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夜阑京华 > 第六十七章 血祭英雄灵(1)(何家在清末时,喜好香山。...)

何家在清末时,喜好香山。

这一回做法事的寺庙,仍在香山的碧云寺。此地远离四九城,藏在群山当中,方便隐匿行踪,逃出关外。

何至臻大手笔,包下十几辆马车,还原了清朝末年何家最鼎盛时,秋日赏枫叶的阵仗。昔日的姐姐妹妹们年纪大了,为掩盖岁月痕迹,胭脂涂抹得手法极重。满头珠翠,在染过的黑发间微微晃着,在马车的颠簸里,仿佛回光返照一般,极尽所能端坐马车中,享受着路边寻常人的目光。

何未有意晚到,午后方至。

她下轿车,和扣青沿石阶攀山。碧云寺有两道山门,等进了寺院,何家跟来的车夫、小厮们和婢女们汇聚在一处,好奇望向她们两个女孩子。

那些个宗亲男人们,聚在百年松柏的树荫下,三两成堆,时不时冒出爽朗笑声。这里边没有女孩子的身影,哪怕如今权势最大的长房长女何至臻,也须在佛堂后的屋子里,与一众女眷休息,不便露面。

她自轿车下来,长发挽在脑后,前刘海蓬蓬松松照在眉毛上,短袖的白布旗袍,脚下是白丝缎布鞋。作为二房仅剩的人,她坦然走到雕花排门前的白石阶前,对众人略颔首。各房长辈、男丁皆在,有尴尬,有麻木,也有好奇的,诸多视线落在她身上。

知了声声。

“何未啊,”三房的叔叔,开腔道,“这几年你们二房和我们走动太少了。无论如何,都姓何,同根同宗,不可生疏了。”

众人附和。

“血脉亲族,分不开的,”何未笑着道,“二叔临终前交待过,二房终究是何家的一支,各位叔叔伯伯有难处,尽管开口。何未能帮的,都会帮。”

华北局势不明,何未有召应恪的关系在南京,还有航道,这种富贵亲戚,谁都不想得罪。但碍于过去何未亲爹在,不便示好,而今何未亲自开口,自然不愿放过这个机会。

宗亲们的热情,仿佛开了闸的滔滔江水,把何未围在当中,从她帮助运送物资去关外,到支持长城抗战,称颂航运的大义与民族担当。

何未稍陪着说了三两句,笑道“斋膳前,须先拜见母亲。稍后再叙。”

进了暗红的雕花排门,穿杏黄袍子的僧人引她去了偏殿。

里头,何至臻吩咐人摆了几个桌子,女眷们围坐在几处,陪何家老夫人吃茶。素斋无油的点心,粉红翠白的,堆到碟子里。

“过去啊,讲究一个赏花,”一个姑姑道,“崇效寺看牡丹,天宁寺赏芍药,法源寺闻丁香,还有一个是什么来着”

另一个表姑姑看到何未,满面堆笑道“未未来了,这要问未未,她见多识广。”

满屋子女眷这才见到她。

“还有海棠,”何未道,“花之寺的海棠。”

“是了,就是花之寺。”

她走到生母面前“母亲。”

老夫人自从丈夫离世,仿佛被抽走了全部的精气神,她浑浊的双眼凝着何未,没答。未几,苍老的手持起一杆子烟枪,往一旁递过去。何至臻划亮了火柴,点了烟灯,给母亲烧烟泡“母亲的风湿病太重,没得治了。”她对何未道,解释抽大烟的

“坐吧。”何至臻摆出了长房长女的气派。

有人为何未搬了凳子,她和何至臻一左一右,在母亲身边坐了。

姑姑们自赏花说到茶楼,再到今夜斋膳。

何至臻时不时望烟灯,心神难定。

何未接了一旁婢女递得茶,把杯盖子掀开,凝结的透明水珠儿落到她的裙上。

“少爷和小姐们起了吗”何至臻问身边的婢女。

“刚醒。”

何至臻轻“嗯”了声。

“你父亲”何未母亲握着黑黝黝的烟枪,烟嘴儿的泛着黄,烟垢可擦净,但使用的痕迹抹不去,“走时,你没露面,更没给他守灵,不孝啊。”

何未没说话,和母亲对视着。

“今日办这个法会,能有如此阵势,你也算出了力气了。稍后在你父亲的牌位前跪上一晚,尽个孝吧,”母亲轻叹,“稍后我和宗亲门商议,把汝先的牌位放回去。不计较了,不同你们计较了”

“母亲是大度的,还将你看成亲生女儿,”何至臻道,“虽你从未尽孝。”

余下女眷未出声,这不是她们该掺和的家务事。

自得知何未要来昭寺,且承担大半车马租用的费用,各房私下交待过女眷,见到何未须客客气气的,切不可得罪这位富贵人。

何未似猜到母亲的为难,笑了笑,放下茶盏“我早随先父过继到了香港何家,如此草率在此跪着守灵,实在无法向那边的人交待。”

“说到底,你是父亲和母亲的亲生女儿,难道到这一天了,还不肯尽孝吗”何至臻不悦看她。

“不孝的名声,从十几岁跟着我,习惯了,”何未仍然笑着,清水般的眸子里,有着对母亲的眷恋,无可否认,这是她的亲生母亲,“可自古忠孝,难两全。”

众人不懂,何未为何扯到“忠”这个字上。

母亲握着烟枪的手指,微微一颤。何至臻亦是愣住。

偏殿静得仿若无人。

氤氲的香炉,飘出檀香香气。香炉底座上,可见隐隐的锈绿斑斑,经年累月的痕迹,是岁月厚重的杰作,如这数百年的寺庙,如这三千多年的城池。

何未轻声道“而此生,我也只能尽孝一人。为男儿,顶天立地,为父亲,慈善正直,为家国,鞠躬尽瘁,为民族,从无私心。”

她又道“我父亲何知行走前,遗憾于当今局势,写了一幅字留给我,一句古人的话。至臻姐姐和我自幼一同背过,你七岁,我五岁那年,教书先生连着诵读了数次,你嫌先生啰嗦,说你早记住了、背下了。不知姐姐可猜得到”

她看向面色阴晴难定的何至臻“但悲不见九州同,家祭无忘告乃翁。”

何至臻心慌至极,只觉得亲自挑选的檀香过于浓郁,熏得她太阳穴突突直跳。

“未未啊”母亲从恐惧里挣扎出声,“何必说这些。”

“方才提到尽孝,便想到了。”何未道。

她把茶盏重新端起,轻抿了一小口,惬意品着茶。

生意场上尔虞我诈多年历练出来的脾性和气度,并非偏殿内的女人凭着富贵女的名头能压得住的。大家见她喝茶,方觉空气流畅,纷纷端起茶杯,跟随一道喝。

何至臻虽重开钱庄,但多是做着暗里的勾当,由她第二任丈夫在背后指点帮衬,架子虚,没等何未喝第二口茶,便唤了婢女,轻声吩咐,给小少爷和小小姐们早用膳。

“姐姐从未去过何二府,”何未忽然道,“不如今晚带着孩子们,去住一晚,你我姐妹也好叙叙旧”

何至臻怔了一怔,旋即笑道“今晚我在寺里。”

她回“孩子灵性大,住山里不妥,还是回城得好。”

凭着亲生姐妹的血缘关系,何至臻从何未眼睛里窥探到了什么。

何至臻下意识想离开座椅,但怕行为突兀,克制住心底涌出的惧怕。

“姐夫上次匆匆见过一面,没打过招呼,”何未仿佛闲谈,忆往昔,“好像在山海关沦陷前,是不是”

“是,”何至臻强撑着,轻声道,“你记性好。他如今出关做生意去了,脱了军装,不再管战场上的事了。”

“虽对不起曾栽培他的郑老将军,但人各有志,不能强求,”何未瞧着何至臻的眼睛说,“总好过关外投敌的畜生。长城砖墙上的血,迟早有一日要用那些汉奸的血来祭的。”

女眷们附和连连,提起卖国贼,同仇敌忾。

有年少的女孩子见何未提到长城,主动说到,长城抗战时,自己去给将士们收尸,抬着伤员往北平城内送的往事。

还有女孩子撞起胆子,对何未说“何未姑姑,我们真心仰慕你的,运送物资出去。”

何未笑了笑。

“何家历代从商,享过寻常人未有过的富贵,到该出力的时候,就不能躲开,”她对那个女孩子笑着说,“你若有心,来航运公司做,我让人安排。”

那女孩子喜悦应了。

母亲的烟枪早灭了,没留意,她坐于两个亲生女儿之间,竟一个字都说不出。无论对疼爱偏宠的大女儿,还是早早过继出去的小女儿都没了掌控力。

偏殿门被推开,何至臻身边的婢女悄然入内,小声道“少爷和小姐用过斋膳了。”

何至臻心慌难抑,小声道“知道了。”

“我虽没姐姐孩子多,但有了斯年后,也有了做母亲的心思,”她望着何至臻道,“斯年常常问我,何时有人能出关抗日,倭人才能被赶回去。她虽小小年纪,对国格和人格倒是有了认识,姐姐的孩子们,如何看待抗日的”

“他们”何至臻目光闪躲,“年纪小,不如斯年懂事。”

何未轻叹,又道“斯年他们命好,生在北平的何家,虽家中无人有功勋,至少都在竭尽所能支持抗日。那些汉奸的孩子就可怜了,也许父亲是软骨头,可孩子生下来,如何能选自己的父母一旦父辈判国,日后的路如何走作为一个母亲,心疼无辜的孩子。”

先前对何未的言辞,何至臻还抱着侥幸心理,而今到这一句,如冰水浇头她不觉回视,眼底的慌乱再难掩饰。

何未反而看偏殿外,夜幕将至。

“天要黑了,大人们留在山里无妨,”何未道,“孩子趁天亮送回城,对他们好。”

血色,从何至臻的脸上渐渐消失。

何未带着善意,轻声劝道“我是孩子们的亲人,姐姐交给我,只管放心。”

何至臻五内俱焚,如被火烧。皮肤滚烫,血色重回脸庞,色泽越来越重。她已难呼吸,像在做着挣扎

“倘若姐姐不放心,也可一同回去,”何未又道,“毕竟,孩子们离不开亲生母亲。”

檀香香气浓郁。何未的双眼泛了红,为那几个孩子,为过去的自己。

她轻声、最后劝道“若困了,累了,没娘亲在身旁,会怕。”

注意以后可能找不到我,因为,文,学换域名了,百度也会搜不到。抢先看,请到点co去掉,一定要收藏到收藏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