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一生一世,江南老 > 51、第四十八章 只合江南老(1)

捐赠仪式那天,在公众面前出现的是沈公和沈叔叔,而真正筹办这场慈善活动的沈策,早就带着昭昭和沈邵去了九江。那里有一家分公司,属于沈策自己的企业。

一群工作狂,以为老板来视察工作,兴奋准备了汇报材料。岂料,沈策一到九江分公司,第一个指令就是骨干团建,去庐山、鄱阳湖。

手下干将们一通抱怨,控诉老板玩物丧志,在如此下去公司业务将停滞不前突然,全体噤了声。玻璃墙外,沈昭昭牵着一个小男孩的手,进入沈策的办公室。

这些部下纷纷交换目光,原来老板消失几年的“为情所困”,背后竟有如此复杂、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十分钟后,老板有个七八岁儿子的消息传遍公司,甚至传回到总公司和远在新加坡的分公司当公司骨干听到邵邵叫沈策“小舅爷爷”时,这个传闻早已无力澄清。

中午,一行人抵达鄱阳湖。

“深秋以后来露营的人多,”沈策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向夺,托了托自己的眼镜,指着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对昭昭说,“这里是鸟类越冬的地方。一到秋冬,就是白鹤的天堂了,还有数十万的天鹅、鸿雁,野鸭、大雁,最大的越冬鸟群都要来这。它们成群来时,你仰头看天,下雪一样美。”

她没见过候鸟迁徙,仅在非洲草原见过兽群迁徙,大概能想象出冬日盛况。

来程途中,向夺接着长江,给小孩子讲到赤壁之战,沈邵听得上瘾,等到鄱阳湖,他追问向夺,鄱阳湖的战争故事。向夺不了解这里,求助自家老板。

平时,沈策鲜少和人谈论“战争”,今日带昭昭在身边,站在鄱阳湖水畔,联想到他救昭昭出武陵郡,曾在此短暂休息,饮马鄱阳湖的那个傍晚,不免心中柔软,顺了小孩子的意“柴桑是军事重镇,主要源于一山两水,庐山、长江和鄱阳湖。”

“长江隔开南北,有名的战事不胜枚举,”他望着烟波浩渺的湖面,“鄱阳湖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是明船队对阵陈友谅,历经三十六日鏖战,以20万兵力击败敌军60万,大获全胜。鄱阳湖一战后,明才敢放言天下足定。”

他言罢,又道“算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一场水战了。”

向夺被这几句话激得心生豪迈之意“要能体验一回就好了,回到过去。”

“体验”他看这个部下。

“一把神兵,驰骋天下,”方夺说,“乱世枭雄,这可是男人们的梦想。”

冷兵器时代的枭雄,现代战争不可能再有。

沈策默了会儿说“我给你讲一个大概数字,枭雄故事背后的东西。秦末汉初,因长期战乱,剩不足1800万人。其后归于太平,西汉全盛时约6000万上下。西汉末,战乱,人口减半。东汉末,战乱再起,赤壁一战后人口折损无数,三国后期统计不足800万。直至西晋,才恢复到了1600多万。”

虽然古代的人口统计有各种阻碍,做不到精准,却能借此窥见到战乱的伤害。

名将辈出的三国,有被后世传颂的大战,更有曹操缺粮,谋士供食,混杂人肉;刘备攻广陵,军粮断绝,人相食。那个年代,几行字就是一场夺城战,每时每刻都有战事,哪个将军攻下哪个城,或被俘,或身亡,或大胜。而死去的百姓,只剩一个统计数字。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每逢乱世,史书上常见三个字是人相食,”他轻声道,“若非如此,谁会想抛下亲人,拿起兵刃”

鸟群成群飞过,影子落在他的眼里,惊不起一丝波澜,这双眸子像将这里数千年的分合起伏看破了。

向夺托了托眼镜,琢磨了会儿,说“你们玩着,我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反战的项目,能投资的。”他转身去了车上,不消片刻,这位仁兄放下一句话,让大家继续玩,他回公司准备新项目去了毫不留恋,也不给沈策这个老板面子,径自开车回去了。

昭昭对沈策这些部下的工作态度心服口服,也不知他从世界哪个角落一个个找来的。

除了他们,还有其它来自驾游的旅人,不知哪辆车放出了一首极富年代感的歌蓝莲花。沈策听了会儿,对昭昭说“这歌流行那年,澳门给澳博、银河和永利发了经营牌照。”

“对啊,”她说,“我妈就因为负责这部分生意,才和你爸认识的。”

沈策想说的话,在后边“你妈为牌照的事,第一次飞到澳门和我爸谈生意。当时我在生病,人在香港,听说你妈去了澳门,当天换上西装,强撑着去陪你妈和我家里长辈吃饭。”

“为了接手家里的生意做准备”她心疼,“太拼了吧。沈叔叔都不心疼你。”

“不是为了生意,因为她是你妈妈,”他说,“想给留下一点好印象。”

“那年我才多大”她意外。

“十四岁。”

那年她十四岁,在蒙特利尔,而他十七岁,在香港。

当天夜里,他们住在庐山。

睡至半夜,他带她离开住处,开车沿山路,驶到一处停车的空地。熄了火。

她打开车窗,树林里鸟虫唧唧,时轻时重“这是哪”

“一个地方,”他说,“你再睡会儿,时间到了我们下车。”

昭昭摸不透他,盖了毯子,补眠再次叫醒她的不是沈策,而是遥远传来的钟声,断断续续,似在天边,好像还有人在诵经。

“你听到了吗”她困惑看他。

他点头“僧人做早课。”

她摸他的手表,眯着眼看时间,不到五点原来庙里的人做早课这么早。

“我们就是在等这个”她掩住口,小小打了个哈欠。

他倒背着手,垫在脑后,没否认“在蒙特利尔睡醒时,你让我听过教堂钟声。今天到庐山,我也带你听听寺里的钟声。”

昭昭闭着眼,靠到他手臂旁,软软笑着。

她清醒后,和沈策一道下车。山林里,没有一个走动的人影,两人借着手电筒的光,在早课声中,沿石板小路,往下行。

“我有个小姨奶奶,看着我和姐姐出生的。她讲到庐山,常说旧时读书人风雅,来庐山装几坛云回去,”昭昭挽着他的手臂,轻声闲聊,“她说,庐山云海最有名”

话音中断。

脚背上,跳上来一个黑布隆冬的小东西黏黏的,湿漉漉的。她浑身汗毛倒竖,拼命给他使眼色。沈策用手电筒照了照,蹲下来,辨认她脚上的小东西。

“猜是什么”竟还有心思逗她。

她屏息“青蛙,还是蟾蜍”

“蟾蜍。”

一声惊叫,惊飞林中鸟。手电筒的光里,一只绿油油的小青蛙蹦跳进了草丛。她胸口剧烈起伏着,指着他,脸色煞白“明明是青蛙。”

他站直“不都一样”

她气得睨他,沈策眼神一示意,她以为又有东西,胆战心惊看石板路旁的草丛,没有。被他这么一吓再吓,她有了心理障碍,不肯再走,唯恐再蹦出什么奇怪生物。

他叹气“我背你走,就不会有东西跳到脚上了。”

昭昭天生对爬行类动物有恐惧心里,被青蛙一吓,不敢再走深夜山路,半推半就,被沈策背了起来。他如今的体力,背她和背一个几岁孩子没差别,毫不费力。

天未亮,山路又是向下而行的,石路湿滑,他走得慢。

她举着手电筒,给他照前路“我们去哪”

“黄龙寺。”

“这么早去干什么”

“上头柱香,顺便吃斋饭。”

“你还要骗和尚的早饭吃”

“怎么是骗”他笑着踢开路上的碎石头,“寺里有功德箱,我们多投些功德钱。”

在草木清香中,他背着她,走着走着,天渐亮了。

都说庐山望鄱亭上看日出和云海最佳,可以见出日出一霎的天地橘红色变,还有山下鄱阳湖面的水天一色。

而此时,她见到的是庐山日出最平凡的一面。在通往寺庙的石板小路上,她和他循着钟声、诵经声,从黑夜走到天明,两旁除了高耸入云的古树,再无其它。

“这寺有什么特别的”她问,“要特地来”

三年后,方丈依照沈策的嘱咐,将护心玉还给了方夺。

那天,晁衍、于荣和方夺一道而来,带着获知沈策下落的期待,可惜方丈除了归还护心玉,只是双掌合十,唱一句佛号,再不肯多言。三位昔日将军都已经将兵器沉江,不再为将,身着常服,站在一个不起眼的偏殿门,将方丈团团围住。

方丈被逼无奈,推开虚掩的殿门,里边竟摆着十几个排位,沈策与沈昭昭并立,往下是昔日十四将,除了他们三个还活着的,名字俱在“他说,只当他早去了,在荆州城和这些兄弟一起走的。”

这是寺庙里的僧人所立,都是被沈家军救过的僧人。

三人怔忡望着这一个个名字,压在胸口多年的委屈和不平一涌而上,含泪恳求方丈能为沈策写些什么。他们无法左右朝中史官,只求在世外之地,能为沈策正名。

“施主们跟随他这么久,还不了解他的脾性吗”方丈笑问。

三人静默许久,告辞而去。

方丈目送他们离开,像见到一个男人,一步步走上古刹石阶。

那人凤眸含着笑,倒背在后的手牵着一个左顾右盼,黑发黑眸,皮肤白皙的少女。少女一身朴素衣着,胭脂未着,却让人想到托着晨雾的殷红花瓣,大片大片堆积满园的那种。一眼看到,满目是她,再见不到旁物的美。

她笑,他就跟着笑,以她的喜为喜,以她的悲为悲。

那日在避雨棚外,沈策冒着雨,望遥远的洛迦山,对方丈说“最遗憾的是,没办法陪她过海登山,走一走山门前的石阶。”

而人这一生,又何来无憾。

“如果有下一世,我想陪她走过所有经过的寺庙,还有山门前的石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