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水浒新秩序 > 第660章 章人各有志

水浒新秩序 第660章 章人各有志

作者:江湖野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23:54:28 来源:就爱谈小说

九年前,同舟社商队出行辽国,落脚燕京,徐泽曾带史进、闻焕章、吴用等人游览城中名胜悯忠寺。

彼时,史进疑惑寺中悯忠阁“一楼不拜佛陀二楼还挂前朝画像”。

知客僧潜如告诉众人,悯忠寺是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感东征高句丽之役惨烈所建,悯忠阁则是供奉死难将士英魂之所。

辽承唐朔,悯忠阁中的陈设百多年来才没有大的变化。

闻焕章读多了圣贤书,满脑子的华夷之辨,问了潜如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

“辽国是由人少的胡人凌迫人多的汉人,政局本就不稳,还敢任由前朝香火延续,就不怕黎民思旧,心向故土么”

潜如的回答颇有哲理,徐泽至今还记得。

“唐亡辽立,悯忠寺还是这悯忠寺;幽州变成了燕京,城中的信众也还是那帮信众。”

拿下燕京后,徐泽曾安排外曹情报人员到悯忠寺,专门寻过这个有个性也有智慧的僧人潜如。

得到的答案是其人已经战死,就死在玉河渡,死在抵抗南朝族人对燕京的“光复之战”中。

潜如只是千万个辽人中的一份子,无论身份和种族,他们首先都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辽人,必然会本能的排斥侵略者。

已经死掉的自不用再说,还活着的,虽然屈服于同舟社的强大,不敢再闹事,但也没那么容易变成“同舟社人”。

徐泽要开创历史,当然不能像辽国粗糙继承大唐传统一样,全盘接收燕地的一切。

只待秩序基本稳定后,各项改革制度都要相继展开。

燕地无论僧俗,所有人都要在同舟社的主导下慢慢改变。

但历史是不可以割裂的,只有在扬弃中传承,才能不断前进。

接收并治理有两百年国祚的大辽故地更是如此,对心怀旧朝的燕地百姓,不能野蛮粗暴地“杀杀杀”,也不能不顾实际地“改改改”。

同舟社即将展开的改革,涉及辽地社会各阶层,利益调整必然极大,前提是社会总体稳定。

正是基于这一点,徐泽才会答应的萧德妃的乞求,没有过分刁难耶律淳的后事。

不仅如此,其人还对辽国遗臣划出了明确界限,以安其心。

接见并说服耶律大石之后,徐泽便向辽国遗臣宣布了同舟社对相关遗留问题的处理决定。

其一,伪帝耶律淳,本天祚帝之近属,位居将相却不能与国存亡,反篡位僭号,罔顾百姓生死,以孤城顽抗王师,应处以极刑。

然耶律淳已死于献城之前,念其人生前抵抗金人侵略有功,可免于刑戮,去尊号及所有封号,以普通宗室之礼下葬。

其二,辽国小朝廷百官,受天祚帝留守燕京之重任,不思保境安民,却以私利擅立国君,并坐视数万人殒命的大战发生。

念众人玉河渡之役后及时醒悟,主动投诚,罚服劳役之刑三个月,以证忏悔之意。

其三,上天有好生之德,同舟社亦有兴灭国继绝世之仁义。

同舟社兴义师平辽乱,进入燕京并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结束辽地持续多年的动荡,还百姓以安定。

凡愿意归附同舟社者,即是同舟社之人,当守同舟社之规矩。

不愿归附者,同舟社也不会与之为难。

待三个月劳役之期结束,即可随耶律大石和萧德妃西行,去寻找天祚帝耶律延禧领罚。

实际上,带这批“顽固派”去追随天祚帝,还是萧德妃自己主动提出来的。

其人从徐泽既不屠杀前朝贵胄又要集中管控的行为中看出了端倪,知道这位枭雄是在邀买人心,为的是尽快稳定燕京形势。

但以徐泽的枭雄本性,绝不可能在燕京稳定后,还留着他们这些契丹贵族。

如其留下来被羞辱和屠杀,还不如主动提出离开。

萧德妃应该知道以耶律延禧的心性,作为耶律淳的伪皇后,她有极大可能会处死。

但为了家族和族人,其人仍然愿意去面对天祚帝的怒火和惩罚,也是个奇女子。

徐泽借口为失国的天祚帝主持正义而出兵时,就想好了对大辽逆臣们的处理办法。

送这些辽国旧贵族去见耶律延禧,就能顺势他们手中掌握的土地和人口等资源化为国有,还不用脏了自己的手。

其人原本属意的人选是耶律大石,萧德妃能主动站出来当然更好。

但带着这么多人穿越被金人控制的占领区,却是一件艰巨的任务。

金军正气势如虹,打得耶律延禧东躲西窜,处在西京道的辽人想找到自己的皇帝都要靠运气。

现在就放他们走,有很大几率会在盲目寻找天祚帝的途中就被金人俘获。

所以,必须缓一缓,等到西京形势明朗后再安排。

耶律大石当日与徐泽深谈后,虽然还对后者的话仍持谨慎怀疑态度,但看到了大辽存续的希望,总算破解了心魔。

徐泽放他走,是有条件的。

契丹人要放弃传统治理区域,主动西迁,同舟社则出面“说服”金人放弃对契丹人的穷追猛打。

为了保证耶律大石有说服天祚帝的资本,同舟社还会有军事给予其人援助。

徐泽对大辽宗室、百官限定三个月劳役刑期,大有深意。

其一,对这些人进行劳动改造,让他们见识同舟社的专政铁拳,知道世上还有比直接杀头更有“意义”的刑罚。

其二,掩护耶律大石对辽军的整训行动。

三个月的时间,基本够耶律大石掌控这支仅剩几百人的军队,并使之恢复可以作战的士气。

然后以这些人作为骨干,一路招降纳叛,可以在金人统治薄弱的西京道聚集上万兵马,足够其人在极西之地站稳脚跟了。

其三,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改造,在这些人心中种下同舟社的文明火种。

徐泽又不是国际主义战士,当然不可能真的无私帮助辽人。

他愿意放这些人离开,表面是放耶律大石等人一条生路。

真正的原因是同舟社暂时还无力开拓西域,先让这些深受汉化的契丹人去探探路,总比将他们一股脑全部杀掉更有价值。

至于耶律大石会不会反噬,与金人联合对付同舟社

徐泽并不担心这一点。

辽阳府的完颜斡鲁被自己手把手地教了那么久,可敢反噬

四月二十二日,是为耶律淳下葬的日子,其人的墓地选在燕京城西北的香山。

除了徐泽特许做超度法事的几名僧人外,参加耶律淳葬礼的,只有其人的近亲属寥寥十余人。

耶律淳篡位以后,立即全民动员,不少人因为其人的疯狂而殒命玉河渡之战。

刚刚稳定下来的燕京城中,怀念故国的有,憎恨伪帝的也有,稍不注意,就会被有心人利用而闹出大乱子。

徐泽并不介意借耶律淳下葬再钓一批“有心人”,但其人既然答应了萧德妃的乞求,下葬仪式当然不能出意外。

根据社首的命令,时迁足足安排两个营“护送”耶律淳下葬。

作为已经亡国的伪帝和被削夺了封号的宗室,耶律淳死后还能够享受到胜利者徐泽的如此“礼遇”,也算是可以瞑目了。

燕京显西门外。

经过连日跋涉,马扩等人终于赶回燕京。

牛皋性格果决,执行力极强,其人一旦确认了马扩之前的敌情猜想,就立即下达向大同府弘州进攻的命令。

但要想与金人的眼皮子底下抢走大同府东线的一州四县,以及奉圣州三州四县,就必须以快打快,赶在金军反应过来之前,造成既定事实。

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做好应对金人军事报复和外交扯皮的准备。

很明显,这些不是第一军自身力量能够完成的艰巨任务。

确定下步进军战略后,牛皋便让马扩带人立即返回燕京,当面向社首汇报西京道形势和西方面军的战略构想。

马扩等人刚要进城,便碰到了出城为耶律淳送葬队伍。

军情虽急,但不急于这半刻,活人不冲撞死人,众人乃让到一边。

马扩与负责这次警戒任务的解珍相熟,与之打了个招呼,其人大略知道了送葬的情况,便没再多话。

“马,马参军。”

说话的是随马扩一同进燕京的耶律九井,其人从马扩与解珍的对话和送葬队伍的奇怪组成,已经猜出了出殡的是耶律淳。

“九斤,怎么了”

马扩跟了徐泽多年,又多次出行金国,视野开阔,对番人都能一视同仁。

其人见耶律九斤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就知道后者肯定知道了下葬的是谁。

耶律九斤被同军抓获,本以为死定了,没想到这支军队和他印象中的宋人完全不一样,在其人表现出合作的态度后,便没有再受到死亡威胁。

返回燕京的路上,随行的兵士虽然一直防着耶律九斤,但也没有再食宿等事务上苛待他。

其人已经想明白了,天祚帝不可托付,已经自身难保。

燕京陷落,天锡帝也死了,要想活下去,投靠强大且把自己当人看的同舟社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我,我想拜一拜天锡皇帝。”

说出这句话,耶律九斤似是跟过去的自己做了诀别,竟有些如释重负。

“好吧”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