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夜阑京华 > 第七十二章 祈愿九州同(3)(多伦收复的消息,几日内传...)

多伦收复的消息,几日内传遍国际社会,震惊世界。

无人能想象到一个临时组建的抗日同盟军,能在一个没有重型武器,一门大炮都没有的的情况下,面对飞机轰炸,夺回了察哈尔第二大城市。

从北平归来的人,带了几份报纸。

字句沸腾,尽是国人对察哈尔战况的祈盼。

谢骛清将手中报纸对折。

马王庙的灰色屋檐被雨水浸成了墨色,因多日冲刷,檐上战火留下的灰尘早被冲洗干净。一滴滴的雨,从日光中滚落,掉在他的身前。

“同盟军被定性为叛军,”林骁说,“还有大批的政客、说客进了察哈尔。”

不言而喻,这是派来分化、瓦解同盟军的人。

“有几个过去的**将领准备离开张家口总部,”林骁接着道,“目的不明。”

同盟军大部分来自热河失守后留下来的军队,有西北军不少的人。曾是有功勋有地位的将领,一心抗日,却被定性为叛军,又断粮断供给,灰心之下,便有了动摇的心思。

“还有一份密电,”林骁索性将一切说完,“南京那边下令,调晋绥军到山西北部,中央军和西北军也调过来了,随时做好了对我们开战的准备。”

谢骛清“嗯”了声,说“日本人也调兵过来了。”

同盟军即将面对的是腹背受敌。

雨声潺潺,如滦河绵延不绝。

谢骛清缓慢地把报纸再次对折,复又对折,叠成了一个长条。他看着殿前的一个个水洼,沉思片刻,对林骁和两个警卫员说“多伦县城,你们还没认真走过,去逛逛。”

他低声解释“穿上军装,让老百姓看到踏实。”

言罢,他轻声又道“今晚,我们也要去张家口了。”

面前亲信散了。

谢骛清凝着那几个水洼子出神。

他们并非驻守多伦的部队,须回张家口大本营。而那里的局面将会是什么,连谢骛清都捉摸不透。又或者,他在多年起落中仍没被磨灭期待,对身边人抱有了一丝幻想。

行军途中,阴雨不休。

部队到张家口后,谢骛清意外收到一封急电。

电文简单,昔日各军军阀们立场摇摆,都在向张家口同盟军的总部施压,要求解散抗日同盟军。同盟军内几位有名的将领,或明或暗都投诚了南京政府。

谢骛清心绪难平,换下军装,着便装,在陌生的张家口街道上闲走,林骁和一个警卫员不远不近跟着。

林骁熟知谢骛清的脾气秉性,虽无法见到急电内容,猜想和战况有关。另一个警卫员惴惴难安,担心的却是谢骛清的腿。

接连的几次大战事,安排紧凑,都是急行军,饿着肚子雨里跋涉。谢骛清过去的旧伤在骨头,说没影响是假的。

而他每次一开战又是身先士卒,战场上拔枪都是先冲锋的那个

此刻走在两人面前的谢骛清,行得慢,且费力。

“伤兵都去天津、北平了,将军也该去看看医生,”年轻的警卫员忍不住,轻声对林骁说,“连长你不是说,将军在天津找医生重接了腿吗再找原先那个医生看看。”

林骁没做声。

今时不同往日,当年能入天津诊病,多亏了郑家的帮衬。而今郑家不在,日本人在天津的势力随着东三省和热河沦陷,愈发大了。同盟军里红区的人都有通缉令在身,行事须比寻常将领更谨慎,在如此形势下去天津,无意于自投罗网。

谢骛清突然停步。

林骁和警卫员一同止步。

他腿疼得厉害,不想被身后人看出,于是手拍了拍一旁的砖墙,状似感慨,实则休息地说“在保定读书时,有几个学生是张家口的人”

原想说,他们口中的故乡城镇是如何的,给身后同样来自南方的部下讲,可话到嗓子口,停下了。斯人已去,何必再提。

谢骛清手指压在砖缝上,不知怎地,想到了百花深处的砖墙。

他的手指微微挪动,抹掉砖缝上的的黑泥,摸着这堵墙。这条街上的屋子普通,都是寻常百姓人家。而砌这堵墙的人,在搭建家园时,祈盼的不过是阖家平安、顺遂。

抗日同盟军若撤军,热河将重新落到日本人手里,接下来,就是北平、张家口

不论百花深处的狭窄胡同内,还是这个不知名的街道,随时都会有日军经过,挑着刺刀,一个个撞开门

山川河流,土地财富,后代血脉,你守不住,便要被群狼撕食。

林骁久候,见谢骛清纹丝不动,渐心头发慌,想上前问询。

谢骛清摇摇头,让林骁不必靠近。

他在部下面前,从不展露人性软弱的那一面。这些年尤其注意。

但谢骛清亦是普通人,寻常人,有着最朴素的牵挂。他在南方的家,焚毁于烈火中,在北平的家,仍在。妻女平安,一子藏于香港,该会说话了

他们这些抛家舍业迈过长城,北上抗日的人,都是普通人。

那几日敌机轰炸下,多少人留不下一具全尸。短短十几天,土地上同袍们的血迹尚在,率领人攻城收复失地的将领,却选择放弃,甚至倒戈。

“林骁,这些年,后悔过吗”谢骛清问。

问完,他又道“怕过吗被人背叛。”

“怕倒是没怕过,”林骁默了会儿,轻声说,“心寒有过。”

谢骛清轻颔首,笑了笑“心寒,就自己想办法焐热。”

林骁一愣,跟着笑了“哪次不是啊”

谢骛清笑着,收回扶墙的手,掌心和指腹都是泥水,如同这些年的军靴靴底。

他仿佛没有方才一瞬的失意,恢复了冷静“刚才我走过的一条街上,有生面孔,走路不像普通人。”

他轻声又道“特务无孔不入,留心些。”

没几日,又有将领投诚南京政府。

张家口总部这里人心惶惶。而电报里,日军已调重兵,欲和同盟军正面对战。

同盟军里各种武装力量汇聚,在腹背受敌下,眼看着一个个人离开,军心早已涣散。红区的将领和士兵们态度坚决,誓死抗日,但毕竟所占的人数少,如有变数,危险太大。

他们须增援,须增兵,胜算才会更大。

谢骛清嘱林骁留在张家口,带一个警卫员,准备前往火车站,乔装回北平见几位故友,还有昔日老军阀的部下,想看能不能从中斡旋,筹集更多兵马和粮草。同他一道步行前往火车站的还有几位同僚,有去北平的,也有去天津和上海的,大家的目的相同,都想尽量说服那些手中有兵的将军、旧军阀们,能站在民族大义的这一边,派兵支援。

他到了车站外,欲和送他们来的老乡告别,遥见远处,一人骑马疾驰而来。谢骛清认出马上的人是林骁,心中有不祥预感。

林骁仓促勒了缰绳,翻身下马,白着一张脸,低声道“邓文将军遇害。”

1933年7月的最后一天,一位刚拼死收复失地的抗日将领,于张家口死于特务暗杀。

死一般的沉寂。

乔装成商人的谢骛清提着行李箱,微微对林骁点了下头,带那个年轻的警卫员,迈进车站大门。林骁在原地,仍压制着因焦急情绪而有的喘息,忧心谢骛清的北平行程。

马儿用头蹭了下林骁的手臂,惊醒了林骁。

他再凝神看,谢骛清已隐身在了旅客当中,再不见背影。

张家口在战火后,没有时间重建站台。

等候上车的人汇聚在铁轨旁的泥土地上,火车稍作停靠,便蜂拥上了车。谢骛清被挤在人流里,到三等车厢找寻座位。

因日军和南京政府的重兵逼近,张家口成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无论农民、劳工和商贾,有能力离开的都没有停留,许多没票的也都挤上了车。座椅和走道坐满了人,警卫员本想接着找座位,被谢骛清拉住。

谢骛清远远见到一个消失数日的熟悉面孔,曾在张家口见过。

同一时间,窗边角落里的熟人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两个曾一同在飞机轰炸里为多伦拼过命的将领,隔着高低浮动的人脸,在弥散着汗酸臭、土腥气的空间里,对视着。

对方判断不出谢骛清是欲要投诚,还是抱着别的什么目的,上了这趟火车;谢骛清从对方眼里见到一丝心虚和闪避,明白这又一个临阵撤离的人。

两个人不约而同,选择移开视线,忽视了对方的存在。

谢骛清将黑色帽檐压低,按下警卫员摸枪的手“他不知道我们的行程,站着就好。”

登车前的暗杀消息,让谢骛清愈加警惕。

他提前一站下了车,想找一辆牛车代步,转念间改了主意。如今到处都是从张家口明着暗着离开的人,避开人群才是最安全的。他沿铁轨的方向,带警卫员往北平的方向走,因腿部旧疾,无法速行,从上午走到黄昏,终是见到远远一个正阳门的轮廓。

仍是巍峨、不屈地立在夕阳下,如同这座古城。北平。

又换域名了,原因是被攻击了。旧地址马上关闭,抢先请到点卡目去掉,一定要收藏到收藏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