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94,黄老与儒之争

中华世纪谈 94,黄老与儒之争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前140年前135年 武帝好儒术。窦太后好黄老之言,禁行儒术。

汉武帝即位后,祖母窦太后和生母王太后安排窦婴和田蚡做他的丞相和太尉,执掌政、军大权。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田蚡是王太后的弟弟。两位太后以外戚作为自己在朝中的代言人。但偏巧这两位外戚都“好儒术”,认为儒家的办法好,跟汉武帝气味相投。两人上台后又推荐了一些亲儒家官员,替换掉黄老派的官员。儒家势力开始日渐壮大。

儒生当政,首先要推行礼法。他们向汉武帝建议修明堂、改礼法以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儒生最擅长的就是礼,也就是各种仪式程序、行为规范。

想当年汉高祖刚当上皇帝,手下大臣们多是跟他打天下的武将,根本不懂什么礼节。汉高祖宴请群臣,大殿内猜拳划令,大呼小叫,甚至有人拔剑乱砍,乱成一锅粥。汉高祖非常头疼。儒生叔孙通建议汉高祖有必要规定一些礼节。臣下一点规矩没有,将来可能不会把皇帝放在眼里。汉高祖觉得是这么个理,但又担心礼节太过繁琐让人生厌。于是叔孙通推荐了一套简化版的礼仪制度。这套礼仪教给大家后,大家再进大殿时站有站像,坐有坐像,尊卑有序,进退有礼。汉高祖高兴地说直到今天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作皇帝的尊贵。

如今儒生要求改礼仪,是希望升级现行的宫廷礼仪。他们对汉武帝说,从汉高祖那时传下来的礼仪是简化版的,我们这有标准版的。标准版的礼仪更能突出皇帝崇高无上的地位。升级礼仪的第一步就是要建明堂。现在的大殿根本不合乎礼制,应该按周礼的标准建一个能让人一看就肃然起敬的殿堂。明堂是天子的庙堂、帝王祭天布政的场所,必须要高、要大、要成为国家标志性建筑。建好明堂后要举行最隆重的仪式,让诸侯以最隆重的礼节来参拜天子。这样才能让人从心底感受到皇帝的尊贵。

汉武帝很感兴趣,安排人开始张罗。但明堂还没动工就被窦太后给叫停了。同时被叫停的还有根据周礼改革汉朝制度的一系列新政。

窦太后不明白汉武帝瞎折腾什么啊老实按着从高祖传下来的治国方针办就得了。窦太后是黄老之学的坚定支持者。她不仅受过文景两帝的熏陶,并且亲眼目睹了黄老之治带来文景盛世。她不允许汉武帝标新立异另搞一套。

至于窦太后怎么有这么大权力,能在皇帝头上指手画脚这还得从汉朝的两个传统说起,一是从汉高祖以来强调以孝治天下,二是从吕后以来允许女人参政。强调孝道就使得皇家家事和国事不分。长辈发话,无论是家事还是国事,晚辈都得洗耳恭听,否则就是不孝。在家天下的前提下,家事跟国事也的确不好分。另外吕后临朝称制使得女人参政有例可循。

根据史记记载,王太后在汉武帝登基后也曾“称制”。不清楚这是汉景帝生前安排还是王太后自告奋勇,总之汉武帝没有掌握全部权力。

窦太后虽然没提称制,但作为汉武帝的奶奶,单凭辈分说话都比王太后好使。何况她作为文帝的皇后、景帝的太后、武帝的太皇太后肯定在朝中培养了强大势力。外戚,也就是娘家人,肯定是她重点培养的对象。她在朝中的势力、威望肯定要比王太后、汉武帝大得多。所以虽然王太后称制、汉武帝称帝但两人都怕她。窦太后发话,汉武帝不得不立马照办。

汉武帝尊儒遭到了窦太后的强烈反对。她对汉武帝大加斥责,让他立即废除新政,辞退窦婴、田蚡等“好儒术”的官员,把一切恢复原状。

窦婴上台后命令“列侯就国”。封君都被勒令回自己的封地去,不能老赖在京城不走。窦婴此举希望减少外围势力对朝廷的干扰。但此令一出引起列侯尤其是外戚的强烈抵制。京城多好啊,谁愿意回小县城里关上门当地主去尤其是外戚封侯者大多娶公主为妻更不愿意两地分居。他们向两位太后告状,说了窦婴等人很多坏话。

窦太后大怒,认为窦婴是窦家的叛徒。窦太后就指着外戚帮她出谋划策掌控朝廷呢,把外戚赶走,自己不就被架空了吗尤其是她听说汉武帝新提拔的御史大夫赵绾建议汉武帝“诸政事毋奏东宫”,也就是朝廷政事没必要请示窦太后,更是火冒三丈。窦太后下令罢免窦婴,将赵绾下狱。田蚡虽然是王太后的人也被罢官。太尉一职空缺,由窦太后亲自掌控兵权。

窦太后当时已经动了废掉汉武帝的念头,但碍着长公主和王太后的面子让汉武帝留职查看以观后效。再胡闹就废了你

汉武帝老实了,赶紧按照窦太后的指示罢免了窦婴和他儒家官员,把蠢蠢欲动的想法暂时埋藏起来。

汉武帝开始注意讨好两位太后,先坐稳皇位再说。他封王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田蚡和田胜为侯。窦太后的外戚早在文景时代就已经封完了。王太后的亲哥哥也早在汉景帝时期就已经封侯了。

汉武帝的男宠韩嫣韩的孙子见汉武帝这么有孝心,就告诉汉武帝一个也不知从哪打听来的秘密王太后在民间还有一个女儿叫金俗。

王太后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

王太后的母亲臧儿是汉初燕王臧荼的孙女。臧荼因为谋反被汉高祖杀了,臧家因此败落。臧儿流落民间,嫁给平民王小二为妻。她给王小二生了一儿两女。儿子叫。女儿叫王娡、王皃ào姁。后来王小二死了,臧儿带着儿女改嫁到田家,又生下两个儿子田蚡和田胜。

王娡长大后,臧儿把她嫁到平民金家。王娡在那里生了一个女儿,名叫俗儿。

后来臧儿算卦,算命先生告诉她“两女皆当贵”。她马上跑到金家悔婚,要回女儿王娡,把王娡和王皃姁一起送进太。

很难想象,已经结婚生子的王娡怎么过的婚检这一关。可能西汉时候没有婚检一说。最早的婚检记载是在东汉。

王娡入宫后得到太子刘启的宠幸并生下刘彻。后来刘启成了汉景帝。王娡成了皇后。刘彻成了汉武帝后,王娡就升级为太后。她的兄弟、田蚡、田胜都被封侯。妹妹王皃姁比她漂亮比她得宠,给汉景帝生了四个儿子,但福薄命短,在王娡当上皇后之前就死了。

王娡虽然贵为皇后、皇太后,但因为入宫时隐瞒婚史,怕人笑话,始终不敢派人去找女儿俗儿。

韩嫣不知道如何得知太后这段秘史,偷偷告诉了汉武帝。他跟汉武帝是自小的玩伴,后来成了汉武帝的宠臣。

汉武帝得知民间还有一个姐姐,立即派人去寻访,找到后亲自登门迎接。

皇帝出门,那动静大了去了。前哨仪仗马队弛入城门,拆了里门古代的“里”相当于现在的居民区,有围墙和大门供皇帝的车驾通过。禁卫军冲到金家门前,呼啦啦将金家团团围住。

金家老少吓得要死,抖衣而立。金俗更是吓得藏进里间床底下。

汉武帝进屋没见到人,往床底下一扒头,说“嚯大姊,何藏之深也”大姐你干嘛藏那么深呢。

金俗懵了,她不知道为什么当今皇帝竟喊她叫大姐。

汉武帝将金俗带回,直接去见太后。

太后见到汉武帝风尘仆仆的样子,说看你累得这样子,你这是去哪了

汉武帝说去接姐姐回来。不等太后反应,立即回头叫道快来拜见太后

金俗过来叩见太后。

太后迟疑道是我的女儿俗儿吗

金俗应道是。

太后闻言泪如雨下,金俗也伏地痛哭。

汉武帝给姐姐封地封爵。金家也因此沾光跟着享受荣华富贵。

不过,韩嫣后来被太后杀掉了。他的本意是为了讨好太后。但太后并不想之前的婚史曝光。他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

汉武帝去姐姐平阳公主家串门。平阳公主备下酒席和歌舞招待。席间,武帝看上了歌舞团的主唱卫子夫。平阳公主便主动将卫子夫送给了弟弟。

汉武帝将卫子夫带回了宫,此后再不登皇后阿娇的门。

当年长公主打算把阿娇许配给汉武帝,问那时还是孩子的汉武帝会如何对待阿娇。汉武帝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这就是“金屋藏娇”这个成语的来历。汉武帝一番话哄得长公主非常开心,决定把阿娇许配给汉武帝。没想到汉武帝顺利登上皇位之后移情别恋,“金屋藏娇”变成雪藏。

阿娇得知汉武帝有了新欢,醋劲大发,一哭二闹三上吊,几次寻死被救了回来。

王太后知道后责备汉武帝你刚惹恼了窦太后,再惹恼长公主,你还皇帝想不想干了

汉武帝老实了,和阿娇重归于好,不敢再见卫子夫。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