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103,汉武功过

中华世纪谈 103,汉武功过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前89年前87年 武帝立幼子刘弗陵为嗣,杀其母,令霍光辅政。武帝崩,葬茂陵。

先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祸无辜而死。汉武帝非常后悔逼死太子,常常为之心痛。

但有人为之兴奋,认为天赐良机。李广利串通丞相打算立自己的外甥为太子,结果害了丞相也害了自己,连带着把外甥也坑了。

原本李广利的外甥,也就是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儿子刘髆膊,最有希望做太子的。李夫人是后宫第一美女。“倾国倾城”的成语就是为了形容她的美貌而创造。她一进宫,“六宫粉黛无颜色”。汉武帝立刻把皇后卫子夫扔到脑后。爱屋及乌,汉武帝对李广利青睐有加,也非常喜欢刘髆。如果不是她早早得病而死,皇后之位肯定就是她的,刘髆肯定就是太子。但也就是因为李夫人不在了,李广利担心刘髆做不上太子才去找丞相帮忙,没想到适得其反。李广利投降匈奴被灭族。刘髆的太子也没戏了。

在汉武帝再立太子的前夕,刘髆突然暴病而亡。大家都怀疑是汉武帝让人弄死的。

后来考古人员在刘髆的墓里发现一百多颗朱红色药丸,还有很多制造丹药的工具、原料。显然刘髆是一个炼丹爱好者。那么刘髆的死因很可能是重金属中毒。

经光谱分析,发现药丸里含镁铝钛硅锰铁铅锂钙等十几种元素。出土的炼丹原料都是一些矿石、蚌壳之类的。现在人喜欢富含维生素的东西。那时候的人喜欢富含重金属的东西。自己研制自己尝试,吃好了长生不老,吃坏了永世长存。

刘髆死了。汉武帝的三儿子刘旦感觉自己有戏,主动要求进宫“宿卫”,也就是值宿守卫。汉武帝认为他没安好心眼子。他已经封燕王,有自己的封国,撇下家国不要非要跟汉武帝住一块,肯定是有所求。汉武帝当即把他列入黑名单。

其实刘旦不去争这太子,太子是他的可能性很大。这一争反倒一点希望没有了。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老大刘据自杀了。老二早亡。老三刘旦刚给列入黑名单。老四不着调,根本不在汉武帝考虑范围之内。老五刘髆死了。那么只剩下老六刘弗陵。

汉武帝在考虑让谁来继太子位的时候,发现只有刘弗陵一个选择。

这个孩子倒是汉武帝非常喜欢的一个孩子,就是年纪太小。

刘弗陵是他在年过花甲之后生的一个儿子。这让他非常兴奋,觉得自己宝刀不老雄风犹在。他也因此对这个孩子另眼相待。

汉武帝想来想去决定立刘弗陵为太子。

汉武帝年老体衰,立太子的事不能再拖了。

他找了一个借口处死了刘弗陵的母亲钩戈夫人,然后宣布立刘弗陵为太子。

杀其母而立其子,这让众人摸不着头脑。汉武帝说你们不懂。太子年幼。一旦幼主登基,我担心孩他妈会成为吕后,让外戚当权乱我朝政,夺我江山。

其实还有一个例子就是窦太后。汉武帝的皇位都差点折在窦太后手上。所以他不想再有太后专政的事情出现。

只不过这着也忒狠了些。

汉武帝在确立太子之后不久重病不起。

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把霍光、桑弘羊等叫到自己的病榻前,把8岁的太子托付给重臣霍光,嘱托霍光要像当年周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一样辅佐刘弗陵。

霍光是抗匈大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汉武帝最信得过的大臣。汉武帝把他提拔为大司马兼大将军。

汉武帝早期曾废除太尉、架空丞相,独揽军政大权。后来为表彰卫青、霍去病的功绩设大将军、大司马两职,代替原先的太尉。

公元前87年,70岁的汉武帝撒手西去。

汉武帝在位54年,是当时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个在位记录直到一千多年后才被康熙、乾隆打破。

在位时间最长,做的事也最多,好事坏事都干过。那么汉武帝究竟是个好皇帝还是坏皇帝这也是个虽盖棺千年也无法定论的问题,跟秦始皇一样。

汉武帝被人称作汉武大帝。“大帝”既然是伟大的皇帝的意思,那就是褒义词了。也就是说人们大多倾向于汉武帝是个好皇帝。

汉武帝最大的功绩就是开疆扩土。他南攻两越,东定朝鲜,西通西域,北拓疆土,使汉朝的版图从300万平方公里扩大到500万平方公里。

汉武帝初期,匈奴将汉朝的边界实际控制线推到山西、陕西一带。汉武帝反击后推回到内蒙,修复了秦朝蒙恬修建的长城。然后向西扩展疆土到河西走廊,在现在甘肃的地方设郡管理,使西域跟汉朝接壤,建成丝绸之路。在平定两越的同时,汉朝的势力到达川西、云贵地区,在那里设郡管理。汉朝收复朝鲜后势力范围扩张到汉江流域。总之,汉武帝不仅收复并且巩固了秦始皇时代的版图,而且进一步扩大了版图。

汉武帝的第二大功绩是抗击匈奴。虽然匈奴没被平灭,但跟汉朝初期相比已不足为患。中原的生存安危不再存在问题。

第三个功绩是削藩,消除了中国分裂的隐患。

汉武帝有功也有过。

第一大污点是“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继位之初弃黄老尊儒术。丞相卫绾提议“所举贤良,或治申申不害、商商鞅、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也就是以后再不录用钻研法家和纵横家的人为官。汉武帝“奏可”。批准了这项动议。

虽然汉武帝并没有说废黜百家,既没焚书也没杀人,只是不让这些人入朝为官。但官方表明了好恶的态度,就等于宣布了百家的死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汉武帝偏向儒术的本身就造成了打压其他学说的效果。百家没了发展前途,逐渐衰落。

儒家在汉武帝时代地位开始升高。从秦始皇“坑儒”到汉武帝“尊儒”,儒家的地位可谓一步登天。并且随着后世不断尊儒,儒家被捧到神坛,出现独尊局面。一花独放百花残。独尊儒术对其他思想流派肯定造成严重伤害。人们的思想被禁锢。

不过,汉武帝本人尊儒但不遵儒。他把儒家定为官方学说,让别人去学习遵行,自己并没有按照儒家的要求去做。

主父偃给汉武帝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议。汉武帝都欣然接受,只有一条除外,停止战争。儒家是反战的,主张以德服人。“君主动口不动手”。“要文斗不要武斗”。但是武帝好战,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你要他乖,办不到。

他在战争期间使用酷吏峻法治国。这也是法家的做法,不是儒家的做法。

他尊儒只是利用儒家去反对黄老,用有为去替代无为,利用儒家加强皇权。他对儒家是只取所需,要儒家为他打工而不是他为儒家打工。

汉武帝第二个污点是穷兵黩武。他虽然武功盖世,但有些战争本可以不打,更不应该透支国力去追求武功。使用酷吏横征暴敛给他的英名抹了黑,差点导致亡国。他爽了,百姓受苦了。好在汉武帝最终悔悟,悬崖勒马,挽救了大汉王朝。否则汉朝可能在汉武帝期间就垮掉了,不仅开疆扩土化为泡影,大一统的中国又变得四分五裂。

汉武帝为了敛财创造了很多个第一车船税、盐铁、纸币、硬币、通货膨胀、均输平准但这些第一都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尤其对商业发展造成破坏。

另外他还为了满足个人**大兴土木,求神拜仙,随意赏赐,挥霍无度。他修的建章宫工程浩大,号称千门万户,也就是有千重院万间房。宫里还有个大型的人工湖,湖里有三座仙山。他修的坟耗费巨大,奇珍异宝塞得快要淤出来。

不过相当于秦始皇,他修的建章宫远不如阿房宫,修的坟远不如骊山陵。

并且最终的人事安排也是找对了人,没有整出一个秦二世、赵高的组合使天下大乱。

汉武帝有亡秦之像没有亡秦之实跟他晚年幡然醒悟有关,也跟妥善安排身后事有关。

汉武帝死后,葬入咸阳城外的茂陵。他这个陵墓,据史书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每年的税赋的三分之一都用在修陵上面,包括修建各种建筑、支付工匠费用、搜集的各种随葬品。他在位54年,修了53年。他在位时间最长,修的陵也最大。茂陵修得像一座金字塔。

汉武帝每年都会把搜集来的奇珍异宝收藏到地宫里,以至于最后地宫满得都塞不下了。

茂陵宝贝多,吸引了很多盗墓贼。汉武帝刚埋进茂陵就遭到盗挖。随葬品被人拿到市面上售卖。这还是有军队看管的情况下。越往后盗墓的越来越多。西汉末年赤眉军跑到茂陵盗墓,搬了一个月只拿走一半的随葬品。赶走赤眉军把盗洞填了。没多久吕布又来了。再后来是黄巢。等最后,茂陵只剩下没人要的石像。

汉武帝搜刮民脂民膏攒下的宝贝,一样没留下。自己的尸骨也荡然无存。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