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夜阑京华 > 第六十八章 血祭英雄灵(2)(夕阳西下,殿内光线暧昧难...)

夕阳西下,殿内光线暧昧难明。

“要点灯吗”有位姑姑问。

一语惊醒何至臻,她手里的洋火柴盒子早被捏扁了,凹陷下去。

“不必了,”何未替她答,“稍后,便要出去用斋膳了。”

坐不住的小辈儿人,轻声交谈,对全斋膳跃跃欲试。她们在偏殿坐了两个时辰,被磨没了耐性。何未的母亲像一尊泥塑雕像,如城内土庙的摆设,受尽烟火,却不言不语。

“再烧一泡吧。”母亲低声道。

何至臻诧异看母亲,这无异于在阻挡她离开的时间。

“烧吧。”母亲重复道。

何至臻两手交握洋火盒。

何未拿起茶壶,让水流缓缓注满茶杯。

偏殿内,几个女孩子终熬不住枯燥,眼神勾连,相互壮胆起身,其中一个将将要开口时,两声枪响击碎了偏殿内的平静。

洋火盒掉在何至臻脚面上,她脸色陡变。

偏殿内乱作一团,女眷们受到惊吓,齐齐离开座椅,慌张望向门外,却又不敢动。两扇闭合的殿门,仿佛能隔开现实的恐惧,谁都不敢跑出去,更怕有影子冲进来。

除了腿脚不方便的老夫人,还有放下茶壶的何未,无人不慌。

何至臻情不自禁迈前两步。

“上山时,听闻要剿匪,”何未说,“关外悍匪,趁热河沦陷逃入关内的。”

何至臻扭头,惊恐地盯着何未。

“这消息来得早,我已请人将碧云寺护住了,倒不必慌张,”何未回视何至臻,“区区几个匪徒,成不了气候。”

何未今日来,未施粉黛,周身素白,无一首饰,与偏殿内的女眷们全然不同。

而此刻,她浴在偏殿窗格投入的夕阳余晖里,仿佛被落日红光绘上的一层胭脂,人面桃花,双眸清亮“姐姐与其惶惶而立,倒不如坐下来,更心安。”

“此刻贸然闯出去,万一被牵连了,平白连累了孩子。”她轻声又道。

何至臻手脚发麻,料想到何未的话中话。

她膝盖僵直,似无法弯曲,无法前行,亦不甘回到原位。

偏殿门被推开,一个小厮跑入,说外头吩咐,女眷们先留偏殿,勿要四处走动。满殿站着的人先后坐回原位。再没了方才闲谈的愉悦,死寂一般沉默。

“点灯吧。”何未吩咐。

婢女们也怕,忙跑向烛台,点亮一排蜡烛。

隔着跳跃的烛火,能见到偏殿墙壁上悬挂的佛像画卷。光影晃动,佛像的面容仿佛也有了变化,有俯瞰众人的威严。

殿外再无枪响。

何至臻几次想给母亲烧烟泡,手抖得不像话。在烛光的影子里,何未静坐品茶,一盏茶饮罢,偏殿的门再次被推开,一个小厮径自小步跑到何未跟前,恭敬道“三爷请小姐去呢。”

何未颔首,随小厮离开座椅。

“何未。”何至臻脱口叫她。

何未驻足。

何至臻盯着她的背影,许久不语。满殿的人,容不得她说大逆不道的事实。

但她对这个亲妹妹,有许多的不甘压在心底多年。年幼时她同何未一道认识召应恪,偏名满京师的召家大公子对亲妹妹情有独钟,本以为注定是妹夫的人,机缘巧合下成了自己的夫婿,其中不乏她的机关算计夫妻多年,不如青梅竹马数年

何至臻从何未的背影,看到地面上她的影子,再看到众人交错的杂乱无章的和影子。

她虽不如何未谋算在心,但至少能猜得到,孩子的父亲已经凶多极少。在如此局势下,她咬碎了牙,都只能承认,孩子父亲脱了军装,出关做生意去了

何未借月色和烛光,离开偏殿。

她从暗红的雕花排门出来,何家各房的男人们聚拢在一处,因多是平日里病恹恹地躺着抽大烟,立在那儿就显得虚弱乏力,不论胖的瘦的、长脸短脸,都仿佛都是同一张面孔。

何未突然记起小时候,初次见二叔,便是立在如此的雕花排门后。二叔刚留学归来,跟着家中长辈们,“聆听”教诲。而她,躲在暗红排门后头,盯着这个与家族格格不入的二少爷和他惊世骇俗的事迹。

二叔走后,照他的意愿,没入何家祠堂。

在何家航运办事处的后院儿,有个小屋子,摆着二叔和哥哥的牌位,两人相依相伴,算是何家二房的一个小小祠堂了。

白石阶前,三叔和四叔过来,对视了一眼。

三叔轻声开口“外头聚着不少人,说是何二小姐的人。”

“是,”何未颔首,“我的人。”

“那便好,那便好。”

两个叔叔心中惴惴,不敢深问。

“下山路途远,既安排了斋宴,就在山上吃,”她见两位叔叔不言语,嘱咐道,“大人无妨,别饿到孩子。”

她无意同何家人多打交道,草草三两句,离开寺院。

“小姐还是心软。”扣青轻声道。

杏黄色的寺院围墙,在月色树荫下,书写着佛门谒语。何未带扣青沿石阶下行,到第一道山门,慢慢停步。

谢骛清负手而立,在山门外,像等了她许久。

昨夜她问,能否给她一个机会,劝说姐姐放弃逃走,或至少保下孩子。

“我从恭亲王府离开那夜,对你说过,没法放下枪的缘由。”谢骛清提醒她。

他曾说,他这些年在外最怕看到孩子,怕看孩子拿枪,怕看到小孩子围在一起翻死去伤兵的破衣服,找能拿回家的东西

“对不知姓名的孩子,你我都有照顾的心思,更何况,那些是和你有血缘关系的人,”谢骛清在湖蓝色的床帐内,靠在床头,对她说,“你我是做了父母的人,这种心情相通。”

她跨下数级台阶,跑到谢骛清面前“万事顺利”

谢骛清微颔首“传首关外,血祭同袍。”

他话语中的威严,藏不住、压不下。何未拉住他的一只手,没等再问,谢骛清反手包裹着她的手,握了又握。

何未在他心里,始终有十七岁的影子,强撑自尊面对何家一众人等。谢骛清怕她受委屈,虽然眼前的女人已远胜从前。

“刚才在寺院里”她轻声道,“想到二叔。”

言罢,她又道“还想到我哥哥。”

谢骛清凝注她,默了会儿,说“先下山。”

夜里,警卫员把谢骛清带来的行李箱送到西次间。

多年来,这一个棕皮箱子陪他南下北上,从未更换过新的。箱子四角和边缘的硬皮磨得见了木板底子。

何未怕斯年看谢骛清收拾行李难过,早早叫扣青带女儿去睡,她陪在一旁,安静看着谢骛清把两条长裤和衬衫、皮带摆进去。

“这次倒不远,”她轻声道,“只隔着一道长城。”

谢骛清扣上箱子,坐到她身边“讲讲你哥哥。”

何未一愣。为何问这个,今日倒是奇怪了。

“你的家人,除了何知行先生,就只剩这个了,”他道,“从未听你认真说过。”

何汝先。

晋老最得意的门生,葬身南洋的一个不知名外交官。如同战乱数十年来为国捐躯的甲乙丙丁,无名无册,无功勋无后代,更无人传颂

“我哥,”何未在深夜烛光里,回忆那个影子,“是个没人知道的外交官。”

“他可能不是我亲爹的儿子。我是说,他可能不是何知俨的亲生儿子,”她停住了,揭开一段尘封的过往,须直面失去亲人的伤痛,“何知俨早年娶了不少姨太太,后来,有人总传五房的那个来历不明,这种谣传无法证实,说得多了,大家都信了。”

何知俨既不愿承认姨太太和下人私通,生下见不得光的孩子,又无法容忍一个可能是野种的儿子养在家里,便过继给了二房何知行。

“何知俨怕我哥若非亲生,心不向着他,于是千挑万选,挑了我,”何未轻声道,“我是长房的人,正妻的女儿,在他们眼里,比一个可能不是亲生子的人值得信任。”

谢骛清终是懂了,为何同是一个娘亲生的女儿,却有如此鲜明的远近亲疏之分。如何家长房的算计,何汝先一死,何家航运理所当然要到何未手里。

未料,却是这个早早安排下的棋子,成了最反骨的人。

“还是说我哥,不说何家了,”何未笑了笑,“我哥到外交部没多久,就被派遣去了南洋。因为一次在大学堂的演讲。那天他在外交部的同僚被事情耽搁了,他被礼让到讲台上”

她看着谢骛清的眼睛说“讲得就是反军阀。”

在北洋政府内任职,大肆宣传反军阀,也只有何汝先敢做了。书生意气,一时痛快,让一个青年才俊被外送去了南洋。

“我同他到南洋时,没办事处,船运公司的办事处被他分出一半办公,”她道,“他是法学博士,要没有那次演讲,该更有成就的。”

“他是一个十足的绅士,从没发过火,对谁都没有,”何未仿佛打开了回忆之门,什么都想说,以至于讲得乱,没有了章法,“就连我二叔,都曾和人黑过脸,但我哥没有。”

不同于她这个何家二小姐,何家大少爷是个深居简出,不喜人前露面的男人。

哥哥留洋归国后,不久便被派去南洋,很快离世。这样的一个男人在寻常人口中被提及,大多唏嘘两句,便没了下文。

但何未最清楚,她哥哥是个怎样的才子,心怀如何的远大抱负。

“他像你一样,自己写过书,有关外交的,”何未遗憾道,“没来得及从南洋带回来。”

“不过他不像你,名声在外,”她轻声又道,“一个不知名外交官写的书,没人想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