骛清低头一笑,摸了一只与茶壶配套的木刻松树纹茶杯,在手里把玩。

“你如何晓得我爱喝牛奶只因我让你试一试”

“那天,”他眼中含笑,道,“我进了西次间,见到半杯牛奶。”

那天。

她被扣青和均姜提醒,订了婚的姑爷到府上来了,在书房等着。扣青匆忙递了一杯热牛奶,她在蒸腾的奶香热气里,缓缓咽下小半口,勉强应允见面。她打着见一面聊几句便将人打发走的心思,自卧房穿了西次间,挑开两道珠帘,再到东次间,行至书房。

记忆里,仿佛脚步声伴着锣鼓点儿,还有人叫好。她像被命运催动,登了场的角儿,不知唱那一折子的戏,茫茫然伸手,挑开红布绣金的帘子。

乍一露脸,叫好不断,银元和翡翠珠玉被一股脑往戏台上丢。

地板上,如骤雨冰雹。她却茫然不知所措,没听过的锣鼓点子,没见过的捧场贵胄,而搭戏的那位,更不知姓甚名谁。

身后帘子忽被挑起,登台的男人,戎装加身,辨不清面貌,甚至辨不出善恶。她在催促的锣鼓点儿,叫好声里,望着这个陌生人。

那场景,分明在戏池子前,戏楼内,画面老旧昏黄,却带着硝烟弥漫的气息。

“倘若,”她轻声问,“我那天没见你们,你还会再来吗”

谢骛清靠坐在高背椅里,和她四目相对。

何未猜想,他将要说什么。

直到他轻摇头,揭晓答案“谢某本不愿牵连二小姐,若那日你不出现,便认定是老天安排,绝不会再来打扰。”

她笑。未料在她幼年便成名的少年将军,竟信市井常言、玄乎其玄的“老天安排”。

谢骛清也笑。

换个说法,这被世人称之为命运。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