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449章 担不起这份责任

水浒新秩序 第449章 担不起这份责任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23:54:28 来源:就爱谈小说

“哈哈哈,活万民者为天下王邦之兄的意思明明是不能活万民者不配为天下王吧元则兄放心,同舟社一直做的都是活民之事,不用拐弯抹角提醒我。”

陈规没有再解释,只是拱手行礼,以示心中无愧。

徐泽其实并没有责怪陈规的意思,这句话本就是他自己想说的。

其人环视台下,迎着同舟社众人的目光,昂声道

“海东郡自政和三年建郡开始,经营了快六年,即便加上归化的生番,人口仍只有十余万,每年还有数以千计的登岛百姓死于各种疾病,而大宋人口亿万,每年要新增多少,需要多少个海东郡才能填这个窟窿”

之前叫嚷着扩张的军官们已经明白了徐泽的意思,皆不敢再看社首的眼睛。

“土地的增加有极限,人口的增加却无极限,你们以为同舟社是能不断变出可耕种的土地,还是能令粮食不断增加亩产”

“大宋的确是不行了,不仅仅是因为东京城赵官家的折腾,搞得不行的还有吃饭的压力,即便没有赵官家,最多三四十年一两代人,这天下照样会因为很多人吃不上饭而崩溃。”

“解决不了饿肚子的问题,便是圣君再生,百姓也不会买你的账”

“现在就打到东京去,同舟全天下,谁来告诉我,你是有办法解决天下这么多人吃饭的问题还是想解决掉这么多吃饭的人”

这些年,同舟社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靠的是徐泽的坚强领导。

没有徐泽,就没有同舟社。

没有同舟社,所有人就只能在混乱的大宋里苦苦挣扎。

众人从未见过社首如此严厉,一时噤若寒蝉。

被少子化问题困扰的后世人,对“放开肚皮”生育的结果,已经没有那么直观的认识了。

在没有成熟避孕手段的时代,一对夫妻生下并养活两三个子女基本是常态。

本身体质足够好,家境也不算太差的,养活**个,甚至上十个的都有。

以大宋上亿的人口基数后世研究是一点二七亿,即便是百分之零点七、八的人口增长率,时间长了,也是极为恐怖的事。

更恐怖的是现在少了后世才有的优良粮种和化肥,粮食的产量与后世相比相差以数量级算。

大宋的人口已经快要达到当前农业技术下,这片土地传统农耕区能够承载的极限。

这些“多出来”的人口,要么以移民的方式被消化,要么就只能以战争的形式被消灭。

这一点,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因为,再坚强的意志,也不能替代粮食填报肚子。

其实,人口的增长并不是真的没有限度。

真正吃不饱饭的赤贫家庭,基本都难逃“穷不过三代”的命运。

在大宋,这样的人家,哪怕全家一起饿死,也就死了,绝不会造成社会动荡。

问题的关键,是华夏百姓耐以生存的稻、麦、粟等粮食作物受水热等条件影响明显,很容易因自然灾害减产甚至绝收。

当人口密度非常大,土地资源又高度集中时,

一旦遇到大面积的灾荒,官府又赈济不及时的话,便会有大批流民产生。

就如“医疗挤兑”一样,流民真正的危害,也不在于他们吃饭本身,而是其流动性。

大量流民失控之后,会是怎样的后果

即便尚未产生流民,仅仅超过官府安置极限的赤贫人口是什么

是助力

当他们面对即将饿死的危险时,谁给他们饭吃,谁能让他们活下去,他们就是谁的助力。

更是沉重的负担

不论谁当政,只要不能继续满足他们吃饱饭的要求,谁就是他们的敌人

华夏百姓一直都是这么朴实,也一直都是这么“认死理”

收复燕云、恢复汉唐旧土的口号再美妙,也抵不上一顿饱饭更让百姓心里踏实。

赵氏大宋给了无地、少地者活下去的希望,曾经盛极一时的李氏大唐便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再不被宋人惦记。

徐氏同舟社如果解决不了更多人吃饭的问题,改变不了在大宋治下艰难求活的生存现状,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再造你的反

这就是困扰华夏先民千年的王朝治乱循环之秘,也是徐泽要面对的终极问题。

王朝治乱循环从来都不是单一问题,而是极复杂的系统。

它既是社会管理的循环,政权存续的时间越长,行政效率越低,若无大毅力大智慧者为帝国刮骨疗毒、去腐生肌,最终就只能走向“其亡也忽”的结局。

也是经济管理的循环,帝国的特权阶层只会越来越多,税基人口比率越来越少,开支持续超过了税收,长期入不敷出,必然引发内乱。

还是社会资源的循环,特权阶层可以利用先天优势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资源不断集中的结果,便是越来越多的人沦为吃不上饭的流民,最终只能造反。

更是人口的循环,人口的增加远远超过粮食的增产,越来越多的人吃不饱饭,便会爆发持久的动乱,直至死的人太多,重又变成地多人少为止。

这就是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治乱循环的“历史周期率”。

后人不比前人更聪明,后人能够想到的招数,前人早就想到过,甚至都用烂了。

比如移民垦边。

勇于探索的华夏先民从走出黄土高原的轩辕部落开始,就一直在不停地扩张和垦边,历史上所有的王朝,都用过移民垦边这一招。

不说瘴疫流行,必须拿人命去填的海东和其他化外之地,只说便于开拓,也更利于生产的西域。

汉、唐都曾开过西域,就算对外开拓相对无力的大宋,也曾设置过陇右都护府。

结果,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耸立在塔里木盆地的汉代疏勒古址新疆喀什可以作证,遗落在极西之地的唐代碎叶城遗迹可以作证。

封建王朝的管理有极限,开拓边地最终还是要靠相应的生产力做支撑。

交通、通信和管理手段达不到条件时,盲目移民,收效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一旦王朝势弱,这些新拓之地的移民也大多会“落入胡尘里”。

而且,每片土地能够承载的人口终究是有限度的,移民还有与原住民的矛盾问题。

对原住民种族灭绝么

有着存亡继绝传统的华夏人,做不出这等恶行。

就算不顾身后名,真要这么做,也没那么容易,持续了千年的汉夷之争就是最鲜活的例子。

眼见冷了场,赵遹适时站了出来,缓解气氛。

“社首,真的没有办法”

“没有”

徐泽再次环视台下,字字撞击众人的心脏。

“至少现在的同舟社,还担不起这份沉重的责任。”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