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461章 第四个问题

水浒新秩序 第461章 第四个问题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23:54:28 来源:就爱谈小说

众人即便都明白社首故意将同舟社与野蛮的金国相提并论,就是为了刺激自己这些人正视问题。

心中仍然有些不舒服,却不敢反驳,而社首紧接着的剖析,更是让他们无法反驳。

同舟社的官兵同样有私心,抛开更严格的军纪和更先进的作战理念不谈,官兵们虽然不是为了获得奴隶和缴获而作战,却也是为了军功和个人的荣华富贵。

同舟社的军队同样会受官兵本能的驱使,一级推一级,层层推动,发出扩张侵略的呼声。

这样的军队,在英明的领袖带领下,可以不断创造辉煌的战绩,横扫八荒**。

可一旦向外扩张到了生产力的极限,内部又无法满足骄兵悍将对军功富贵的渴望时,怪兽就会开始向内啃噬自己的肌体。

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便是如此。

本质上讲,唐王朝初期的频繁政变和后期的军阀混战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强大的军队失去目标后,对内的反噬。

这些剖析夹杂着不少私货,有失偏颇,当然是徐泽故意为之的。

说话要看对象,对于以执行军法为主要职责的军法官们来说,这种话题恰恰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众人越想越觉得社首说得有理,同舟社军队之所以与其他军队看起来不一样,并不是这支军队不一样,而是领导这支军队的社首不一样。

若是没有社首的存在,同舟社的军队会变成什么样子。

还会如现在这般一直执行严格的军纪么

若是社首的几个儿子争位,军队是否会牵涉其中

若有人要克扣官兵的待遇,是否会有人起来闹事

徐泽将众人的表现看在眼里,杨喜能意识到的问题,他当然也能意识到。

同舟社的军队虽然表现出了“近代军队”的很多特征,但本质上讲,仍是将领加士兵捆绑形式的封建主义军队。

所以,当全军的纪律建设达到一定层次后,他就转变了目标,宪曹必须要转型。

因为,封建主义的军队,再如何强调纪律都只能起一时的效果。

这种军队的约束力是分级的,好与坏主要取决于军官的个人能力。

等他不在之后,这支军队退化是迟早的事。

见众人差不多消化了刚才的讲解,徐泽继续。

早期国家建立后,战争形态已经与之前的部族争斗大不相同。

在频繁的战争中,作战勇猛的军人可以得到大量的俘获,已经彻底脱产,成为了不耕不种的军功贵族。

军队的专业性越来越高,有了必须长期训练才能精熟的车兵、弓手等专业兵种,昂贵的战车、兵甲更不是普通人能够负担的天价开支。

当“兵”打仗不是负担,而是特权属于“士”阶层的特权,战争的荣耀和俘获也基本属于职业化的军功贵族。

军功贵族们一方面不断鼓动国家发动对外战争,以获取更多的俘获,满足自己的贪欲。

一方面又私藏自己的杀人技巧和战争经验,将其总结为系统的战争理论并传给子孙后代,以维持自己“高贵的血脉”。

这个阶段,因为生产力相对低下,国家能够直接管控的范围很小。

大部分国家的收入只能维持少量的常备军,打仗主要依靠脱产的军功贵族。

而作为回报,国家则分封给各军事贵族大量暂时无法有效治理的土地和人口,以保障其专心训练,遇到战争时响应征召,此即为封建征兵制。

由于每个国家的土地和人口都有限度,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必然要发动更多的战争。

随着国家之间的战争持续时间越来越长,战争的烈度不断加剧,战争的规模越打越大,战争的目的也越来越倾向于灭亡对方。

到了这个时候,封建征兵制因为层层分封严重损耗国家的组织力,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新的战争形态需要。

在灭国的巨大压力下,各国除了尽可能扩大征兵范围外,还广泛采用募兵制,魏国的武卒、齐国技击、赵国异服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这个阶段,是军事思想和军制变革迸发的时代,涌现出了众多的军事大家。

但本质上讲,所有的人和事,都服务于一个目的更有效的杀人

都是为了集中资源,进行更深入更彻底的战争动员,把更多的人力和物力送上战场,去杀死敌人,或者,毁灭自己。

旷日持久的战争,已经让所有参战的势力都失去了理智,忘记了初衷,只想灭亡对方,最起码也要不被对方灭亡。

募兵的发展,使得作战主力由高度职业化的“昂贵”车兵向更“廉价”的步兵转化,作战不再是贵族的“特权”,而逐渐变成了其他人也能参与其中的“生意”。

但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国家其实不可能全部承担募兵的重负。

需要长期训练的军事贵族和需要大量钱财的雇佣兵,都不能满足剧烈的战争消耗。

于是,又诞生战争动员的终极形态役兵制。

所谓役兵,即是劳役、兵役相结合,在役为兵,役罢则为农。

作战任务转了一圈后,终于由贵族手中的“特权”,回到了普通人手里,变成了世代背负的“义务”。

秦国完成商鞅变法,最早建立了耕战一体的役兵制。

自此,战争真正失控,进入了“争地之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阶段,彻底变成了“率土地而食人肉”。

秦汉以后,不管是汉末广泛流行的私兵,还是起于北魏的府兵,抑或唐末至今大行其道的亲军皇帝的侍卫亲军、后来韩世忠的“背嵬军”都是由军中逐级选拔而得的亲军,都没有跳出这个大圈子,皆是征兵、募兵、役兵三种形式之间变化和组合,反复做文章,实际却是万变不离其宗。

社首的授课戛然而止,留给众人无尽的想象。

为很多人着迷的战争史就这样被社首扯下了遮羞布。

原来,一切高深的军制就是这样简单,一切的复杂变化都是为了利益,一切强大的军队都是为了杀人。

难怪很多曾经盛极一时的军队,最终会失去战斗力还是为了利益。

要么得到的利益太多而腐化,手越深越长,最终变了味;

要么因为失去利益保障,而丧失征战的动力。

杨喜又想到了社首布置的三个“为何”,社首的授课到一半时,他似乎触摸到了什么,偏偏听完后,又更加迷茫了。

其他人也是差不多的状态,能到这一步的,都不简单,自然会带着脑子上课。

在众人期盼中,徐泽却直接宣布下课,并布置了今日的思考题

如何才能让军队维持严明军纪和强大战斗力的统一,而不是因人而废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