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夜阑京华 > 第七十九章 华夏万古长(4)(何未午夜回到卧房,黄铜床...)

何未午夜回到卧房,黄铜床上没有人。

倒是阳台门未关严,像有意为她留着的。冬日寒风自门缝钻进屋子,她往阳台上看,看到谢骛清半蹲在一个小火炉旁,火苗跃动,托着一个小铝锅。谢骛清一手夹着根烟,悠哉地吸了口,在吐出清淡白烟雾后,用右手的一根毛竹筷子搅动着铝锅里流动的棕色糖浆。

“这是什么”

“麦芽糖,”谢骛清低声答,把另一根已经在筷子上凝结成块的麦芽糖递给她,“小时候叔叔做过。”

不用解释,她想,这是他给两个孩子做的糖。

“做给你”

他笑,是做给了他,不过他自幼早熟,不屑吃这个。四姐倒是嘴馋得很,每每要他那根过去,舔着咬着,吃上一整日。

他很快弄好另一根,待冷却后递给她,何未寻了个白瓷碟子,摆着那两串糖。

谢骛清借着小火炉的暖意,立在露台上,借着抽烟。猩红的一点,在他手旁,点缀黑夜,令她忆起利顺德的露台,还有天津海河上方稀薄的月云。

何未把椅子上的军装上衣拿起,到露台上,为他披在肩头。

“北伐,我就是带兵打到这里,”谢骛清说,“不过没进城,驻扎在城外。”

他夹着烟的手指,遥指一个方位“那边,有一座桥,得胜桥,六百余年的历史了,取出征得胜之意。像不像北平的德胜门”

何未讶然,随即笑“当初南下前,我不知南京有正阳门,更没听过得胜桥,各省总有相连通的地方,”她见他没多少睡意,与他分享路途见闻,“南下列车上,见到了僧界救国会,五台山的僧人们组织的,培养年轻僧人参加抗日。”

谢骛清默了会儿,笑道“出世之心,为众生,入世之身,亦为众生。”

全面抗战,他从九一八等到了现在。

“有一桩事我从未做过,”他弹掉烟灰,看她,“不知二小姐可否赏脸,陪谢某人做一回。”

“谢少将军开口了,怎敢不陪”她笑着回。

谢骛清的手掌在她脑后拍了拍,温柔得不像话。

何未擅长猜谢骛清的心思,这一回完全想不到他的安排。

翌日上午,何未换了青布旗袍。

谢骛清评道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这句她背过,少时家中先生教的,是由黑暗行至光明处的形容。

继清端坐书房,捧着杯可可奶,斯年给冲泡的。

他久等父母,见到便笑,把玻璃杯塞到姐姐手里,几步跑到何未面前,搂住她双腿,妈妈、妈妈叫了数声。斯年忧心,自顾自喝了口,父母难得一聚,她怕弟弟耽搁了他们的约会。

“继清,”斯年端起做姐姐的姿态,“来。”

继清犹豫数秒,小步跑回去,爬上沙发,倚靠在斯年身上。

斯年一面喂弟弟喝牛奶,一面对何未用眼色,小手别在背后,对父母拼命地向外挥。何未被逗笑,欲嘱咐三两句,做父亲的那位将军直接牵起她的手,把她半拉半推地带离书房。

何未像个外出约会的深闺小姐,被均姜和莲房齐齐注视。

“我们房里,有麦芽糖,”她无措地寻话说,“拿给他们两个。说是爸爸给做的。”

待夫妻二人出门。

扣青端着水果出来,问了句,也不知当初和小姐订婚的那位白家公子去何处了。均姜笑,你想问的,怕不是这位吧

扣青一愣,莲房茫然,问那是谁

扣青怔忪半晌一个不大省心的。

言罢,边往书房送水果,边嘀咕说是一同来武汉的,又没赶上。下一回再见,不晓得何年何月了。

莲房盯着均姜看,均姜笑,耳语,某位林姓营长。

莲房恍悟,那位初见时,被一屋子女孩子围拢着说笑,正襟危坐,两手放在膝盖上的年轻男人。“倒是没挑明,”均姜道,“人家在姑爷的电报里,时常捎带上一句话,说自己打到哪里了。比姑爷还不解风情,咱们家姑爷至少能讲讲月亮,谈谈风土人情,那位,只有地名,杀了多少日本兵。”

“这种事情,还是挑明得好。”莲房忧心。

“说过一回,说领导给介绍婚事,他说,家里有人等着他打完胜仗,回去呢,”均姜道,“还是在电话里说的。占用姑爷的电话,说了一句人就跑了。”

均姜乐不可支。

扣青从屋里探头出来“背、背后说话,你们倒是有本事的。”

均姜学扣青万年难见一次的结巴,笑着道“外、外头落雪了。看。”

扣青料定她说笑,没转头,直到书房里从未见过雪的继清雀跃地问姐姐,窗外是不是雪斯年自沙发抱起弟弟,吃力地走到窗台上,放他坐着,为弟弟打开窗户。

莲房忧心地跑去拿毛毯裹住姐弟俩。扣青望着雪出神,说武汉的雪,不知能连下几日

三姐妹不约而同,回忆起故乡的雪。下得久了,满城皆白,树杈上堆积厚厚的一层,摇一下落满身。雪后除冰难,要烧上几大桶热水,泼到院子里

“想家了,”均姜忽然说,“真是想。”

迎着武汉的第一场雪,两人进了一间电影院。

等谢骛清落座于后排座椅,在满场黑暗里,侧脸被银幕的光照亮的那一刻。何未忽地从恍惚中醒过来,他竟从未进过一次影院。

而这一回,与其说他想看,倒不如说他想和她做一桩寻常男女约会的事。

几次北上,他都设想,要和她两人下饭馆、泡茶座、观京戏、看电影,闲时逛琉璃厂挑古籍、碑帖,文明戏可看看,走远些,三山五园逛上一日;忙时便在积水潭旁的茶楼里,各据一案,各自办公、处理要务。

每每如此想,每每被耽搁,总想,有一日战事结束,有机会的。

而今谢骛清已过不惑之年,二小姐也不再是十七岁的模样。不能再耽搁了。

谢骛清戴上黑眼镜,背靠上软皮椅背,等着电影开场。灯光一暗,他越发严肃,有着属于军校教员式的不苟言笑

“国内拍的电影”他忽然问。

何未“嗯”了声“上海滩有名的影星拍的。周璇。”

谢骛清颔首。他并不知道这名字代表什么。

声色犬马,与他毫不相干。

她没来由地笑了。

谢骛清偏过头,借银幕的光,打量她的笑颜。

“你的那位老同学孙维先,若是想看一场最新上的电影,都要是包场的,”何未轻声耳语道,“不必开口,下榻之地就是租界洋房,佳人相陪的私人舞会。”

谢骛清笑“谢某昔日入京为质,也享受过。不过尔尔。”

他的笑里有轻蔑的神气,一如当年“比起河山大川,凡尘俗物皆无重量。”

何未被逗笑,谢骛清毕竟是旧时先生教出来的学子,偶尔说几句话,仍有过去的影子。继而,她记起他的第一封家书,不禁又笑了。

“不过,”谢骛清见她的笑颜,状似思索,又道,“红尘白骨,也自有其妙处。”

是在对应过去说的话红尘男女与累累白骨只差一层皮囊,贪恋这个,实在无趣。

何未笑着,轻瞥他。

谢骛清笑,轻声耳语“谢某唐突了。”

电影以这十年来的上海生活为背景。谢骛清没去过上海,没机会。

那年北伐军入驻上海和南京,本是最好的时机。他从武汉到南京,原想带何未一同去上海,与二姐团聚。其后被捕,先在南京雨花台附近,随后被送往陆军监狱,错过了。后来何未南下寻他,在上海生了继清,他只能在电文里、通过字句了解那个儿子出生的城市。

歌女和吹鼓手之间的爱情,在弄堂街巷里酝酿发酵。

谢骛清全程看得认真。他突然问“这一条是什么河”

何未一怔,镜头已过去了“应该是苏州河。”她猜。

他轻点头。苏州河。

谢骛清是一个浪漫的人。

他把故土的每一片土地以江河划分,漓江、湘江、长江和松花江,滦河、秦淮河和苏州河,还有无数知名的、不知名的江水河流。他喜好问,喜好记,自己曾到过、曾为之征战,为之甘洒鲜血的一切。

他每到一处战场,若有河流,便要在河畔观赏片刻。许是第一次真枪实战打仗前留下的习惯,见水便心安。

何未看谢骛清如此认真观影,兀地心酸。为他,更不止为他。

那批早年从军的人,不少曾留洋海外,履历丰富,自身学识和对繁华的见识见闻都在,高官厚禄、宅邸封赏更是唾手可得。他们眼见世间的纸醉金迷,毫不为所动,选择的是放弃一切,起义、抗日,历经万里长征

这些人,未必千秋留名在,足与河山共日月。

谢骛清似被电影里的一首曲子吸引,凝神听。何未因他的神态,转而看向银幕。

里头,有人唱着一首早已红遍大江南北的新曲子。

“家山呀北望,泪呀泪沾襟。

小妹妹想郎直到今,郎呀患难之交恩爱深。哎呀哎哎呀,郎呀患难之交恩爱深。”

每一句,都合了眼前情境,北望的故土,还有身旁的人。

又换域名了,原因是被攻击了。旧地址马上关闭,抢先请到点卡目去掉,一定要收藏到收藏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