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128,宦官立帝

中华世纪谈 128,宦官立帝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公元125年135年 宦官立安帝子刘保,是为顺帝。孙程等19个宦官因拥立汉顺帝皆被封侯。外戚梁冀,居职多纵暴非法。

汉顺帝上台后把孙程等19个宦官全部封为侯以感谢他们拥立之功。

阎太后的兄弟全部在狱中被处决。他们的家属都被流放。至于阎皇后,群臣的意见把她软禁到后宫也就罢了。毕竟论起来她也是汉顺帝的母后,杀了她让人说三道四。汉顺帝同意按大家说的办。

汉顺帝毕竟年纪还小,让宦官帮他处理政事。他把身边亲信宦官都封为中常侍参与朝政。

中常侍原本由朝臣兼任,此后变成由宦官兼任。汉顺帝跟中常侍朝夕相处,讨论朝政。无形中,中常侍就成了核心决策层的成员,充当了侍中的角色。

之前的皇帝以侍中为政治顾问。侍中大都是皇帝的最亲近、最信任的大臣,通常是外戚。而汉顺帝是孤儿,没有外戚,跟朝臣也不熟,所以就没设侍中。他把中常侍当顾问,当侍中。

朝臣知道这种情况后非常不高兴。大臣们对男不男女不女的太监既鄙视又厌恶。

但也有人结交、巴结、贿赂中常侍,希望他们“上天言好事 回宫降吉祥”。

大臣虞诩上书汉顺帝弹劾中常侍张防接受别人的贿赂和请托,请求法办。但是汉顺帝装聋作哑。虞诩不依不饶一再上书。汉顺帝怒了,把虞诩下狱。张防暗地交代狱卒弄死虞诩。狱卒于是天天提审虞诩,天天打。

孙程知道后去见汉顺帝,说虞诩是忠臣,张防是奸臣。应该下狱的是张防。当时张防站在汉顺帝身后,想出言申辩。孙程大喝一声滚出去张防乖乖躲到一旁。

宦官中常侍虽然开始参与朝政,但级别并不高,只相当于中级干部。而孙程被提拔为骑都尉,也就是羽林军的骑兵司令,属于高级干部。官大一级压死人。孙程敢于呵斥张防。

汉顺帝对孙程稍有不悦。打狗还得看主人。你当着我的面大呼小叫,太不把我放眼里了。不过,孙程是他的恩人,他不跟孙程计较,让尚书们讨论谁是谁非。

尚书原本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由宦官担任,后来地位越来越高,改为朝臣兼任。到了东汉,尚书相当于国务院各部委的领导,掌握实权。

中常侍跟尚书掉了一个个。中常侍由朝臣变宦官。尚书由宦官变朝臣。中常侍变成决策部门。尚书变成执行部门。尚书成了中常侍的下级。

尚书不愿意得罪中常侍,说虞诩做的不对。

于是汉顺帝对孙程说,你先回去,让我再想想。

汉顺帝还是不肯放虞诩。

虞诩的儿子跟着虞诩的门客一起守在宫门前,高举垂幡为虞诩喊冤。中常侍高梵正好从那过,这些人拦住高梵的车子哭诉。高梵了解情况后进宫去找汉顺帝。

汉顺帝有十个中常侍。高梵是其中之一。高梵在汉顺帝称帝前就一直追随着他。汉顺帝非常信任高梵。

高梵力主法办张防,挽回中常侍的声誉。

汉顺帝见高梵也支持虞诩,终于相信虞诩是忠臣。他下令流放张防,罢免替张防说话的六位尚书,释放虞诩。他任命虞诩为尚书仆射 yè。尚书仆射就是尚书主管,相当于内阁副总理。汉顺帝让虞诩牵头重组尚书省。

孙程当着皇帝面呵斥左右,目中无人。汉顺帝借口孙程等人在大殿上当众争功,将十九个宦官侯全部赶回封国。

汉顺帝时期国内形势明显要好于邓太后时期。

天灾仍然有,但已不那么频繁和严重。灾年之后出现瘟疫,汉顺帝下令租赋减半,减轻百姓负担。来年又发生地震,汉顺帝拨款帮助灾民重建,并且免收灾区租赋。汉顺帝带头省吃俭用减少开支。国内局势大致还算稳定。

羌人侵扰凉州被击败,向汉军投降。凉州战火平息。西域有班勇坐镇。班勇平定西域之乱重新开通丝绸之路。北方的鲜卑人势力尚小,并且有南匈奴、乌桓牵制,暂且不用太担心。

汉顺帝内有宦官出谋划策,外有朝臣各司其职,基本上还能应付得过来。

几年后,汉顺帝长大成人,举行了加冠礼。成人了就可以娶媳妇了。汉顺帝娶了大臣梁商的女儿为皇后。梁商是汉和帝的母亲梁贵人的侄子。

与其他皇帝不同,汉顺帝因为是孤儿,娶媳妇这事没人帮他拿主意。他请看相算命的先生帮他参谋。算命先生看过众多候选人后选中了梁商的女儿,说她脑门有个太阳一样的凸起,贵不可言。于是梁商的女儿被选为皇后。

梁家也因此成为汉顺帝的外戚。

汉顺帝娶了媳妇,有了亲人了,对媳妇一家非常好。他极力提拔老丈人梁商、大舅子梁冀。梁商一路蹿升为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成为朝廷的一把手。梁冀也成为省部级干部。

群臣开始非常抵制外戚势力,上书汉顺帝不要让外戚乱政的故事重演,尤其不要让外戚做侍中。但是汉顺帝根本不听他们的。后来他们发现梁商这人还行,为人谦逊,中规中矩,即不专权也不乱政。有谁得罪了宦官被人算计,找到梁商那里都能得到帮助。梁商去皇帝那里把事情一说,这事就算过去了。群臣觉得依靠外戚对抗宦官也不错。

在他们眼里宦官身体残缺又没文化,只是卑贱的奴才。宦官掌握大权吆五喝六最让他们无法忍受。相比之下,他们宁愿依附于外戚。

外戚势力逐渐压过宦官势力。

不过梁商这人虽然还行,他儿子梁冀可真不是个玩意儿,没做官时就是个恶少,做官以后成为恶霸。

梁冀在河南任职时酗酒撒泼,纵情作乐,违法乱纪,任意施暴,无所不为。

梁商的门客在河南做县令,见梁冀闹得实在不像话,就把梁冀在地方为官的丑行告诉了梁商。梁商大怒,把梁冀叫回家臭骂一通。梁冀怀恨在心竟派人刺杀了县令。

其实梁冀的所作所为从某些程度上讲也是当时吏治越来越坏的反映。下面再怎么恣意胡来,上面也看不到。权力之争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汉顺帝也不是一个精明强干的皇帝,庸碌无为,得过且过。

吏治一坏,国家就乱了。心思都没放在工作上,百姓的疾苦无人过问,百姓的怨气无人理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社会安定就要被破坏。

尚书令尚书的主管领导左雄总结说,现在官场的风气越来越差。官员以杀害无辜为有威风的表现,以横征暴敛为有办法的表现。谁要是以身作则治地安民反被看做无能。谁要是奉公守法依法办事反被看做呆板。下级部门把百姓看做敌人,征收赋税的时候凶如虎豹豺狼。上级部门视而不见,狼狈为奸,只关心任务有没有完成。贪污**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左雄建议要加强官员的考核和奖惩,基层干部“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也就是贤能的儒生。

汉顺帝于是下令加强官员考核。但是宦官担心他们接受贿赂任命的官员丢了工作,对皇帝的指示并没有执行。

第二年,司州陕西、山西、河南交界地区和冀州发大水。官吏不知体恤百姓,还是左雄说的那种工作状态,结果激起民变。“青山东北部、冀、杨州安徽南部、江苏南部及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区盗贼连发,数年之闲,海内扰乱”。

朝廷开始注意到吏治越来越差的问题,试图通过改革察举制来解决。

察举制是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也就是地方推荐“孝廉”或“贤良方正”之人经由朝廷考察后任命官职。察举制比世袭制先进,选择面大一些。

朝廷希望通过察举制吸纳一些新鲜血液,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左雄对察举制不感兴趣,他倾向于推荐儒生而不是孝廉。他建议“举孝廉”要举年纪大的人。嘴上没毛,干事不牢。孔子说“四十不惑”。所以“举孝廉”的年龄限制应该定在四十岁以上。

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但多数人认为圣人说的话肯定有道理。于是左雄的建议被通过,成为法令。

规定了四十岁的硬性条件后,察举制的选择面一下小了很多。“自是牧守畏栗,莫敢轻举”。门槛线太高了,鲜有合乎标准的人。察举制名存实亡。

儒生的死板教条干了不少蠢事。

察举制失去作用,东汉选拔官员又回到世袭制的老路上。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汉顺帝为了奖励宦官,允许宦官收养干儿子继承他们的爵位待遇,将世袭制扩大到宦官阶层。这让世族官员非常不满。朝臣和宦官的矛盾更加尖锐,斗争更加激烈。

外戚集团跟宦官集团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明争暗斗上面,吏治更没人管了。

吏治变坏直接影响抗震救灾工作。 ,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647547956群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